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破了的窗户会更破

破了的窗户会更破

时间:2022-07-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 破窗理论:破了的窗户会更破有一家理发店的窗户玻璃破了一个角,因为生意非常红火,老板没有时间去修理它。那扇掉了大半截玻璃的窗户依旧破裂着。这就是政治学家威尔逊提出的破窗效应。原来纽约市用的就是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环境,让人们不易犯罪,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这也是生活中的破窗效应。

2 破窗理论:破了的窗户会更破

有一家理发店的窗户玻璃破了一个角,因为生意非常红火,老板没有时间去修理它。有一天夜里,一个小男孩路过理发店,看见破了一个角的窗户,就拿起一块石头砸过去,大半截玻璃稀里哗啦地掉了下来。等老板追出来的时候,小男孩已经跑远了。老板想换掉玻璃,可由于马上要过节了,理发的人很多,他非常忙,根本没时间。那扇掉了大半截玻璃的窗户依旧破裂着。过了几天,老板正在里边忙碌着,突然听见“啪”的一声,那扇半截玻璃被完全打碎了。等老板追出来的时候,只看见了两个跑远了的孩子的背影。不得已老板抽出时间装了一块新的玻璃。为了防止玻璃再被打碎,老板只要有时间就站在窗户后面,企图逮住打碎玻璃的小孩。可令他奇怪的是,此后再也没有小孩来打碎他的窗户玻璃了。

这个小故事反映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地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这里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就会出现更多破坏性的行为。这就是政治学家威尔逊提出的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在生活中广泛存在: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让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在学校里,对于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或相关规定的行为,老师或学校领导没有对犯错学生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全校师生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对于学生不遵守课堂秩序的行为,老师主任们不以为然,使学生们的行为得不到纠正,反而日趋严重;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而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在公交车站,如果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排队上车,又有多少人会不顾众人的文明举动和鄙夷眼光而贸然插队?与这相反,车辆尚未停稳,急迫的人们你推我拥,争先恐后,后来的人如果想排队上车,恐怕也没有耐心了;干净的社区永远是干净的,脏的社区却永远是脏的,脏乱的社区不是没有人打扫,而是因为如果看到地上有废弃物的话,人们也会觉得乱扔东西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公园里有一棵玉兰花,如果树上的花完好无损,那么大家也就不会去摘了,但是,如果看到有人摘花,并且没有受到处罚,那么其他人也会去摘花,他们的借口就是“其他人先摘的”;在学校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果学生违反了学校的规定,老师没有对他进处理或警告,那么还会有学生继续违反制度,因为他们也会找借口说“已经有人这么做了。”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住,一旦形成风气,就再也改不掉了,就好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能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可见防微杜渐的重要性。

不良的环境滋生错误甚至犯罪,良好的环境却能令人积极向上。环境对人既有约束力也有诱导性。

纽约市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可以说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但是后来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很多,是什么令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呢?

原来纽约市用的就是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环境,让人们不易犯罪,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

当时这个做法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可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让他们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这种做法非常的有效。

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错误,又发现抓逃票是很有收获的事,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所以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令歹徒不敢逃票,出门时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就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节,令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由于人性中的惰性,养成一个好习惯比形成一个坏习惯要费力。好习惯需要长时间一点一滴积累,而破坏一个好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往往瞬间就可以完成。对第一个违纪者不加以制止或惩罚,就会带给所有其他的人们这样一个暗示:违反规则不会受到惩罚并且还能得到好处。他们还会这样想:反正我不是第一个,很多人都这么做了,法不责众,拿我也没办法。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第一个错和小错。只有从第一次和小事抓起。才能真正控制住大局,消除隐患。

在学校中,经常听一些老师说起,班里的某位学生调皮捣蛋,几乎没有办法管教,或者是某位学生不够聪明,屡教不会。可老师的话没有起到任何好的作用,调皮捣蛋的学生更淘气,不够聪明的学生表现得更笨。在这里,破窗效应起了作用,因为老师的话使学生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既然如此,也就没有什么顾忌,调皮捣蛋是理所当然,笨也是理所当然。所以,老师千万不要“打碎一扇窗子的玻璃”,不要轻易放弃一个学生,而要用热情和鼓励去引导学生。

还有,当我们有了新的物品总要非常爱惜的。比如小孩子新得一个玩具,总会爱不释手,无论谁要借,哪怕只是一小会儿,也要好生斟酌一番,然后找一借口不借给你;哪怕你面子很大,借到手,他也要商定一个还期,更要再三叮嘱,不要弄坏。及至后来,玩具有些磨损或是破旧,那时你即使不要,他往往也要问你要不要玩他的玩具。这也是生活中的破窗效应。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另外,这对个人修养同样重要,对于学生来说,破窗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尽量培养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不要受不良的心理暗示影响,不要纵容自己犯错,不要因为是第一次犯错就轻易原谅自己,因为第一次抽烟如果没有被制止,可能从此就加入烟民的队伍了;第一次与父母顶嘴没有受到教育,可能以后就对父母肆无忌惮了;第一次乱放自己的东西没有被管理,可能以后就养成乱扔东西的坏习惯了。要知道,第一次如果不管好自己,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下滑就是跌落甚至堕落。一旦养成坏的习惯后,就会积重难返,以后想改也改不了了。所以,请及时修补“第一扇破碎的窗户”,尤其是自己的“心灵之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