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甘肃省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形势分析及宏观调控对策研究报告

—年甘肃省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形势分析及宏观调控对策研究报告

时间:2022-11-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甘肃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这些大利好必将推动甘肃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表明甘肃省经济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主要指标的发展均快于全国。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甘肃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抓国务院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区总体规划》和《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历史机遇,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及时应对并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与问题,甘肃省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果显著,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国民经济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发展,总体形势保持了良好的运行状态。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这些大利好必将推动甘肃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我们具备优势的发展条件,能够将当前较好的经济发展势头继续保持下去。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引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跨越发展为目标,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争取在2012年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2011年经济运行情况

(一)经济整体趋稳向好

2011年以来,全省上下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全省经济继续保持积极向好的态势。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持了生产增长、需求旺盛、收入增加的良好态势,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468.83亿元,同比增长12.70%。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0.5%,二季度增长13%,三季度增长1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30.40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908.75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1029.68亿元,增长10.4%。除二产增加值增幅比第二季度下降0.6个百分点外,一产和三产分别比上半年上升1个和1.2个百分点。

表1 甘肃省2011年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的对比

图1 甘肃省2009年以来分季度累计GDP同比增长率

前三季度,在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中,甘肃有7项指标的增速高于全国,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仅1项指标低于全国平均增速。表明甘肃省经济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主要指标的发展均快于全国。

1.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前三季度,甘肃省完成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2.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27%,较上半年上升0.57个百分点。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粮食产量有望再创新高,全年粮食产量预计突破1000万吨,连续8年丰收。

蔬菜、水果等作物产量继续增加,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1—9月,全省蔬菜产量达1124.9万吨,水果产量达166.7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9%和5.67%。肉类总产量达到63.44万吨,同比增长4.22%;禽蛋产量11.62万吨,牛奶产量31.24万吨,绵羊毛产量2.5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9%、1.47%和5.82%。9月末,全省大牲畜存栏711.86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94%。其中牛存栏515.6万头,羊存栏1984.61万只,猪存栏675.57万头,分别增长5.33%、3.97%和6.32%;牛、羊、猪出栏数分别为116.1万头、775.12万只、491.18万头,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46%、2.44%和5.9%。

农作物结构进一步调整。粮经饲结构由2010年的70.17∶27.15∶2.68调整为当前的69.3∶28.29∶2.4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上升1.14个百分点,其中以蔬菜和中药材面积增加最为显著,预计全年蔬菜和中药材种植面积将分别达660.61万亩和278.51万亩,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2.25%。

优质特色产业发展良好。预计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达660.61万亩,产量将达1370万吨,分别增长11.5%和11%;中药材种植面积278.51万亩,产量预计将达6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25%和23%;核桃产量将达5万吨,同比增长46%;花椒产量将超过3万吨,比上年增长10%。

2.工业生产增速显著回升,重点行业拉动效果明显

1—9月份,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278.4亿元,同比增长17.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比1—7月份回升0.5个百分点。1—6月,甘肃省工业生产增速呈平稳上升趋势,7月份出现快速回落,在此情况下,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8月份全省工业经济开始企稳回升,9月份延续了上月的回升态势。9月份当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7.1亿元,增长18.50%,增速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企业拉动作用显著。前三季,甘肃省六大高耗能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68.47亿元,占全省总量的比重达60.11%,同比增长19.28%,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2.28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四个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57.04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1.4%,增长19.91%,高出全省平均增速2.91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0.1%,对甘肃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9%,其中每个行业的贡献率都在12%以上。1—9月,甘肃省23户重点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33.23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49.53%,比2010年同期增长15.6%,较全省平均增速低1.4个百分点,但差距较上月缩小0.8个百分点。

表2 甘肃省2011年重点行业企业工业发展状况

工业效益总体平稳,但各支柱行业差异显著。截至8月,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63.98,同比上升55.83个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146.94亿元,同比增加36.94%,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64.78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30.5%。其中冶金工业、有色工业、煤炭工业分别实现利润22.75亿元、44.65亿元、16.24亿元,增长率分别1.5倍、63.72%和37.27%。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石化工业仅实现利润42.5亿元,增长9.58%。而装备制造业和电力工业较2010年同期分别下降21.56%和58.26%,实现利润分别为6.29亿元和2.45亿元。

图2 甘肃省2010—2011年各月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较

图3 年甘肃省2010—2011年当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较

3.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三次产业均衡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延续了2010年的高增长势头,并保持了自2008年以来的投资高增长。1—9月,甘肃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40.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99%,增速较上半年回落4.6个百分点,但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共完成投资3291.66亿元,同比增长47.1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36.46亿元,非农户项目投资完成255.20亿元,分别增长47.17%和47.28%,增速比1-6月分别回落4.57和13.4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均衡增长。前三季度,甘肃省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12.02亿元,1526.24亿元和1398.20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97.60%、42.30%和49.69%。

房地产开发投资强劲增长。前三季度,甘肃省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2.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22%。甘肃省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波动较大,1—9月的增速比第一季度上升0.91个百分点,比1—6月的最大值下降5.17个百分点。从实物量看,房屋施工面积增长27.85%,其中住宅增长28.54%;房屋竣工面积增长4.45%,今年以来增幅首次由降转升,其中住宅增长10.78%;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1.89%,其中住宅增长11.73%。

城镇投资到位资金不足。1—9月,全省城镇投资到位资金3008.78亿元,同比增长40.59%,到位资金绝对值低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7.58亿元,其增速低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58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分别增长53.68%、1.91%、58.54%和22.61%,而国内贷款下降10.56%。

图4 甘肃省2011年前三季度各月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乡村市场快于城市

前三季度,甘肃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3.49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8.3%,增幅比第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1.3个和0.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实现零售总额945.79亿元,增长17.8%;乡村实现零售总额237.70亿元,增长20.1%。城镇实现零售总额的增幅比上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而乡村下降了0.6个百分点,但乡村市场的增长速度仍快于城市。

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引下,甘肃省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繁荣稳定,延续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1—9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达1932.22亿元,同比增长32.27%。其中: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535.0亿元,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61.21亿元,分别增长32.0%和33.4%;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6.46亿元,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9.51亿元,分别增长28.1%和36.5%。

生活热点商品销售保持稳定增长。一是基本生活消费品增长明显,1—8月,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27.9%,日用类零售额增长29.9%,服装类零售额增长26.0%。二是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40.2%,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27.9%。三是石油及其制品类销售旺盛,受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及成品油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石油及其制品类零售额增长42.0%。

图5 甘肃省2010—2011年分季度社会消费品累计零售总额图

图6 甘肃省2010—2011年分季度累计城镇和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比

图7 甘肃省2010—2011年分季度累计城镇和乡村社会消费品同比增长速度对比

5.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

前8个月,甘肃省完成进出口总额63.3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9.8%。其中,出口总值和进口总值分别达16.4亿美元和46.9亿美元,同比增长71.2%和19.6%。8月份当月全省完成进出口总值7.1亿美元,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1.2亿美元,下降58.5%,进口总值5.9亿美元,增长35.8%。

图8 甘肃省2011年1—8月份当月进出口总额与增长率

图9 甘肃省2011年1—8月份当月实现进口、出口总额

图10 甘肃省2011年1—8月份当月进口、出口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1.全社会用电量总体平稳,工业用电量增速继续回落

1—8月,甘肃省累计全社会用电量为612.37亿千瓦时,较2010年同期增长14.38%。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39.87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比重为6.51%,同比增长7.58%;第二、三产业用电量分别为477.66亿千瓦时和53.53亿千瓦时,所占比重分别为78%和8.74%,同比增长14.64%和14.5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1.31亿千瓦时,比重为6.75%,增长18.24%。8月当月,全社会用电78.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7%,环比增长0.81%。一、二、三产用电分别为7.27亿千瓦时、60.21亿千瓦时和6.38亿千瓦时,增长率分别为1.19%、15.11%和9.3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9%。

表3甘肃省2011年1—8月各行业累计用电量

前三季度,甘肃省工业用电量达528.98亿千瓦时,较2010年同期增长14.18%,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37个百分点,与1—8月相比下降0.08个百分点。9月份,工业用电量58.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6%,增速比6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比上月下降1.13个百分点。

表4 甘肃省2011年1—8月重工业用电情况

2.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重点支出得到保障

前三季度,甘肃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超额完成全年收入预算已成定局,同时,财政较好保障了各类重点支出的需要。全省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717.5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86.35%,同比增长32.07%,增幅较1—8月份上升5.12个百分点。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41.78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6.92%,较去年同期增长41.48%。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9.11%。主体税种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15.66%、24.76%、35.86%和44.59%。

截至9月末,甘肃省一般预算支出1061.7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63.81%,比2010年同期增长18.91%。其中,省级支出264.29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49.05%;市县支出797.4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70.88%,分别增长17.73%和19.31%。

图11 甘肃省2010—2011年前三季度各月累计大口径财政收入对比

图12 甘肃省2011年前三季度当月大口径财政收入及同比增长率

3.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但增幅均有回落

前三季度,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931.96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3.34%,增幅较前两个季度分别回落0.33个和0.3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8136.18元,增长12.55%;经营性收入649.51元,增长29.34%;财产净收入128.23元,增长1.21倍;转移性收入2946.24元,增长9.10%。与上半年相比,仅工资性收入增幅提高0.46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下降2.41个、16.38个和0.86个百分点。1—9月,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214.3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5.1%,增幅较前两季分别降低2.69个和2.3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1144.6元,增长26.4%;家庭经营收入1693.4元,增长22.4%;财产性收入为60.0元,增长1.8倍;转移性收入为316.3元,增长22.6%。与上半年相比,除家庭经营收入下降9.35个百分点外,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分别提高了14.31个、37.9个和12.64个百分点。

图13 甘肃省2010—2011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对比

(三)运行活力逐步增强

1.涉及民生的各项重点支出得到充分保障

前三季度,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高达71%,这一比重较2010年同期高出约4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服务累计支出21.27亿元,同比增长71.8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49亿元,增长16.44%;医疗卫生支出17.27亿元,增长49.30%;节能环保累计支出7.04亿元,增长4.62%。至9月末,仅教育和农林水事务两项支出较2010年同期有所降低,其中教育支出25.53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9.7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00%和34.74%。总体上涉及民生的各项重点支出均得到了较好保障。

2.金融机构存各项贷款增势平稳

2011年以来,甘肃省金融机构认真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努力争取信贷计划,各项存贷款增势保持平稳增长。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8019.30亿元和5422.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5%和20.71%。前三季,新增本外币存款858.29亿元,同比少增265.49亿元;新增本外币贷款844.77亿元,同比多增92.63亿元,较2010年全年高出7.99亿元。

各项贷款保持平稳增长。分季度看,全省金融机构分别增加贷款331.70亿元、282.87亿元和230.20亿元,其中,一、三季度同比分别多增61.34亿元和53.99亿元,二季度同比少增22.70亿元。分币种看,至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5173.26亿元,同比增长18.1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39.17亿美元,同比增长135.31%,增速较8月提高13.83个百分点。分限期看,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短期贷款余额1940.00亿元,同比增长9.20%;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3330.72亿元,同比增长27.3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65个百分点。

各项存款增长乏力,增势趋缓。分币种看,9月底,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971.65亿元,同比增长13.55%,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8.5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62个百分点。自2011年5月份以来,存款增速连续回落,并创自2008年5月以来的历史新低。外汇存款余额7.50亿美元,同比增长186.87%,增速比上月提高22.68个百分点。分部门看,前三季度,住户存款、非金融性企业存款、财政性存款分别新增394.53亿元、116.00亿元和166.55亿元,同比分别少增18.18亿元、213.46亿元和2.11亿元。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经济总量偏小、增速较慢,与其他省份的差距逐步拉大

2011年前三季度,甘肃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68.83亿元,远低于同期全国31个行政区(港、澳、台地区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尚未公布)11774.93亿元的平均水平,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9.46%,尚不足其1/3。1—9月,全国31个行政区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2.54%,甘肃省增长速度仅高于该值0.16个百分点,增速位列第15位,处于中间水平。与全国其他省份的经济增长状况相比,甘肃的发展速度相对滞后。

在西部地区中,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其平均水平的60.96%,增长率低于其均值0.82个百分点,增速在西部地区中位列第9位,排位靠后。与同处西北地区的其他四省(自治区)相比,甘肃的发展也相对缓慢,生产总值仅相当于西北地区排名第一位的陕西省的42.13%,增速落后于陕西省1个百分点,落后于青海0.9个百分点,排名第三。

(二)居民消费价格持续高位,通胀压力居高不下

前三季度,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10年同期上涨6.6%,涨幅较前两个季度分别回落0.1个和0.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9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4位。9月当月,CPI涨幅为5.7%。无论是累计或是当月,CPI涨幅均超过了5%的通胀临界值,直逼7%,通胀压力继续增大。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自年初一直在5%以上高位运行,并不断创出年内新高,7月份当月CPI涨幅达7.3%,环比上涨0.6%,比2010年同期高出6.8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甘肃省CPI自7月份以来连续三个月出现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影响减弱所致,但CPI环比整体保持上涨态势,且总体水平较高。加之,上游产品价格指数高位运行,劳动力成本增加,四季度面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从分类数据看,1—9月份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均呈上升态势,各别商品增速过快,以食品类价格表现最为显著,比2010年同期上涨12.8%;其次是居住类和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同比上涨7.1%和6.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烟酒及用品、衣着、交通和通信涨幅较小,分别为1.9%、1.5%、1.2%、1.1%,未超过2%。截至9月底,全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升,同比增长7.8%,必将导致食品价格的继续上涨,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图14 2011年前三季度甘肃省与全国当月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对比

图15 2011前三季度甘肃省与全国当月累计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对比

(三)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回落,购进价格涨幅过快

2011年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与购进价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但购进价格的涨幅明显高于出厂价格。前三季度,甘肃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比2010年同期上涨13.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16.0%。9月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1.3%,涨幅从7月份开始快速回落,共回落3.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17.2%,比涨幅最高的6月份仅回落了1.8%。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低于购进价格5.9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1—8月,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达53.38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15倍,产成品库存增长9.6%。与此同时,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成本907.3亿元,其中因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净增583.7亿元,占净增成本的比重高达64.33%。这一现象的继续发展必将对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四)综合能耗上涨,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压力增加

1—7月,甘肃省累计综合能源消费量达2569.79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9.32%,比2010年同期高出5.01个百分点。甘肃综合能耗的大幅上升主要源于工业能耗的高位增长。前7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8大行业中,有7个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呈上升态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净增量达万吨,且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企业达46家,净增能源消费量329.1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8.15%,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长15.28%。此外,平凉、武威、甘南、白银、张掖等地区能源消费增长较多,增速分别达104.84%、35.48%、28.54%、25.56%、24.77%,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速,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长12.38%,对全省能耗上升影响大。7月份工业能源消费继续上行,在余下几个月的时间既要消化欠账又要实现全年下降3.2%的节能目标,使全省节能降耗面临严峻的挑战,形势不容乐观。

(五)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受欧洲债务危机持续蔓延、国民经济复苏放缓的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疲弱。同时,海外市场的风雨飘摇使外需所受影响正在逐渐加深,经济增长下行风险有所增加。加之市场担忧欧美经济二次探底,导致国际油价震荡回落,9月下旬以来更是加速下跌。与此同时,9月最后一周,伦敦铜出现单周16.13%的大幅下跌,黄金价格单周跌幅8.54%,白银价格暴跌23.44%。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对甘肃省工业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9月份,全省主要行业价格同比涨幅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涨幅分别比8月份回落0.2、2.1和7.9个百分点;铜、铅、镍的出厂价格涨幅分别比6月份下跌14.7%、19.2%和21.6%。而这些都是甘肃省的支柱行业,因此,全省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的不确定性较强。

(六)存在制约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因素

从城镇看,工资性收入水平较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回落。

工薪收入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动力,90%以上的城镇居民收入增加来源于工薪收入。但甘肃省工资性收入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对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的贡献率偏低。前两个季度工资性收入增幅比可支配收入增幅分别低2.89和1.6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后劲不足。前三季度,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35%,其实际增速不到两位数。

从农村看,农资价格继续上涨致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实际收入。2011年以来,甘肃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涨幅从1月份的5.1%攀升至9月份的8.9%,共上涨7.8个百分点,涨幅较上年同期扩大7.1%。前三季度,甘肃省农民人均农业生产资料支出447.1元,牧业生产资料支出173.4元,比2010年同期分别增长33.9%和54.4%。同时,全省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58%,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比上半年回落2.3个百分点。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抵减了国家补贴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同时,下半年出现的马铃薯等大宗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过低也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增收。

三、2011—2012年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

(一)GDP增长率预测

从总量看,GDP一季度同比增长10.5%,二季度13.0%,三季度12.7%,三个季度基本是稳定在10.5%以上;从实体经济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0%,运行态势比较稳定;从增长的动力来看,三驾马车齐发力,1—9月完成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0年同期增长42.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期增长18.3%,前8个月完成的进出口总额同期增长29.8%;从经济运行的质量来看,前三季度大口径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都比2010年同期增长3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3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3.34%和25.1%,经济运行效益在提高。从以上这些指标来看,无论是从实体经济,还是从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及增长质量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随着政策倾向、投资与消费持续强劲,预计整体经济企稳向好势头将延伸至第四季度,2011年全年GDP增速将保持在12.0%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0%,第二产业增长15.5%,第三产业增长11.0%。预计2012年各季度GDP增长率可能高于2011年同期水平,2012年全省GDP增速将保持在12.5%左右。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预测

前三季度,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2010年同期上涨6.6%,仍处于较高水平。1—8月,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针对2011年以来物价上涨的压力不断加大的问题,国家、省上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来调控物价。从最近三个月的物价走势来看,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7月份CPI同比涨幅创年度新高,为7.3%,8月份开始回落,9月份回落到5.7%,连续两个月出现同比指数回落,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

图16 2009年以来甘肃省各季度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

从今后几个月走势来看,促进物价下行的一些有利因素还在累积增多。

一是国家和省上物价调控措施的继续,二是流动性的不断收紧,三是粮食取得新丰收、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得到减轻,再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下行、输入性通胀压力减轻等这些因素的叠加,四季度物价继续下行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考虑到上游产品价格指数高位运行、劳动力成本增加,四季度面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依然较大等这些情况,还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预计2011年全年CPI涨幅将维持在6%左右。进入2012年,CPI将继续呈现波动走势,但波动幅度趋缓,可能保持在4.5%~5.5%的水平。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测

从国内投资环境看,自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国家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房地产调控等政策的实施力度,目的在于限制一些高耗能产业和重复项目的发展,但实际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仍是增加的。2010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虽有所回落,但跌幅不大,全年增速仍稳定在24%左右。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各地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较高。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达24.9%,虽较前两个月有所回落,但幅度不大,仍处于高位运行。分地区看,西部地区投资增长29.5%,比中部地区低0.4个百分点,位列第二位。从投资的结构看,民间投资的增速仍较高,且比重在上升,表明投资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与此同时,固定资产的新开工项目投资这一先行指标,连续几个月处于回升状况,也预示着经济基本走稳。

综上所述,预计2011年全国投资增长将达到24%以上。

图17 甘肃省2010—2011年各月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率对比

从甘肃省内看,2009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除12月下降较多外,总体波动于45%左右;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发展较为平稳,全年增速基本稳定在36%附近。2011年前7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定上升,并达50.43%的极值后,开始回落。前三季,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40.96亿元,增长42.99%,增速在全国和西部都排名第二,仅次于青海省。1—9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保持在37%以上高位运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1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4.22%,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第四季度将延续这一发展态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保持在38%以上。“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投资的高增长,为甘肃省投资结构的调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带动和促进了甘肃省投资结构由基础、能源逐步转向了制造行业等行业。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深入实施,各重大规划项目的建设,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部分轻工行业投资的步伐加快,将对固定资产投资形成重要支撑。据此预计2012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达32%以上。

(四)消费增长率的变化预测

图17 甘肃省2011年前三季度消费、收入水平同比增长率

2010年,甘肃省分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全年稳定于16%以上平稳运行,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其他地区相比,仍处于下游。

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0%,甘肃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3%,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比2010年略有进步,但总体水平仍较低,预计全年将达到19%左右。与此同时,居民增收渠道较窄,导致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有所回落,而消费刺激政策效应也在逐步减弱,再加上通胀压力的持续加大,将对明年居民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形成一定的约束。受此类因素的影响,预计2012年甘肃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保持在22%左右的增幅。

四、对策建议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破题之年,全年经济的良好运行对“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奠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共同努力,2011年前三季度,甘肃省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发展势头积极向好,继续朝着预期方向发展。但运行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均衡发展的因素。如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尚不足,经济运行环境趋紧,存在影响工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因素,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等问题,都需要我们着力加以解决。新时期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要实现经济保持10%左右的高位增长,无疑是对全省经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及时改善经济运行环境

2011年前三季度,甘肃省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反映经济运行环境的各项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表明经济运行环境趋紧。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增强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经济发展提供适度宽松的运行环境,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在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宏观经济走向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准确把握,及时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全面融入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环境建设中,推进以低碳发展为导向的生态经济建设,以公正和谐为导向的生态社会建设,以高效廉洁为导向的生态政治建设,以宜居宜业为导向的生态环境建设,以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为价值取向的生态文化建设,重点采取多种政策举措,通过不同政策手段的合理整合,促进经济结构转型调整,落实扶持农产品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稳定农资价格;继续做好重点商品的价格监测;加强对重要农产品储备的调节作用,防范供求关系逆转;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财政补贴,确保其实际生活水平不因价格改革而降低,为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环境保障;深入推进开放合作,加强多层次区域合作,加大出口推销力度,促进对外贸易与交流,支持优势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出去”,在更大范围内更合理地配置资源,与境外企业、实体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推进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实现

工业在甘肃省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因此保增长与降能耗之间的制约,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要实现工业增长与节能降耗达到优化平衡,关键是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循环经济的新模式,注重产业的关联发展,有效延伸产业链,高度重视城市工业集中区建设,注重工业产业集约化发展,加强城市内部、城镇之间产业协作。重点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工作,认真考核与各市(州)和重点企业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严格问责。同时,强化重点行业、企业节能管理,督促重点耗能企业切实做好能耗对标活动,挖掘节能潜力。二是加快对高能耗传统支柱产业的升级改造,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经济与能源消耗的协调发展。三是推进技术创新,大力开发具备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回收利用和替代技术。四是支持并指导企业将更多的投入放在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上,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科技支撑。

(三)多措并举确保物价稳定,消除制约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因素

前三季度,全省消费品市场虽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高物价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相关数据显示,上半年,甘肃省食用农产品有60种商品价格上涨,涨幅超过40%的有10种,超过30%的有6种,涨幅在20%~30%之间的有17种,涨幅在10%~20%之间的有19种,低于10%的有8种。从短期看,物价上涨能够促进零售额的增长,使得名义上的消费增长加快;但从长期看,物价的明显上涨增加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开支,对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心理造成负担,进而抑制消费。因此,稳定物价不仅是保障民生的要求,也是促进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是在居民集中区、客流量大、购买力集中的地点建立国营蔬菜销售网点,实行“农销对接”。二是加快“农超”

对接、“农市”对接步伐,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蔬菜价格。三是启动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四是加大民生价格监管力度,完善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保障基本供给。

(四)继续加强民生工程,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

民生问题关系社会稳定的大局。加快改善民生不仅是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甘肃省应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事业、医疗卫生改革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建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服务机构和平台,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此保障改善民生,有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以来,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处于全国后位,我们必须紧抓有利时机,拓宽居民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丰富收入来源,促进城乡居民多渠道增收。对城镇居民而言,首先落实好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政策;同时,继续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其次,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建立正常稳定的增资机制,保证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对农村居民而言,继续加大农村投入力度,紧抓水利设施改造的机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出台更多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努力培育创业热点,积极扶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拓宽增收渠道。

(五)创新社会管理,构筑社区发展的实践平台

围绕公益性质的福利便民服务和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目标,以社区居民所进行的自助服务、社会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突出政府的社会责任、强调政府的组织倡导和公共投入,不断延伸和承接政府对城乡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职能,构筑能切实为城乡居民服务的多元化平台和长期稳健运行的保障机制。在城乡公共服务社区化方面,各级政府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将适合于社区提供的公共服务由社区为基本单元进行供给,体现决策和执行相互分离、供给主体多元化、鼓励服务对象参与供给过程设计,注重建立“服务型政府+民间组织+公民+市场化运作+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合作关系和供给模式,以此消除公共服务在城乡社区间的分配不公。同时,坚持政府指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挥社区政府、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单位、民间组织及个人的作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城乡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对城乡社区基础建设的投入,改善社区基础条件和服务设施,整合社区资源,转变社区管理方式,不断完善社区功能,形成社区居委会、社会力量和城乡居民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努力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职能明确、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和城乡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城乡社区。

(六)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

“十二五”时期,甘肃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的过程中,必须推动甘肃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对兴起甘肃文化强省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逐步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立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保持成果数量持续增加,质量明显提高,实现现代文化传播安全畅通、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监管有效;紧扣文化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抓住文化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认真实施特色文化战略、项目带动战略、企业培育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品牌推广战略、人才兴文战略等六大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公民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实现甘肃精神不断传承和弘扬,坚持文化事业与产业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使文化建设真正成为推动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不可或缺的强大引擎。

(七)推进项目建设,构建发展平台

甘肃省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必须落实到各领域的具体项目上,项目是实现甘肃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载体,因此必须抓住机遇、用好政策,从甘肃区域发展新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的各项要求与目标出发,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改善投资环境。积极规划外来投资产业园区,制订引导外来投资者投资的主要产业、重大项目以及优惠政策,增强对国内外投资的吸引力,宽领域、大范围、深层次推进项目建设。深入解读各类利好政策,凝练项目、研究项目、优选项目、创新机制,共同推进项目落地,构建平台加快集聚项目,对号入座积极落实项目。同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将甘肃不同区域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从省外争取到的产业转移项目优先引入重点区域,将各类园区建成产业转移的第一阶梯;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各类高科技产业孵化园、留学回国人才创业园、生物制药高科技园等,支撑和加快全省“十二五”时期的开发建设与发展步伐。

执笔人:罗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