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供应链构建

国际供应链构建

时间:2022-10-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现国际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全球后勤服务体系, 以保证物流畅通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海尔的洗衣机生产销售已经形成国际供应链管理模式, 销售网点已分布到世界各地, 成为我国海外经营业务最大的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 海尔非常注意售后服务的工作, 使其产品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能获得满意的服务。服务至上是海尔能够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的秘诀。这一目的也是国际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共同目的。

一、 国际供应链构建应考虑的问题

国际化经营不断延伸, 供应链的管理也必须是全球化的, 并趋向无国界。 供应链管理模式以市场为导向,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将客户、 供应商、 研发中心、 制造商、 经销商和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联结成一个完整的链状结构, 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 其目的就是在消费者、 原材料供应商和生产者之间建立无缝隙的信息流来降低供应链运行的总成本。 国际供应链管理与国内供应链管理基本一致, 只是国际供应链覆盖的地区更广, 情况更为复杂。如果管理得当, 将会比国内供应链产生更多机会。

1. 供应链构建所要考虑的问题

(1) 客户优先。 客户是供应链中唯一真正的资金流入点, 任何供应链都只有唯一的一个收入来源——客户。 因此, 供应链的设计要考虑客户优先的原则。 客户需求是供应链设计的驱动力, 满足客户需求是供应链设计的目标。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供应链的设计必须具有高度的柔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既能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 也能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

(2) 定位明确。 供应链的构成是由原料供应商、 制造商、 分销商、 零售商、 物流与配送商及消费者组成的。 一条富有竞争力的供应链要求组成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不管每个成员为整个供应链做什么, 都应该是专业化的, 而专业化本身就是优势。在供应链中总会有处于从属地位的企业。 供应链中没有哪一个节点企业能够完成供应链中的全部业务流程, 它必须明确自己的供应链中定位优势, 根据自己的优势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 对自己的业务活动进行调整和取舍, 着力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 防范风险。 供应链的设计和运行必然会受到各种自然的和非自然因素的影响, 面临众多的不确定性, 存在一定的风险。 例如, 供应链中的库存控制就是一例。 保持库存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库存是保险, 是对抗不确定性的一项措施。 为了达到为客户服务的目标,必须维持足够的库存 (也就是安全库存), 这样即使上游的供应商出现问题, 也不至于影响客户服务。 因此, 在供应链的构建中应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度量和说明, 了解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供应链系统所产生的影响, 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2. 跨国所产生的关键问题

国际供应链管理系统还应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建立全球的售后服务体系。 实现国际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全球后勤服务体系, 以保证物流畅通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海尔集团是我国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实施全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 海尔的洗衣机生产销售已经形成国际供应链管理模式, 销售网点已分布到世界各地, 成为我国海外经营业务最大的企业。 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 海尔非常注意售后服务的工作, 使其产品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能获得满意的服务。 服务至上是海尔能够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的秘诀。

(2) 建立国际供应链需求信息网络。 全球化经营和本地化经营最大的不同是需求信息来源的多样化、 地区差别化、 消费的文化价值差异化等,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国情, 对需求特点进行分析, 建立全球需求信息反馈系统。 国际供应链的信息需要从一个地区反馈到另一个地区, 从一个供应链节点企业到另一个节点企业, 形成满足供应链管理要求的信息网络。 它是维护全球供应信息的一致性, 保证国际供应链的信息能够准确无误、 畅通无阻, 进而实现国际供应链同步化运营的关键。 另外, 由于不同国家的信息系统是异构的, 应采用远程多代理的、 统一的数据传输方式, 这对提高全球信息系统的运行速度与效率非常重要。

(3) 建立全球化合作关系网, 提高物流效率。 由于国际供应链跨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物流过程要经过海关、 机场、 港口等, 运输过程十分复杂, 有汽车、 飞机、 轮船等各种运输工具, 还有不同国家的管理与地区性政策等都将会导致物流过程的效率变低。 为了提高物流效率, 必须建立全球化的合作关系网, 通过和当地的物流部门进行合作, 把部分业务外包给当地企业, 如代理销售、 代理运输、 代理库存管理等, 或建立联合经营体, 如地区分销中心等, 这些措施可以大大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

二、 国际供应链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在构建国际供应链的过程中, 遵循一定的基本原理, 对于国际供应链的构建和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企业仅靠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自己有限的资源, 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对企业提出的要求。 在国际供应链的构建过程中, 各节点企业均以其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资源来参与国际供应链的资源集成, 在国际供应链中以其优势业务来参与国际供应链的整体运作。

(2) 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认为, 国际供应链是一个系统, 是由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的若干个节点企业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国际供应链的系统特征: 一是体现在其整体功能上, 这一整体功能是组成国际供应链的任一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特点功能, 是国际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功能集成, 而不是简单叠加。 国际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功能集中表现在国际供应链的综合竞争能力上, 这种综合竞争能力是任何一个单独的国际供应链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 二是体现在国际供应链系统的目的性上。 国际供应链系统有着明确的目的, 这就是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 以最低的成本、 最快的速度、 最好的质量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来赢得市场。 这一目的也是国际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共同目的。 三是体现在国际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密切关系上, 这种关系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 国际供应链系统目的的实现, 受益的不只是一家企业, 而不是一个企业群体。四是体现在国际供应链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上。 在国际供应链的构建过程中, 要坚持系统性原理, 选择适合国际供应链整体功能需要的节点企业, 在适应环境的情况下, 提升国际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3) 多赢互惠原理。 多赢互惠原理认为, 国际供应链是相关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组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 其密切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 国际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是通过一种协商机制, 来谋求一种多赢互惠的目标。 国际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 将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国际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强调核心企业通过与国际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以强强联合的方式使每个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链增值链上达到多赢互惠的效果。

(4) 合作共享原理。 合作共享原理有两层含义, 一是合作, 二是共享。 合作原理认为,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它不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 因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 就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 与此同时, 企业必须与全球范围内的在某一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将本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完成, 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 从而提高国际供应链系统整体的竞争能力。 共享原理认为, 实施国际供应链合作关系意味着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共享、 资源的共享、 市场机会的共享、 信息的共享、 先进技术的共享以及风险的共担。 信息共享是实现国际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准确可靠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国际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上,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国际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它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 减少了在复杂、 重复工作中的人为错误, 因为减少了由于失误而导致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 所以提高了国际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

(5) 需求驱动原理。 需求驱动原理认为, 国际供应链的构建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的, 并且在国际供应链的运行过程中, 用户的需求是国际供应链中信息流、 产品/服务流、 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在国际供应链管理模式下, 国际供应链的运作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 商品采购订单是在用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的, 然后商品采购订单驱动产品制造订单, 产品制造订单又驱动原材料 (零部件) 采购订单, 原材料 (零部件) 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 这种逐级驱动的订单驱动模式, 使国际供应链系统得以准确响应客户的需求, 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 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基于需求驱动原理的国际供应链运作模式是一种逆向拉动运作模式, 与传统的推动式运作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推动式运作模式以制造商为中心, 驱动力来源于制造商, 而拉动式运作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 驱动力来源于最终用户。 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市场环境, 有着不同的运作效果。 不同的运作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经营理念, 由推动式运作模式向拉动式运作模式的转变, 反映的是企业所处环境的巨变和管理者思想认识上的重大转变, 反映的是经营理念从 “生产为中心”向 “以顾客为中心” 的转变。

(6) 快速响应原理。 快速响应原理认为,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里, 一切都要求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 仅靠一个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 国际供应链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 通过各节点企业流程的快速组合, 加快了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在构建国际供应链的过程中, 要以快速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

(7) 同步运作原理。 同步运作原理认为, 国际供应链是由不同企业组成的功能网络,其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存在着多种类型, 国际供应链系统运行业绩的好坏取决于国际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 只有和谐而协调的关系才能发挥最佳的效用。 国际供应链在构建过程中要求国际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能够很好地联合与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各方面良好地协调。 国际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 要求国际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通过同步化的生产计划来解决生产的同步化问题, 只有国际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保持步调一致时, 国际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才能实现。 国际供应链形成的准时生产系统, 要求上游企业准时为下游企业提供必需的原材料 (零部件), 如果国际供应链中任何一个企业不能准时交货, 都会导致国际供应链系统的不稳定或者运作的中断, 导致国际供应链系统对用户的响应能力下降, 因此保持国际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生产节奏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8) 动态重构原理。 国际供应链是在一定时期内、 针对某一市场机会、 为了适应某一市场需求而形成的, 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当市场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时, 围绕着核心企业的国际供应链必须能够快速响应, 能够进行动态快速重构。 市场机遇、 合作伙伴选择、 核心资源集成、 业务流程重组以及敏捷性是国际供应链构建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主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