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地产规划设计策划

产业地产规划设计策划

时间:2022-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产业园区的规划阶段,设计团队应该将产业园区与所在城市、周边环境等看作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物质能量系统,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必须保持能量摄取与消耗的和谐。许多发展商在未明确企业的情况下,便开始规划设计。一旦功能与企业明确,设计必然被推翻。规划设计要满足产业地产三大公理以及相关理论。

在产业园区的规划阶段,设计团队应该将产业园区与所在城市、周边环境等看作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物质能量系统,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必须保持能量摄取与消耗的和谐。规划设计可采用高效而密集的集成化设计手法,综合考虑建筑、材料、设备、朝向、风速等因素,尽可能地利用自然条件下的日照、主导风向,以及减少对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真正形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空间环境。同时,考虑城市功能共存、社区共融,以减少交通量,优先考虑步行交通,优惠公共交通。随着科技的发展,借助各种动力分析软件使能量流动可视化和数据化,以帮助设计者思考。

产业园区的规划结构,主要解决:优势单位的空间分布,合理组织企业群体;管理,服务,科贸中心的位置、形式和规模的确定;独立工业园,转运仓储用地的合理安排和规划确定;居住用地的协调布局;内外主要道路系统的绿地系统的布局。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园开发早期那种简单分区的布局方法已难以满足需要,因此,交叉渗透型的布局则以一种自然灵活的组合方式使科技园区的各项功能更为有机的结合,因而更具有合理性与高效性。

1. 产业地产的规划设计策划主要内容

1)规划的市场依据

2)市场总体形象

①园区功能;②主题形象。

3)规划理念设计

4)规划概念设计

①整体布局;②建筑风格;③交通组织;④配套安装。

5)环境景观概念设计

6)建筑产品概念设计

①立面处理;②商铺设计;③面积配比。

2. 参考项目产品策划方案提纲

(1)项目产品策划的市场依据。

(2)项目产品规划理念设计。

(3)项目产品的市场总体形象、产品功能、产品档次和主题形象。

(4)项目规划概念设计:整体布局、建筑风格、交通组织、配套安排。

(5)项目环境和景观概念设计:环境规划、景观设置。

(6)项目建筑产品概念设计:立面处理、厂房设计、面积配比。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外立面设计建议、广场设计建议、内部交通设计建议、功能布局设计建议、企业装修建议、智能化建议、停车场规划设计建议、货梯设计建议、服务管理建议、其他配套设施及功能设计建议、风格设计建议。

1. 市场调查

项目的规划设计必须依据市场调查得出定位结论,集中策划师的灵感智慧,运用建筑设计师的技术手段,发挥专家的推广策略共同完成。需特别注意引进新产业和设计好项目的业态组合。

2. 企业的需求

对于主导产业企业来说,其规模、功能流程、规划设计由它自己来确定,不同的产业类别的企业有自己不同的功能要求,这些使用要求与设计是由企业决定而非发展商自行主张。许多发展商在未明确企业的情况下,便开始规划设计。因为缺乏定向设计的依据,所做设计看似通用性强,实则无的放矢。一旦功能与企业明确,设计必然被推翻。盲目的规划设计只能增加前期不必要成本和后期的招商难度。

目前科技园的建设数量很大,然而适合科技园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标准尚未形成,究竟科技园具体有哪些特殊的要求,需要什么样的功能、环境与配套设施,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建筑形式等还比较混乱。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对科技园内的入驻企业特别是对其发展模式的了解不足,没有对企业做深入的研究分析,很难做出优秀的设计方案。

正如上面所述,科技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产业的定位不准确,不清楚自己究竟该吸引什么类型的企业入驻,而入驻的企业的发展方向也缺乏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类型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师对此要有明确的认识,在前期策划和招商上就要予以充分考虑解决。

先将产业园进行目标定位,如定位为:创业的乐园、生活的家园。据此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管理和用心建设,形成一个高品位、高竞争力和高产出的产业新区。成为项目所属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创业的乐园

软环境:政府大力度的扶持、优惠的入园条件、良好的社会秩序、高质量、全方位的园区服务。

硬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快捷、高效的交通条件、优良的工业区厂房建设、鲜明的工业区中心形象、良好的生态环境。

2. 生活的家园

居住用地结构的合理与完整性;足够的滨水绿地和多类型的休闲娱乐场所;便捷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赋有健康、安全、生态特色的多类型住宅;成品改造农居,提供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空间;安全、便捷、快速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

规划设计要满足产业地产三大公理以及相关理论。

1. 区域协调——整合理念

园区规划应跳出行政区划的束缚,从整个园区开发建设的科学合理性出发,实现与城区的区域总协调和区内的自然环境、工业用地开发,旧村旧镇改造,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全方位整合。

2. 环境优先——生态理念

在江南可以充分利用现状,如河网水系、防护林地,进行园区生态廊道的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生态廊道和城市生态涵养区保持贯连,使城市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有机地引入园区内部,与园区内的城景、水景相互交融,构成生态宜人的良好城市环境。

城市的根本宗旨就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就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产业园的设计理念往往是跳跃和超前式的,根本思想就是对未来的城市形态做出可预见的探索。为此,规划构思亦要有超前性,要时刻留意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为未来的企业留下足够的空间。在产业园的设计中采用整体感强,又可分期开发的设计理念,特别要注意对规划的整体结构的保持,使产业园始终贯彻规划的理念得到有序的发展。

3. 以人为本——特色理念

园区的建设容易造成千城一面的工业区景观,为了提升园区的环境品味,应特别注重园区个性的塑造。尤其在园区的主要对外交通沿线和园区核心部位,做到生态型与现代化的相结合,体现园区的成果和效率。

宏观上看,产业园一般建设在科技企业密集的区域;从微观上看,科研人员是产业园内部企业存活的关键,只有科研人员才能发展科技产业。产业园应注重科技、自然、社会、经济与人的有机组合,重视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应该创造大量的公共交往空间,促进各种人员之间的交流等,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园区内,我们应该注意到工作人员更喜欢建筑与外部空间的相互融合,特别是对绿化、水面、灰空间、雕塑、庭院等对环境划分和整合所产生的乐趣,这些建筑空间和景观环境能够感染处在园区内的工作者,形成一个生活气息与科技相融的园区,将产业园真正建设成为一个人们可以记忆的示范产业园区。

4. 弹性规划——市场理念

园区建设最显著的特点即为招商引资,划地块出让建设。而投资工业的市场特点却是土地需求的不定量性,有的大、有的小。为了适应土地买方市场需求的不定量特性,就要求规划应保持一定的弹性,在地方性道路组织和地块大小布置上,有利于配合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的入园。同时在不同区位预留部分备用地,应对今后城市设施建设需求。

一般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开发产业园则要不断吸引资金引导到科技投入上来,如今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小,主要是从市场将企业的资金引进来。这就决定了开发者采取统一规划、分期实践、滚动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总体规划设计理念就得以根据这些特点严谨定下园区的大格局,为整个园区能健康有序的发展打下基础;在分区布局主要建筑的特色、交通环境、文化氛围等方面要有吸引力。

另外,根据科技产业动态发展的特点,在设计思想上要有超前性,给可能入驻的业主留有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在规划中一般采用“园中园”的规划结构方式,使每个子园区既互相联系,又能相对独立,从而无论在整体上还是局部上都有很好的中心和空间层次,保证了规划的完整性。

5. 城市门户——发展理念

产业园是一个具有研发、管理、商务、文化、生活等功能的综合系统,拥有一个微型城市的基本功能。在产业园内,每个子系统都是整个系统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系统中功能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并且不同功能系统之间的衔接也应该符合园区发展的要求。产业园规划更应关注城市化发展。比如,在深圳华强北发展各种电子产业园,进而形成城市新的商业中心,带动城市发展最终形成城市副中心。

产业园的规划实际上是对当今世界各种科技产业要素的集合,使其能够吸引企业或科研机构入驻,并能孵化出更大规模的企业,因此它要给人一种生命力旺盛的感觉。对城市来说,它不仅能提升一个城市的形象,使城市更富有激情,也更应具有一种辐射张力,带动产业和城市的发展。我们应该致力于如何营造丰富多彩的空间场所和形态鲜明的建筑单体,更要懂得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整合各种不同功能体量的建筑,创造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科技园形象。

1. 园区功能分类与规模

高新技术园区往往要求同时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其空间上一般会有以下几部分功能用地:产业用地,研究与开发用地,教育用地,居住用地,服务设施用地以及绿地。

日本科学技术厅把构成科技园区的组成分成四类:

一是孵化器,即对于有创立新企业意图的个人,组织以及刚完成创业的企业,提供支持其创业或经营、技术等方面的专项服务设施,机构。

二是研究设施与机构,即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国立研究机构及民间的研究机构等。

三是交流设施与机构,即为了支持研究技术开发及产业活动而在研究交流、研修、信息查询等方面提供服务的设施和机构。

四是园区,即供企业及研究机构入驻进行研究开发的、具备优良环境的场地和建筑物等。根据这些要素,日本高技术园区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大专院校以及绿化的用地比例都比一般的城市工业区高得多,城市生活职能的居住用地、商业用地也都占一定的比例(见表6-8)。

表6-8 日本筑波科学城用地构成表

2. 园区功能空间分区原则

我国台湾新竹园区目前已开发480公顷土地,尚有100公顷土地正在开发。园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型社区,主要规划为工业区、住宅区、休闲娱乐区和实验中学。工业区内分布了标准厂房和自建厂房。银行、诊所、邮局、储运、报社等也位于工业区内,提供各类型的服务。住宅区内建有公寓住宅和各种运动设施、静心湖、餐厅、书店、活动中心等,提供园区和附近居民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空间。环境是园区整体设计时考虑的重点之一,园区的管理局还设有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污水后,再回收用于绿地自动喷灌系统。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园区空间分区往往并非基于不同的功能,而是以不同的聚居群体来进行划分的,硅谷的空间分隔现象就很严重。硅谷分隔为四个地区,西山脚是有权势的上层收入居民社区;Santa Clara北直至Palo Alto南部为高技术产业带的核心,很多公司与中等收入水平居民犬牙交错;San Jose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大批半熟练工人居住区;最远地区Santa Clara县的南部,是新迁入准备叩响硅谷大门的暂住居民区。这样的空间结构是市场经济发展下自发调整的产物。

3. 主题形象

主题形象一般根据项目的形象定位与主题定位来确定,在规划与设计中贯穿这一理念。

比如太仓LOFT创意产业园形象设计,江苏太仓市政府选择了一些旧厂房、厂区来进行改造、新建一个产业园。

建筑的立面:从地面的色块构成延伸到与地面垂直的建筑的立面上,并且在立面的恰当部位产生出入口的概念。入口的装饰设计中,做了一些文字的处理。文字的处理方面,主要考虑是将平面的东西三维化,再加上艺术处理,目的是让这些文字构成的视觉符号将这个片区的个性、风格体现出来,这样的入口更能体现出建筑的一种主题来。另外,这个园区处于市政府高层的对面,还要考虑到这些建筑上的人从上至下的视觉感受。入口处的处理主要是为了表达出这个创业产业园区的作用,让太仓走入设计,是一种非常直观的理念。一方面这个入口处的视觉符号告诉你,这里是入口,另一方面主要是强调“走入设计”这个理念(见图6-2)。

图6-2 太仓创意设计园LOFT入口效果图

在建筑的某个立面上,用了玫瑰与牡丹的图案,并采用镜面铺装。该设计第一尝试了镜面不锈钢做铺装,第二尝试用了一些色彩,就是在不锈钢片的表面镀铬。由于这个立面所营造出来的视觉感受,使得这个产业园获得了一个别称,当地人称之为“九朵金花”产业园。

1. 整体布局

科技园规划设计不仅要创造要突出科技产业研发基地的标志性,还要有对新地区的城市未来的发展形象的探索。分析基地现有的各种城市要素,研究开发公司及目标企业的运营模式,在规划理念上追求科技园为城市带来的创新品质,营造出高效率、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科技园规划设计中强调功能性、系统性和经济性的总体布局方式,要顺应地块的内在特征,力求通过空间、景观及材料等手段统一园区的风格,将不同类型的建筑以一种具有较强逻辑性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从空间上来看,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属性是开放,而科技园由于自身的特性往往是比较封闭的,这与开放性的城市特征相矛盾,所以科技园就需要有各种的开放性与半开放性的场所来与城市呼应。在科技园用地范围内,公共空间的设计也应该反映出科技园的内在品质与生命力。如通过突出园区的入口、中心广场设计等方式,可加强树立科技园的高科技形象,增强科技园的可识别性;通过整洁的内部道路与景观设计,可以反映出高效而集约的科技精神。

从结构上来看,城市道路往往将科技园划分成若干地块,而每个子园区同样也需要独立、高效、等级分明的交通系统。因此,科技园规划设计就要有全局观念,每一个子园区是整个开发区中的一个环节,在功能上将教育培训、研究开发、市场运作等部分通过规划结构的联系来贯穿到整个规划中。

从城市形态上来看,加强对城市肌理的吸收与发散,包括对城市建筑形态的呼应,道路结构的合理性,生态环境的美化等。

在经济发展上,将科技园起到示范与带动区域发展的作用,包括科技园的产业定位,发展预定目标等,使得科技园与城市总体规划达到和谐统一。

1)产业园空间的概念界定

产业园的物质空间按照其基本的使用功能,可大致分为研发办公空间、生产空间、交通联系空间、交流空间、展示空间、休闲娱乐空间、培训教育空间、生活空间及其他空间。

研发办公空间:产业园物质空间的核心部分。应符合办公的组织形式及工艺流程,且要满足采光、照明等环境要求,符合办公人员的心理、审美、文化等趣味方面的需求。

生产空间:高科技园的用地功能组成中包含有生产用地。

交通联系空间:主要指园区内道路系统,以及建筑室内门厅、过厅、廊道及楼梯等。科技园区内,交通联系空间往往也可以成为交流空间。

交流空间:高科技成果最重要的一点表现为交往和交流所带来的火花。因而,具有交流功能的积极空间是非常重要的。交往和交流空间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定的,可以存在于其他任意几种空间之内,并可随时随地的发生。

展示空间:园区或企业为打造自身品牌、树立企业开放形象,加强公众对企业的了解。会专门设立一定的公共展览区域,或于建筑室内,存在于研发办公建筑的入口门厅处,或园区设立专门的展示广场。

休闲娱乐空间:为改善办公环境以及缓解技术压力,园区内会设置若干休闲娱乐设施来满足员工需求。室内健身场馆、休闲咖啡厅等,室外活动场地、一块绿地、空中庭院等等都可以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休闲娱乐空间还能促进和鼓励高科技人才之间的交往,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培训教育空间:高科技人员之间进行学习和知识交流及散播的重要场所。

生活空间:主要指高科技园的生活附属设施,具体则包括了餐饮、娱乐、居住等一系列为满足高科技人才的生活需求所提供的空间。

2)园区公共空间的组成

高科技园公共空间由室外、室内及半室外公共空间共同组成。

室外公共空间:芦原义信认为,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在人们营造自己生活所需建筑物的同时也从大自然中划出一定的空间,将其作为服务于人类的外部空间。因此,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一定功能作用的外部环境,是积极空间,由建筑与环境所构成。外部空间是相对于建筑内部空间而言的一个定义,与建筑内部空间相较,是“没有屋顶的建筑”。

产业园的外部公共空间既可存在于建筑群体之间,又可同周边建筑外部空间部分所重叠。另外,还将与城市开放空间如道路、广场、绿地等重合。根据具体的功能特征,高科技园室外公共空间包含了道路空间(车行、步行道路)、广场空间(园区入口广场和内部广场)、绿地空间(公共绿地、水面等)、庭院空间等组成部分。

室内公共空间:存在于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指除了专有功能空间外的室内开放空间。根据功能特征,室内公共空间包括门厅、过厅、中庭、活动大厅、开放性的展示厅等,也包括水平通道(连廊)和垂直通道(楼梯、电梯等)等。

半室外公共空间:介于室外和室内之间,是存在于室内和室外之间的灰空间。包括各种外廊空间、底层架空空间等。

根据系统理论,要素构成了系统的实体性存在。在产业园公共空间设计中,首先应将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高科技园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次,产业园公共空间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这种自身的特性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成的系统,由室外公共空间、室内公共空间及半室外公共空间组成。而室外公共空间、室内公共空间及半室外公共空间又各自有许多子系统构成:室外公共空间包括了道路、广场、绿地、庭院空间等;室内公共空间则涉及了建筑内部入口空间、通行空间、中庭空间等;而半室外公共空间又由各种外廊空间、挑空空间等组成。最后,在道路、广场、绿地、建筑室内入口空间、通行空间、中庭空间以及半室外的外廊空间、挑空空间等子系统的研究中,又可以分为具体的不同的要素分析,如道路空间的组成要素中包括了入口、车行道路、停车场及步行道路等。

3)园区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

在公共空间中,空间的尺度是否宜人?空间界面围合情况怎样?空间带给人的视觉观感是敞开还是封闭?怎样与自然有机结合?这些都是优良空间环境所要涉及研讨的。在空间设计中,主要研究空间的形态、界面、空间的联系方式、空间构成要素、建筑和小品设施等。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包括:

(1)空间模式。空间模式即空间的组织手法,由概念化的构成要素(空间、实体)的结合模式。实体空间和虚体空间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空间模式。分围合、占领两种。

(2)空间尺度。通常包括了人与实体、空间的尺度关系;实体与实体的尺度关系;空间与实体的尺度关系等等。

(3)空间质感。空间质感与两个方面有关,分别为空间界面质感(包括空间底界面和空间的侧界面,空间硬性界面和空间柔性界面)、空间序列的质感(空间的不同排序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

(4)色彩等环境。色彩反映一个空间的性格特征,不同色彩营造相异的环境氛围,或活跃或沉静,或积极或抑制环境条件在空间识别性的塑造上扮演不可或缺之角色。

4)空间的组合

功能决定着空间。高科技园作为一个产业集群,综合了生产、工作、生活、娱乐等。在功能结构上包括了以下几部分功能用地:研发、生产用地、教育用地、居住用地、配套服务设施用地以及各种绿化用地。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组合成为一个整体。高科技园公共空间的组成要素中涉及到室外公共空间、室内公共空间及半室外公共空间,它们在组合方式上呈现出基本的五种变化形式,即集中式组合、线性组合、组团式组合、辐射式组合、网格式组合(见图6-3)。

图6-3 产业园多个空间的组合方式

(1)集中式组合是一种稳定没有方向性的向心式的构图方式。设置一个主导地位的中心空间统领全局,由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围绕四周。此种方式虽无明确向心性,但稳定,具有清晰的总体秩序,并有一定内聚感。为凸显中心空间,即占主导地位的要素,也常采用此种方式。这个中心空间便成了最具场所感和内聚力的空间节点,这个中心空间即可以是具体的标志性的园区建筑物,又可以是广场,具有一定形状和明确边界。中关村软件园在其规划中运用了若干个街坊式和以森林为背景的“浮岛”构成整个园区的商务区和研发区,形成向心空间。

(2)线性组合,将一系列空间沿一条或多条轴线进行排布,形成节奏感强的空间序列。线性组合方式具明确方向性又有可变性,易适应各种环境条件,随地形的变化进行调整。此种轴线既可是具体的道路空间、绿地空间、水体等,又可以是指向性空间。如清华大学科技园,位于清华大学校园的南侧。其空间上运用线性组合的方式,内部空间延续了清华大学校园的轴线,控制园区总体构架。

(3)组团式组合是由重复出现的具相似或功能或形态的格式空间组成,形成一定的张弛有度的空间秩序。此种组合缺乏集中式组合的紧凑性,但自由、活泼。可通过控制各个空间的尺寸、朝向、形状来传递某个空间的特征和意义。在东软国际软件园大连河口软件园的规划中,建筑以功能类别形成不同的功能组团空间,这种空间的组合方式顺应了基地山地地形地貌,易让人产生归属感和领域感。

(4)辐射式组合是由一个主导空间和一系列向往辐射发散的线性组合空间所构成。辐射式组合向心力强,容易形成凝聚开放的空间场所。在上海浦东软件园的空间布局中,建筑围绕着中央湖泊,进行辐射式排列。建筑间的绿色走廊相互连接,形成通透连续的景观轴线空间。

(5)网格式组合采用建筑模数的设计方法,由标准单元的空间组合生长发展而成。此种组合方式有一定灵活性,可生长性强。具可替换性,易形成园区空间的秩序性、层次性。中兴南昌软件产业园采用“细胞”理念,设计者将基地划分成“45m×45m”的网格,把建筑单体布置到标准网格内,建筑单体可以根据功能需要在形体上发生改变。建筑体块多为方形几何形状,反复变形之后的建筑体块之间相互联结,构成了丰富的空间结构。

5)园区重要空间节点设计

(1)广场空间。产业园的广场空间,通常是由广场周边的建筑、绿化等限定而成的较为完整的块状空间。广场空间不仅为园区使用者提供了社会交往和户外休闲的场所空间,还增加了园区的开放空间,改善并重塑园区的景观形象和空间品质,提高了空间的可识别性。

(2)绿地空间。产业园的绿地空间是创造理想、生态生活园区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据高科技园区绿地空间的构成要素以及绿地空间的效果将其分为:依附于道路、河道及园区四周布置的生态型绿化空间、休闲娱乐型绿化空间、文化型绿化空间。

绿地空间的形态规划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靠山、临河、向湖,先天的良好条件都可以被应用于产业园绿地空间的规划中,加以表达。

② 可进入性设计。绿地空间规划中不应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可进入性设计要求设计上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将其真正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对话交流的有利场所。

③ 完善景观设施。绿地空间真正发挥作用,还要依靠园区绿地中功能完善的设施来制造人气,使之成为绿地的外延。景观设施不仅为人们的室外活动提供必要的装置,还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

(3)室内公共空间。室内公共空间相对于室外公共空间,指除了专有功能空间外的室内开放空间。由于高科技园中,研发办公建筑空间占据核心地位,本文重点对研发办公建筑的室内公共空间进行研讨。室内公共空间根据其功能特征可分为入口空间(门厅等)、通行空间(走廊和楼梯)、中庭空间等。

2. 建筑风格

1)建筑形式的探索

建筑是功能和形式组合的物质性艺术,在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将功能与形式完美结合,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才是建筑的秉性。

建筑外立面设计要求兼具时代性与传统性。首先,立足于时代,既要从时尚中寻求灵感,又要超越时尚把握住内在的本质,其次,建筑外立面设计离不开经典和传统的作用。因此,产业园的建筑外立面设计应该注重时代性的同时,融入传统经典片段,这样建筑才能更具文化性,赋予建筑某种精神意向。例如,上海八号桥创意产业园,它通过对旧建筑新的设计和改造,注入时尚元素,成为以设计创意为特色的创意产业区域。改造后的建筑外立面有着玻璃和金属板切割成镂空的窗,映照着周围城市的街景,内部结构外露,没有遮掩和修饰,显露出原本工业厂房的气息。

产业园的建筑无论是在外形还是色彩上都应建立统一性、特色性,建筑空间序列要有层次的展开,使之相互产生视觉上的连续。人们在使用建筑之前,首先是对建筑外观的印象,而这些感受和使用者的心理和生活经验有关。

2)建筑语言的表达

建筑的外立面以其色彩、质地、信息等内容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除了功能合理结构形体新颖大方外,更希望建筑立面丰富多彩。一般来说美的事物首先是它的形象,总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如形、色、声等呈现出来。

(1)建筑界面的材质组织。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重视建筑物的外立面设计,在建筑表皮语言的表达上,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便是对于建筑表皮材料的选择。不同的材料会赋予建筑不同的表面观感,传达不同的感受,通过线条的粗细、凹凸的触感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上海八号桥创意产业园,建筑墙面利用青色的砖块进行装饰,凹凸的质感和砌筑方式,青砖的历史感和透明大玻璃的现代感融合冲突,带给人心理上的冲击,使整个空间既充满了工业时代的沧桑韵味,又具有时代精神。

(2)色彩的平衡。在各种视觉要素中,色彩属于最富表情的元素,色彩可以增加建筑的表现力,因此色彩是建筑立面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色调的选择,要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选择相适应的色调,同时使整个内部空间的色调协调统一,例如,产业园的交流空间可选用比普通空间更浓重热烈的色调,以便激发对思维的交互刺激,而学习研究的空间则要清淡缓和,以免干扰思维。

色彩亮度的分布。为了取得最好的视觉效果,应该根据内部空间的不同位置和各部分在构图中的作用,对色彩亮度加以不同的分配。

公共空间中的色彩不仅是一种造型手段,还能营造特殊氛围,进而影响人的感受。另外,色彩的某些文化特征使其成为空间设计中的一项重要的造型因素。高科技园公共空间的色彩设计应当与地方文化相融合。华亚科技总部大楼为办公建筑塑造了独特的表达方式,运用数百种不同形状和色调,以及构成枝叶和链漪等的繁复而细密的自然元素。设计中采用最新的玻璃印刷技术,所有玻璃立面重新诠释了台湾典型写字楼应用瓷砖的构建方式。配合结构玻璃和玻璃幕墙,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凸显特质。

3)建筑细节设计策划

(1)内墙、地面设计技巧:注重与灯饰、天花的协调;墙、地面色调与企业风格一致;材料正确选取;地、墙面的图案选择。

(2)小品设计技巧:风格确立原则、避免扎堆重复、注重观赏性。

(3)企业室内灯饰设计要点:与区域气候环境相结合、与企业结合、与业种结合、与功能结合。

3. 交通组织

道路是高科技园外部公共空间网络结构中的骨架和血脉,它将园区建筑群体以及各个空间的节点连接起来,构成统一整体的空间秩序。道路空间贯穿于整个园区,不仅要保障与外部城市的便捷联系,还要保证内部园区良好的功能运转,确保物流、人流的畅通高效。另外,道路空间还能形成一定交往空间,能够促进人们瞬时性的交往行为发生。

1)道路体系特点

园区道路系统的设计应能保证实用性、系统性、景观性和安全性。

2)道路空间组成要素

高科技园的使用者相对单纯,主要是内部员工的使用,其内部交通形式应以步行交通为主,应多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方式,在道路交通系统的组织上可分为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另外,道路空间的主要组成要素还包括了园区入口以及停车空间等。

(1)园区入口。作为连接内外交通系统的节点,定义了高科技园的内与外,应将入口设置在便于车流、人流疏散的位置。有主次入口之分,根据流量大小。同时,园区各个入口还有一定的景观特性,配合设计,并且特色性的入口还能够帮助人们分辨自己在园区中的位置,具有一定识别性。

(2)车行系统。对高科技园区的车流分析是车行系统路网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园区内主干道担负了联系园区外部城市交通及保证园区内部车流通畅的职责。一般采用双向四车道。环路设置,最大化的避免对园区内部造成干扰。由于高科技园多采用分化离散的布局形式,道路形态可根据自然的地表地貌特点进行变化,一般采用曲直结合,起伏回环的形态,这种道路形态可最大化的亲近自然,但应注重快捷、高效及安全的设计原则。

(3)停车空间。高科技园的停车场,根本目的是满足内部员工上班泊车的需要,为进出方便,一般将其设于园区入口处或建筑门前。停车方式可采用地下停车、半地下停车结合室外停车等。另外,停车场还要有明确的出入口标识以及清晰的车流指向。其附近要有便捷的步行通道连接停车位和办公室入口。

(4)步行系统。步行系统是高科技园区最主要的交通组织方式。

在群体内部设计独立的步行系统,一般应尽量做到人车分流。根据人流的不同特点对步行系统进行组织。按照使用者的通行速度,将人流分为动态人流和静态人流两种。

动态人流通常指步行速度超过0.7米/秒的人流,多集中于上下班的高峰期,以高效、迅捷为目的。道路组织上要根据这种类型人的需要保持道路的顺畅感,遵循两点最近的原则,如可设立高架步道进行连通。

步行速度小于或者等于0.7米/秒的人流,即认为是静态人流。这种类型的人聚集时间具有随机性,通行目的不明确,常以较小的群体或个人的形式出现。道路形式上即园区内部的休闲步道。道路环境中应根据这种类型人的需要增加可供交往、休闲的滞留空间和活动设施,形成节点空间。

园区公共商务区采用城市型道路,主路路面两侧设置不等宽的人行道,与研发组团森林背景衔接的人行道宽1.5米,融合于绿地,与林中步道相连;另外一侧人行道宽4.5米,并与建筑底层相融合。主干道和次干道的路面为规律弧形,人行道与车行道既有结合又有适当的分离,跟随者时起时伏的路面,两种道路之间的绿地忽然变宽忽然变窄。步行小路在林中深处曲折蜿蜒。人们在林中行走,脚步走到哪里,景色随之变动。园区采用多种停车方式,公共商务区设两座停车楼,各研发组团则地下、屋面、地面和林中均设一定的停车位。

3)交通组织设计原则

园区的交通组织,一方面要保证园区内外通道的效率,尤其是配送通道网络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应降低园区规划建设对周边路网产生的影响程度。其原则可概括为“连续分离、均分优先。”

(1)交通分离原则。即不同流向、不同种类的车流应在交通空间、时间上分离,避免发生交通冲突。

(2)交通连续原则。即保证系统在周转运送过程中不产生交通方式上的间断。

(3)交通均分原则。即对交通流进行科学的调节、疏导,使路网各点交通压力逐步趋于大体一致,不至于由于某一点压力过于集中而造成交通拥堵。

(4)交通优先原则。即给予占园区车流比重最大的货运车辆特殊待遇,如流向优先、相位优先和路权优先。

4)配套设施策划与工业邻里中心

生活配套设施为园区提供诸如餐厅、健身房、超市、运动场、洗衣房等基础服务设施,构成工业邻里中心。由于产业园往往设立在距离城市中心有一定的距离的近郊区或郊区,往往园区周边地区的城市基础服务配套设施不齐全。而早期园区的开发重点忽视了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往往建设了居住用地,但配套设施不足,人们生活也很不方便。

工业邻里中心应根据园区大小、周边情况和实际需求来决定。处在城市中的产业园,由于其周边的基础服务设施已经很多,园区中就不必过多建设,只须建设必要的部分。有的产业园处在城市外围,距离城市较远,用地周围缺少商业设施,因此就应开发相对完善的工业邻里中心,根据园区规模适当的设置居住总量后,服务配套部分则可以根据园区内企业的人口规模确定。并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适当调整。

配套服务设施同时起到了良好的交流空间的作用,在餐厅、咖啡厅、健身房等场所,软件园企业员工之间的非正式交流能极大的推动园区企业间知识和技术的沟通和扩散,积极地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活动。

生活配套设施为产业园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支持,促进了园区的协调发展,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功能构成部分,在规划时应该对该地区的整体情况和使用人群进行周密和长远的考虑。产业配套能力是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的体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坚持,统筹协调发展。改善产业园配套设施从以下几方面策划:

(1)因地制宜,选择产业配套能力较强的产业重点引资。

(2)部分没配套能力的产业实现全产业链招商。

(3)加快重点引资领域的配套产业技术改造。

(4)将产业配套能力建设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为此,建议政府成立专门机构,指导和推动产业配套能力提升。产业配套过程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为加强协调和配合,地方政府可成立产业配套协作办公室,做好支持本地企业与外商和大企业进行配套服务、解决配套中的难题、配合企业做好招投标等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