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凉市粮情状况调查及农发行粮油信贷策略选择

平凉市粮情状况调查及农发行粮油信贷策略选择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凉市是传统“陇东粮仓”核心区,以冬小麦为主的粮食种植业是农业支柱产业。近年来,平凉市以实施“百万亩粮食丰产工程”为抓手,积极实施了商品粮基地建设、农田水利、梯田改造等重大项目。五是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粮食产业长足发展。根据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全市小麦年消费量50万吨。三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

平凉市粮情状况调查及农发行粮油信贷策略选择

农发行平凉市分行课题组

平凉市是传统“陇东粮仓”核心区,以冬小麦为主的粮食种植业是农业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平凉分行业务经营优势在“粮”,工作难点在“粮”,经验教训也在“粮”,特别是在全面解决粮改历史遗留问题后,如何有效巩固粮改成果、准确掌握全市粮情状况、强化粮油信贷本业意识,适度合理地支持做好“粮食”文章,确保区域粮食安全,成为我行的一个现实命题。

一、粮食产业基本情况

一是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产量跃过百万大关。近年来,平凉市以实施“百万亩粮食丰产工程”为抓手,积极实施了商品粮基地建设、农田水利、梯田改造等重大项目。201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4.14万吨,同比2004年增加19.44万吨,年均增产2.78万吨,增幅2.67%。

二是农业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生产条件大幅改善。2012年,全市实施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53.76万亩,增产粮食18.79万吨。坚持科学施肥理念,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92.4万亩,亩均节肥0.18公斤。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农机总动力达到121.73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36%。

三是骨干粮食企业完成改制,产业链条趋于完整。经过多年断续改革,全市现有粮食收储、加工、批零企业达到165户、23户、172户,年收储、加工、批零能力分别达到68.4万吨、57.1万吨、16.87万吨。市粮油总公司、泾川盛谷、灵台购销、麦香制粉等骨干企业,整体涵盖了粮食购销、调存、加工等主要环节。

四是粮食储备制度逐步完善,调控能力切实增强。全市承储中央储备粮15.6万吨;省级储备粮1.9万吨;市、县(区)地方粮食储备达到5.2万吨,基本形成了以中央、省级和市县(区)粮食储备为基础,以适度周转库存为补充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

五是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粮食产业长足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粮食项目建设资金1.04亿元,其中仓储设施完成投资3336万元。2011年以来,泾川、灵台等5县和市直窑店粮库仓储建设、市粮油总公司玉米烘干设施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后可新增仓容8.5万吨。

二、全市粮情总体状况

一是粮食主食品种存在缺口。根据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全市小麦年消费量50万吨。分县(区)来看,东部泾川、灵台、崇信县产量较大,商品率较高,产需基本平衡;西部静宁、庄浪、华亭县土地贫瘠、宜果宜林,粮食产不足需;中部崆峒区基本依赖外部采购,粮食消费的对外依存度较高。

二是国企及农户存粮下降。2012年年底,全市国有粮企商品库存4.41万吨(不含省、市级储备8.08万吨),其中小麦1.46万吨,玉米2.84万吨,与五年前平均水平比,库存总量减少1.67万吨,下降了27%。2012年,农户人均存粮244公斤,与2008年相比减少85公斤,减幅25.7%。

三是区域粮价持续高位运行。2012年11月底,市内小麦进厂价1.18元/斤,同比增长6.5%。到12月底,国内主产区小麦竞拍价上升到1.21元/斤,采购调入平凉,小麦最终成本价1.28元/斤,增长8.5%。粮价持续走高,增加了城镇居民生活成本,推高了区域物价水平

三、粮情现状原因分析

一是耕地和种粮面积逐年减少。据国土部门资料,2011年年末全市实有耕地457.89万亩,同比1999年耕地累计减少217.57万亩,减少32.21%,年均减少2.68%。根据《平凉年鉴》数据推算,2011年小麦实际播种117.55万亩,按单产180.6公斤/亩计算,小麦总产21.33万吨,比统计口径夏粮总产减少15.23万吨,减少41.77%。

二是水、土、肥等条件不足。水资源短缺。全市人均水资源量760立方米,仅占全国的34.5%。旱地多而水地少。旱地占93.49%,水地占6.4%。坡地多而平地少。总耕地中,小于15度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55%。瘦地多而肥地少。适宜农作物生长,但产量较低的黄绵土占土壤面积的59.6%。

三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干旱威胁。平均3年一旱,春夏连旱、伏秋连旱的概率达到49%。低温霜冻。10年间,早、晚霜冻315县(次),年平均32县(次)。洪涝灾害。近10年,出现暴雨97县(次)。同时,局部冰雹灾害也易对农作物造成损失。

四是种粮比较效益仍然偏低。据调查,农民种植小麦每亩收益178.4元,玉米每亩收益493.2元,而种植蔬菜每亩净收益可达3000元,苹果达到6000元,甚至更多;农村劳动力劳务收入由2002年日平均10元增至2012年的86元。

五是粮食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县(区)财政政府调控能力薄弱,粮食周转库存不足;粮食储备计划不能全面落实,储备利、费补贴经常拖欠;粮食仓储设施大面积老化,需大修和待报废仓容17.4万吨,占总仓容的49.78%。

四、农发行粮油信贷情况

一是粮改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2009年以来至2012年年底,我行采取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多管齐下,催收、重组、破产方式同步并举,全市34户国有粮食企业转了机制,725名企业人员换了身份,我行累计清收处置了3.39亿元债务本息,一举卸掉了银行、企业及政府三方包袱,彻底解决了粮改历史遗留问题。

二是保障健全了粮食储备体系。2012年年末,我行正常经营粮油类客户20户,占贷6.9亿元;考虑8户事业法人客户、历次财务挂账沉淀贷款2.9亿元,全行粮油客户28户、贷款9.8亿元,分别占比39%、53%,其中:四级储备贷款4.63亿元,占比24.45%。从资金保障情况来看:中央储备已达历史最高水平;省储多年再无新增;市、县储备计划6万吨,支持到位5.2万吨。

三是有效支持了市场多元收购。近3年累放粮油收购贷款8.25亿元,年均2.75亿元,稳定支持10户定点布局粮油购销及加工企业、各类收购主体收购粮油40.24万吨,年均13.4万吨,约占全市小麦、玉米商品量的35%。

四是优化巩固了粮油信贷客户群。近3年累计退出粮油客户53户,现有客户总体经营向好,呈现以下特点:资产负债基本稳定,20户正常经营类企业中,15户资产负债比率在75%以下;销售额普遍增长,年销售收入6000万元左右的企业3户,过亿元的1户;净利润普遍增长,年均净利润少则数万元,多则百余万元;现金流状况得到改善,外部融资依赖性仍然较大。

五、当前粮油信贷策略选择

一是择优扶持,认真落实战略性客户布局。因地制宜,总体考虑我行参与粮油收购及产业发展的深度、广度;因企制宜,进一步细化客户准入和退出标准,重点支持10户黄金客户、战略性客户入市收购。对粮食流通、加工增值空间较小的企业,动态浮动其风险金和自有资金比例,确保覆盖市场价格风险。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特别在信贷规模紧平衡的常态下,切忌通过粮油信贷“鼓肚子”,累积新的风险。

二是相机抉择,不断创新粮油信贷支持方式。区别运用政策指令性、政策指导性和商业性信贷杠杆,分别采取积极、稳健、审慎的信贷策略;有效探索贷款品种组合,尝试开展保函、信用证等贸易融资服务。积极探索龙头加工企业贷款风险防范措施,适度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等权利质押贷款。

三是总量调控,始终兼顾保收购与防风险。主要思路是:“满足总量”,以市、县(区)为单位,结合往年经验和当年形势,确保当年支持企业收购能力基本满足当年收购市场需求;“行业分类”,区别粮食和油料、购销和加工,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设定指标、分类排队;“指标划分”,选取事关收购安全、贷款安全的关键性指标进行数据搜集排序,确定重点支持对象;“动态监测”,操作中结合全市收购大局进行综合调控、动态监测。

四是通盘考虑,合理支持粮油产业发展。总的思想是“合理支持”。从目前看,我行粮油贷款占比53%,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占比9%,合计占比62%,与总行政策性、商业性业务大体8∶2的总体要求仍有差距,结构调整还有较大空间。今后,应深入落实“两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大力支持农村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粮油生产基本条件;另一方面逐步扩大支持粮油作物产前、产中和产后全产业链,提高粮油产品附加值

课题组组长:李茂森            

   成员:万凌汉 冯 宁 胡继荣 王振龙

   持笔:王振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