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子与古典儒学理论的综合

孟子与古典儒学理论的综合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孟子时代,儒学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又出现了新变化,“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同时兴起了法、兵、农、纵横等家学说。在这种情况下,好辩的孟子出来,捍卫儒家学说,论证道德生活、社会文化秩序之所以可能的人性的根源,提出通过王道政治建立理想社会的途径。孟子私淑孔子,综合《学》《庸》,在内圣、外王两面完成了古典儒学理论的建构。

[学习要点]

1. 孔孟之间儒家思想的传承

2.《大学》、《中庸》的内容及其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3. 孟子思想体系

孔子将人的社会生活、道德生活的根源归于一自觉心,同时以“仁”作为“礼”的根源,“礼”是内在于人的“仁”的外在表现,秩序规范、制度乃是人的内在的价值意识、自觉心与主宰力客观化的结果。但对于“仁”,孔子更多的是当下的直接指点,而不着重从理论上加以证立。在孔子没后,儒学内部出现了不同的派别,有的走上层路线,为诸侯的师傅卿相,或者友教士大夫,着重讲习礼乐;有的走向底层社会,无意出仕,流于游侠。《大学》接着把论述的重点转移到士君子从自明其明德到使天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上。而《中庸》提出诚,初步给出了君子成己成物、沟通内外的一个理论说明。到孟子时代,儒学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又出现了新变化,“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同时兴起了法、兵、农、纵横等家学说。在这种情况下,好辩的孟子出来,捍卫儒家学说,论证道德生活、社会文化秩序之所以可能的人性的根源,提出通过王道政治建立理想社会的途径。孟子私淑孔子,综合《学》《庸》,在内圣、外王两面完成了古典儒学理论的建构。孟子整个理论体系可以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一段话来概括: 一是性善论的证立,就四端之心言性善;二是工夫论的展拓,包含两个层次:在理想的人生方面,提出一套成德工夫;在理想的社会秩序方面,提出仁政的实施方案及终结恶政的理据。所以陆象山说:“夫子以仁发明斯道,其言浑无罅漏。孟子十字打开,更无隐遁。盖时不同也。”[1]

本章分为两节: 第一节先综述孔孟之间儒家思想的传学,接着分析《学》、《庸》的思想与地位。第二节叙述、分析孟子的理论体系及历史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