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文化相关层产业发展与分析

甘肃省文化相关层产业发展与分析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省文化相关层产业发展与分析 郝相礼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省文化厅随后设立文化市场管理处。2009年,甘肃广告经营营业收入估计5亿元左右。甘肃文物对外展览,如有关敦煌的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甘肃省文化相关层产业发展与分析_2009年甘肃省文化发展分析报告

甘肃省文化相关层产业发展与分析

img10 郝相礼

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从《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影视制作业、出版业、发行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演艺业、娱乐业、文化会展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等九类重点文化产业看,影视制作业、出版业、发行业、印刷复制业、演艺业,以及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的文化内容部分属于文化产业核心层;娱乐业、广告业、文化会展业,以及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的网络文化服务部分属于文化产业外围层。因此,本研究报告对甘肃文化外围层产业,主要从娱乐、广告、文化会展业,网络文化、文化旅游、文化商务服务等方面,去描述和分析。

一、文化外围层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以往对甘肃文化核心层产业说得较多,对甘肃文化外围层进行划分、描述和分析,尚属首次。因此对产业类型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的兴起发展,需要做一些叙述,以明确甘肃文化外围层产业的生存状态。

(一)娱乐业

娱乐业是指为娱乐活动提供场所和服务的产业,包括经营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台球、高尔夫球、保龄球场、游艺场所等娱乐场所,以及娱乐场所为顾客进行娱乐活动提供服务的产业。中国营业性娱乐活动起源于广州。

20世纪70年代末,甘肃兴起交谊舞会。80年代初,营业性舞厅随之兴起。1980年6月和1983年5月,公安部、文化部曾先后发出《关于取缔营业性舞会和公共场所自发舞会的通知》、《关于取缔伤风败俗舞会的通知》,1983年12月7日,甘肃省委、甘肃省政府成立甘肃省文化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文化厅。省文化厅随后设立文化市场管理处。1984年12月28日,甘肃转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公安部《关于加强舞会管理问题的通知》。从简要回顾中,可以看出甘肃娱乐业发展的轨迹。

随着甘肃娱乐业的不断发展,歌厅、舞厅、会所和各种以娱乐为主兼有社交性质的俱乐部日渐增多,如高尔夫球俱乐部等。有些游艺性的娱乐活动如打靶、玩游戏机等,顾客购买门票或筹码后,如获得较好成绩,有的娱乐场所还给予顾客奖励,有的赠给奖品,有的则可以退还门票款或筹码款。

甘肃文化主管部门始终坚持以整顿促规范,以繁荣促发展的思路,在强化宏观调控的同时,注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倡发展面向大众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娱乐项目与消费方式,稳步推进娱乐业向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娱乐业的健康有序与发展繁荣。2008年,全省娱乐场所3233家,从业人员5599人,营业收入2.06亿元。2009年营业收入估计与2008年持平。

(二)广告业

广告是指为了商业或其他目的而作的付费信息发布。广告业是指通过广告策划、设计、制作、发布、调查、效果评估等方式获取利润的文化产业门类。

支撑广告业的主体是商业广告,而商业广告的功能则是提高企业的销售额。随着新兴媒体不断出现,广告形式花样翻新,已经渗透到交通行业和影视、演艺、数字娱乐、网络等文化产业行业中。大众传播媒体主要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经营。据统计我国电视台、报纸对广告收入的依存度分别达到70%~85%。世界上最发达的广告业,存在于经济发达国家。80年代以来,我国广告业迅速发展,其发展速度令世界注目。目前,包括香港地区在内的中国广告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五大广告市场之一。2008年,我国广告市场受北京奥运会的良好预期拉动,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数据,全国广告营业额达到1899.56亿元。在广告业中,电视媒体占76%的份额。2009年,甘肃广告经营营业收入估计5亿元左右。

(三)文化会展业

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需要通过展览、会议、大型活动进行展示和交流,于是在文化产业中兴起一个新型行业,国外学者称之为会展业。之所以成为一个产业,一是展览、会议、大型活动都是经过长时期策划,短时期聚集,带动相关产业的活动;二是因为这三类活动相互交融,展中有会、会中有展、大型活动中既有展又有会。会展业拥有的产业关联度,高额的经济增长功能,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仅属于发达城市,应引起西部城市的关注。特别是甘肃拥有气候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的城市,更应培育会展业,促进城市繁荣。

实践证明,会展业是一个使旅游、商业、物流、通讯、餐饮、住宿等多方受益的产业,国际上有1∶9的说法,即办会展的场馆收入如果是1的话,那么相关的社会收入就是它的9倍。美国一年举办的200多个商业展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38亿美元。特别是,根据统计,类似法国巴黎和香港这样的城市,由于会展带动相关产业而带来的税收均占到了城市总税收的60%~70%的水平。

我国会展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发展较快。自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各地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每年都举办文化旅游节会,如兰州黄河风情旅游节、天水伏羲文化节、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艺术节、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临夏民族风情旅游观光节、甘南香巴拉旅游节、武威天马旅游节、张掖马蹄寺旅游节、酒泉敦煌旅游节。甘肃承办过第二届中国艺术节的西北荟萃、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全国小品比赛、秦腔艺术节等全国、区域性的专业节会,这些节会多注重政府主导和宣传舆论功能,经营交易的功能较弱。甘肃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已经举办了四届,从规模、效益看,一届比一届好。甘肃参加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都取得不俗的成绩。甘肃文物对外展览,如有关敦煌的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网络文化服务

网络文化产业是文化内容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融合而催生的文化产业形态,与传统文化产业形态相比,属于新的文化业态。网络文化产业分为文化上网和网上文化两部分。所谓文化上网,就是通过各种网络,原有文化产品和服务得以传播和延伸扩展,如数字电视以及在线点播音像制品;所谓网上文化,就是借助互联网又产生新的文化业态,如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不仅指计算机国际互联网,而且包括电信网、移动互联网、有线电视网以及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还包括各种以IP协议为基础、能够实现互动互联的智能化网络。因此,网络文化产业是以各种网络技术为依托,以产业化的方式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网络新闻、网络出版、网络广告、网络教育、网络旅游等是服务方式,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等是产品形式。因为运用数字化传输手段,所以网络文化产业在国际上就称为“数字内容产业”或“数字娱乐产业”。我国为了强调动漫产业,称为“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网络文化服务指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的网络服务部分。

网络游戏是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综合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介符号形式,允许使用者进行多层次的信息传播和交互行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现代社会中年轻人的体验需求,因而用户数目在飞速增长。据统计,在网络教育、电子邮箱、搜索引擎、网络广告、网络短信、网络游戏等互联网几种主要营利模式中,网络游戏所占比例为20%。3G以及4G手机的开通,电视手机的使用,使电视发射网和移动电信网结合起来,手机同时有了看电视和打电话两种功能。无线移动上网领域扩大,无线上网笔记本电脑投入使用,网络文化服务的领域进一步拓展。预计2009年网络文化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网络文化服务占有一半以上的比重。

甘肃网络文化产业主要是网络文化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发展。在全国文化系统的统计指标体系中,网络文化服务也称为“互联网服务业”。对于这个新兴领域,文化主管部门经过不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有明显好转,连锁化、品牌化工作稳步推进,发展速度较快。2008年,全省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达到1614家,从业人员6638人,实现营业收入3.2亿多元。2009年由于不再审批新的网吧,估计营业收入与2008年持平。

(五)文化旅游服务

文化旅游服务是继观光旅游服务、体验旅游服务之后最大的旅游服务形态,融入更多的知识探索和目的地文化体验,是文化旅游服务给予游客的价值核心。文化旅游服务以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游客体验的满意度体现服务质量。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划分,文化旅游服务的主体包括旅行社、风景名胜区和其他游览景区管理、公园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动物观赏服务、植物观赏服务。几乎包括了除吃、住、行以外的旅游业的全部内容。游客不仅是文化旅游服务的服务客体,而且是文化旅游服务的体验主体。旅游业以文化为灵魂,其效益的实现是通过文化旅游服务来实现的,文化旅游服务成为旅游业的主体部分。

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文化产业的“口红效应”每每见诸报端,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方面。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的:“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和综合性消费,在社会总需求中特别是居民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消费对交通、商业、餐饮、文化等产业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还可以促进国际金融、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旅游消费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就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甘肃由于丰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革命文化、当代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等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服务成为特色优势产业。副省长刘永福在接受《甘肃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甘肃省14个市州中,已有13个市州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或优先发展的重要产业来大力发展。煤炭、石油、冶金、林业、邮电、电力等相关行业积极投资旅游业,兴办旅行社、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拓宽了文化旅游服务领域。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等综合部门,交通、林业、文化、农牧、国土、宗教等专业部门支持旅游业发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形成了文化旅游服务发展的协调机制。民航、铁路、交通部门改善旅游交通条件,航空、铁路、公路交通体系逐渐完善,开行旅游包机、旅游专列、旅游专线车。同时,甘肃的旅游企业发展较快,有旅行社340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110家,取得导游资格证人员9488人,形成了具备“吃、住、行、游、购、娱”要素的文化旅游服务体系。2008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45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实现137亿元。据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定的目标,2009年,力争使旅游产业发展的预期目标达到接待入境游客10万人次,创汇2000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990万人次,增长20.5%,总体实现接待旅游者超过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60亿元。根据《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6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元人民币。换言之,如果2009年甘肃旅游总收入能达到160亿元,只能占到2006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的1.46%。如果按照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平均计算,甘肃旅游总收入所占的比例应该是3.22%,达到353亿元。

(六)文化商务服务

商务服务行业是指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行业划分。其分类涵盖了诸多行业,如法律服务、商旅服务、信息咨询、广告服务、公关服务、教育培训、特许经营、金融服务、保险理财等20几个行业。据国家信息产业局分析,商务服务领域产值2009年将达2000多亿。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文化产业从结构上分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两大部分。作为产业的文化服务就是文化商务服务,指文化产业各行业、文化企业提供的服务,包括文化产品生产服务、文化产品营销服务、文化中介服务、文化广告服务。甘肃的文化商务服务,在香包、编织等艺术品,出版产品、文物复仿制品、文物外展、书画产品、演出营销服务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服务效益和产品连在一起,不好区分。从庆阳香包1.5亿元、通渭书画5000万元的年产值,可看出文化商务服务的效益。

从甘肃文化商务服务的整体情况看,缺乏有实力的营销企业,至今没有较大的营销区域、文化超市。文化服务的手段和方式、营销规模有待于提高。

二、文化外围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甘肃文化外围层产业初步形成了相关门类和产业体系,产生了一些省内的品牌产品,民营资本成为产业和市场主体,但从发展战略、体制机制、产业规模、企业主体等方面看,差距是明显的。

(一)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着力发展的九类重点文化产业:影视制作业、出版业、发行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演艺业、娱乐业、文化会展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原则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又将“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置于九大文化产业之前。因为“文化创意”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因素。在九大文化产业中,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划分,影视制作业、出版业、发行业、印刷复制业、演艺业,以及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的文化内容部分属文化及相关产业核心层,广告业、娱乐业、文化会展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的网络文化服务部分属文化及相关产业外围层。从甘肃文化外围层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尽管规模小、层次低、产值低,但是以广告业、娱乐业、文化会展业、网络文化服务、文化旅游服务、文化商务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外围层产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文化外围层产业是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九大文化产业中占据半壁河山,新的文化业态和产业技术在外围层不断产生,前景无可限量,能为社会提供就业,为国家上缴税收,为企业创造财富,这些产业门类都是朝阳产业、无烟工业,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是需要大力支持发展的文化产业。

(二)产业品牌逐步形成

文化外围层产业在甘肃文化产业、旅游业产值中占有一半以上的份额,虽然甘肃文化产业、旅游业的产值在全国、西部都不算高,只有170亿,但从省内、行业内的角度来看,形成了一些企业和产品的品牌,是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娱乐业集中于大中城市,各地都有比较知名的企业,如兰州的焦点俱乐部、世迪博华、西部欢乐园等。广告业中经过省广告协会和省广告协会企业资质认定委员会认定的一级广告企业,如甘肃新世纪广告装饰有限公司等广告公司,就是甘肃广告业的品牌企业,这是对广告专营企业而言。其实甘肃的电视广告、报纸广告占有相当的份额。文化会展业的品牌当属甘肃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市州文化旅游节会和文物外展。网络文化服务的品牌是甘肃电信、移动、联通、有线电视企业和主管部门认可的民营互联网服务企业。文化旅游服务品牌,一是实力较强的旅行社,如甘肃康辉旅行社;二是文化旅游内容丰富、管理较好的景区,如甘肃的国家5A、4A级景区。文化商务服务品牌是庆阳的香包、皮影营销企业,通渭书画营销企业和兰州陇翠堂、古玩城等。这些文化品牌无论在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经营方面,还是经济附加值、文化附加值和审美时尚的提升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三)民营资本进入外围层产业

根据2008年度《甘肃省文化文物产业统计资料》,各地区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实收资本9.08亿元,国家资本金3.02亿元,占33%,民营及其他资本金占67%。说明在甘肃广告业、娱乐业、文化会展业、网络文化服务、文化旅游服务、文化商务服务中,民营资本成为甘肃文化产业外围层的投资主体。如娱乐业企业、网络文化服务企业,几乎全是民营资本。根据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民营资本的比例将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民营战略在更高的层次上将变为现实,决定因素是文化战略的确立和公共文化政策的完善。

(四)文化外围层产业存在问题

甘肃文化外围层产业虽然取得一定发展,但在产业规模、发展层次、体制机制、公共文化政策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总结分析发展现状,存在明显的差距。一是产值低。全省文化产业产值30多亿,云南是300亿,旅游业产值137亿,云南是700亿,甘肃文化产业、旅游业产值只有云南的17%,差距很大。二是文化外围层产业缺少重要项目和品牌产品。甘肃娱乐业、广告业、文化会展业、文化旅游服务、文化商务服务方面缺少重要项目,也缺乏国内知名的品牌产品。旅游景区内容原始单调,缺乏旅游演出等活态文化展示、商业模式和营利手段,留不住游客,延长不了旅游时间。“奔波上千里,只看半小时”,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甘肃旅游服务的状态,效益低下是无奈和必然的。项目和产品的缺少,成为制约甘肃文化外围层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主要原因是缺少文化企业这个产业载体和市场主体。三是骨干文化企业少。小、散、弱是甘肃文化企业的现状,缺少有竞争力的大中型娱乐、广告、文化会展、网络文化服务、文化旅游服务、文化商务服务骨干企业和集团。如甘肃至今没有一个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企业集团、艺术品或旅游商品大型超市,省会城市兰州也是如此。一方面缺少旅游产品,另一方面仅有的旅游产品一般散客无法到达。产品少,营销差,是甘肃文化产业几十年存在的双重矛盾,一个未能解决的悖论,也是产业决策的一个盲区。四是文化体制改革滞后。文化管理体制政企、政事、政资、管办不分的情况相当普遍,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国有文化单位体制僵化,缺乏营利性非营利性划分标准,转企改制进程缓慢,核心文化资源的占有和闲置,是甘肃文化资源禀赋和文化产业产值产生强烈反差的根本原因。五是文化战略的缺失。甘肃没有确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战略,反映在文化产业实践中,就是所有制、行业、部门、行政分割等体制障碍,各产业门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运行,各搞一套,重复建设,相互消耗,低层次发展。六是缺乏符合本省实际的公共文化政策。有操作性的文化产业政策,特别是有吸引力的投融资政策的缺失,使文化外围层产业领域,社会资金规模小,民营文化产业的重大项目难以出现,民营文化产业弱小影响文化产业发展。七是文化产业研究和文化产业项目设计滞后。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缺少文化产业的研究机构,缺少多学科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文化产业理论创新的不足和产业实践的弱小,使甘肃自上而下不看好文化产业发展,造成文化战略、体制机制、公共文化政策的缺位和缺失。甘肃文化产业多年来的发展是行业行为和民间自发行为,不是政府行为和文化自觉的行为。在文化产业项目设计方面,有吸引力的文化产业开发项目缺少,导致文化产业项目小,开发层次低,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反映出文化原创能力、创意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

三、加快文化外围层产业发展的建议

甘肃文化产业纵向比,发展缓慢;横向比,差距很大。关键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正在进行的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甘肃有11处文化古迹遗址列入遗产备选项目,使甘肃由文物大省变为世界遗产大省,保护利用这些项目,将成为重大文化项目。国家启动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区建设,作为国家重点旅游线路向世界推介,甘肃16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区域,将迎来发展机遇。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工程的实施,甘肃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变成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保护、传承和利用,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甘肃文化产业的先导产业,带动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娱乐、演艺、广告、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发展。甘肃公共文化政策的完善,就成为甘肃文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在研究确定甘肃的发展战略中,文化战略应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之一。

(一)重新审视文化省情,确立文化战略

甘肃历史文化悠远丰厚,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革命文化光辉灿烂,当代文化颇具实力,启动这些资源,就能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文化产业。在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当今时代,对甘肃的文化省情应予重新审视。文化战略带有根本性质,广义的文化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狭义的文化包括科技、教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文化遗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些国家和省市提出文化立国、文化立省、文化立市战略,正是兼顾了文化的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甘肃应在科教兴省战略的基础上提出文化立省战略,建设甘肃特色文化大省。2002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特色文化大省作为文化立省战略的载体,以大文化为范畴,推动科技、教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甘肃文化外围层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文化战略的确立。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机制

战略代表发展根本,体制代表发展命运,机制代表发展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转变政府职能。以面向市场、面向群众为导向,以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为标准,改革国有文化单位的体制机制。以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先导,创新公共文化政策,重塑市场主体,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文化产业是高创意、高智慧、高科技产业,甘肃文化产业发展机制需要解决两个层面上的问题,一是凸显甘肃文化差异性,制定高起点的规划,策划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强化规划执行力;二是引进创意智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建设团队,在改革开放中推动文化产业较快发展,提高甘肃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甘肃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只有进行文化体制机制的变革和创新,才能推动文化外围层产业较快发展。

(三)丰富服务内容,形成品牌产品

文化产业是知识产业、内容产业、品牌产业,其效益的实现是通过服务实现的,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丰富服务内容,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市场中形成品牌产品和产业链。

例如较为详细地探讨甘肃会展业发展,我们应该看到,西部大开发改变了城市的交通通讯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会展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城市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会展业,加强包括会展业在内的服务业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业、商业、通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通过举办会展,在提升城市功能的同时,迅速获得前沿知识。会展业和经济增长的互动,是城市形象的一个标准,有利于城市融入全球化。会展业提供给城市的,是高度密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这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流动,既能带来消费、利润、税收、就业,又可提升城市形象、塑造人文品格。城市给予会展业的,是餐饮、住宿、交通、通讯、金融和旅游全方位的发展,使会展活动成为城市经济的“印钞机”、区域发展的“助推器”。对于甘肃城市来说,这些都是亟需的。

对于甘肃来说,以兰州、天水、敦煌为重点,培育会展业,具有吸引力和现实可能性。甘肃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自然景观独特,四季分明,气候凉爽,是避暑胜地,适宜举办会展活动。甘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在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中国革命的发生发展,当代文化建设,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革命文化、当代文化资源,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甘肃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兰新、陇海铁路复线建成通车,兰州、敦煌建成了国际机场,天水、夏河、嘉峪关、庆阳等支线机场的陆续建设,组成了甘肃发达通畅的交通体系。电信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甘肃迈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兰州、天水、敦煌分布于甘肃东、中、西部,同属丝绸之路重镇,兰州是甘肃中心城市和西北交通枢纽,著名的高原古城、瓜果城和石油化工基地,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具有众多的宾馆、展馆,一年一度的兰州贸易洽谈会渐成产业。天水、敦煌是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随着国家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区的建设,天水机场、敦煌铁路建设,进一步扩张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展馆、宾馆发展,为会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甘肃应抓住机遇,统筹规划,致力培育会展业,把兰州、天水、敦煌、嘉峪关建成会展中心,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

会展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的文化产业行业。发展相关产业,打造产业链,是提高会展业经济附加值和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甘肃在发展会展业的同时,要开发民族民间节会、艺术品,举办文化旅游节会、文化产品博览会,建设丝绸之路博物馆体系,发展文化旅游业等相关产业,构建会展产业链。甘肃的民族民间节会,有宗教、祭祖、音乐、年节风俗等类型,如拉卜楞寺法会、伊斯兰教俗、甘南浪山节、白马采花节、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民间社火、伏羲文化节、那达慕大会,都是地域特色浓郁的民族民间节会资源。保护开发民族民间节会,是会展业的产业链之一。甘肃的民族民间艺术品,是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的器物,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民族民间文化的物化表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兰州水车、羊皮筏子等民族民间艺术品失去了实用价值,变成了文化的象征和人类生活的记忆,从中可窥见历史的信息。因此,民族民间艺术品蕴含的文化内涵,成为当代文化建设的保护开发对象。保护开发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品,是会展产业的产业链之二。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各地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每年都举办文化旅游节会,进一步强化这些文化旅游节会的商业模式,是会展业的产业链之三。甘肃敦煌舞蹈曾风靡世界,亟需生产后续产品。甘肃是彩陶之乡,精美绝伦的彩陶,有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沙井文化、四坝文化等类型。甘肃是简牍之乡,尤以汉简闻名世界,简牍学已成国际显学。甘肃是文物大省,拥有以国宝级、国家一级文物为代表的40万件馆藏文物。甘肃的《读者》杂志,名列中国第一刊。甘肃的艺术品丰富多彩,精美独特。努力做好文化产品博览会,展示推销甘肃文化产品,推介文化建设项目,招商引资,是会展产业的产业链之四。甘肃应发挥文物大省的优势,使文物博物资源得到整合、开发和利用,实现文物博物的当代价值。根据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革命文化、当代文化四大资源类型,建设丝绸之路、黄河文化、民族文化、革命文化、彩陶、汉简、民俗、西夏、古遗址等专题博物馆,形成甘肃博物馆体系,推出系列展览、系列复仿制品、系列民间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增强游客参与体验程度,延长旅游时间,是会展业的产业链之五。会展产业链的延伸,必将推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城市繁荣。

占有气候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展览资源的兰州、天水、敦煌、嘉峪关,应把会展业作为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的战略产业,悉心培育,长期建设,使其成为中国西部的会展中心,促进甘肃经济发展,为我国会展产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探索新路。

(四)疏通投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

吸引民间资本,需要大力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甘肃民营文化产业的产值已超过全省总产值的一半,民间资金投入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不断增长,文化产业的民营战略应该成为有效选择。高度重视民营文化经济的作用,鼓励和引导民营文化产业发展,改善民营投资环境,是政府的职责。要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民营文化产业投资比重的增长,发挥民间资金对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推动民营文化经济发展,实现民间资金向民营文化资本转变。通过政策和市场导向,以项目开发为载体,放宽市场准入,探索文化知识产权抵押和文化项目授信贷款措施,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民营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民营经济进一步做好娱乐、会展、广告业,网络文化、文化旅游、文化商务服务,推动文化外围层产业发展。

(五)以资本为纽带整合资源,形成骨干企业或集团

文化产业是规模产业、集约产业、集团产业,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形成集约化的生产机制,形成集团化的企业组织,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和资本规律,利用市场机制和产业手段,以资本为纽带促进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在全省形成若干个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或集团,如形成文化外围层产业连锁化、品牌化的大型娱乐、广告、会展公司,网络文化、文化旅游、文化商务服务公司,促进文化外围层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提高集约化程度和运营机制的组织优化,开发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争取应有的市场份额。

(六)加强理论实践研究,培养产业人才

加强文化产业研究,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提高文化创意水平,是甘肃文化产业发展要着力加强的薄弱环节。甘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都存在原创力不足的问题,反映出研究、人才和开发力量的薄弱。理论实践研究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智力基础,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创意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智慧前提,科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手段。要建立文化产业研究机构,整合研究资源,加强文化产业多学科研究,为出台文化产业规划、制定文化公共政策、开发文化资源、设计文化产业项目提供理论基础、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对文化产业高端产品、重大项目运作,要引进创意智力,实施签约制和集约化方式。对文化产业管理和经营人才,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利用省内外培训资源,通过在职培训、脱产进修等方式进行培养。对人才的吸引,除政策环境因素外,文化产业发展实践具有洼地效应,要通过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高端文化产品集聚人才,使人才有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把人力资本优势变为文化创意优势,使甘肃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