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给波浪曲线一个解释

给波浪曲线一个解释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名词解释: 用电量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城乡居民实际耗用的电量,一个地区的用电量包括公用电厂和自备电厂售给用户的电量以及自备电厂自发自用的电量。  但是从这些数据看来,中国又一次走上了依靠高耗能产业发展经济的老路上了。从我国经济的发展态势来看,依然是向上的趋势,因为中国的优势就是低成本和廉价劳动力。

名词解释: 用电量(Power Consumption)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城乡居民实际耗用的电量,一个地区的用电量包括公用电厂和自备电厂售给用户的电量以及自备电厂自发自用的电量。

  作为经济基本面的先导性指标,用电量对于工业生产的发展状况有着极强的指示作用。它的真实性非常高,因为只要工厂开工,公司上班,就必须用电,这个数据无法做假。

  而统计用电量的数据,其中的微妙变化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经济内在变动。国家能源局在2010年6月14日发表的报告中显示,5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3 4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8%,增速比4月微降2.3个百分点,总体仍处于持续高位运行状态,显示出经济持续回暖的状态。

  2010年5月,全社会用电量3 4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8%,增速比4月下降2.3个百分点;环比上升2.5%。1~5月累计,全社会用电量16 5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3%。分类看,第一产业358亿千瓦时,增长7.1%;第二产业12 442亿千瓦时,增长26.3%;第三产业1 735亿千瓦时,增长17.2%;城乡居民生活2 039亿千瓦时,增长15%。

  农、林、牧、渔业等第一产业在前五个月的用电量为358亿千瓦时,按年增长7.1%;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用电量12 442亿千瓦时,按年增长26%;交通运输、资讯传输、住宿和餐饮、金融、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用电量为1 735亿千瓦时,按年增长17%;城乡居民生活为2 039亿千瓦时,按年增长15%。

  在前五个月内,工业用电量为1.22万亿千瓦时,按年上升26%;1~5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1 906小时,同比增加187小时。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 043小时,下降145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 133小时,增加295小时。

  1~5月,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2 819万千瓦,其中水电373万千瓦,火电2 134万千瓦。轻工业用电1 981亿千瓦时,增长13.9%,重工业用电10 279亿千瓦时,增长28.9%,轻、重工业用电量按年升近14%及30%。此外,前5个月全国正式投产的电源新增生产能力为2 819万千瓦,其中水电373万千瓦,火电2 134万千瓦。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部分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有所加快。5月,五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增长26.6%。五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占制造业用电比重62.4%,比上月提高0.9个百分点。

  从以上的数据看来,5月的用电量一直保持在增速20%以上。

  与2008年、2009年同期数据相比,2010年5月发电量同比增幅在放缓,2010年5月较2008年及2009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6%和19%,而4月此数据分别为18%和21%。

  是什么导致用电量和发电量的同时下降?

  5月全社会用电量可以分解为第一、二、三产业用电和居民用电,从数据上看,居民和第三产业用电仍在持续回落。由于5月尚未进入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适宜,且2010年气温偏低,长江流域和东南部等气候炎热地区的月平均气温较去年同期低约1℃~2℃,所以居民和第三产业用电持续同比增幅回落。

  但第二产业用电量却在增加。5月第二产业用电同比增幅为23.4%,其中工业用电同比增长23.3%。不仅如此,5月工业用电需求对全社会总用电需求的贡献值达到84.3%,较4月提高3个百分点,创2009年以来的新高。

  目前,四大高能耗产业(建材、有色、钢铁、化工)增幅都很大,表现为,前期产量下滑明显的化工行业开始企稳回升;氢氧化钠电石产量仍旧保持两位数增幅;钢铁虽然受到铁矿石价格影响,但主要产品产量仍保持20%左右的较高增幅;有色和建材保持20%左右的较高增幅,其中电解铝增幅高达30%左右。

  既然高耗能产业用电量没有减少,那么为何用电量会减少呢?我们从用电量—工业增加值—中国经济增长率这条主线来看,也暗示着中国经济依靠高耗能产业发展的模式。那么用电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经济开始趋冷了吗。

  综观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国经济发展的老模式,就是发电量越多,工业增加值也会越高,然后GDP增幅越高,最后经济才会快速发展。因此,中国电力数据从来就与中国经济发展数据相互纠结,并互相影响,从电力数据可以推断经济的未来发展势头也是有依据的。

  那么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如果发生了经济危机,发电量会减少,工业增加值会减少,GDP增幅会放缓,经济就越来越偏向老模式了。

  但是从这些数据看来,中国又一次走上了依靠高耗能产业发展经济的老路上了。但是高耗能发展模式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转变,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肯定也要转型,而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电力数据一定也会有一个下滑的过程。

  既然用电量的下滑趋势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从20%的增幅突然降低到5%,未免还是有点出人意料了。

  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经济发展的态势可以由许多关联的因素推导出来。但是实际情况与数据推导毕竟存在这很大的差距。单单由用电量、发电量来推导出经济形势趋冷的结论是不科学的。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对数据过分敏感了。从我国经济的发展态势来看,依然是向上的趋势,因为中国的优势就是低成本和廉价劳动力。

  但是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经济学家的言论以及预测,毕竟中国经济放缓这一现象将会是事实。

  另外,“十一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任务,因此,用电量的下降是必需的。但是这也引发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件: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达到节能目标,采取直接断电的方式。这正是因为用电量这个数据无法造假,用了就是用了。

  由于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的发展阶段,内在的增长潜力巨大,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只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因素,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也会对重化工原材料行业产生更大需求,形成持续带动。因此,当前工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型调整,不会很深,也不会持续时间很长。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水平不断上升,经济增长与用电量数据之间的差异也将逐步减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