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论语·雍也》

释义:

自己想要立身求进就要先让别人立身求进,自己想要做成事就要先成全他人成其好事。

点题:

仁是儒家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论语》中提到仁的理念有109次之多。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后世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囊括了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理念。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并把仁同义联系起来,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唐代韩愈进一步升华了仁爱思想,提出“博爱之谓仁”。北宋大儒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著名命题。南宋朱熹认为仁是“爱之理,心之德”。“仁爱”思想是儒家文化超越时代局限的精华所在,孙中山说仁爱“是中国固有的精神”。

链接:

《论语·雍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延伸悦读:

曾国藩遗言四条: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