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教育改革形势分析与预测

甘肃省教育改革形势分析与预测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省教育改革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年甘肃省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充分利用教育部《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甘肃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的政策机遇以及14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结合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稳步实施《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省教育改革成效显著。
甘肃省教育改革形势分析与预测_2011~2012年甘肃省社会发展分析与预测

甘肃省教育改革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1年甘肃省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充分利用教育部《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甘肃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的政策机遇以及14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结合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稳步实施《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省教育改革成效显著。

一、2011年甘肃省教育改革的基本形势

(一)全面实施学前教育改革,推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0年底,甘肃省有幼儿园2407所,在园(班)幼儿38.73万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208所,民办幼儿园1199所;城镇幼儿园1018所,农村幼儿园1389所。在幼儿园中,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只有25所,一类幼儿园147所。有幼儿专任教师13668人,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专任教师的70.23%。学前教育毛入学率[1]仅为36%,与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56.6%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见图4-1)。学前教育仍是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为此,2011年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全面实施学前教育改革,启动了《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一是大力推进幼儿园建设,全年新建、改扩建标准化乡镇中心幼儿园100所,支持城区新建幼儿园12所,新增幼儿园园位3万个,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67%;二是全面推动学前教师培养,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落实幼儿教师编制,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全年共集中培训优秀幼儿园园长100名和骨干幼儿教师500名;三是将“农村学前教育建设工程”列入2011年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启动实施了“农村学前教育工程”,结合省情,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闲置的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全年招录农村幼儿教师1000名;四是完善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全省各市、州、县(区)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十二五”规划,把资源配置、经费投入、教师待遇、教育管理等纳入政府的年度考核指标,把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作为扩大城镇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

img12

图4-1 2010年甘肃省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与全国比较

(二)继续深化义务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

一是把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2011年甘肃省充分利用国家对“两基”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的有利时机,继续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全年基础教育支出21.3658亿元,占教育总支出的73.8%;增长21.9%。全省各地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清理补足教育欠账,截至2011年8月31日,全省已基本补齐了2008—2010年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要求的部分,共补拨教育经费11.72亿元。[2]此外,还投入15亿元保障藏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和取暖费,不断提高藏区农牧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标准。截至2011年7月底,甘肃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46%,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7.41%,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6.84%;二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2011年全省各级财政共安排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专项资金8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安排4亿元,市、县财政安排4亿元,全年完成中小学危房的维修加固和建设150万平方米,5个市(州)已全部消除了D级危房,全省D级危房面积从60万平方米降至18万平方米;三是在全省43个县(市、区)(全部为原“两基”攻坚县、国扶贫困县、地震重灾县)实施“特岗计划”,共招聘农村特设岗位教师3019名,进一步加强薄弱县(市、区)教师队伍建设。[3]

(三)教育布局改革稳步推进,区域、校际差距逐步缩小

2011年甘肃省按照“规模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先建后撤、示范引导,群众自愿、有序推进”的原则,继续深化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一是继续实施“四个集中”(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教育布局调整模式,结合酒泉市金塔县、庆阳市西峰区、陇南市徽县承担的实现“四个集中”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制定了《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和《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推进区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陇南市5.12地震灾区撤并1462所学校和教学点,兰州市2011年对城市四区普通中学结构布局进行调整,涉及52所学校;二是整合优化校际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区域内校际之间的差距。实行县(市)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和集团化办学模式,对校际之间的师资、设施设备、图书、校舍等教育资源进行均衡配置,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等办法,缩小校际之间教育差距。2011年6月30日,兰州市率先启动实施了《兰州市义务教育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试点工作方案(试行)》,确定了兰州市15所学校实行“一体化办学”,实现资源共享、师资互派、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等办法,并通过名师送教、跨校兼课、集体备课、共同承担课题、统一组织技能竞赛等方式,共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环境。2011年兰州市省级示范性高中对口分配名额由去年的20%扩大到今年的25%。

(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有序推进

2011年甘肃省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精神,涉及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等发展、免费师范生培养等多个方面的14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有序开展。一是建立和完善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机制。根据全省教育城乡差别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合理分解试点项目,鼓励各地、各学校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增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截止2011年3月,全省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任务的11个市(州)政府、6所高校及部分县、市(区)都成立了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二是各项试点项目进展顺利。其中包括由临夏州和甘南州承担的探索政府主导的民族地区办园体制项目,金塔县、西峰区、徽县承担的实现“四个集中”,促进区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兰州市、定西市等4个市承担的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项目等关注度较高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项目,西北师范大学承担的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改革项目,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5所高校承担的创新高校产学研相结合的制度项目等与高校发展相关的项目,酒泉市金塔县、庆阳市西峰区、陇南市徽县承担的促进区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临夏州和政县、康乐县和兰州市城关区承担的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项目等有序推进。

(五)全面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全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制订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的具体措施,逐步扩大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范围。全年公开选拔6019名[4]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在全省43个县(市、区)(全部为原“两基”攻坚县、国扶贫困县、地震重灾县)实施“特岗计划”,共招聘农村特设岗位教师3019名,进一步加强薄弱县(市、区)教师队伍建设,全年核增中小学教师基本编制3000名。参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岗教师”政策,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二是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制定教师住房优惠政策,建设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三是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试行5年一周期的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制订并实施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计划,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允许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取得教师资格,推进设立中小学正高级职称试点;四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实行县市区域内的集团化办学。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二年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

(六)继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2011年甘肃省设立了“甘肃省教育体制改革专项资金”,省政府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支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施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稳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一是继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二是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制度改革,调整普通高等教育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考试内容,将原来“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专业基础课综合+专业课综合”的考试内容调整为“文化综合素质测试+专业基础知识测试+专业技能水平测评”,不断拓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学习的途径;三是统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修订《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标准》,实行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备案及学籍审批注册制度,加大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力度,完善初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011年,全省省(市)级示范性高中对口招生计划调整到了25%以上;四是加大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研制《甘肃省高考制度改革方案》,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清理特殊类型招生和高考加分政策,取消“奥赛”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等学生高校招生保送资格以及奥赛省赛区一等奖照顾加分项目;五是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扩大高校本、专科招生规模和研究生招生规模。2011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录取人数首次突破20万人,录取率达68%,创历史新高。

(七)以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稳步推进职业技术教育体制改革

截止2010年,甘肃省有高等职业学院16所,在校生9.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54所,在校生达43万人,职业教育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1年甘肃省以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大力实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一是继续稳步扩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规模,统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实现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例大体相当,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协调发展;二是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形成“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探索建立以高职院校为龙头,中职学校、技工学校、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三是以农村职业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外出务工技能培训,推动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职业院校合作办学、联合招生,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农村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顺利。

二、2011年甘肃省教育改革的基本特点

(一)教育改革的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加大

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条件的差异性,决定了国家特殊政策的支持是推动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双重欠发达,教育事业发展的经济支撑能力弱。为了促进甘肃省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部2010年10月出台了《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甘肃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支持甘肃省以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大对甘肃省重大教育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中央专项资金对甘肃省中小学校舍改建扩建的支持力度,支持甘肃省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改善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扩大中职教育减免学费政策的范围,将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纳入中西部省际对口支援范畴等。整体上看,《意见》的内容全部涉及甘肃省教育事业发展最薄弱的领域。伴随着“国扶47条”政策以及教育部支持甘肃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的贯彻落实,2011年甘肃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加大。

(二)教育发展的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得到了普遍加强

2011年甘肃省根据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基础条件,把加强教育事业最薄弱领域的发展作为关注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得到了普遍加强。全年基础教育支出21.3658亿元,占教育总支出的73.8%。一是学前教育基础薄弱的局面得到明显改观;二是全省教育领域的最薄弱环节得到了显著改善。甘肃省教育基础设施薄弱,中小学危房比例偏高。为此,2011年甘肃省进一步加大了中小学校舍建设力度(见图4-2)。截至2011年5月底,全省校舍安全工程累计投入资金88.77亿元,占三年规划投入资金129.65亿元的68.51%;累计开工学校3082所,累计开工面积790.42万平方米,占三年规划建设面积1190.01万平方米的66.42%。已竣工并交付使用的项目学校2284所,竣工并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516.71万平方米,累计排除危房597.05万平方米,绝大部分指标在全国排名均处于中上水平[5];三是中小学教职工数量、专任教师比例以及教师学历合格率均稳步上升。据统计,2010年全省教职工总数为31.1万人,比2005年增加2.6万人,全省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9%,比2005年提高2.19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7.53%,比2005年提高了5.05个百分点;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89.15%,比2005年提高了21.44个百分点[6]

img13

图4-2 2008年-2011年甘肃省中小学危房改造面积  单位:万平方米

(三)教育民生问题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一是落实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保障城市流动就业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关爱留守儿童,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工作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和完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三是提高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落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制度。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小学由每生每年700元提高至1000元,中学由每生每年1000元提高至1250元,省财政按照配套比例增加补助经费2438万元。[7]大力推进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的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推动落实高校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政策,健全研究生资助政策。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各类助学金发放工作,确保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四是将制订《甘肃省义务教育办学标准(试行)》,推进各地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五是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完善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有效缓解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

(四)灾区教育事业重建工作成效显著

2011年甘肃省继续开展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收尾工作以及舟曲泥石流灾区重建工作,灾区教育重建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11年4月底,全省汶川地震灾区灾后规划重建校舍64492平方米,规划投资19480.84万元,附属设施资金10296.16万元,添置仪器设备、图书资料4621.28万元。其中8个重灾县灾后554个教育重建项目已基本完工,重灾区各类学校45%以上进行了恢复重建,新建中小学校舍面积169万平方米,维修加固41.6万平方米,灾区九年制以上学校全部重建和维修。其中陇南一中、武都区八一中学等市、县级学校设施达到全省一流水平。与此同时,舟曲泥石流灾区灾后教育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其中峰迭新区小学规划建设约16000平方米,投资2330万元,新建校舍12800平方米,可容2310多名学生;幼儿园建设项目用地近6500平方米,投资1200万元,新建校舍3150平方米,可容纳360名幼儿。

三、2011年甘肃省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教育改革的约束性因素仍然有待进一步破解

新世纪新阶段,甘肃省教育既要不断解决教育需求日益增加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又要不断调整教育结构和布局,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各级各类教育需求持续增长,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突出。根据甘肃省“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调查资料显示,在所督查的14个市(州)中,白银、武威、临夏、兰州、张掖、定西、酒泉等7个市(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中的第一个增长还没有达到法定要求,共计缺额资金43973万元;除兰州、白银、酒泉3市外的其他11个市(州)共拖欠教育费附加28566.3万元,平凉市的部分县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没有达到50%,共缺额资金7852.5万元;二是全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贫困人口较多,区域、城乡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差距较大。构筑区域、城乡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任务艰巨;三是伴随着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调整和优化各级各类教育的结构与布局,使教育体系、规模、质量、结构、效益更加符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需求的任务艰巨;四是扫盲教育任重道远。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截止2011年,甘肃省还有222.27万文盲,如何扫除文盲,仍然是全省教育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二)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效果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依存度加大

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不仅是一个区域教育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构筑教育布局社会支撑体系的过程。甘肃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居住分散,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整教育布局结构,既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后续制度完善日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是如何解决边远山区学生上学路程远,而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如何有效解决因学校撤并后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压力加大的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农村中低收入家庭因教育布局调整造成的教育成本加大、就业回报预期受挫带来的辍学问题;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艰巨。由于教育布局的调整,学校人数的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一些教学点师资严重短缺。

(三)“两基”达标仍然存在一定困难

一是中小学危房还没有完全消除。据甘肃省教育部门排查鉴定,截止2009年,全省各级各类中小学D级危房1164.90万平方米,C级危房712.01万平方米,B级危房520.77万平方米(见表4-1)。截止2011年7月,全省中小学还有D级危房60万平方米。[8]其中庆阳市D级危房面积达9.06万平方米,2011年在秋季开学前全部无条件消除危房的任务艰巨;二是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滞后。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等四个教育行业标准》规定的新的配备标准,截止2011年7月,甘肃省14个市(州)小学和初中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率均不达标,其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率最低的武威市仅为8.92%,初中最低的陇南市仅为50%(最高兰州市,96.1%),陇南市的小学和初中生人均图书分别比省定标准少0.84册、4.34册,庆阳市、平凉市初中生人均图书分别比省定标准少0.5册、1.64册,远远低于国检的标准。[9]农村学校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和图书严重不足;三是部分县(市、区)教师编制不足,结构性短缺问题比较突出,全省25个县区教师缺编14229人;仅平凉、庆阳、张掖等3市结构性缺编就达3195人。其中庆阳市、嘉峪关市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不达标,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6.27%、97.3%、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5.41%、95.4%;陇南、临夏、定西、平凉、天水等5市(州)小学毕业班学生毕业率还没有达到省定标准100%;四是实现到“十二五”末使全省适龄视力、听力、言语、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仍然存在经费不足的困难。

表4-1 2009年甘肃省各级各类中小学危房面积统计

img14

(四)农村教师队伍还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矛盾较突出,短缺与超编并存,学段、学科不配套,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教师数量明显偏少。一些规模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缺口大,城乡教师在待遇等方面的差距仍然较大,促进区域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任务艰巨;二是部分教师队伍的教育理念、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与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三是民办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流动不畅,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普遍;四是教师编制、资格、待遇、管理、培养、培训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随着收入分配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推进,教师津贴、福利和住房、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方面的问题凸显等。因此,制定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倾斜政策成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关键。

四、甘肃省教育改革展望与对策建议

(一)以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的学前教育改革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伴随着人口的增加,甘肃省学前教育需求大幅增长,但全省学前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入园难”问题突出,学前教育仍然是甘肃省各级各类教育中薄弱的环节。具体表现在:学前教育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农村、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幼儿教师严重短缺,补充机制不健全,据测算,到2015年,全省幼教师资缺口将达到10000~15000名,同时,民办幼儿园条件简陋,办园不规范等问题突出。据统计,2010年甘肃省幼儿园在园幼儿只有38.73万人,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为66.12%,学前二年毛入园率为49.1%,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只有39.68%。[10]因此,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甘肃省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一是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办学机制和管理制度;二是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促进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三是要加强学前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可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后的闲置资源兴办幼儿园,预计未来三年内甘肃省将新增27万个幼儿园园位,学前一年毛入园率将达到70%。

(二)构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将成为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甘肃省义务教育发展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普及面从小到大,普及水平从低到高的发展历程。2010年甘肃省全面完成了“两基”攻坚任务,但区域教育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因此,构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将成为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是应大力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多种途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索公办学校多种办学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完善区域内校长、教师流动制度,不断完善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的制度,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三是建立完善省域内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交流协作的体制机制;四是继续深化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特别是农村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实现学校办学条件的普遍改善和城乡、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继续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支持教育的办法。加大财政投入与“两基”相结合,与校舍安全工程相结合,与中小学布局相结合,与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提高资金效益;六是继续完善各类教育经费的投入、补助政策,制订并逐步提高各类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建立和完善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的体制机制。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和体制创新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近年来,甘肃省高等教育加快了大众化步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办学条件还不能满足学生规模增长的实际需要,高水平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学科专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创新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势必成为未来甘肃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一是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围绕“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推进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二是全面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围绕“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思路,逐步改善高校办学条件、稳步扩大办学规模。要积极争取国家招生计划和国家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稳步扩大高校本专科招生规模和研究生招生规模;三是全面推进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应继续优化高等学校布局与学位点建设,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四是构建与完善校企合作的组织保障机制。

(四)教育结构改革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甘肃省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着旺盛的社会需求同多样化教育供给不足的突出矛盾。突出表现在:劳动力结构变化对教育结构调整的要求日益明显,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对教育结构调整的要求增加,在巩固义务教育普及基础上的制度创新要求日益明显。因此,应根据全省经济发展布局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力度,将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与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提高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水平;二是加大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适应提高就业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需要;三是进一步破除部门界限、学校类型界限等体制性障碍,构建职业技术教育面向市场和就业的体制与机制。

执笔人:李有发

【注释】

[1]学前教育毛入学率指学前教育在园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

[2]李欣瑶:《甘肃省拨付11.72亿元补足教育欠账》甘肃日报,2011年9月23日。

[3]张丽丽:《今年甘肃省计划招收3019名农村特岗教师》甘肃经济日报,2011年6月1日。

[4]冲碑忠:《甘肃招6000农村校教师,2011年秋开学全部到校任教》中国教育报,2011年6月24日

[5]李欣瑶:《甘肃省已投入校舍安全工程资金94亿》甘肃日报,2011年6月25日。

[6]李欣瑶:《甘肃省中小学教师数量增加素质提升》甘肃日报,2011年9月9日。

[7]魏娟:《甘肃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结构调整10年间减少5895所小学》兰州晨报,2011年10月14日。

[8]魏娟:《省教育厅要求各市州在秋季开学前-消除60万平方米D级危房》甘肃日报,2011年7月9日。

[9]李贵富:《在全省两基迎国检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甘肃省"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8月10日。

[10]魏娟:《我省力争3年解决“入托难”》兰州晨报,2011年5月2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