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九章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第九章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一、营造有利于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  体制障碍是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根源。  进一步落实国家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继续完善省政府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促进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协调。

  一、营造有利于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

  体制障碍是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根源。在企业、政府、金融、财政、科技、农村等领域,仍然存在着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弊端。继续深化改革,消除这些体制性障碍,促进制度和机制创新,是改善投资环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各级政府应把对企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制订规划、政策引导、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向责任政府、服务政府转变,主要通过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利益诱导、市场需求信息等手段引导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对政府以行政垄断手段配置资源的领域和范围要严格限制,纠正不利于公平竞争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行政行为。改变政府直接控制资源、过多地干预微观经济宏观管理模式,把配置资源的主要作用交给市场,推动政府实行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建立、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专门机构,统一协调管理全省非公企业,形成一个工作领域跨行业、跨城乡、跨部门,包括一、二、三产非公企业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规划和指导全省非公企业的发展,负责协调经济社会各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在县、市和乡、镇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为当地中小非公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组织对当地中小企业家和管理层的培训;成立非公企业的行业机构,指导和协调非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些大学和职业学校设立企业人员培训中心,针对非公企业的特点和需要设置培训课目。

  按照《全国工商联章程》的规定,工商联作为行业商会的业务主管部门,各级政府部门要支持、重视工商联行业商会的工作,加强行业商会的建设,带动社会专业服务和民间中介服务,共同构筑服务体系,如组织退休工程技术专家等社会力量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供创业辅导、政策咨询、员工培训、技术咨询、技术转让、设备安装和调试、技术推广指导等服务。

  二、完善有利于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按照中央和省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精神,检查、清理、修订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废除不符合中央和省政府有关规定的政策内容,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重点加强市场准入和金融、投资、财政、科技等方面的政策工作力度。政策的内容要细化和具体化,增强实效性、长效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制定新政策的重点领域主要有:(1)深化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以及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国防科技等垄断行业的改革,有效帮助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这些领域;(2)深化国有企业和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地、更大幅度地实行国有资产非公化优化组合;(3)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吸引符合环境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规定的省外非公有制投资项目;(4)帮助科技人员和国有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创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放宽市场准入领域,规范政府审批行为,促进市场的充分竞争,为非公企业创造真正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将国务院规定的“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国防科技等领域的政策,落实为“有效地帮助”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这些领域并获得较快发展,有效制约和抑制垄断,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实际上真正能够进入这些领域。针对实际问题制定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政策及其配套政策,消除某些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垄断利益的影响,打破在市场准入的操作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的或明或暗、直接或间接的障碍,实行市场准入和市场管理的公平化、公开化、程序化、规范化,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有效整治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打击假冒伪劣、行业垄断、各类侵权等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纠正行业恶性竞争、不按时履行合同、拖欠贷款等行为,规范各类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发展,提高市场环境质量。

  进一步落实国家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继续完善省政府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促进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协调。鼓励非公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和技术转移机构。帮助非公科技企业争取国家科技专项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省政府科技计划中应当设立逐年大幅度增加的科技专项资金,支持非公科技企业发展。进一步放宽以科技成果入股的比例,允许和鼓励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有企业的科技人员兼职或离岗创办非公科技企业。引导非公科技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提高科技成果的生产效率和自主研发能力。继续对科技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通过鼓励发展风险投资、贷款贴息等形式,支持非公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中介机构建设,为非公科技企业创造更优越的发展条件。

  地方向中央所要争取的主要政策领域包括:扩大对甘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财政资金支持规模;扩大对甘肃各类教育和科技领域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扩大直接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的资金支持规模;对中央在甘的大中型企业以各种方式发展与地方中小非公企业的协作、联合关系,帮助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开发水平和标准化、正规化,生产经营能力实行奖励和税收优惠;对甘肃承接国外和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实行更加优惠的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

  适应经济社会大环境条件的发展变化和国家政策的变化,超前和经常进行政策问题、政策更新的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新的政策内容和政策建议,修改、充实已有的政策体系。在制定、实行、修改有关政策之前,要按照“中小(非公)企业优先”的原则,广泛了解、收集非公企业家的要求和意见、建议,及时发现不利于非公企业发展的政策漏洞,确保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实行符合中小企业的利益。政府要改变一般化的工作弊端,提倡、奖励创造性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人员,激励政府工作人员善于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把上一级政府的普遍性政策内容转化为有效解决本地问题的具体化、地方化、内容细化的政策内容,向非公企业提供特殊化、个性化的政策服务。

  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重点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畅、落实不力、服务质量差、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促进政策的迅速、全面落实。政府管理机构要尽各种努力鼓励、帮助非公企业的创建和发展,简化各种申办手续、行政管理和税收手续,改进服务,降低收费标准,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督办部门要把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督查重点,加大督办力度,组织专项检查,调查、评比政策落实的实际效果。建立政策执行的长效监督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自查和督查政策的实行情况,加强民主评议,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不适应新形势的政策措施。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发展的政策指导和规划指导,结合当地实际落实政策措施,探索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新措施。政府要牵头和组织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协同配合,共同创造有利于创业、有利于企业成长发展的区域环境条件。

  三、改善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硬环境条件

  基础设施条件太差是甘肃非公有制经济长期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甘肃从“十一五”开始,至少还需要510年左右的基础设施高投入,才能有效地改变自然环境严酷、生态环境恶化、地理位置缺乏优势、基础设施落后和政策、制度、文化软环境不良的状况,形成有竞争力的基础设施网络优势、城市群和城镇体系优势、产业配套优势以及制度、政策、文化等软环境优势,形成以发达的城市体系为主导的良好投资环境。建设快捷、发达的通道网,使公路、铁路等运输通道在总量、密度、等级上由劣势变为优势,是改变甘肃地理位置偏远这一劣势的基本途径。要率先把以兰州为中心的陇海与兰新沿线甘肃段地区建设成投资环境优越的二、三产业密集区,大量吸引内外部投资,支撑工业和整个区域经济的长期、持续、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强力推进交通设施建设,实施以西部通道和干线公路高速化为目标的公路建设工程、西北西南大通道兰渝铁路(甘肃段)工程、农村公路和客货主枢纽及重点场站建设工程,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密度和功能;实施大型支撑电源和骨干电网建设工程、陇东大型煤炭基地等重点工程,提高能源的供给能力和输出能力;加大农林水利投入,搞好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水资源开发和节约利用、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促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坚持每年新开工一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综合效益。

  四、改善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投融资机制环境

  针对当前政府性投资比重有所下降的形势,必须逐步提高民间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发挥其在经济增长中的应有作用。首先,政府应该将民间投资纳入全社会投资的总体规划;其次,定期发布投资方面的经济信息,及时有效地为民间投资传达产业信息,使其能够较好地把握投资商机,回避投资风险和减少经营损失;政府要建立民间投融资体制,完善民间资本投融资的市场机制,加大产业投资方向和经营项目的窗口指导,给予更好地投融资支持。

  发展证券市场的中小企业板,扩大中小企业板市场规模,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加快中小企业上市步伐。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提高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同时,坚持从严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增强投资者信心。

  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适宜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做好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尽快建立起适合和满足中小型企业贷款需要的信贷体系。银行应进一步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把中小企业作为银行发展业务的广阔市场,把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作为银行调整战略、优化结构、实现持续增长的主要对象,建立适应中小企业业务特点的信贷发放、信贷管理、风险防范的机制,建立适应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中小企业贷款定价机制。建立健全中小银行组织体系,支持创办股份制的区域性中小银行,鼓励、支持创办非公有制金融组织。信用联社、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等应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职能,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下放贷款权限,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的中小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继续做好搭建融资平台的工作,建立银行、企业、政府、中介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开展经常性的、多种形式的银行企业对接活动。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非公有制经济信用担保体系,如政府牵头、企业为主体、金融机构为核心的担保体系等。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信用等级评价、失信惩戒等信用制度,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的社会化。成立各种非公经济担保中心,积极开展信用调查与评价工作。对有关部门和中介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用登记、信用征集、信用评估和信用发布等活动予以资助。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实现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共享。在全省陆续评选出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并将其纳入重点支持范围,向金融机构进行推介,争取信贷支持,有条件的列入中小企业上市资源库名单,积极进行上市前的培育。积极促进担保机构的建设,发挥政策性担保的中介功能和间接调控功能,实行资本金逐年注入机制,完善再担保体系;积极落实财政补偿机制,实行风险补偿制度,明确担保机构的补偿比率。

  非公企业自身要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坚持诚实守信,提高资信度,依靠良好的信用、真实的信息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有关中介组织,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借鉴世界上有些国家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支持服务的经验,结合本省实际,进行制度、机制、政策创新。

  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投资参与城乡信用社改造,成立民间商业银行。帮助民间直接借贷、集资、互助会、私人钱庄、典当、票据贴现等民间融资方式逐步走向合理、合法化,发展成为规范的非公有制银行、私人银行等金融组织,形成中小非公银行与中小非公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银企关系和多种金融组织平等竞争的局面。鼓励、支持中小非公金融机构以中小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立足地方,及时掌握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水平,形成适应个体、私营小客户的信贷运作方式,为民间资本创造多种多样的商机。

  风险创业投资是一种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的高风险投资行为,仅仅依靠市场机制配置风险创业资本是不够的,因此必须有政策的支持来弥补市场机制在这方面的不足。甘肃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业、非公科技企业等领域急需风险投资的支持,但在扶持风险投资发展特别是非公风险投资公司方面的政策环境却相当差。非公科技企业不仅难以得到风险投资的支持,而且连正常的银行贷款也不易得到。必须创新风险投资的体制和机制,贯彻落实中央支持创业投资的各项政策,配合中央政策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配套水平,推动民间资本成为风险创业投资的主体,使风险投资的政策环境更加优越、宽松。

  五、调整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经济结构

  在非公有制经济内部,应当按照产业关联关系的规律,优先发展有带动作用的企业和行业。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的结构特点,以及个体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合作经济、外资经济、混合经济等主要形式之间的经济技术关联关系,未来时期应主要加快个体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资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力,量大面宽,继续发展的潜力巨大,但规模、综合素质、市场竞争力不足。股份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投融资、治理结构、资本经营等多方面的优越性。外资经济是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同时又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依托力量。加快这三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股份制经济和外资经济在技术、经营管理、企业规模方面的优势,将使甘肃非公有制经济结构较快实现合理化、高度化。

  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在有条件的地区促进大型非公企业优先发展,带动更多中小企业成长。如兰州的吉利汽车项目,可以直接带动大量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生产零部件,同时间接带动原材料、能源、服务业企业的发展。优先发展非公高新技术企业,带动非公有制经济的技术升级。

  在甘肃的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发展过于滞后,工业化水平偏低,工业中采掘工业和原料工业等重化工业占到70%以上,深度加工的制造业十分薄弱,工业在全省经济发展全局中的主导作用不强,对第一、三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够,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结构因素。加快工业发展,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促进工业的结构升级,能够为一、二、三产业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产业空间领域和结构空间。

  工业各行业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刺激和引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甘肃的一批重工业上游产业,由于资金密集度高,一般的非公企业难以进入。

  应当通过延长产业链、发展下游产业等调整措施,促进非公企业较多地进入下游加工行业。如中油兰州石化公司等企业生产的聚乙烯、聚丙烯、合成橡胶等石化基本原料,具有加工成为高附加值产品的深加工潜力。通过调整石化产业的内部结构,特别是利用大乙烯工程投产后的化工原料资源,向下游延伸产业链,仅兰州石化公司的原料产品,就可以形成“原油—石油炼制—炼油烯烃、芳烃”、“乙烯、丙烯—合成树脂—农膜、管材”、“丙烯—丙烯酸及酯—高吸水性树脂、碳纤维、涂料”等十多条大型产业链,既可以带动大批非公企业从事石化深加工产品的生产经营,形成巨大的石化产业集群,又可以极大地提高石化产业的价值增殖水平和效益水平。其他如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等产业,都可以通过这种途径,带动大批非公企业生产经营下游产品。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工作水平,吸引省外、境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扩大对甘肃的投资。在对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特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制定规划,创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各种条件,建设新的产业园区,争取大规模地“引进”非公有制经济。

  六、增强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政府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对非公企业的服务和监督,促进非公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强化员工技能培训,帮助非公企业加强管理、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政府通过制定地区和行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加强战略规划对企业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促进非公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实现集群发展,提高外部性效益和企业的大群体竞争力。帮助非公企业充分了解政府规划的宗旨和内容,利用自身的比较成本优势、本土市场优势、适用技术优势、适销产品优势等比较优势,抓紧时机创新和健全企业制度,提升技术水平、企业组织结构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水平,主动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有准备地应对“入世”过渡期结束后的市场竞争局面。

  在政策和管理上积极引导非公中小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随时调整投资方向和市场目标,保持企业管理决策的机动灵活,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向市场提供新产品、更快地转产有竞争力的产品;帮助非公企业实行正规化管理,较快提高管理效率。

  “入世”后的市场竞争形势对甘肃非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甘肃非公有制经济要保持持续、较快发展,必须全面增强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主要是增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力,增强独特管理方式的创造能力。

  对于少数已具有较强自我发展能力的企业来说,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从甘肃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非公企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技术创新是这些企业形成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主导因素。要引导、帮助有条件的非公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开发机构,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先进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尽快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财政支持应更多地放到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创业与创新的风险上来,支持技术开发初期的原始创新,通过改进对技术创新财政投入的绩效考评办法,处理好财政资金安全性、规范性与有效性的关系,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大对非公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支持。重点在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园区培育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机构,搭建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平台,为非公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技术支持和管理咨询;组织开展对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各种培训;提升并拓展各级各类中小企业信息网站的功能,通过网络开辟交流渠道,发布供求信息,普及政策法规。要尽可能地采取市场化运作,即政府以委托方式,交由有关服务机构承担,制定考核标准,实行动态评议,对符合要求的,予以一定的补助或奖励。

  稳步推进非公企业的制度创新,使非公企业改变家族式的制度缺陷,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为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针对甘肃企业家素质普遍低、企业家人才缺乏的实际,要注重非公企业家人才队伍的培育。

  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更新经营理念,提高经营者整体素质。帮助非公企业经营者在经营理念上摒弃小业主意识,树立现代企业家观念。引导、帮助企业主增强民主意识,大力提倡关爱员工的企业团队精神,与雇员保持平等、融洽的关系,重视雇员的物质利益,增强企业的向心力。提倡与关联企业的协作精神,构建与消费者利益共同体的经营理念。提倡和发展为了社会进步、为了增进企业家与员工的共同利益把产品做精做细,进而把产业做强做大,成为不断增加投资、增加利润、增加税收、增加就业、增加社会贡献的新型企业。

  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主动与大企业建立协作配套关系,依托大企业的竞争实力进入市场;遵照国际惯例,对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的有关活动予以资助;依照《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政府采购法》,研究制定针对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政策,通过在政府采购中确定一定的比例,以招标方式,保证中小企业获得政府订单。

  非公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实力薄弱、规模小、缺乏竞争力等弱点。只有不断增强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能力,才能适应和参与市场竞争,较快成长壮大。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非公企业的引导和帮助:

  第一,发挥政策措施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利益诱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逐利性很强。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追求效益、追求利益最大化等内在发展动力强烈的特点,支持其加快资本积累和积聚,创造超常规快速增长的业绩。政府在制定和实行有关政策时要发挥政策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产生最佳的利益诱导效果、合法利益的保护效果、竞争驱使效果,形成吸引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投资、吸引要素聚集和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增长的社会合力。

  第二,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形成和扩大独特优势,提高赢利能力,加快资本积累。

  第三,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创新体制、推行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提高资本经营能力,加快资本积聚,向大企业、大集团发展。

  第四,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高投资的预见能力和策略能力。随着全省经济的发展和私人收入的增加,民间资金的数量逐年增多。但在市场经济尚不发达和投资信息十分缺乏的情况下,许多拥有资金的人缺乏投资办企业的能力和信心,使大量的民间资金难以转化为投资的增长,限制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政府应通过相应的政策措施,帮助资金拥有者掌握投资知识,预测市场前景,熟悉投资渠道,运用投资策略,选择投资项目,使投资决策由经验水平转变为越来越高的理性水平。主要的思路有:对某行业处于投资试探期的投资者,政府政策要能够帮助其预测市场前景,采用机会型投资策略,谨慎选择和实施投资方案,避免投资失误,使投资的启动具有良好的开创性和示范性效果;对某行业投资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的投资者,政策要帮助其增强投资的战略决策能力,选择有竞争力的投资方案,获取投资的高汇报,使投资项目具有良好的利益诱导性效果;对某行业处于投资饱和阶段的投资者,政策要帮助其分析行业内部结构变化特点和预测行业变化趋势,寻求行业内部结构变化的新增长点,选择具有高预见性、高创新性的投资方案,使项目具有产业升级发展的引导作用。

  七、加强甘肃省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合作

  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全的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能够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一点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较好的经验。甘肃国有经济目前仍占有过大的比重,在许多行业占据垄断性地位,不利于形成公平而充分的市场竞争。甘肃要在今后大幅度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及其增长速度,一方面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的总量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则要继续进行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特别是通过政府采取重大政策措施,譬如采取较大规模地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出售国有资产的措施,使处于一般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更多更快地转变为非公企业。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国有经济在整体素质、科技水平、总体规模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能够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极好的带动作用。因此,应当从以下方面进一步调整、优化二者之间的结构关系,促进二者更好更快地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集中。鼓励有优势的国有企业发展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引入战略投资者,包括国内民间资本、非国有机构投资者和基金、外资等,使更多的国有经济成分转变为非公有制经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独资企业,应当通过改革体制和机制,更多地转变为非公企业。

  一些国有控股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途径,转变为非公企业控股的企业或企业集团。

  “十一五”以后,需要对改制后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体制、机制、经营状况、市场竞争力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采取有别于前一步改革的“第二步改革”政策,将竞争性行业中国有企业的大部分产权逐步出售给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等经济组织。尤其要鼓励、支持、帮助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国有资产非公化进程,使社会公众以各种优惠的方式购买国有股份或其他形式的国有资产。政府可以用出售国有资产的收入投资发展战略意义更重要的项目,启动和推进更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技术结构升级和社会进步的建设工程。通过进一步的和更大规模的国有资产非公化改革,为非公企业和社会公众购买国有资产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超常规的快速增长,使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发生战略性的重大变化。这一战略措施的成功实行,是非公有制经济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0%~70%以上的重要保证条件。

  将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产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新生长点,陆续将煤气、自来水、供热、污染物处理、铁路、邮电通信、金融、保险等公用事业的国有垄断经营形式转变为非公经济形式。对已经进行了初步分拆、引入竞争机制的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要继续完善改革措施,引进新的厂商参与竞争。对尚未进行实质性改革的铁路、邮政、城市公用事业等,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改革,加快非公化步伐。认真贯彻执行于20088月施行的《反垄断法》,在非自然垄断性业务领域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增加竞争主体,逐步完善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通过公开、公平竞争提高效率;在自然垄断业务领域,通过特许经营权拍卖等方式,使其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并增进效益,同时政府要对垄断业务加强监管。政府有序地将公用事业的一定期限的产权、经营权转让给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同时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投资于这些行业,并逐步形成行业内的平等竞争局面。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公用事业的服务质量、价格、环境保护等进行监督。

  “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快军工企业改制步伐,对军工企业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革,稳步推进军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推动军工科研机构的体制和机制改革。甘肃军工企业较多,军工企业和军工科研单位改制中剥离出来的非主业部分可以转化为非公企业,军工企业和军工科研单位还将不断向民用企业和单位扩散产品,吸引非公和民用企业单位生产军用产品,产生一批军民融合、军民两用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依托国有经济的实力,高起点地、更快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以独资、控股、参股等形式投资于某些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并形成一定的竞争能力后,将国有资本部分或全部出售给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如酒钢公司正在探索发展电力、装备制造业、高科技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等非钢产业,其中的多数产业是非公产业。由于酒钢公司的经济实力和投资能力较强,这些非公产业一开始在技术、规模、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就能够达到相当高的起点,与其他非公企业的成长相比,基本不需要经过原始积累、缓慢成长等较长的过渡阶段就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而且发展非公产业对酒钢自身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好处,能够为改制中分离出来的人员和职工的子女等提供较好的就业渠道,发挥酒钢国有大企业的多方面优势,同时也能够降低生产单一的钢铁产品的战略风险。酒钢用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高炉炉渣加工生产水泥、混凝土等建材产品,不仅成本低,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变害为利,一举而多得。兰化集团有限公司、天水星火机床公司等国有大中企业近年来培育发展非公协作配套企业,向这些企业扩散配套产品、零部件产品,形成越来越大的协作网络和集群优势,在带动中、小型非公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方面创造了新的经验。

  鼓励国有大企业对非公企业进行投资,发展两类企业的相互合作,形成两类企业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混合式机制。天水等地区的国有企业投资于非公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发非主业产品及相关技术,然后向非公企业扩散,形成“国有——非公”式的企业集团或企业集群,逐渐辐射、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成长和集聚发展。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发展各种协作、联合,实现优劣势互补,彼此融合渗透。鼓励、支持非公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鼓励、支持非公企业吸纳国有企业改制中分离出的富余人员,同时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对吸纳改制的富余人员的非公企业扩散某些产品,进行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帮助。

  继续落实缩小国有企业战线、使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的政策,对尚未完成改制、改组的一般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继续进行产权多元化和国企非公化改革、改组,形成一批新的非公有制企业。积极鼓励、支持和指导非公有制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国企、集体企业改革和重组,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实力。国有企业改制后形成的非公企业,要注重发挥股份制的积极作用,联合省内外有优势的企业,吸纳国有、非公、中外合资企业等法人和自然人入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政策要引导、帮助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在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不断创造新的优势,主动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不再冀希望于政府照顾或依靠行业垄断而生存。鼓励企业依靠体制、机制优势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快速增殖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管理、技术、品牌、信誉等无形资产,从根本上提高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整体的良性运行都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甘肃省必然的选择。发展甘肃省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宏观引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朝有利于国民经济全局的方向发展,促使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的制度改进,实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建立行业协会,强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其次,改善外部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树立正确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观,深入地进行自由化和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以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法规。再次,加大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力度。应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健全、完善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金融体系,制定适合非公有制经济特点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建立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信用担保制度。最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从制度建设入手,为非公有制经济创新创造必要条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科技企业,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保证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非公经济能否得到全面的扶持和健康发展,能否为非公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将会对甘肃传统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改造,甚至于西北地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