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给我们的后代留下生存的空间

给我们的后代留下生存的空间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不能以此不负责任的做法落下后世的唾骂。如以占世界总量的比例来衡量主要自然资源的总体丰富程度,那么,中国仅次于前苏联和美国,位居第3位。因此,中国在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上,态度是积极的,行动也是迅速的。除了中国采取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迅速下降外,中国还是一系列国际环境保护公约的发起国和签字国。中国不但签署了19

我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发展,而且要考虑后代的生存。这是人类不同于其他低级动物的地方。

但是,我们要给后代留下什么呢?是金钱?是房产?还是其他物质?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适宜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专家们指出,现代工业社会,为维持一个人的生活,每年要从地球的土壤岩石圈中挖出25吨各种物质,人口越多,资源耗尽越快。而现在的人们,已经清楚地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的资源也是有限的,现在我们多用一份,我们的后代就可能少一份。因此,我们不能不考虑在自己发展时给后代留下生存必需的不可再生的资源。

美国学者保罗·哈里森在他所著的《人类的数量和人类的需求》一书中描述道:由于人口增长的压力,淡水、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消耗明显加快。淡水是有限的资源,预计到2000年,南亚、中美洲部分地区,特别是北非、东非和西非将出现淡水短缺,某些地区可能出现绝对缺水和干旱状态。石油资源如按1982年的开采速度开采下去,到2016年将全部开采完毕。虽然石油储量还会随着人们的勘探而增加,但勘探速度比不上开采速度,所以,石油的开采寿命在缩短。各种矿物质资源将日渐稀缺,按目前消耗速度,有 12种矿物质资源将在50年内耗尽。

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是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土地退化是个严重的问题。由于人口过度的增长,对土地使用过度,造成土地沙化和退化。每年全世界大约有600万公顷土地遭到不可逆转的沙化,2000万公顷的土地肥力被耗尽而不能再耕种和放牧。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人口越多,土地使用越过度,土地退化越严重,使可耕地越少,从而又促使土地使用又越过度,退化又越严重。

为维持一个人的生活,不但每年从地球的土壤岩石中挖出25吨各种物质,在加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出大量废渣、废水和废气,制成品在制成后又留下大量废弃物。

有人描述,如果我们继续如此大规模地掠夺资源,破坏环境,几十年或几百年后,留给我们后代的地球,则成了一个满目疮痍的垃圾场,森林没有了,牧场没有了,耕地没有了,连鸟儿也很少看见了,至于老虎、黑熊等动物,动物园里也没有了,只有从我们现在留给他们的电影电视里略知一二。没有石油做能源了,没有煤炭取暖了,没有金银铜铁锡等矿物质制造机器了,连他们每天要喝的水,也只能等天上下雨时去接……

这不是耸人听闻,目前世界人口的过速增长,对生态和环境造成的破坏已超过了地球可以忍受的极限。

我们要生存,我们的后代也要生存!

我们要发展,我们的后代也要发展!

占用后代的资源来求得自己的生存,是愚昧的。

牺牲后代的利益来求得自己的发展,是自私的。

我们不能以此不负责任的做法落下后世的唾骂。因此,从7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都在谋求一种既能保证自己发展又不过于损害后代利益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而进入人们的视野。

1972年,国际环境大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提出了“生态发展”、“合乎环境要求的发展”、“无破坏发展”、“连续的和可持续的发展”等概念,“可持续发展”第一次提到人们面前。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发展不应该破坏环境,要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寻求某种和谐关系。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夫人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采用“可持续发展”提法,并作为一个概念作出解释:可持续发展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提法,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一致认为,21世纪世界的共同发展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明确其定义为:“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事实上,无限制地资源掠夺不仅影响到后代的发展,也开始危机我们当代人的生存。

近一二十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力高度发达,再加上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物质和能量越来越多,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大大加速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短缺和日趋枯竭。同时,人类向自然界排放的物质和能量也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快,其结果又形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当这种伤害了的环境再作用于人类时,不仅严重影响了人类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也造成了直接威胁,例如,土地沙漠化、森林面积减少、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都是人类社会系统和地理系统之间关系恶化紧张的表现,其根源皆来自于人类自身的活动。如果说过去由于无知,人类对自然界经历了被动的“服从”到盲目的“征服”,那么,在科学技术已有了巨大发展的今天,人类必须调整它对自然的关系。

1994年在开罗召开的“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国际会议”上,科学家在联合声明中,向各国首脑呼吁道:“我们敦促你们现在就采取切中时弊的行动,采取一种全球范围的统一的人口和持续发展的政策。再延误一年,问题就会尖锐一分。让1994年成为全世界人民决定为子孙后代的利益共同行动的一年而永远被人铭记在心。”

开罗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呼吁发达国家带头实现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和有效的管理废物,这次会议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更加详细的解释:“有关所有经济活动的生产和消费能长期持续下去,包括工业、能源、农业、林业、渔业、运输、旅游和基础设施,以便无害生态地最佳利用资源和最少产生废物。”《行动纲领》重申,发展权利是一项普遍的、不可分割的权利,也是基本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是发展的中心主体。这就是说,控制人口增长,有助于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只有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

正如200多年前著名哲学家卢梭所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受约束。”

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决定了中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紧迫与更加必要。

从资源总量一看,中国自然资源无疑是丰富的,堪称资源大国。如国土面积仅次于前苏联和加拿大,位居第3位;耕地面积仅次于前苏联和美国、印度,位居第4位;永久性草地,仅次于澳大利亚和前苏联,位居第3位;森林和林地次于前苏联和巴西、加拿大、美国,位居第5位;河川泾流量,位居第6位;矿产资源中,钨、锑、锌、钛、钒、稀土重晶石等已探明的储量,均位居世界首位。如以占世界总量的比例来衡量主要自然资源的总体丰富程度,那么,中国仅次于前苏联和美国,位居第3位。

然而,由于中国同时又是第一人口大国,而且与其他国家的差距甚大,如与资源两大国前苏联与美国比较,中国人口是前苏联的4倍,是美国的近5倍,因而,从人均水平的相对量上看,中国资源不仅算不上丰富,甚或可说是短缺的,除矿产资源总值外,其余各项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绝大多数甚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因此,中国在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上,态度是积极的,行动也是迅速的。除了中国采取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迅速下降外,中国还是一系列国际环境保护公约的发起国和签字国。中国不但签署了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通过的《21世纪议程》和《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而且忠实履行会议承诺,率先推出《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此外,还是《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签约国。

1994年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包括环境污染得到控制,重点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提高,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减慢。具体指标,如2000年工业废水处理率要达到84%,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20%,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90%;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5~16%,预防和控制沙漠化扩散,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保护耕地资源,1991~2000年新增耕地330万公顷;全国各类保护区面积达到1亿公顷,保护所有自然生态系统等。

1997年9月12日召开的党的十五大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这就是我们对后代的郑重承诺!

在21世纪的地平线上,我们已经眺望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希冀和曙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