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供应链

国际供应链

时间:2022-10-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供应链, 顾名思义, 是在全球范围内组合供应链。国际供应链包括从较为初始的以本国市场为主的国际供应商, 到较为高级的真正的全球化供应链等形式。国际供应链包括国际配送系统、 国际供应商、 离岸加工、 全球性供应链四种类型。其物流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 用于国际物流而非国内物流。国际供应链涉及国际的经济活动。国际供应链涉及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 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

一、 国际供应链的概念、 类型

1. 国际供应链概念

国际供应链, 顾名思义, 是在全球范围内组合供应链。 国际供应链概念是随着企业需要在世界各地选取最有竞争力的合作伙伴, 结成国际供应链网络, 以实现该段供应链的最优化而形成的。 国际供应链并不是为全球化而全球化, 而以放眼全球的眼光, 根据不同产品特性和经营环境 (如需要出口配额, 以及产品需要符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环保条例等), 将供应、 生产置于最适合的地方。

面临市场竞争的全球化, 单个企业难以在产品的所有生产和流通环节都有最强的竞争能力。 未来的市场高端竞争, 将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为适应这种形势, 国际供应链将成为未来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基于全球范围运作的供应链称为全球化供应链。 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充分利用全球范围的各种优势资源和组织管理优势, 借助先进的运作组织手段和方法, 如现代物流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柔性生产系统、 并行工程、 敏捷制造、 准时制、最优生产技术、 制造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规划等, 组成全球范围内的具有独特优势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其目的是提高运营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 提升整体系统的竞争力。

国际供应链是指面向全球的供应市场、 需求市场和物流服务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合适的供货商、 销售商和物流服务商来组建和整合企业的供应链, 将企业的供应网络和 (或)分销网络不断向国外延伸, 以覆盖全球供应市场获取资源和 (或) 提高全球需求市场的响应速度等方式来增加销售。

国际供应链管理强调在全面、 迅速地了解和识别世界各地消费者需求的同时, 对其物流过程进行联合计划、 协调、 运作、 控制和优化, 在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其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 核心企业与其销售商乃至最终消费者之间, 以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互联技术为支撑, 实现供应链的全球物流职能一体化和快速响应化, 达到商流、 物流、 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通畅与协调, 有效地满足全球消费市场需求。 全球化供应链管理范畴较宽, 是一种综合性的、 跨国界的集成化管理模式, 也是适应全球化环境下企业跨国经营的管理模式。

2. 国际供应链的类型

国际供应链包括从较为初始的以本国市场为主的国际供应商, 到较为高级的真正的全球化供应链等形式。 国际供应链包括国际配送系统、 国际供应商、 离岸加工、 全球性供应链四种类型。 四种类型各有其特点:

(1) 国际配送系统。 生产以国内为主, 但配送系统与市场有一些在海外。

(2) 国际供应商。 这种系统中, 原材料与零部件由海外供应商提供, 但最终的产品装配在国内, 一些情况下, 产品装配完成后, 会再运回海外市场。

(3) 离岸加工。 这种系统中, 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一般都在海外的某一地区, 成品最终运回到国内仓库进行销售与配送。

(4) 全球化供应链。 这种系统中, 产品的进货、 生产、 销售的整个过程都发生在全球性的不同工厂。

二、 国际供应链的特征

相比于国内供应链, 国际供应链不仅具有一般供应链的特征, 而且因其跨越了不同国家的国界, 还具有一些独有的特征。

1. 一般供应链的特征

(1) 整体性。 供应链整体功能不等于各组成节点企业的功能之和, 即非加和原则。 要达到供应链整体功能和绩效最优, 要求一定结构的供应链中的各组成主体间协调一致, 结构良好。

(2) 复杂性。 由于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 (层次) 问题, 供应链往往由多个、 多类型甚至多个企业构成, 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复杂。

(3) 动态性。 供应链模式结构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而变化, 比如, 节点企业需要动态的更新, 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需要动态的更新, 这一切都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4) 面向用户需求。 供应链的形成、 运行、 重构, 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的,并且在供应链的运行过程中, 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 产品/服务流、 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5) 交叉性。 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 同时又可以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 增加了供应链管理协调的难度。

(6) 环境适应性。 任何一个供应链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之中, 它必然要与外界环境产生物质、 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变化。因此为了保持和恢复供应链的原有特性, 供应链必须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 国际供应链独有特征

(1) 国际性。 国际性是指国际供应链网络涉及多个国家, 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大。 其物流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 用于国际物流而非国内物流。 国际物流跨越不同国家和地区, 跨越海洋和大陆, 运输距离时间长, 运输方式多样, 这就需要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 尽量缩短运输距离和货物在达时间, 加速货物周转并降低物流成本。

(2) 复杂性。 国际供应链涉及国际的经济活动。 在经济活动中生产、 流通、 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各国社会制度、 自然环境、 经营管理方法、 生产技术和习惯的不同, 在国际组织好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动, 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 就物流的复杂性而言, 它包括国际物流通信系统设置的复杂性、 法规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商业现状的差异等。

(3) 风险性。 国际供应链涉及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 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指由于链中节点企业所在国或产品运输所经过国家的政局动荡, 如罢工、 战争等原因造成经营损失或货物可能受到的损害或灭失; 经济风险又可分为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主要指国际供应链运营中有关的资金由于汇率和利率的变动而产生的风险。 自然风险则主要指在物流过程中可能因自然因素, 如地震、 海啸、 暴雨等而引起的风险。

(4) 技术含量高, 标准化要求较高。 由于国际供应链范围广、 运行环境差异大, 需要在不同的法律、 人文、 习俗、 语言、 科技、 设施环境下运行, 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的复杂程度以及网络系统的信息量和交换频度。 要保证流通畅通、 提高整个链条的效率, 必须有先进的国际化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物流工具和设施。 同时, 对供应链的设计和管理的要求也要求更高。

三、 国际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职能

任何一个公司, 甚至大型的跨国公司, 采用一体化的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的过程都是循序渐进的, 而非一蹴而就。 从全球化供应链的基本业务流程可以简要地说明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的主要职能。

1. 需求和供给管理

首先, 要根据市场和客户的各种商业信息, 进行预测和需求分析, 以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市场动向, 从而合理地制订需求计划, 去配备所需的资源, 然后在充分考虑到 “资源约束”的基础上制订供给计划。 为了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 需求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应具有集中化的特征。 由于它是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 制订供给计划时则更需要考虑资源的约束因素,需要考虑全球性的因素, 由于这些因素的变化很敏感, 需要及时进行修正、 反复进行重新计划。

2. 新产品研发

由于产品的销售和使用是全球性的, 因此在研发的开始就必须对产品进行定位: 一是要考虑设计和生产地区供应商的资源, 尽量选择那些同样具有海外业务的供应商, 并把他们的技术、 知识和能力融入自己的研发过程, 缩短研发周期, 共同推出适应市场和客户的好产品; 二是在研发的同时就要考虑全球市场的产品投放和推广问题, 并不断对新品设计过程提出反馈意见。

3. 采购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出现为全球采购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 使买方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多更好的策略资源为己所用, 将分散在各地的生产需求汇集在一起, 进行集中采购以节约成本, 并能够通过全球化供应链网络与供应商进行协同运作, 准时获得所需货物。

4. 生产

在生产上对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众多生产工厂进行统一集成和协调, 使它们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是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对供应链上过剩的和不足的生产能力进行战略性的高速和优化配置, 以充分发挥其效益; 二是要根据订单情况对这些工厂做出集中的生产计划, 以为全球化的集中采购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再次, 在一个复杂的供应链上, 各个工厂间可能是互为供应方, 必须使它们的业务能够紧密衔接, 才能实现高效低耗的生产。 这就必须要运用全球化供应链管理协同的功能和工具来对这些业务进行有效的扩展和管理。

5. 订单履行

订单履行包括配送、 运输和对交货的监控以及交货过程中的例外事件处理。 为了使各个地区的客户可以从全球供应链上方便地拿到所需产品, 就像从本地供应链上订货一样, 为了确保每一个订单、 每一笔交易都能按时、 按质、 按量地交送到全球范围内的客户手中, 必须利用全球化供应链的集中式订单履行方式, 整合自己和外包服务商的资源, 与客户进行密切的交流和沟通, 并对整个合同履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及时处理好例外事件, 防止由于订单的履行不周而引起丢失客户的现象。

四、 文化的全球新型合作竞争经营理念

为了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许多公司都采用了全球化的经营模式, 从而出现了跨国家、 跨地域和跨文化的国际供应链系统。 一般来说, 国际供应链的管理就是有效地控制国际供应链的物流、 资金流和信息流, 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有效地管理国际供应链使得供应商和最终用户有机地联系起来。 研究表明, 许多公司超过一半以上 (50%~70%) 的销售收入都要用于从供应商那里购买原材料、 零部件和其他服务。 供应商的业绩直接影响着公司的产品质量、 生产成本、 交货期、 技术进步和公司的发展。 公司管理供应链的能力明显地影响它的竞争力和获利能力。 越来越多的公司逐渐认识到供应链计划、 设计和控制的战略意义。 此外, 有关国际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还涉及上下游关系、 信息交换、 供应链敏捷性、 价值划分和价值配置等领域。

国际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 充分利用全球范围的各种优势资源和组织管理优势, 借助先进的运作组织手段和方法, 如现代物流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生产系统FMS、 并行工程、 敏捷制造、 准时制JIT、 最优生产技术OPT、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企业资源规划ERP等), 组成全球范围内的具有独特优势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其目的是提高运营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 提升整体系统的竞争力。

国际供应链管理强调在全面、 迅速地了解世界各地消费者需求的同时, 对其进行计划、协调、 操作、 控制和优化。 在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其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 核心企业与其销售商乃至最终消费者之间, 依靠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撑, 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和快速反应, 达到商流、 物流、 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调通畅, 以满足全球消费者需求。 国际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把供应商、 制造商、 分销商等所有环节联系起来, 通过信息网络尽快把握真实的需求与准确的需求量, 并把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反馈到企业的中央管理系统, 并通过信息的实时共享, 组织快速供应, 使物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 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品牌产品, 满足消费者需求。

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理念不同, 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是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 逐步向 “零库存和零距离” 的终极目标迈进。

(1) 零距离合作。 传统企业物流系统难以实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而进行准确交货。 按需快速准确交货体现了全球化供应链管理中的 “零距离”。 在全球供应链管理中, 与全球用户之间的 “零距离”, 就要从全球市场的角度对供应链进行全面协调性的合作管理, 通过“ERP+CRM” 模式快速响应全球客户需求。 这不仅要考虑核心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合作管理, 还要注重国内供应链中各环节的结点企业之间的资源利用和合作联盟, 更要强调国际供应链上货代、 运输、 装卸、 仓储等全球物流服务商之问的合作关系, 最终实现 “多赢”, 达到共同繁荣与发展。

(2) 零库存运作。 任何一条供应链都要关注低成本和高运营效率。 传统企业物流系统难以保证物资采购供应的低成本和准时率, 而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既要获得国际运输的规模经济性, 又要保持库存数量尽可能低, 从而实现全球供应链的财务绩效指标。 全球化供应链管理通过 “CIMS+JIT” 的电子制造模式, 即节点企业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 以实现其供货柔性; 企业之间的分销和采购推行准时化物流, 通过同步并行工程和一体化职能物流的运作方式, 以需求订单信息流驱动供应链企业的生产和采购, 实现准时供应和准时采购, 达到“零库存”。

(3) 敏捷性物流。 传统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不足, 而在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 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和柔性就显得特别重要。 全球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 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这些都要求供应链物流系统能够实现基于互联网络的供货信息和订单需求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节点企业同步化作业, 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物流服务。

(4) 跨文化联盟。 战略联盟是企业争取规模经济以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 在不同产地的同类产品存在成本差异的前提下, 企业纷纷调整全球生产区位布局, 使生产向低成本区域转移。 在以生产合理化为目的的调整中, 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的合作竞争理念把跨文化企业组成的供应链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组成动态跨国联盟, 实现规模经济。 跨文化联盟企业在生产、 加工、 销售、 采购、 运输、 金融、 服务及后勤等方面进行联合, 彼此之间需要解决文化冲突, 进行有效沟通, 建立信任合作关系, 共同开拓国际消费市场。 联盟合作追求供应系统的稳定性, 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跨国联盟企业共同分享节约的物流成本和创造的收益。

五、 国际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

国际供应链的设计、 运作和管理都会受到不同国家、 不同地区的文化、 政治、 法律、 地域、 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 供应链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在决策和控制管理过程中都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1.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对企业的全球业务、 企业整体目标和整个供应链的业务都有较大的影响, 它包括信仰、 价值观、 习俗、 语言等内容。 所有这些因素在国际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跨国运作时, 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

2. 政治和法律因素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其政策和法律各有不同。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税收、 进出口、 海关、 环保和对本国民族工业的保护等政策。 国际供应链的运作遍及世界, 必然要涉及不同的政策和法律制度, 因此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供应链业务活动时, 必须了解和利用当地的政策法规, 按照它们来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和策略, 应付和处理在业务中遇到的问题和可能发生的纠纷。 另外各国政府为了扶植本国企业的发展, 解决本国就业问题, 纷纷制定各种政策, 保护自己的企业。

3.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极大地影响了供应链的全球化趋势, 同时也影响了国际供应链的管理和运作。这些因素包括金融环境 (货币、 汇率、 利率波动、 当地的通货膨胀率或通货紧缩率、 股市波动等)、 地区性贸易协议、 税收、 进出口配额和劳动力的成本费用等。 同样, 不同的贸易保护措施会对全球性的供应链产生影响。 关税与配额会影响产品的进口, 也会导致公司考虑在出口国工地区投资工厂。 许多贸易保护政策会影响供应链的结构。 因此, 企业在进行全球化经营时, 要充分注意和考虑这些因素, 扬长避短, 利用一切有利因素经营好自己的业务。

4. 市场因素

国际市场驱动力来自海外竞争者的压力与海外消费者提供的机遇, 但同时, 扩展海外市场也会遇到一定市场阻力和困难。 在消费者极为注重个性化消费的今天, 那些国际性产品是难以受到他们青睐的。 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消费者, 他们更喜欢符合他们口味和习性的地区性产品。 地区性的产品具有不同区域性的特点和特性, 常常需要专门和有针对性的设计与制造。 同时, 在国际市场出售产品, 没有品牌的商品也很难打开市场, 更不要说占领市场,因此, 当企业的新产品进入一个国家和地区时, 首先要创立一个知名品牌, 加以本地化的营销手段进行推广, 从而建立忠诚顾客群。

5. 基础设施因素

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也是运作和管理国际供应链的基础。 包括高速公路系统、 港口、 铁路运输与交通设施、 先进的物流技术, 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制造基地和先进的制造技术等。它们的好坏都会促进或制约供应链的运行。

6. 人力资源因素

许多企业在进入海外市场时, 常常采取低成本策略去选择劳动力成本费用低的国家和地区。 在大部分发达国家里, 除了文化差异外, 技术与管理人才普遍适用性强, 但非技术工人在这些国家成本相对较贵。 在发展国家, 虽然技术与管理人才适用性不很强, 但这些国家的非技术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因此这些发展中国家常常是跨国经营者的首选对象, 这也是国际供应链运作蓬勃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

7. 信息资源因素

信息资源对供应链, 特别是国际供应链的管理和运作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 供应链的管理和运作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 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 企业在开展全球化的业务时, 必须重点考虑这一因素。 在这些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供应链上的成员能够共享资源, 紧密协作, 共同拓展业务。 然而,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信息资源的可利用性、 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应用程度是大不相同的。

无论如何, 作为庞大的国际供应链的管理者, 企业必须紧紧掌握客户的需求, 严格监控供应链上的每一环节,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六、 国际供应链的作用和意义

1. 国际供应链可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企业竞争的本质是科技创新能与科技人才的竞争。 国际供应链使企业能够从战略高度认识所面临的国际竞争, 将这种竞争压力转化为动力, 才能把企业改造发展成现代企业, 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才能使企业自主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 真正重视企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创造吸引科技人才的企业氛围。 不仅如此, 国际供应链帮助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由现在老化的产品结构与低附加值的产品, 逐渐转向技术含量高、 附加值高的产品的经营。 企业可以了解市场信息, 把握市场需求, 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

2. 国际供应链可缩短物流时间

国际供应链能快速响应国际市场需求, 实现在供应链各节点上的即时供应、 即时生产和即时出售。 这也就是说, 国际供应链在需求信息获取和随后的反馈方面能够实时地接近最终消费者, 将消费者需求的消费前置时间降到最低限度, 从而在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的同时, 也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创造有利条件。 企业通过共享供应链信息, 对上下游企业的市场信息做出快速、 准确而全面的响应, 能够对用户做出准确的承诺, 并根据需求和供应的变化更新这些承诺, 从而缩短从订单开始到最终用户的整个物流时间。

3. 国际供应链可降低库存和成本

供应链通过整体协作, 在加快物流速度的同时, 相应减少了供应链各节点上的库存量,从而达到节省库存成本的目的。 在供应链统一的计划下, 上下游企业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 使所有上游企业的产品能够准确、 及时地到达下游企业, 减少各个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库存量和资金占用, 实时获取最终消费市场的需求信息使整个供应链能紧跟市场的变化。 国际供应链还可以从整体意义上降低成员企业各自的成本, 使得企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产品的研制和市场开发等方面, 以保证企业获得长期发展。

4. 国际供应链可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服务质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 运输手段的进步, 通过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企业能够从全球各地购买到高质量的原材料, 或者将产品所需的某些零部件外包给在该方面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公司, 进而在整体上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 同时, 企业在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过程中, 注重合作伙伴对某项技术和某种产品所拥有的核心能力, 选择产品设计、 生产工艺和质量处于国际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合作成员企业, 这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都有很大帮助。 国际供应链不论距离的远近、 批量的大小、 品种的多少, 都能在产品生产出来后, 适时送到顾客手中。 既能保证商品供应的多样化, 又能保证商品供应的及时性, 大幅改进企业的服务质量。 在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过程中, 注重合作伙伴对某项技术和某种产品所拥有的核心能力, 选择产品设计、 生产工艺和质量处于国际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合作成员企业。 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这样一种选择和设计, 借助网络技术, 使分布在全球不同地区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在较大区域范围内进行整合, 形成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七、 国际物流与国际供应链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1. 国际物流与国际供应链的联系

(1) 从美国的物流概念的演变过程来看, 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呈现出融合的趋势。 在现实中, 许多人将供应链与物流混淆在一起, 认为物流管理就是供应链管理, 或者供应链管理就是物流管理。

例如, 在一些学者和企业家眼里,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供应链设计与管理》 (Design and Managing the Supply Chain) 一书中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如下: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 为了使成本最小, 而采用供应商、 制造商、 仓库和商店有效结合成一体生产商品, 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内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 该书对 “供应链管理” 所下的定义与CSCMP给出的 “物流管理” 的定义很相似, 这两个定义都非常重视供应链中不同组成部分的集成, 并对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不做区分。

在实践中, 物流系统成为企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供应链管理理论、 技术方法的主要应用领域。 供应链管理理论、 技术方法的发展为改善物流管理和物流系统运行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现代生产企业要做到准时交货, 提高交货可靠性, 提高响应性, 降低库存费用, 加速资金周转, 快速传递与反馈市场信息。 由于当前的物流管理已经不仅局限于生产企业的内部管理, 而是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物流管理, 因此, 只有建立敏捷而高效的物流与供应链系统才能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国际供应链的发展, 国际物流伴随着国际供应链的发展而成长, 二者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2) 国际物流是国际供应链的基本组成和条件。 国际分工合作和全球市场拓展是国际供应链的突出特点, 使得采购、 生产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将原材料、 零部件、 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的物流区域扩展到全球各地, 进而要求国际供应链的运作具备对上述物资进行全球物流处理的能力, 而这也是国际供应链得以形成的最基本条件。 没有国际范围的物流活动, 则生产不能进行, 消费品也无法进入国际市场, 国际供应链便无从谈起。

(3) 国际供应链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 国际供应链的广泛推行, 促进了物资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流动, 国际物流的广泛应用, 也引起了各国政府、 有关企业和协会组织的高度重视。 在不断实践中, 人们对于国际物流的组织、 运作和管理都有了更深的认识, 国际物流日趋合理化; 各国政府和有关组织加强了对国际物流的监管和扶持, 为国际物流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另外, 国际供应链下, 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深化, 企业将国际物流作为重要的协作领域, 国际物流的市场环境也日趋优化; 同时, 对第三方国际物流企业的需求也更加明显, 这也使得第三方国际物流企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4) 国际供应链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国际供应链间竞争的加剧, 对在其中发挥重要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国际物流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如在物流服务质量方面,对国际物流的及时性、 可靠性和准确性有较高的要求, 尤其对于小批量、 多频次、 高附加值物资的物流作业, 除了要达到上述目标之外, 还需要满足较大的柔性需求, 以提升国际供应链的竞争力; 另外, 国际供应链对于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商的要求也比一般供应链物流服务商的要求有了更大的提高, 突出表现在国际运输、 信息服务以及物流全面解决方案等方面。此外, 国际物流成本如何降低也是构成国际供应链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 国际物流与国际供应链的区别

一般来说, 供应链视角下物流管理战略的目标有三个, 即降低成本 (Cost Reduction)、节省投资 (Capital Reduction) 和改进服务 (Service Improvement)。

(1) 降低成本。 战略实施的目标之一是将运输与仓储相关的可变成本降到最低, 即在服务水平一定的条件下, 通常要评价各备选的行动方案, 并找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2) 节省投资。 战略实施的目标之二是使物流系统的投资最小化, 该战略的出发点是使投资回报最大化。

(3) 改进服务。 企业的收入一般取决于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 尽管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将大幅提高成本, 但收入的增加可能会超过成本的上涨。 要使战略实施取得好的效果, 就应制定与竞争对手截然不同的服务战略。

供应链与市场学中营销渠道的概念有联系也有区别。 虽然营销渠道和供应链管理听起来不再陌生, 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 这两个概念之间却存在着模糊不清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