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代文档给我们留下的启示

古代文档给我们留下的启示

时间:2022-05-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文档给我们留下的启示古代文档给我们留下的启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因此,中国的文档虽几经劫难,仍绵延不绝,给我们留下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也给广大文档工作者留下一份沉甸甸的重任。纵观古代文档事业发展的进程,对照当今文档事业发展的现状,展望文档事业发展的趋向,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他们就是无数知名的或不知名的文档工作者,给我们留下宝贵而丰富的精神遗产,鼓舞着我们奋力前行。

古代文档给我们留下的启示

古代文档给我们留下的启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文化积存的文档,宛若涓涓清泉聚成潺潺溪流,蜿蜒曲折地注入长江大河,冲过山岩滩涂,汇入浩瀚无际的大海。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宽容的民族,有兼容并收的海量,异彩纷呈的风情民俗可以相互融洽,诸子百家的学说可以并行流传,甚至在同一座庙堂可以塑立三教九流的不同神像供善男信女顶礼膜拜。因此,中国的文档虽几经劫难,仍绵延不绝,给我们留下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也给广大文档工作者留下一份沉甸甸的重任。

纵观古代文档事业发展的进程,对照当今文档事业发展的现状,展望文档事业发展的趋向,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古代文档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大大地拓展了我们的眼界

古代文档蕴藏极丰,涉及面极宽,有历史政治、经济、地理、天文、人文、历法、医药、农业、商业、矿业、数学、物理等等,包罗万象,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历史记忆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古代文档载体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有留在峭壁上的崖画、文字,有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有写在简牍上的蝌蚪文,有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有刻在石鼓上的石鼓文,有写在绢帛上的缣帛文,有留在纸张上的文字书画,还有通过石印、雕版、活字版等印刷成册的、各种版本的古籍等等。

古人说:“开卷有益。”这话有一定道理,只有打开书本,披阅古籍,才能感受古代文化氛围,惊叹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我们在开卷的同时,打开心灵的窗户,去感受,去汲取,从中会受到更多的启迪,增长更多的智慧,更会获益匪浅。现在一些小学生就已经开始接触古籍,背诵《唐诗》、《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可能还似懂非懂,但从小养成热爱中国文化、接受古籍熏陶的习惯,对少年成长是大有好处的。

然而“开卷有益”这句话也存在着片面性,因为如果我们不加选择地开卷阅读,生吞活剥,人的脑海岂不变成了杂货仓库?人脑不同于电脑,不仅有储存功能,而且有消化加工的创造功能,只强调死记硬背,很可能造成阅读的“肠梗阻”。何况,古代书籍成车、成山、甚至成海,即使做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有限的生涯中也难以读尽浩如烟海的古籍!因此,我们主张有选择地阅读,阅读中采取“走马观花”与“下马看花”相结合的方法。所谓“走马观花”,就像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尽量多读一点,像进入山阴道上的感觉,可以增长知识,扩大眼界。当我们在书山的小径中穿行时,如果发现珍宝,不妨“下马看花”,反复观赏,探究其中奥秘。就是说,只有处理好“博览”与“精读”的关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书如果能对读者起到一点“导游”作用,我们就深感欣慰了。

启示二:文化是人民创造的,文档是广大文档工作者的心血结晶,凡为中国文档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都值得尊重

当我们穿行于中国古代文档的林海之中时,就会发现其中既有参天的大树,也有茂密的灌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由此我们想到一句老话:“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不知多少早已先后作古的育林人、护林人为此付出了毕生精力乃至生命。他们就是无数知名的或不知名的文档工作者,给我们留下宝贵而丰富的精神遗产,鼓舞着我们奋力前行。概括地说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文档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文化伟人孔子编《诗经》、纂《礼记》、纪《春秋》、序《周易》,为保存文档古籍和发扬中华文化做了大量工作,耗尽了毕生精力,直至垂暮之年还期盼老天给他几年时间完成未竟的事业。马端临避元代乱世,不为名利,以家庭积蓄维持生计,以私家藏书提供资料,隐居著述,穷毕生精力,完成规模庞大的《文献通考》,为后世保全了多少文献资料!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还有许多人为有所贡献而呕心沥血,有的留下身后名,有的连自己的名字也湮没无闻。

二是为文档事业忍辱负重的意志。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虽身受不公正的宫刑,他不选择以死雪耻或苟且偷生,而以“死有重于泰山”的信念,用如椽巨笔完成了享誉中外的历史巨著《史记》。范晔处于南北朝动荡的时期,仕途受挫而意志益坚,奋笔撰写《后汉书》,在因王权争夺受牵连入狱并被判死刑时,还念念不忘对未完成的遗著作自我评价。古代文档工作者大多处于逆境或受到冷遇,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很难有所作为,很难为文档事业作出贡献。

三是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郦道元亲身考察介绍了1250余条河流,描绘了壮丽的山川,记载了各流域的风土民情和神话传说,体现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徐霞客更毕生从事旅游和地质地貌考察,徒步踏过大半个中国的热土,走在世界地理学研究的最前沿,留下让世人惊叹的《徐霞客游记》。当我们品读他们的著作时,怎能不受到他们的情怀的熏陶和感染呢?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评价古人时,不宜求全责备,不宜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更不宜以阶级立场去划清界线。例如虽然司马光在王安石变法中持顽固的反对立场,但他的《资治通鉴》作为帝王的一面镜子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我们认为,凡是在文档事业中作出或大或小贡献的人都值得尊重,都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我们要从创造文化的古人身上汲取精神的源泉。

启示三:禁锢和折腾是阻碍文档事业发展的两大障碍,繁荣中华文化需要营造一个安定宽松的生态环境

在阶级统治的历代王朝,皇帝高高在上,大多独断专行,采取愚民政策以巩固其地位,用禁锢的方式扼制不同的声音。商代以占卜为内容的甲骨上透露出奴隶主星星点点的残暴罪行。春秋战国时期因列国分立、言论自由,才出现“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秦统一全国后又出现了“焚书坑儒”的文化浩劫。东汉的党锢之祸,实质上是对文人的禁锢。清代“八股文”和“文字狱”,更造成“万马齐喑”的氛围。

伴随着禁锢的是折腾,文化折腾也往往源于政治折腾。民间常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改朝换代、皇位继承的转折时期,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大多改弦更张,实行新的政策,文化上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也出现“翻烧饼”的情况。

秦代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其他诸子百家处于受压制、受迫害的地位,甚至以前儒家占优势地位的教育阵地也被法家占领,规定受教育者只能向官吏学法。汉代初实行“黄老之术”,社会安定以后,又把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排斥在一边,长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使得“一家独鸣”的儒家思想产生异变,成为被封建统治者利用的思想工具。这样的反复折腾同样阻碍了文档事业的发展。

因此,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文档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兼容并存的宽松的生态环境,这个环境包括清明的政治环境、安定的社会环境和优良的人文环境,从而有利于促进而不是扼杀文档事业的健康发展。这种理想的生态环境,在历代王朝中实在是太少而显得难能可贵了。唐初开明的“贞观之治”,开辟了唐代的空前辉煌,史学、文学、医学、天文学等诸多方面都留下丰硕的成果。北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在发展文化方面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整个北宋时期未出现过杀文人的事件,这在历代王朝中是唯一的例外。北宋时科学技术发展达到空前的高度,还出现了记录科技史的《梦溪笔谈》;文史、绘画等也取得辉煌成就,但重文轻武也成为导致北宋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文档的生态环境也随之被破坏了。

启示四:古代文档不仅为中华文化增光添彩,而且留下丰富而珍贵的遗存,有待今人发掘和利用

中国古代文档是取之不竭的富矿,如果弃之不用,就会造成资源闲置;如果乱掘滥采,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古为今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适用主义”。以投机的方式剽窃古籍为己所用,把它当枪使或当靶子,如“四人帮”捧法、抑儒、批孔、批周公,把古籍糟蹋得不成样子;二是“拿来主义”,鲁迅提出“拿来主义”是指“洋为中用”,也适于“古为今用”,“拿来并非不加选择地乱拿一气,必须占有,挑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就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汲取其中有益的养分。

有了正确的态度和出发点,就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具体方式,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诸如:

一是公开宣讲,揭示古籍精义。中央电视台开辟了《百家讲坛》栏目,由著名学者讲说春秋以来历代诸子百家,见仁见智,再现百家争鸣的盛况,通过思想交锋揭示古典文献的精义,使听众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

二是专题研讨,服务当代社会。针对某个或某些人物,针对某本或某类古籍,针对某个或某方面有关问题,进行评价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管子》一书,是春秋至战国时期管仲及其后学者的集体创作,包括政治、经济、教育等丰富内容,值得我们全面或就某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是注释今译,普及文档知识。现代人阅读古籍,往往有语言文字、时代背景等多种障碍,对一些古籍加以注释、全译或解说,有助于更好地利用。

四是各取所需,用于方方面面。古籍上下几千年,涉及各方面,可供各行各业人士淘宝。例如人们从《黄帝内经》中学到养生,从《孙子兵法》中学到经商之道,从《贞观政要》中学到治国方略,从《文心雕龙》中学到文书技巧,等等。当今,我国各地旅游业方兴未艾,既要展现自然景观,又要丰富人文景观。有的地方为吸引游人,或兴建鬼城,或人造星月交辉景象,却不在丰富文化内涵上下功夫,这是不对的,旅游业也不妨向古代文档“淘宝”,例如《徐霞客游记》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人文遗迹,不是值得我们充分利用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