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选择,有利于其在国家文化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据相关统计数据,甘肃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_区域文化产业研究 2

杨建军[2]

摘 要:甘肃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战略形势是,甘肃作为中国向西开放次前沿地带在国家文化战略中的位置已经前移,外部的国际地缘战略变化需要甘肃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在国家文化战略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内部的政策和发展正在推动文化产业在甘肃文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的要义是:稳中求进、资源驱动、探索道路、示范西部。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应该是“一个方向、两个抓手、三个重点、两条道路”。

关键词:文化产业;战略形势;战略定位;战略选择

文化产业,正在中国文化战略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胡惠林教授认为:“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战略创新的产物,是当前中国文化战略发展最重要的形态和最重要的战略思想。”[3]从文化战略高度审视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甘肃文化产业发展在国家文化战略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关系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本文围绕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宏观分析甘肃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战略形势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选择甘肃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时应该如何进行战略定位和战略布局。

一、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形势

甘肃作为地处中国西北的一个内陆省份,其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形势是由外部的地缘关系和内部的甘肃自身现状综合决定的。

从地缘关系分析地区发展的战略形势,就是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地区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地缘关系对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影响研究,有一个历时的发展过程。1897年德国学者F.拉采尔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入到国家发展中,提出了国家发展需要广阔的空间。20世纪以来,美国学者A.T.马汉强调海权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海权说。英国学者H.J.麦金德提出了陆权说。美国学者N.J.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陆缘说。美国学者塞维尔斯基提出了空权论。中国古代对地缘关系也有论及,战国时期苏秦和张仪提出了“合纵连横”思想,三国时期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说,近代还有林则徐提出的海防边防思想。可以说,地缘关系对国家或地区的影响研究早期集中在地缘政治领域。如今,对地缘关系的影响研究已经扩展到了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等领域。

从国际地缘关系对中国文化战略的影响来看,甘肃作为中国向西开放次前沿地带在国家文化战略中的位置已经前移,需要担当更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美国、欧盟、东亚是影响中国文化战略的三大板块。近年来,中亚地区作为一个新的板块,在中国文化战略中的重要性有了显著提升。有学者认为,中亚地区是中国与亚欧大陆核心大国间的缓冲区,也是制约美国在亚欧大陆作为的平衡空间,中亚对中国保持陆权优势具有意义,对中国处理海陆关系也有很重要的意义。[4]换句话说,在美国等三大板块作为影响中国文化战略的主要因素时,甘肃这样的内陆省份在中国文化战略中属于大后方的战略纵深地带,但是,随着中亚板块重要性提升,作为紧挨新疆的甘肃,其在中国文化战略中的位置已经前移。如果说新疆是中国文化向西部中亚地区开放的前沿地带,那么甘肃就是中国文化向西部中亚地区开放的次前沿地带。中亚地区作为影响地缘战略的新一极,带给中国的机遇与危机并存。中亚地区的国家与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关系框架,经济与文化领域的交流正日趋繁荣。但是,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活动比较频繁,恐怖势力“通过中亚与中国之间特殊的边界、民族、宗教等联系,对我国渗透破坏,威胁我国安全与稳定”[5]。由中亚地区走向国际舞台前沿而形成的国际地缘战略新形势意味着,作为中国向西开放次前沿地带的甘肃,需要在国家文化战略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

如果从国内的文化发展战略来看,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亚哈萨克斯坦作重要演讲时提出,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依托东起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力图让古老的丝路重新发挥联通欧亚的作用。作为古丝绸之路途径地带的中国陕西、甘肃、新疆等地都在积极力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甘肃境内丝绸之路主干线长达1600多千米,占丝绸之路全线总长近四分之一,占国内丝绸之路的一半。甘肃具有特殊的地理优势,是中亚通往丝路起点西安的必经之地,位置优于陕西,也优于宁夏和青海。甘肃在丝绸之路沿线分布有敦煌等诸多知名的文化遗址,文化资源相当丰厚。甘肃的地理位置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意味着甘肃有可能在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化产业在中国国家文化战略中的重要性正在强化。中国学者薛晓源认为,文化战略有两种存在方式:“隐形方式”是意识形态和文化政策,“显形方式”就是文化产业。[6]学者陈林侠也认为,“政治竞争表现为文化竞争;文化竞争则落实到文化产业的竞争”[7]。国家相继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政策,正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文化战略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甘肃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选择,有利于其在国家文化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果从甘肃自身现状来看,甘肃文化产业发展有政策叠加优势,发展势头良好。甘肃相继出台了《甘肃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意见》《甘肃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若干政策规定》及系列配套措施。特别是2013年1月,国务院批复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进一步优化了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据相关统计数据,甘肃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2年甘肃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06年的30.74亿元增加了47.75亿元,增长了1.54倍;从增长幅度来看,2006年至2012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9.40%、17.53%、12.26%、12.20%、14.44%、19.11%、26.05%,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幅度总体上呈逐步加快的趋势。[8]显然,甘肃自身的文化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简言之,甘肃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战略形势是,外部的国际地缘战略变化需要甘肃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在国家文化战略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内部的政策和发展正在推动文化产业在甘肃文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从文化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区域文化发展战略是具有双重任务的战略,既要实现本区域文化发展战略的要求,也要实现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对本区域的要求”[9]。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正取决于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的双重要求。

国家战略层面,需要一个稳定发展的甘肃。当前国家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一带一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甘肃。中国西北背靠大陆纵深,东南面临广阔海洋,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需要稳定的西北陆地作为后方支撑。中国历史多次证明,只有西北陆地后方稳定了,才能图取东南海路的发展。明朝郑和下西洋开拓海上丝路,依托的是明初“永乐盛世”时期稳定繁荣的西北大陆作为后方支撑。清朝康熙年间跨海收复台湾,首先是平定了西北噶尔丹,以稳定的西北作为海上发展的支持,才使东南开海路收复了台湾。因此,中国西北内陆的稳定是国家实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保障。甘肃位于连接西北多省的内陆中心地带,甘肃稳定则西北稳定,西北稳定才可力图东南海路发展。在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甘肃是必经之路,其重要作用笔者已在上文论及,此处就不再赘述。概而言之,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都需要有一个稳定发展的甘肃。

区域战略层面,甘肃需要通过文化产业发展探索经济跨越发展的路子,示范带动西部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家在经济发展战略层面,曾经采用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形成了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发展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西部的经济发展和东部及中部存在明显差距。然而,西部是文化资源的富集区,甘肃这样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的情况,在西部省份中具有代表性,新疆、青海、宁夏等省份的情况和甘肃具有类似性。国家把华夏文明传承区建设布局在甘肃,就是让甘肃探索文化发展的路子,进而示范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甘肃的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在全国排名靠后,但是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在全国排名第五。文化部部长蔡武就认为,甘肃把文化建设作为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切入点,以自己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在战略上是可行的。[10]显然,甘肃通过文化产业发展探索经济发展的路子,不仅有利于甘肃自身的发展,而且可以示范带动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综合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可看出,甘肃文化产业发展应该定位于稳中求进。甘肃不能为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短时间之内掀起文化领域内的深刻变革,必须是在保持文化发展形势整体稳定的前提下,稳步探索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

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目前主要有资源驱动型和创意驱动型。中国学者郭永航在分析了国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后认为,“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制定时可以先审视目前本地文化产业市场的开发情况,本地文化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挖掘,而后才能考虑走出去战略”[11]。充分发掘本地文化资源,应该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定位的关键。甘肃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恰在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其战略定位应该是重点发展资源驱动型的文化产业。

简言之,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的要义就是:稳中求进、资源驱动、探索道路、示范西部。

三、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

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就是对甘肃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总体的安排和分配。目前,甘肃省在华夏文明传承区建设布局中提出了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的“1313工程”。立足已有的建设布局,结合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笔者以为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应该是“一个方向、两个抓手、三个重点、两条道路”。

一个方向,就是以向西发展为重点。中国学者曾国宁认为,“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首先必须正确选择区域产业发展方向”[12]。向西发展,意味着甘肃要把西部的中亚国家作为文化领域交流合作的主要对象。向西发展符合国家文化战略的大方略,能体现甘肃在地理和文化方面的多重优势。甘肃地理上邻近中亚国家,属中国向西开放的次前沿地区,向西发展能够体现甘肃的地缘优势。甘肃与中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基础较好,国家布局在中亚地区的孔子学院部分就由甘肃高校承担建设,甘肃也是中亚国家青年学生来中国留学的主要目的地,中亚国家还居住有数量庞大的甘肃籍华人,与中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甘肃具有明显优势。因此,甘肃应该把向西发展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两个抓手,就是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的建设为抓手,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为抓手。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中的文化产业发展,可以丝路沿线文化旅游和丝路主题文化产品为重点。2014年6月,“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甘肃的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和玉门关遗址5处文化遗产名列其中。甘肃在丝绸之路沿线,由东到西分布有平凉、天水、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8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文化遗产属国内外知名的文化遗产,据此开发文化旅游,市场潜力是显而易见的。丝绸之路贯通东西联系欧亚,在东西方世界具有上千年的影响力,是甘肃地方文化资源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元素,挖掘丝路甘肃段特有的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定会走俏国际市场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文化产业发展,可以项目储备、项目开发、园区建设、节庆会展为重点。项目储备就是依据甘肃的文化遗产资源,在全面普查统计的基础上建设文化产业项目库,储备一批具有开发可能的文化产业项目,为将来的引资开发打好基础。项目开发,就是选择甘肃文化资源中最具产业开发优势的项目率先开发,争取以优势项目的开发探索带动全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园区建设,就是根据各地文化资源的特色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利用园区的集聚效应孵化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节庆会展,就是举办节庆活动吸引市场注意力,利用节庆活动把社会传媒的注意力吸引到甘肃的文化项目上,在特定的时间段形成某个特定地区特定项目的“眼球经济”[13]效应。

三个重点,就是以敦煌、兰州、天水三座城市作为文化产业开发战略布局的重点城市。甘肃地理上既没有海岸线,也没有边境线,只有重要的交通干线经过地带是甘肃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经济地理学的“点轴开发”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先选择开发潜力大且有重要交通干线经过地带作为发展轴,在发展轴上确定若干城市作为率先发展的点,待经济实力增强后再使发展轴向不发达地区延伸。[14]敦煌、兰州、天水三座城市位于甘肃省交通干线的西、中、东三端,三座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潜力大,敦煌拥有国际知名的莫高窟,天水拥有华夏文明发祥地大地湾,兰州作为省会城市汇聚了甘肃最顶尖的人才和技术。以这三座城市作为甘肃东西轴线上三个率先开发的点,待这三个点的文化产业发展实力增强后,可以再向周围延伸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以三座城市作为文化产业战略布局中率先开发点的原因还在于,城市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活跃地带,是支撑文化产业战略性布局的关键节点,胡惠林教授就认为“离开了城市运动和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布局的空间运动就失去了它的整体性依托”[15]。因此,以敦煌等三座城市作为甘肃文化产业战略布局的重点,不仅有利于这三座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也有利于甘肃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分阶段性的推进。

两条道路,就是以内容为王和平台商业模式为发展道路。内容为王,就是以生产文化内容产品为主,内容为王重在把甘肃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内容,以一批成功的内容创意带动影视、出版、演艺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内容为王,能避开甘肃技术较为落后的短板,发挥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化产品,甘肃已经有的成功文化产品如《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读者》等都是依靠文化内容取胜的,开发文化内容产品应该是甘肃文化产业的重要发展道路之一。平台商业模式,就是建设连接文化资源和文化消费者的便捷平台,通过平台吸引尽量多的消费者来购买甘肃的文化产品。甘肃文化产业在全国排名靠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商业模式落后,利用平台商业模式的平台可分为网络虚拟平台和现场实体平台。网络虚拟平台可以把甘肃的文化资源不受时空限制地展示给尽量多的潜在消费者,吸引尽量多的消费者来购买甘肃文化产品;现实实体平台可以让来甘肃的消费者随时随地地享受购买甘肃文化产品的便捷服务。网络平台与实体平台相结合的平台商业模式,将会最大限度地激发甘肃文化市场的潜力。换句话说,内容为王的道路重在甘肃文化产品的生产环节,平台商业模式的道路重在甘肃文化产品的销售环节,生产与销售环节的两条道路相结合,无疑有助于促进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

总之,国内外的文化战略形势变化需要甘肃在国家文化战略中担当重要角色,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要义在于稳中求进和资源驱动,甘肃文化产业发展应该有一个整体性的战略布局。战略形势、战略定位、战略布局这三者合力决定了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注释】

[1]本文来源于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甘肃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号:13YD076)、甘肃省社科基金重点委托项目“甘肃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策略与路径研究”(项目号:14WT04)。

[2]作者简介:杨建军,男,回族,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兼任甘肃省文化发展学会副秘书长,从事文学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的研究。

[3]胡惠林.国家文化治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6.

[4]李义虎.地缘政治学:二分论及其超越——兼论地缘整合中的中国选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77.

[5]陆俊元.中亚地缘政治新格局及其对中国的战略影响[J].世界地理研究,2011(2):13.

[6]薛晓源.全球化与文化战略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4).

[7]陈林侠.国家文化战略、文化产业与国家形象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13(11):135.

[8]甘肃省统计局.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Z].甘肃统计信息网,http://www.gstj.gov.cn/www/HdClsContentDisp.asp?Id=28256.

[9]胡惠林,主编.文化经济学[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6:261.

[10]蔡武.文化部部长蔡武: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在全国排第五位[Z].北京:人民网,http://leaders.people.com.cn/n/2013/0219/c58278-20528520.html.

[11]郭永航.国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9(10):108.

[12]曾国宁.区域竞争力[J].经济学动态,2006(6):69.

[13]眼球经济,就是通过吸引尽可能多的公众注意力,进而获取经济收益的一种经济活动。

[14]周茂权.点轴开发理论的渊源与发展[J].经济地理,1992(2):51.

[15]胡惠林.关于区域文化产业战略与空间布局[J].山东社会科学,2006(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