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们能为教育留下什么

我们能为教育留下什么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斌老师主编的《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经典文选》一书,精选了蔡元培、胡适、张伯岺、经亨颐、晏阳初、陈鹤琴、陶行知、叶圣陶这八位教育大家的文章。杨斌老师对入选的八位教育家进行了分类,突出了各自主要的教育思想,并按照各自的侧重点来选择这些教育家的论述。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曾任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和北京大学校长。可见,教师加强自身的师德修炼是成为好教师的必要前提。

我们能为教育留下什么——读杨斌《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有感

现在,很多人都在回望民国时期的教育大家。那个时期教育大家群星璀璨,留下了很多的佳话。他们的很多高瞻远瞩的论断,在今天依然闪耀着熠熠的光芒。杨斌老师主编的《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经典文选》一书,精选了蔡元培、胡适、张伯岺、经亨颐、晏阳初、陈鹤琴、陶行知、叶圣陶这八位教育大家的文章。这些文章,对于我们了解他们教育思想的精华,是非常有帮助的。

该书入选的八位教育家,大都具有较长时间的海外留学的经历,西方现代教育的熏陶,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和胸襟。他们根植于中国教育的土壤,借鉴西方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精华,着眼切实解决中国教育实际问题,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杨斌老师对入选的八位教育家进行了分类,突出了各自主要的教育思想,并按照各自的侧重点来选择这些教育家的论述。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曾任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和北京大学校长。他倡导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吸引了不同学术见解的学者、名家来校任教,把北京大学从原先的官僚气十足的机构变成了全国学术交流中心和知名高等学府。在该书中,杨斌老师重点突出了蔡元培的美育思想。蔡元培先生曾于北京大学校长的任上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著名口号,并专门就这一主题做过演讲。他认为美育具有陶养情感的作用,感情的陶养,不是源于智育,而是美育。

蔡先生把美育和人生有机结合起来,倡导大家要在工作的余暇,读读文学,听听音乐,参观美术馆,实现知识和情感的调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蔡先生倡导的是广义的美育。因此,他认为不能用美术来代替美育。这么多年过去了,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美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便是作为美育的一分子的美术课,也是出于“副科”的尴尬地位,学科美育自然就很少有人关注了。而且,现在的教师,自身接受的美育也很有限,对美育的认识也不到位,这样,自然就很难成为美育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师更要补上这一课。

胡适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曾师从著名教育家杜威,他也自称是杜威对他的文化生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他毕生宣场自由主义,强调教育对于改造国民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杨斌老师主要突出了他的民主教育思想。

胡适先生的《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一文,虽然是他1952年的某次演讲稿,但是即便是在今天,对老师和学生还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的。他认为中学生的修养应注意“工具的求得”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两点。其中工具指的是“语言文字”和“科学的基本知识”。他所说的择业的标准就是“社会的标准”和“个人的标准”。

胡适先生所说的两大修养和两个标准,虽然非常简单,但是说得非常透彻。他说的两大修养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两大标准则是把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让自己能在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即便在今天,我们的学生如果能在修养上和择业上做到这些,就很不错了。仅从择业的这两大标准来说,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但在现实的很多学校中,职业生涯教育并没有真正开展。 《中国教育报》2013年9月2日发表了熊丙奇的《生涯教育需在中学真正落地》一文,呼唤我国的中学能真正开展生涯教育,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

杨斌老师认为,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总纲,是“为人生”的教育本质观。 “教育的价值在于打定人生观根基,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叶圣陶先生的这一主张其实是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教师的修养,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他觉得对教师修养的最低要求是:一言一行,都没有消极的倾向;一饮一啄,都要有正当的意义。如果教师能做到这个最低的要求,再加上教法的研究、原理的了解,这样的教师能成为合格的教师。他所说的教师修养的要求,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师德的要求。我们不难看到,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教师的范本意义,要处处为学生起好示范作用。试想,如果教师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都做不到,那么教师在学生面前就失去了教育力,教育的效果自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可见,教师加强自身的师德修炼是成为好教师的必要前提。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好的师德,教学水平再高,也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教师。现在,教育部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划定“师德红线”,这对于教师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更好地发挥范本作用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此外,书中的张伯苓先生的“公能教育思想”、经亨颐先生的“人格教育思想”、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与民国时期的这些教育先贤们比起来,我们自然显得很渺小。但是,他们的那些真知灼见,可以成为点亮我们成长路上的明灯,为我们走得更快、更远指明方向。作为教育人,我们也应有时代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

我们这一代教育人,能为教育留下什么,值得我们好好去思考。

(《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杨斌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3年7月出版)

延伸阅读:

1. 《民国先生》,马建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2. 《先生》,先生编写组,中信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3. 《大师的教书生活》,周勇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4. 《南渡北归》系列三部曲,岳南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出版

5. 《中国人》,林语堂著,郝志东、沈益洪译,学林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6. 《如果我当教师》,叶圣陶著,杨斌选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7. 《追寻失落的中国教育传统》,王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8. 《重返五四现场》,叶曙明著,中国友谊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

9. 《燃灯者》,赵越胜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10. 《那些有伤的读书人》,谢志浩著,新星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