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22年经济形势分析与预判分析

2022年经济形势分析与预判分析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真实性是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赖以存在的生命基础。目的在于及时观察经济活动的趋势和工作改进的程度,着重分析主要指标的执行动向,完成程度及原因等。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又分以下几种:比计划。

第三节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一、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概述

(一)概念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经济主管部门和企业单位,根据计划指标、会计核算、统计资料和调查研究所掌握的情况,对本部门或本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后所写的书面材料。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能及时提供有关的经济情况及问题,帮助决策者权衡利弊得失;能及时了解计划的落实情况、计划执行的进度与结果,促使管理者宏观调控。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提供的信息、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都是经营管理者及时做出生产调整、市场决策、资金运作的依据。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和市场调查报告相比,有如下区别:第一,它可以用第一人称写作;第二,它用来分析和说明问题的材料多是各种经济数据;第三,分析和说明问题时重点是在分析经济情况产生的原因,而且一般都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第四,有较强的议论性。

(二)特点

1.时效性。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要迅速及时地反映经济活动,再透彻全面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一旦过了时,就会毫无价值。时效性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它既体现在制定计划之前,也体现在计划执行之中和计划完成之后,如果不掌握时机,不是针对每一阶段的特点和情况进行分析,那么,分析也就失去了意义,不会具有任何实用价值。

2.真实性。真实性是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赖以存在的生命基础。撰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必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既不夸大、缩小事实,也不能回避矛盾,更不能虚构、编造事实。如果分析报告中引用的材料不真实,数字不准确,不仅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而且会给政府职能部门的决策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害。

3.指导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能及时地对经济活动状况作出评价,使报告的使用者能够根据报告揭示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调整薄弱环节,改进工作,提高效益。第二,能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指明方向,为企业制定新的计划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第三,是连接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纽带,充分保证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的指导,同时,也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4.灵活性。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可以不受时间、形式的限制,就时间而言,可以进行定期分析,也可以进行不定期分析;就形式而言,既可以由专业人员完成,也可以由非专业人员完成;既可以事前分析,也可以事后分析;既可以进行综合分析,也可以做专题分析;就篇幅而言,既可以写成大型分析报告,也可以写成简要分析说明;就写作方法而言,既可以以数据为主,主要运用财务原理说明问题,也可以以文字叙述为主,着重因果关系的分析,或数据文字相结合,边分析,边用数字说明。

(三)分类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可分为不同种类,按经济部门划分,有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等等;按时期划分,有定期和不定期分析;按参加人员分,有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等。

通常按写作目的、内容和分析的程度,可划分为以下三种:

1.综合分析报告。又叫全面分析报告,它是针对某一单位或某一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根据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后写成的报告。此类报告多在年度、季度末结合报表进行编写,其特点是涉及面广,内容全面。

2.简要分析报告。这是围绕几个计划、财务指标或一两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后写成的报告。目的在于及时观察经济活动的趋势和工作改进的程度,着重分析主要指标的执行动向,完成程度及原因等。此类报告也多在年度、季度、月末结合报表进行编写,其特点是内容集中、篇幅短小。它和综合分析报告统称定期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3.专题分析报告。一般是根据当时的中心工作,或是对某些重大经济措施和业务上的重大变化以及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等进行专项分析后所写出的分析报告,如成本分析、费用分析、产品质量分析、资金分析等。其特点是内容单一、问题集中、利用资料较广泛、分析较深透、不受时间限制,形式比较灵活等。属于不定期的分析报告,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较多。

(四)分析方法

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是得出可靠结论的基础。选择什么样的分析方式和分析方法,取决于已掌握的资料内容和性质,也取决于分析的对象和目标。

1.对比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这是一种以定量的方式来分析矛盾、寻找差异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同一经济活动中,两组或多组具有可比性(诸如时间、内容、条件、项目、标准等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数据资料放在同一基础上进行对比,用以考查相互间的差异并揭示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对比分析法又分以下几种:

(1)比计划。就是把本期完成的实际指标和计划指标相比较,找出两者的差距,说明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而确定分析的主要方面,弄清原因,总结经营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以达到改进方法、挖掘潜力、更好地完成计划的目的。

(2)比历史。就是以本期完成的实际指标与上期或上一年的实际指标相比较,与历史上本单位或本企业最好的水平相比较,借以反映经济活动的发展趋势,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因素的发展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比先进。就是以本部门的实际指标与主客观条件大致相同、已成为先进的兄弟单位的实际指标相比较,找出差距,找出本单位在执行方针、政策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学习先进经验,促进自己向先进转化。

2.因素分析法。是把对比所确定的差异数值作为分析的对象,并进一步找出产生差异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具体分析影响一项指标完成或没有完成的因素,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如果说对比法是着重于数字、情况的比较,以明确差距、发现特点的话,那么因素分析法则着重于事实的说明、特点的剖析,以达到分清责任、弄清原因的目的。只有分清了责任、弄清了原因,才能有效地改进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

3.动态分析法。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活动中,将同类指标的实际数值进行比较,求出比率,进而分析该项指标增减和发展情况,这种方法叫动态分析法。进行动态分析,需要一定量的历史资料积累,将这些资料依时间顺序排列,组成动态数列。数列中的指标数第一个为最初水平数据,最后一个为最新水平数据,每个数值均叫发展量,这个数列反映的是经济活动某个项目在不同时期的规模水平。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有预测分析法、平衡分析法、时间分析法、指数分析法、差额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相关分析法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在一篇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中可以采用某种分析方法,也可同时采用几种分析方法。

二、写作格式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结构,通常由标题、正文、落款等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标题,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公文式标题。由单位+时间+范围(地区或单位)+分析的具体对象+文种等组成,如《茂林贸易公司2002年第一季度成本分析报告》。这类标题也可根据实际省略其中一两项内容。

2.文章式标题。用一句话概括揭示主要内容、主要问题或主要观点,如《非生产性资金大量增加不容忽视》。这类标题可以有几种变形,有的用设问句式强调重点,如《第三季度债券市场为何如此火爆?》,有的用文章结尾的建议或意见作标题,如《关于开放私人轿车市场的建议》。

3.正副双标题。在概括重点的同时注明分析的范围、对象,《扩大购销财源茂加强管理效益高——东海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成果浅折》。

(二)正文

正文一般由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1.前言。又称引言、导语。主要概述写作目的,该单位的基本情况,分析研究的背景,分析所调查到的主要材料数据或有关的指标等。这是进行分析的依据,是展开分析的铺垫。

2.主体。这是分析报告的主要部分,需要根据分析报告的写作目的和分析方法的不同,恰当安排内容。主体包括基本经济情况和理论分析两部分,有的还要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1)基本经济情况。明确相关的经济形势,介绍经济活动的基本状况,总述完成经济指标的实际情况。如综合分析某个企业,要列入全员劳动生产数量和比率、总产量、总产值、质量情况、销售收入、利润、成本及资金等各项指标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指标相比的百分数之比,同上期指标百分数之比等数据。使人对调查分析的对象和内容有个总体印象。

(2)理论分析。就是以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经济活动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情况分析和原因分析,并对其作出正确的科学评价和结论,以此指导新的经济活动。

在分析过程中,要检验各项数据指标的真实性、有效性,要判断这些数据的价值和含义,即是成绩还是不足,成功还是失败,经验还是教训;在反映计划指标执行状况的同时,还要看企业管理的水平、运行机制、发展潜力、员工队伍建设等情况。分析过程也是一个说理的过程,是对论点的论述过程,因此要围绕中心展开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数据。更重要的是要分析产生那些情况的原因所在,找出其主客观原因,将分析上升到理论高度。

(3)提出建议。有的分析报告,作为理论分析的继续,还要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如果分析以总结成绩为主,就要提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方法;如果分析着重指出问题和原因,就要有改进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以达到将这些建议和措施切实地落实到今后的经济活动中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3.结尾。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结尾不是必须有的,如无必要,可以省略。也有的将主体中“今后的意见和建议”视为报告的结尾部分。若需要,可在结尾处说明或强调某个观点、看法,也可写上一些展望未来,表达信心的话。

三、写作要求

(一)充分占有材料,恰当使用材料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首先要充分占有材料。既要掌握技术经济指标资料,又要了解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在动笔写作分析报告之前,除了要搜集书面材料外,还要深入调查,努力了解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实际情况。占有材料要全面、真实,既有能反映事情广度的数据,又有具体、典型的事实。占有材料时应该尽可能地“多”,使用材料时,则要努力做到“精”。

(二)分析要实事求是、抓住本质

分析经济活动,为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经济活动是异常复杂的,所以进行分析时,一定要有科学态度,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切忌堆砌数字、罗列现象。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关键。通过对数据、事实的认真分析,弄清事实发展变化的真实原因,这样才有可能总结出有益的经验教训,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否则,数据列得再多,事实摆得再多,也于事无补。

(三)数字、概念应该前后一致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提供给领导作为决策依据的,材料和观点都要有科学性。科学性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数据、概念要准确,要前后统一。如果前后矛盾、不一致,会使人无法做出判断,当然也无法据以决策、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意见。

【例文3】

国家电网公司2004年各季度经济活动分析(提纲)

一、主要计划指标完成情况

二、经济活动的主要特点及分析

(一)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电网、设备和人身事故明显下降

(二)售电量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增幅呈小幅逐月回落的趋势

(三)资产经营态势良好,电价调整增效显现

(四)需求侧管理成效显著,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用电需求

(五)跨区输电和省间电能交换规模不断扩大,在迎峰度夏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拉限电范围创历史新高,但仍然保证了有序供电

(七)公司管理机组发电量完成情况基本正常,但水电发电量相对减少

(八)电力建设投产规模完成良好,开工规模仍需加快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电力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二)电费回收的难度和风险不断加大

(三)投资体制改革对电力项目建设产生一定影响

(四)电源无序建设引发一系列问题

(五)部分计划指标完成年度计划目标难度仍然较大

四、四季度拟采取的措施及重点工作

(一)加强电网安全管理,做好冬季电力供应工作

(二)加强市场供需分析,规范跨区输电管理,加大跨区资源优化配置力度

(三)深入研究对策,加强电费回收工作

(四)认真研究投资体制改革的有关决定,积极跟踪相关动态,完善公司投资管理办法

(五)高度重视电源电网协调发展问题,贯彻好公司关于电源送出工程的有关规定

(六)继续推进需求侧管理工作,满足社会用电需求(七)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全年计划目标的完成附表1.2004年1~3季度计划发展指标完成情况附表2.2004年1~3季度跨区输电指标完成情况

【例文4】

电力公司上半年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节选第一部分)

一、公司系统在集团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真抓实干,克服困难,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上半年集团公司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电力生产和基建安全形势总体良好。

上半年,未发生电力生产、基建人身死亡事故和群伤事故,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未发生责任性重大设备事故,未发生垮坝和水淹厂房事故,未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发电生产人身重伤事故1次,同比增加1次;发生一般设备事故2次,同比减少7次;发生设备一类障碍77次,同比减少48次;发生非计划停运108次,同比减少135次。

(二)在电力供应紧张形势下,充分挖掘现有机组潜力,克服煤炭供需矛盾突出和南方来水偏枯等不利因素影响,发电量和售电量保持稳步增长。

上半年,集团公司发电量637.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4%,完成全年计划的50.49%。其中:火电537.48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84.26%,同比增长4.97%;水电100.43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5.74%,同比增长10.75%。

从区域来看,华北地区的发电量占集团公司总发电量的20.45%,同比增长6.55%;东北地区占16.5%,同比增长7.82%;华东地区占31.4%,同比增长1.48%;华中地区占23.21%,同比降低3.03%;西北地区占8.45%,同比增长65.28%。火电机组利用小时进一步提高。上半年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3167小时,同比增加130小时,比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高出207小时。

水电来水呈现“北丰南枯”态势。福建、江西、湖南由于降水量少,来水相对偏枯,发电量均有所下降。福建减少2.51亿千瓦时,同比降低43.36%;江西减少2.26亿千瓦时,同比降低64.51%;湖南减少7.05亿千瓦时,同比降低15.12%。西北地区的青海、甘肃、宁夏来水较好,发电量增加2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28%。

新投产机组对发电量增长贡献较大。新投产机组发电量11.37亿千瓦时,占发电量增量的32.3%,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和发电量稳步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半年,售电量增长速度高于发电量增长。集团公司售电量593.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3%。其中:火电493.78亿千瓦时,水电99.27亿千瓦时。

(三)供电煤耗和综合厂用电率均有所下降,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成效。(略)

(四)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高于电量增长。售电量的增加和火电售电单价的提高推动了电力收入的增长。(略)

(五)固定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但因电煤价格不断攀升,总成本未能控制在预算执行进度之内,成本增长远高于收入增长。(略)

(六)在电力利润下降、热力增亏的情况下,由于财务费用大幅下降、营业外支出减少,保持了利润的基本稳定。(略)

(七)固定资产投资按计划实施,发展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前期项目规模初步满足集团公司持续发展需要。(略)

(八)生产规模扩大,现价工业总产值增加,职工人数减少,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