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供应链的构建

供应链的构建

时间:2022-1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进行创新设计,要注意几点:一是创新必须在企业总体目标和战略的指导下进行,并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二是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企业的能力和优势;三是发挥企业各类人员的创造性,集思广益,并与其他企业共同协作,发挥供应链整体优势;四是建立科学的供应链和项目评价体系及组织管理系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可行性论证。供应链的建模应有战略性观点,通过战略的观点考虑减少不确定影响。

一、供应链构建的结构模型

为了有效指导供应链的设计,了解和掌握供应链结构模型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着重从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的角度考查了几种供应链的拓扑结构模型。

1.供应链的模型Ⅰ:链状模型

结合供应链的定义和结构模型,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简单的供应链模型,如图5-5所示,称其为模型Ⅰ。 模型Ⅰ清楚地表明产品的最初来源是自然界,如矿山、油田、橡胶园等,最终去向是用户。 产品因用户需求而生产,最终被用户所消费。 产品从自然界到用户经历了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三级传递,并在传递过程中完成产品加工、产品装配形成等转换过程。 被用户消费掉的最终产品仍回到自然界,完成物质循环,如图5-5中的虚线。

图5-5 模型Ⅰ:链状模型

很显然,模型Ⅰ只是一个简单的静态模型,表明供应链的基本组成和轮廓概貌,进一步地可以将其简化成链状模型Ⅱ,如图5-6所示。 模型Ⅱ是对模型Ⅰ的进一步抽象,它把商家都抽象成一个个的点,称为节点,并用字母或数字表示。 节点以一定的方式和顺序联结成一串,构成一条图学上的供应链。 在模型Ⅱ中,产品的最初来源(自然界)、最终去向(用户)以及产品的物质循环过程都被隐含抽象掉了。 从供应链研究便利的角度来讲,把自然界和用户放在模型中没有太大的作用。 模型Ⅱ着力于供应链中间过程的研究。

(1)供应链的方向。 在供应链上除了流动着物流(产品流)和信息流外,还存在着资金流。 物流的方向一般都是从供应商流向制造商,再流向分销商。 在特殊情况下(如产品退货),产品在供应链上的流向与上述方向相反。 但由于产品退货属非正常情况,退货的产品也非本书严格定义的产品,所以本书将不予考虑。 依照物流的方向来定义供应链的方向,以确定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的顺序关系。 模型Ⅱ中的箭头方向即表示供应链的物流方向。

(2)供应链的级。 在模型Ⅱ中,定义核心企业上一级的供应商为一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的供应商对核心企业而言是二级供应商,而且还可递归地定义三级供应商、四级供应商;同样的,可以认为一级分销商、二级分销商,并递归地定义三级分销商、四级分销商。 一般来讲,一个企业应尽可能考虑多级供应商或分销商,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了解供应链的运行状态。

图5-6 模型Ⅱ:链状模型

2.供应链的模型Ⅲ:网状模型

事实上,在模型Ⅱ中,供应商可能不止一家,分销商也有多家。 动态地考虑,核心企业也可能多家,这样模型Ⅱ就转变为一个网状模型,即供应链的模型Ⅲ,如图5-7所示。网状模型更能说明现实世界中产品的复杂供应关系。 在理论上,网状模型可以涵盖世界上所有厂家,把所有厂家都看作其上面的一个节点,并认为这些节点存在着联系。 当然,这些联系有强有弱,而且在不断地变化着。 通常,一个厂家仅与有限厂家相联系,但这不影响对供应链模型的理论设定。 网状模型对供应关系的描述性很强,适合于对供应关系的宏观把握。

图5-7 模型Ⅲ:网状模型

二、供应链设计的原则

在供应链的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保证供应链的设计和重建能满足供应链管理思想得以实施和贯彻的要求。

1.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在系统建模设计方法中,存在两种设计方法,即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方法。 自顶向下的方法是从全局走向局部的方法,自底向上的方法是从局部走向全局的方法;自上而下是系统分解的过程,而自下而上则是一种集成的过程。 在设计一个供应链系统时,往往是先有主管高层作出战略规划与决策,规划与决策的依据来自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规划,然后由下层部门实施决策,因此供应链的设计是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综合。

2.简洁性原则

简洁性是供应链的一个重要原则,为了能使供应链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供应链的每个节点都应是精细的、具有活力的、能实现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 比如供应商的选择就应以少而精的原则,通过和少数的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减少采购成本,推动实施JIT采购法和准时生产。 生产系统的设计更是应以精细思想(Lean Think-ing)为指导,努力实现从精细的制造模式到精细的供应链这一目标。

3.集优原则

供应链的各个节点的选择应遵循强—强联合的原则,达到实现资源外用的目的,每个企业只集中精力致力于各自核心的业务过程,就像一个独立的制造单元(独立制造岛),这些所谓单元化企业具有自我组织、自我优化、面向目标、动态运行和充满活力的特点,能够实现供应链业务的快速重组。

4.协调性原则

供应链业绩好坏取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因此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合作企业关系模型是实现供应链最佳效能的保证。 席酉民教授认为和谐是描述系统是否形成了充分发挥系统成员和子系统的能动性、创造性及系统与环境的总体协调性。只有和谐而协调的系统才能发挥最佳的效能。

5.动态性原则

不确定性在供应链中随处可见,许多学者在研究供应链运作效率时都提到不确定性问题。 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导致需求信息的扭曲。 因此要预见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延迟和失真。 降低安全库存总是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相矛盾。 增加透明性,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预测的精度和时效性对降低不确定性的影响都是极为重要的。

6.创新性原则

创新设计是系统设计的重要原则,没有创新性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的管理模式,因此在供应链的设计过程中,创新性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 要产生一个创新的系统,就要敢于打破各种陈旧的思维框框,从新的角度、新的视野审视原有的管理模式和体系,进行大胆的创新设计。 进行创新设计,要注意几点:一是创新必须在企业总体目标和战略的指导下进行,并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二是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企业的能力和优势;三是发挥企业各类人员的创造性,集思广益,并与其他企业共同协作,发挥供应链整体优势;四是建立科学的供应链和项目评价体系及组织管理系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可行性论证。

7.战略性原则

供应链的建模应有战略性观点,通过战略的观点考虑减少不确定影响。 从供应链的战略管理的角度考虑,供应链建模的战略性原则还体现在供应链发展的长远规划和预见性,供应链的系统结构发展应和企业的战略规划保持一致,并在企业战略指导下进行。

三、供应链设计的步骤

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可以归纳为如图5-8所示。

图5-8 供应链设计的步骤模型图

步骤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 目的在于找到针对哪些产品市场开发供应链才有效,为此,必须知道现在的产品需求是什么,产品的类型和特征是什么。 分析市场特征的过程要向卖主、用户和竞争者进行调查,提出诸如用户想要什么,他们在市场中的分量有多大之类的问题,以确认用户的需求和因卖主、用户、竞争者产生的压力。 这一步骤的输出是每一产品的按重要性排列的市场特征。 同时对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要有分析和评价。

步骤2:总结、分析企业现状。 主要分析企业供需管理的现状(如果企业已经有供应链管理,则分析供应链的现状),这一个步骤的目的不在于评价供应链设计策略的重要性和合适性,而是着重于研究供应链开发的方向,分析、找到、总结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影响供应链设计的阻力等因素。

步骤3: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分析其必要性。

步骤4:根据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提出供应链设计的目标。 主要目标在于获得高用户服务水平和低库存投资、低单位成本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同时还应包括以下目标:

①进入新市场。

②开发新产品。

③开发新分销渠道。

④改善售后服务水平。

⑤提高用户满意程度。

⑥降低成本。

⑦通过降低库存提高工作效率等。

步骤5:分析供应链的组成,提出组成供应链的基本框架。 供应链中的成员组成分析主要包括制造工厂、设备、工艺和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用户的选择及其定位,以及确定选择与评价的标准。

步骤6:分析和评价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能性。 这不仅仅是某种策略或改善技术的推荐清单,而且也是开发和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第一步,它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开发供应链提出技术选择建议和支持。 这也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如果认为方案可行,就可进行下面的设计;如果不可行,就要重新进行设计。

步骤7:设计供应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①供应链的成员组成(供应商、设备、工厂、分销中心的选择与定位、计划与控制)。

②原材料的来源问题(包括供应商、流量、价格、运输等问题)。

③生产设计(需求预测、生产什么产品、生产能力、供应给哪些分销中心、价格、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和跟踪控制、库存管理等问题)。

④分销任务与能力设计(产品服务于哪些市场、运输、价格等问题)。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⑥物流管理系统设计等。

⑦在供应链设计中,要广泛地应用到许多工具和技术,包括归纳法、集体解决问题、流程图、模拟和设计软件等。

步骤8:检验供应链。 供应链设计完成以后,应通过一定的方法、技术进行测试检验或试运行,如不行,返回第四步重新进行设计;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可实施供应链管理了。

四、供应链体系的设计策略

设计和运行一个有效的供应链对于每一个制造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获得提高用户服务水平、达到成本和服务之间的有效平衡、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柔性、渗透入新的市场、通过降低库存提高工作效率等好处。 但是供应链也可能因为设计不当而导致浪费和失败。

费舍尔(Fisher)认为供应链的设计要以产品为中心。 供应链的设计首先要明白用户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是什么? 产品寿命周期、需求预测、产品多样性、提前期和服务的市场标准等都是影响供应链设计的重要问题。 必须设计出与产品特性一致的供应链,也就是所谓的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Product-Based Supply Chain Design,PBSCD)。

1.产品类型

不同的产品类型对供应链设计有不同的要求,高边际利润、不稳定需求的革新性产品(Innovative Products)的供应链设计就不同于低边际利润、有稳定需求的功能性产品(Functional Products)。 两种不同类型产品的比较如表5-2所示。

由表5-2中可以看出,功能性产品一般用于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变化很少,具有稳定的、可预测的需求和较长的寿命周期,但它们的边际利润较低。 为了避免低边际利润,许多企业在式样或技术上革新以寻求消费者的购买,从而获得高的边际利润,这种革新性产品的需求一般不可预测,寿命周期也较短。 正因为这两种产品的不同,才需要有不同类型的供应链去满足不同的管理需要。

2.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当知道产品和供应链的特性后,就可以设计出与产品需求一致的供应链。 设计策略如图5-9所示。

图5-9 供应链设计与产品类型策略矩阵

策略矩阵的四个元素代表四种可能的产品和供应链的组合,从中可以看出产品和供应链的特性,管理者可以根据它判断企业的供应链流程设计是否与产品类型一致,就是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有效性供应链流程适于功能性产品,反应性供应链流程适于革新性产品,否则就会产生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