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一节挫折教育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第一节挫折教育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挫折教育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一、挫折教育概述“轮曲糅而就,木直在中绳。坚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挫折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两面性影响。挫折教育理论最先是由美国的亚当斯提出的。对比国内外的挫折教育,就中国现代的挫折教育还存有一些误区,比如,现在有一些专门针对磨炼学生意志而进行的挫折教育,千人一面,缺乏针对性。还有的认为一次、两次的打击就是挫折教育了,这是错误的,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

第一节 挫折教育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一、挫折教育概述

“轮曲糅而就,木直在中绳。坚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欧阳修说过这么一句话,在很早以前他就已经谈到只有经过生活的磨砺,方能立业成才。也就是说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的今天,让我们的大学生们经历一些挫折教育,才能在能力与知识的竞争、意志与品质的竞争的今天取得成功,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从而珍惜生命。

(一)含义

在心理学上,挫折是指个体在实现目标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阻碍或干扰,即需要和动机无法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1)

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内部、外部因素的干扰或阻碍,其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消极的情绪反应。挫折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两面性影响。如果大学生可以顺利抵抗挫折,那么挫折便具有帮助大学生成长的功能,使其将受挫的压力转化为行动的动力,使人走向成熟,最终取得成功。相反,如果学生无法抵抗挫折,或者说遭遇挫折情绪时没有被正确引导,就会对大学生的成长道路形成阻碍。因此,有学者提出要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即教育者有目的地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挫折,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挫折面前适时地调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建立和固化良好的心理品质,能乐观、坦然地面对自身遭遇的挫折从而为目标和愿望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国内外挫折教育刍议

研究挫折教育,首先要明确挫折的概念。目前,挫折的定义有很多种,大同小异。比如有的学者将挫折定义为阻碍、干扰或阻断个体朝向某一目标行进的动作以及由这些动作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也有的学者将挫折定义为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遭遇干扰或破坏,致使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情绪反应。近几年来,有不少的学者在探究进行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最为有效的途径是:一要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使得学生顺利面对挫折,认为这是进行挫折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最有效的挫折预防机制;二要及时发现无法走出挫折困境的学生;三是要对遭遇挫折情境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关怀、帮助、指导,认为是进行挫折教育的最有效手段。

在德国无论是父母还是学校,都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20世纪90年代德国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使教材内容适应社会发展。以前德国的教育属于阳光式教育,而之后推出的新的教育纲要结合社会现实,如阴暗面教育则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开放型教育。在其课本中不仅有“阳光”的内容,还涉及社会“阴暗面”的内容,如种族歧视、违法犯法等,其宗旨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

挫折教育理论最先是由美国的亚当斯提出的。在美国有一个男孩子刚上学就只拿了个及格分,母亲在做晚餐时听见儿子在汇报成绩,父亲在看报,也只是哼了一声,当儿子把考卷放到桌上时,父母一齐来看,父亲说:“还不错,你会考试了,当年我连自己的名字都差点儿忘了怎么写,手直打哆嗦……”然后就是哈哈大笑;母亲看了看卷子,摸着儿子的头,“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超过你的对手,好了,赶紧洗手吃饭,今天我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火腿三明治……”这个男孩子得到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爱:“面对不利时,父母的爱还在身上,所以他一生都有活力,也不觉得困境是挫折,只是一种经历。”所以长大后,即使在大萧条时贫困潦倒,即使自己的作品三次被淘汰,他还是在与老鼠共进晚餐(在地下室吃面包时,面包渣被老鼠抢食)时,激发出灵感,终于创作出世界第一动画明星:米老鼠。而他,就是伟大的迪斯尼先生。这就是美国的挫折教育。

对比国内外的挫折教育,就中国现代的挫折教育还存有一些误区,比如,现在有一些专门针对磨炼学生意志而进行的挫折教育,千人一面,缺乏针对性。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往往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给学生人为地制造一些挫折进行教育,但是当学生成功时给予高度的鼓励,失败时就指责孩子。特别是喜欢对比,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的好,你怎么做不好之类进行对比,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还有的认为一次、两次的打击就是挫折教育了,这是错误的,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是经过一两次挫折后就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总之,对孩子的挫折教育是要让孩子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帮助和鼓励下,让他们从挫折中获取经验、教训和感悟,磨炼意志,砥砺品格,进而在失败中领悟成功的珍贵,领悟失败对自己达到成功的推动作用,而不是一味地让孩子品尝失败的痛苦。由此看来,当前进行的挫折教育任重而道远。

二、挫折教育中的生命成长契机

现在有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一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表现出急躁、沮丧、不安、偏激等心理,甚至表现出一些无理智的行为,对自己的身体和身心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摧毁一个人的精神支柱,爆发生命危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面对挫折,还包括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中国现代的挫折教育方式,在课堂上我们采取了开展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系统地进行德育教育,从哲学的角度看挫折教育,正确端正看待挫折教育的哲学理念,会更具智慧光彩。挫折既然无可回避,经常发生,面对挫折采用科学的态度,对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意义。

(一)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看挫折教育

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看挫折教育,任何事物发展的总方向和总趋势是必然经历产生、发展、高潮、结束。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时时出现是在所难免的。既然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只能选择正确地应对。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不可能一辈子为孩子遮风挡雨,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是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孟子也曾写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都说明了一点,那就是要想有所作为,要想有所成就,必先经受一些挫折。但是面对种种挫折,不能怨天尤人,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挫折,坚信自己会成功取得胜利。坚信自己会拥有灿烂的明天,也要准备走、学会走曲折的路。

(二)用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看挫折教育

用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看挫折教育,分析顺境与逆境哪个更有利于成才。事实证明顺境和逆境都可以使人成才。这两种境遇都是成才的外因,而关键在于内因,是否能够成才关键在于自己。培根在《论厄运》中写道: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绝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交好运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令人敬佩,这是塞内加尔的名言。富勒在《至理名言》中说道: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面对顺境不骄不躁,树立新的目标;面对逆境,迎头搏击,把挫折当成是一次人生的历练,勇敢面对。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

(三)用正确认识生与死的对立关系原理看挫折教育

用正确认识生与死的对立关系原理看挫折教育,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臧克家具有代表性的诗句为:“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依然活着。”这并非指生与死没有界限,而是在讨论哪一种“生”才有意义。可见,能否积极应对生活中可能碰到的挫折,特别是正确认识生与死的矛盾,选择有意义的人生,尤为重要。生与死是一对矛盾,两者在一定条件下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要教育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自我,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

(四)用坚持全面看问题的观点看挫折教育

用坚持全面看问题的观点看挫折教育,认清挫折也有积极的一面。矛盾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在任何时候矛盾都是两面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方面是经过挫折后使人承受挫折的能力又得到了一定提高,锻造更顽强的品格,以后再面对挫折就能够更从容地处理。消极的方面是它会在一段时间内给人带来消极的心理影响,有时候可能会造成行为上的偏差,甚至可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自暴自弃,走上轻生或犯罪的道路。要全面、辩证地看问题,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英国科学家威廉·汤姆逊总结自己的一生时说:“有两个字最能代表我五十年内在科学进步上的奋斗,就是‘失败’二字”。失败成就了他的事业。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

(五)用正确处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看挫折教育

用正确处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看挫折教育,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一方面,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为满足个人发展自己才能和个性的需要,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另一方面,个人必须努力为社会尽责,奉献自己的才智,造福社会。青年人应该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未来的竞争是能力与知识的竞争,更是意志与品质的竞争,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三、挫折成长教育的必要性

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大学生生命教育为的就是让大学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面对越来越多的自杀和自杀的低龄化现象,不少国家已经非常重视生命教育了。而很多时候就是大学生面对挫折时不能很好地解决它,导致急躁、沮丧、不安、偏激等心理,甚至表现出一些无理智的行为。这就体现出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挫折成长教育是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产生的必然要求

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是社会转型期发展和竞争的迫切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进入转型阶段。与此同时,传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价值观受到冲击。市场经济的一大特征就是竞争性。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和社会压力的增大,大学校园逐渐成为各种社会问题的重灾区,大学生也逐渐成为许多社会问题的聚焦点。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挫折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对大学生遭遇挫折的原因分析表明,大学生群体较其他群体更容易遭受挫折,也是遭受挫折后出现过激行为最多、频率最高的群体。要想改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偏低的现状,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加强挫折教育。适应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挫折成长教育是改变目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客观需要

现阶段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几代人的呵护下长大,遭受的挫折很少,缺乏抗挫折的意识和能力。要想改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偏低的现状,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加强挫折教育。挫折成长教育是改变目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客观需要。

(三)挫折成长教育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逐渐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各种素质已经成为教育的一大主要目标。这些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知识素养、心理素质等。传统的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培养非常欠缺。这种欠缺甚至教育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挫折意识以及抗挫折能力差,造成了许多消极影响甚是人间悲剧。改变这种教育状况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深刻地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由此看见,消除人生挫折,关注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是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真正的人才除了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者和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四、挫折教育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活是许多人为之奋斗、梦寐以求的生活。然而,它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进入大学,大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在心理上产生挫折感。这些心理挫折会伴随消极的情绪反应甚至是异常的行为。如果不能对之及时有效地加以调适,轻则会影响心理健康,导致身心疾病;重则可能使人万念俱灰,走上自杀之路,影响和谐校园环境。因此,挫折教育对大学生生命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挫折教育的意义就是让孩子在成长的体验中学会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培养孩子的一种耐挫折能力。它不仅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独立、勇气、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养。也就是说挫折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而是时时地、潜移默化地从各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会孩子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奢华和贫困放在眼里,教他必要时在冰岛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灼热的岩石上也能生存。”作为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遭遇挫折,然而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生活在温室里。对孩子倾注了全部心血的父母们,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将来面对挫折时一蹶不振,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孩子相应的教育,让孩子能够正确认识挫折、面对挫折,并最终战胜挫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