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甘肃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甘肃工业经济延续了2010年以来的较快发展态势,低开高走,工业经济呈现生产平稳运行、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的良好格局。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甘肃工业经济延续了2010年以来的较快发展态势,低开高走,工业经济呈现生产平稳运行、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的良好格局。2011年1—9月,甘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78.4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利润总额增长30.5%。但是受后危机时代大量流动性带来的通胀压力影响,下半年工业增速有所波动,工业经济固有的结构性矛盾也更加凸显,面对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环境的重大变化,甘肃工业需要做出富有成效的应对和调整。

一、2011年1—9月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及特征

“十二五”初年,甘肃工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工业生产增速逐月加快,经济效益持续改善,为“十二五”时期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打开了良好局面。

(一)工业运行低开高走,增长速度逐月提高

2011年1—9月,甘肃工业经济增速低开高走,运行态势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从2月份的13.8%逐月提高至6月份的21.6%,虽然7月份跌至低谷的12.5%,但从8月开始又很快攀升至18.2%,9月份继续保持在18.5%的高位。总体上,工业经济累计增长速度逐月提高,增速仍然处于高速增长区间。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78.4亿元,同比增长17%。

图1 2010—2011年甘肃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长速度变化趋势与比较

(二)工业增速高于全国,跨越发展态势初现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工业经济增速不断回落,2011年一、二季度分别达到14.4%和14%,7月份增长14%,月度增速出现波动,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而与此同时,2011年上半年,甘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月增速一改2010年下半年与全国水平接近的状况,2011年4—6月增速连续3个月在20%以上,3—6月以远远超出全国水平的较快速度增长,在最高当月增速的6月份,工业增速高于全国水平6.5个百分点。2011年甘肃工业的增速在西部各省也一直处于前列,其中,4月、5月、6月、8月4个月均处西部各省第2位,呈现出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

图2 2009—2011年甘肃与全国工业当月增长速度变化趋势与比较

(三)国有企业增势强劲,重点企业领跑全省经济

2011年上半年甘肃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91.8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3.64%,同比增长23.9%,高出全省增速6.3个百分点;中央企业完成增加值365.06亿元,同比增长13.5%,省属企业完成增加值244.64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石油加工炼焦、有色黑色冶金电力供应等支柱行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拉动作用明显。1—9月份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57.04亿元,占甘肃省总量的51.4%,同比增长19.91%,高出甘肃省平均增速2.91个百分点,拉动甘肃省工业增长10.1个百分点,对甘肃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1—9月,甘肃省23户重点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33.23亿元,占甘肃省总量的49.53%,同比增长15.6%,其中,9月份,23户重点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9.51亿元,同比增长24.3%,高于甘肃省平均增速5.8个百分点,拉动甘肃省工业增长11.25个百分点,对甘肃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94%,是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领跑者。其中甘肃稀土集团增长287.61%,酒钢集团增长52.16%,靖远煤业增长40.99%,窑街煤电集团增长39.25%,华亭煤业增长26.28%,甘肃刘化集团增长36%,金川集团增长31.06%,白银有色集团增长29.86%,兰州长城电工增长23.91%。(四)经济效益持续改善,重点行业保持较高盈利水平1—8月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63.98,比2010年同期提高55.83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146.94亿元,同比增加36.94%。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64.78亿元,同比增长30.5%,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其中冶金工业实现利润22.75亿元,增长1.5倍;有色工业实现利润44.65亿元,增长63.72%,煤炭工业实现利润16.24亿元,增长37.27%。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石化工业实现利润42.5亿元,仅增长9.58%,装备制造业和电力工业实现利润分别为6.29亿元和2.4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1.56%和58.26%。

1—8月28户省属监管企业累计实现利润69.23亿元,同比增长70.70%。利润总额最大的5户企业是金川公司、酒钢集团、华煤集团、白银公司和祁连山建材公司,利润总额分别为23.2亿元、16.2亿元、10.28亿元、7.22亿元、4.6亿元。利润总额增幅较大的有二十一冶公司、甘肃稀土集团、刘化集团,分别增长9.33倍、9.11倍、7.87倍。

二、影响甘肃工业经济运行的因素分析

从2010年下半年起,在全国工业经济增速不断回落波动的趋势下,甘肃工业经济能够保持平稳增长,并能持续攀升至21%较高增速,为甘肃“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打开了良好局面。这其中的积极因素除了得益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运行在平稳较快增长区间等宏观环境外,主要还得益于甘肃工业自身的一些积极因素。当然,外部环境总体趋紧等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也对甘肃工业经济运行造成许多不利影响。

(一)影响甘肃工业经济平稳较快运行的积极因素

1.产业结构优势突出,特色鲜明

后危机时代,甘肃工业从金融危机的低谷期迅速恢复并保持持续稳定上升态势,增长动力顺利实现了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的有序转变,运行态势总体良好,这首先得益于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工业结构。

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现阶段,传统能源原材料等上游资源性产业始终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金融危机之后,受流动性刺激带来通胀压力和实际需求影响,大宗能源原材料的价格基本保持不断上升趋势,2011年甚至呈现大幅攀升趋势,市场需求稳定扩大,这就为以石油、煤炭、有色、冶金、电力为支柱产业的甘肃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稳定可靠的发展条件。

2.传统产业大规模提升改造,增添支柱产业发展后劲

自甘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传统支柱产业顺利实施了大规模的改造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大大提高,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产品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经济效益水平得到持续改善,一批资源型大企业、大集团纷纷落户甘肃,这些都为甘肃传统支柱产业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甘肃工业整体发展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至2010年,甘肃的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2600万千瓦,原油加工量达到1448万吨,乙烯产量突破70万吨,十种有色金属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马铃薯、酿酒原料、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增加值突破12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0%以上。传统产业的大规模提升改造,为“十二五”时期支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增添了后劲,以金川公司和酒钢公司为例。“十一五”期间,金川集团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主动转型加快培育和发展以新材料和化工深加工为主的接续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延伸有色金属、冶金、硫化工、氯碱化工、磷化工等产业链,构筑多元产业支撑。与此同时金川集团还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大踏步向新材料、新能源方向迈进。2009年公司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74位,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常年位居有色行业前三名。目前金昌市已经形成了镍铜钴压延产品精深加工、镍铜钴粉体材料、镍铜钴金属盐化工、贵金属及稀有金属新材料等四大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建成了全球产量最大的硫酸镍生产线和全国产量最大的氯化镍、氧化亚镍及钴盐系列产品生产线。2010年,金昌市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40%左右。金昌市已被确定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1年,金昌市实施的重点项目达到100个,总投资130亿元,这些项目大部分为新材料和化工深加工接续产业。“十一五”期间,酒钢在做优碳钢的同时,成功进入不锈钢领域。大力建设冷轧产业链,将80%以上的不锈钢变成冷轧产品。目前酒钢已经拥有120万吨不锈钢生产能力,形成了国内“南沪(宝钢)、北太(太钢)、西酒钢”的不锈钢产业格局。2011年1月—8月,酒钢集团公司已完成生铁505.9万吨、钢677.9万吨、材661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448.86亿元、营业收入570.27亿元,同比增长52.16%、57.73%。

3.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接续产业正在形成

凭借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优势,甘肃已经成为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目前,甘肃新能源产业已经进入蓬勃发展阶段,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工作,一期工程380万千瓦风电项目已于2010年10月全面建成。截至2010年底,甘肃建成风电装机规模已达550万千瓦,居全国第二位。中节能、中海油、大唐、洁源、中电国际等18家国内主要大型风电企业共建成风电场32个,安装各类风机3773台。风机型号从300千瓦、600千瓦发展到2兆瓦、3兆瓦和5兆瓦,已累计发展机型10种,成为国内风机型号最多、型种最全的“风机博览园”。到2015年甘肃河西走廊风电装机总容量将达到1271万千瓦,将是目前三峡工程发电量的一半。光伏发电是甘肃仅次于风力发电的第二大新能源产业,到2010年9月,由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和由国投华靖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全部投入运营。风能、太阳能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又为甘肃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崛起创造了历史机遇。到2010年底,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23亿元。在风电产业的带动下,2010年酒泉生产总值达到405亿元,在全省的排名由“十五”末的第4位上升到第2位,2010年,风电产业带动全省工业增加值增加3.5个百分点,带动全省GDP增加1.5个百分点。风光电产业的大规模、高速度发展,使风能、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正在成为“西翼”起飞和全省工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

与“西翼”遥相呼应,富藏丰富石油、煤炭、天然气资源的“东翼”平庆地区围绕建设国家大型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宏伟目标,以延长油化工、煤化工产业链,建立油化工、煤电、煤化工产业体系,实现石油、煤炭资源价值的梯度利用为主旨,正在集中力量建设千万吨原油生产、千万吨炼化、亿吨级大型煤炭生产、千万千瓦装机煤电、千万吨煤化工生产以及10亿立方天然气煤层气和120亿立方煤制气六大产业基地。长庆油田创造了国际领先的低渗透深层采油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原油开采效率,2011年其油气产量将达到4000万吨,陇东地区原油产量也将达到460万吨,为“十二五”末产量达到800万吨打下了坚实基础。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必然带来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又必然促进工业经济更快发展和一大批接续产业的兴起,“十一五”期间,仅庆阳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296.55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4.2倍,年均增长1.33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006年的96.99亿元,上升为2010年的488.02亿元。1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个数从2006年的86个上升到2010年的692个,增长7倍多。2011年1—8月,庆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46513万元,同比增长26.2%,工业增速遥遥领先于全省工业水平。“东翼”地区正在成为甘肃最具发展活力的新增长极。

(二)影响甘肃工业经济运行的不利因素

尽管甘肃产业结构优势突出,为全省工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甘肃工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依然深刻制约着甘肃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甘肃工业运行处于波动回落状态,工业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其主要原因是通胀压力带来的外部宏观经济运行环境总体趋紧,中国经济运行正处在变化的敏感期等宏观因素所致。

1.工业经济运行外部环境总体趋紧

一是影响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加。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虽保持复苏,但势头减弱,再加上局部地区政局动荡、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扩散和日本高债务等诸多因素叠加,不稳定、不确定性风险上升。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放缓。美国二季度经济增长折合年率仅1.3%,低于一季度0.9个百分点。日本二季度经济增速折合年率下降1.3%,已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全球通胀压力持续加大。6月份,美国、欧盟物价指数分别为3.4%和3.1%,以“金砖国家”和韩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消费者物价指数继续高位运行,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韩国同比分别上涨8.6%、6.7%、9.4%、5.0%和4.4%。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和扩散。欧盟债务危机继续恶化并向欧元区核心国家扩散,欧债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美日遭到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下调信用评级,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投资者、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导致信心不足。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可能通过金融、贸易、投资等渠道传到我国,再通过宏观环境影响甘肃工业发展。

二是三大拉动因素总体呈趋缓走势。1—7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8%,扣除价格因素(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5.5%),实际增速低于工业生产增速。受部分刺激消费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汽车类产品零售增幅同比回落了20.6个百分点,家具类同比增幅回落6.9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回落7.1个百分点。受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影响,建材和装修类产品零售增幅也都有明显回落。我国外贸出口增幅同比回落15.8个百分点,总体呈现逐月减缓趋势。全国投资拉动作用也有所减弱,上半年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1—7月又比上半年分别回落0.5个和0.6个百分点。受此影响,1—8月甘肃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达到21.56%。

三是能源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大幅攀升。1—7月,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4%(7月份10.8%);其中,有色金属材料类上涨15%,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11.9%,燃料动力类上涨10.8%,化工原料类上涨12.1%。同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只上涨了7.1%。另外,我国劳动力报酬进入上涨阶段,而且具有一定刚性。2011去年全国有30个省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幅度达到23%,2011年又有一半省份再次较大幅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职工工资普遍上涨,消化成本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更加困难。

四是银根收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2011年以来,央行已连续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回收货币流动性。同时,银行利率上浮幅度加大,民间借贷利率也水涨船高,一般达到折合年率15%~20%,有的过桥贷款利率甚至高达30%以上。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难度加大,融资成本不断上升。许多中小企业反映当前拖欠款现象严重,产成品资金占用和应收账款同时大幅上升,加剧了企业资金困难。7月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和应收账款增幅分别高达22.5%和21.8%。

2.通胀压力持续上升,企业运行成本不断加大

国际市场大宗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影响,甘肃工业经济的实际运行速度和质量下降,大批的制造加工企业的运行成本增高,利润空间缩小,经营风险加大。1—8月,资源型城市白银市21个行业大类中有18个行业价格指数呈增长态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21.5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上涨16.5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上涨13.9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上涨5.02%。1—8月白银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现价增速为38.88%,但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速仅为18.6%,缩减20.28个百分点。其中作为白银市四大主导行业的煤炭、化工、有色、电力工业分别缩减28.78、5.47、26.79、19.41个百分点。截至2011年8月底,白银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幅高达68.22%。21个行业大类中,主营业务成本增幅在40%以上的行业有10个,占全部行业的47.62%。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87.4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7.8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8.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0.68%,白银市四大支柱行业除化工行业外,其他三大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速均在50%以上。

由于生产成本的快速增加,企业的盈利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国际原油价格处于高位且不停震荡,迫使国内原油成本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受此影响,使甘肃第一大支柱产业石油炼化业务持续出现亏损。8月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炼油亏损额达4.66亿元,累计亏损额已达21.85亿元。另外,原煤价格持续上涨,电网销售价格的上调,又使连铝、兰铝等一些高耗能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医药原材料平均上涨50%,有些原料甚至上涨2倍~3倍,严重影响医药加工行业的生产经营,部分企业为了减少亏损,直接缩小了生产规模。

3.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部分行业和重点企业生产规模受限

甘肃的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限制范围,但同时又是全省的重点企业。虽然这些企业的市场需求及市场前景广阔,但受国家计划指标影响,不能够满负荷生产。2011年,兰州烟草公司生产计划指标81万箱,但按照目前的卷烟生产计划仍有缺口。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受原油进厂量的限制,2011年1—8月原油加工量仅为661.1万吨,三季度末预计累计完成757万吨,进入四季度也只能继续维持目前每月96万吨的原油加工量,而其满负荷生产量为1050万吨。中铝兰州分公司上半年受电力降负供应的影响,产量大幅下降,进入下半年随着铝锭市场价格的稳步回升,受产能所限,全年只能生产铝锭43万吨,与2010年基本持平。

三、未来甘肃工业发展的形势展望

“十二五”开局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令我国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恶化,与2008年金融危机相比,中国工业制造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加之外需回落,同时调控政策较紧,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实体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工业生产呈现明显回落态势。

影响2012年及以后较长一个时期甘肃工业运行的基本可能走势首先取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环境可能出现的一些重大变化:一是在“十二五”后半期或末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平台可能下一个台阶,由前些年的10%左右降低到7%左右,进入一个次高或中速增长期。这对工业企业带来的严峻挑战将是,如果企业盈利模式和整个经济增长模式没有摆脱对规模控制的依赖,企业经营和财政收入状况将可能陷入困境,并对就业、金融等形成严重冲击。

二是由于大量流动性的注入,我国将面临相当大的包括商品和投资价格在内的通胀压力。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可能经历三个阶段,即私人债务危机、主权债务危机和全球货币体系危机。目前正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之中。美国等具备全球储备、交易货币发行权的国家,为了缓解本国危机、刺激需求,实行低利率、零利率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其后果之一就是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形成巨大的通胀压力。从我国来说,近年来经济刺激政策形成的巨额信贷资金消化也需要较长时间。此次大量流动性面对的主要是具有不可再生、不易移动性质,与土地等自然资源关联性较高的物品,如石油、铁矿石、黄金、房地产和农产品等,因此资源类产品、房地产和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就成为不可避免。而资源类产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对甘肃工业的特殊结构来讲就是一把“双刃剑”。三是要素成本上升,迫切要求增长动力由低成本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日益增多的事实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全局性、趋势性的变化,其直接结果就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迫切要求把以往因体制缺陷而低估或外在化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内在化与企业。这些迫切要求带来的变化意味着,过去长期依赖的要素低成本优势正在削弱,决定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于能否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循环经济。这对甘肃工业企业尤为迫切和重要。

以上几个方面的挑战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甘肃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面,2012年和未来一定时期内,甘肃工业呈现“十一五”时期那样的高速运行态势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于甘肃工业的特殊结构及其传统支柱产业的优势,以及对传统支柱产业大规模改造提升带来的发展后劲,加之风光电等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崛起和陇东一大批能源化工产业的陆续建成投产等为甘肃工业经济增添的活力,可以预见2012年,甘肃工业经济增速仍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速保持在14%左右的可能性较大。

四、积极应对,实现甘肃工业跨越发展

“十二五”后期及更长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平台的下移将使需求规模相对收缩,要素成本上升则使供给竞争优势减弱,而广义上的通胀压力将加大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并分流可用于实体经济和创新活动的资源,这些挑战意味着过去三十多年支持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系列条件组合正在发生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中国经济将会经历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增长模式转型。任何地区、任何企业能否随着增长条件组合的变化,较快形成与中速增长相适应,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的新增长模式,直接决定着各个经济体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此,“十二五”时期,甘肃工业要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跨越发展目标,必须未雨绸缪,要在一些关键领域和环节科学筹划,积极应对,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转变。

(一)全面提升优化传统产业,力争传统产业蜕变为能源原材料的先进加工制造产业

“十一五”时期甘肃传统产业延续的主要是一种“速度效益型”增长模式,“十二五”时期,随着发展环境和条件组合的变化,传统产业的盈利模式需要尽快摆脱对规模扩张的依赖,需要进行全面的提升和优化。不仅需要对技术、工艺进行坚持不懈的改造提升,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进行积极调整和改造,力争将一大批支柱企业由原来的能源原材料的开采初加工型企业,蜕变为能够控制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有稳定可靠原料供应渠道,技术、工艺、流程先进,组织结构合理,产品结构优化、产品品质卓越、产业链条完整、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能源原材料先进加工制造型企业。

(二)着力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健康发展,使之成为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的主导力量

发展风光电等新能源产业,甘肃已经具有优越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先行优势,“十二五”时期,甘肃要在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千万千瓦风电一期工程和数个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基础上,趁势前进,在促进风电二期工程顺利实施的同时,积极推动远程输电等各项电网配套工程项目的尽快实施,科学筹划一批先进、无污染的高载能产业项目,充分利用风光电能资源,最大限度解决电力消纳问题;争取新能源产业的相关政策,积极解决风电税收低、风电差价补贴少等问题,千方百计发挥知名风电企业的带动效应,促进风光电装备制造产业链群建设,破解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小的难题;支持和鼓励甘肃企业积极投身新能源产业,积极打造甘肃自己的新能源产业的领军企业。

(三)坚持走绿色、率先、富民、强省发展路线,大力推动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陇东地区富藏丰富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具备建设千万吨原油生产、千万吨炼化、亿吨级大型煤炭生产、千万千瓦装机煤电、千万吨煤化工生产等多种产业基地的条件,已被确定为国家级大型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是“十二五”时期甘肃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为此,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应该紧紧依托优势特色资源,坚决摒弃传统资源型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优势特色资源的开采、生产与加工增值并举,坚持资源的深度链式开发和合作开发模式;坚持绿色和谐发展,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举,支持和鼓励省内有实力的企业积极投身陇东资源开发;造福于民,创新体制机制,为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开发领域积极创造条件,从而促进资源富集地区实现率先、跨越、绿色发展,尽快形成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四)积极融入关中经济圈,努力打造西部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设立,对于振兴天水装备制造业,促进天水老工业基地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产业集群程度不高,是天水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打造产业集群,提升天水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首先应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大范围内整合产业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根据已经形成的产业格局,协调分工,共同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第二,打破天水市工业企业各自为战、企业资源体内循环的行业状况,加强与经济区的产业对接和融合,提高配套协作能力和产业关联度。第三,优化龙头企业组织结构,精简生产的中间环节,增强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深化企业内部改革,鼓励和支持企业内部职工积极创业,经营承包非核心生产制造部分。第四,注重配套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吸引国内外配套企业落户,要把现有适用于骨干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顺延给为其配套协作的专业厂,积极探索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课题组成员:魏晓蓉 蒋钦

执笔人:魏晓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