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家论“势”

法家论“势”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势”在法家思想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早期法家思想分为“法”、“术”、“势”三个流派。慎到是主“势”一派的代表人物。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把法、术、势三者结合在一起,提出“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管子》的“势论”,显然不同于这两派。将作为哲学基础的“道论”和作为政治哲学的“势论”结合起来,“势”让“道”驾 驭。

“势”在法家思想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早期法家思想分为“法”、“术”、“势”三个流派。慎到是主“势”一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蚓蚁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转引《韩非子·难势》)飞龙驾云而飞,腾蛇遨游雾中。如果云消雾散,而龙、蛇就和蚯蚓、蚂蚁一样了。这是因为它们失去了所凭借的东西。能人有时不过是不肖之徒,那是因为权势轻职位低的缘故;不肖之徒有时能让能人屈服,那是因为权势重职位高的缘故。“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让尧做一个普通人,那就连三个人都管不了;而让夏桀做天子,他就能搅乱天下。于是我知道权势地位值得依靠而贤能才智不值得羡 慕。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把法、术、势三者结合在一起,提出“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意思是掌握法度、据有权势就可以天下太平;背离法度、丢掉权势就会天下大乱。然而,韩非“法势合一”思想的最后落脚点,仍是在巩固和扩大君主的“势”上面:“君持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治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八经》)韩非认为,“夫势者,名一而变无数者也。”权势是一个名称,可以有很多表现形式。他把“势”分为“自然之势”和“所得而设之势”,即人为之势。一开始君主就自然有一种权势,但会因其作为或扩大或丧失。君主扩大和加强自己的权势,那就属于人为之势。韩非子更重视人为之势,他的理论体系主要是围绕君主如何建立人为之势展开 的。

韩非的老师荀子也讲到过“势”。荀子的学问是有儒家家法传承的,后世无法把他归入法家,但他的思想对法家影响很大。他的另一位高徒李斯帮助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是法家的实践者。可见早期的儒家和法家并不是楚河汉界、泾渭分明的。他在《强国》篇中说:“处圣人之势,行圣人之道,天下莫忿,汤武是也。处圣人之势,不以圣人之道,厚于有天下之势,索为匹夫不可得也,桀纣是也。”商汤、周武这样的明主既有权势,又能行圣人之道,所以天下人没有丝毫不满。夏桀、殷纣这样的暴君虽有权势,在其位可以行圣人之道,但他们不去做,只看重握有天下的权势,最后做个普通老百姓都没办法。荀子由此得出结论:“然则得圣人之势者,其不如圣人之道远矣!”这可以说是儒家的看 法。

《管子》的“势论”,显然不同于这两派。他提出“势至重而身至逸”,以道论势,引道入势,主张以道控势。将作为哲学基础的“道论”和作为政治哲学的“势论”结合起来,“势”让“道”驾 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