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高校应用型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

地方高校应用型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应用型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作为改革试点依托学院,将其研究生教育定位于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构建了以“培育基地”为载体、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应用型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并初步建立了具有浙江区域经济特色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体系。

地方高校应用型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1]

潘立

[摘要]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定位和应用型研究生的特点,从微观层面思考了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就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应用型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研究生;内部保障体系

2010年10月,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等64所高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浙江工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被教育部列为全国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也是浙江省唯一一所被列入该试点的高校。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作为改革试点依托学院,将其研究生教育定位于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构建了以“培育基地”为载体、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应用型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并初步建立了具有浙江区域经济特色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体系。

一、地方高校应用型研究生的教育定位

随着社会对从事工程项目或工程技术开发工作的技术人员的需求量的增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实行研究生分类培养,加强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是推进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应用型研究生是指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善于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的人才,其培养目标是以实践和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与消费者(企业)的偏好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并能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结合的专门人才。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强调服务市场和面向社会,强调学校、企业、社会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合作和共同参与,强调研究生培养体制的开放性与灵活性[1]。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对个人、学校、用人单位等微观利益主体都是利益攸关的事情。

地方高校的科学研究具有科研内容的地域性、科研目标的实用性等特征。围绕地域性课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提升地方高校的品质,而且能加快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并最终促进区域社会的进步[[2]]。随着研究生教育实力的逐渐增强,地方高校只有根据自身的类别、层次以及在区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科学定位,结合学校科研、师资和建设条件等诸多因素,以具有一定知识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人才为培养目标,才能发挥其研究生教育的优势。作为地方高校,浙江工业大学以“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浙江精神指导办学,从浙江区域经济特色着手解读应用型研究生的教育定位,进而实现地方高等教育主动适应与有效服务于浙江经济。

二、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微观层面的思考

有研究学者指出,研究生教育质量内涵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一是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程度(即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二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创造的知识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学校需要、社会需要和人的需要程度(即科研成果质量方面);三是研究生教育需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和人的个性发展需要的程度(即服务社会质量方面)[3]

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概念,其立足于研究生教育发展性质量观、适应性质量观和多元化质量观,以满足学科(学术取向)、社会(市场取向)和个人(人文取向)三方面发展需要为衡量依据,在学科维度、社会维度和个人维度三者的基础上寻找最佳契合点。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征求意见稿)》指出,研究生教育质量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在遵循自身规律与科学发展逻辑的基础上,依据既定的社会条件,所培养的学生、创造的知识以及提供的服务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学术需要、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程度。就微观层面思考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生教育质量内涵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生教育质量内涵

集中进行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的微观层面分析和微观改进措施分析,重点做好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方法、课程设置和论文要求等方面的改革工作,是当前切实有效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最有效方法和途径。

三、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框架分析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质量管理制度,是实施教育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资源、程序和过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需要在内部形成自觉维护质量的文化信念和建立一套严密质量保障体系,从而实现全方位的质量保障。

影响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包括学位论文保障、师资保障、管理机制保障、课程保障、生源质量保障、教学保障等。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性是首要影响因素,集中体现在对学位论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对校外导师实践经验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实践性的要求等。其他重要影响因素包括任课教师的授课质量、培养单位自律机制、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生源质量的提高、校内导师的治学态度[3]

应用型研究生生源多数为应届毕业生,缺少工程实际经验,因此在其培养过程中应更强调“实践”和“应用”环节。充分、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应用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机械工程学院围绕学校提出的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要求以及国家和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学院发展现状,明确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以培养满足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或技能型的机械专业技术或管理人才为目标。学院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都体现了“实践”和“工程”的特点,并以五个转变上的创新为目标:(1)教学内容从重科学向重技术转变;(2)能力培养从重科学发现向重技术创新转变;(3)知识结构从重专业深度向重技术广度转变;(4)培养模式从校内封闭式教学向校企合作开放式转变;(5)学位论文从重科学研究向工程产品项目规划、设计、实施转变。学院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以研究生教育服务地方经济为指导思想,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质量、服务社会质量等方面构建了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框架图

在上述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学院充分发挥了自身“强势工科”的特色,积极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与省内外企业特别是驻杭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摸索联合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运作与管理模式,从而满足了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的需要。

目前,学院在应用型研究生的新型培养模式上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学院已经设有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动力工程三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杭州制氧机集团公司、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和嘉兴国家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多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已经有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分批次进入培育基地进行了实践,结合基地的科研课题完成毕业论文。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学位改革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学院将继续挖掘企业参与合作培养的原动力,扩大合作领域、范围和对象。

四、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系统构建

1.合理构建应用型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

(1)设置相对独立的专业课程。公共课程原则上与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设置相同,专业课程则有针对性地在理论深度、课时数和讲授形式上有所区别;大部分课程的开课场所主要选择在校内,部分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则选择在基地,从而使得课程教育由单一的学校课堂教学向学校课堂学习与基地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转变;专业学位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以综合素养、应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优化教学方法,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2)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教学课程。课程设置遵循“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在设置前与培育基地充分协商,最大限度地满足地方区域特色经济的(如制造业与能源等)发展对专业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需求的原则;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有机调整教学重点,精心组织实施;引入专业领域的“案例分析”等案例教程,精心挑选机械领域内学生较为熟悉的应用案例和问题,突出案例分析和工程研究与应用,使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

(3)改进实践教学方式。通过成立课程专家委员会、实行分期分批的滚动建设、建立奖罚制度等一系列规范的管理措施来确保课程的建设质量;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突出理论学习的指导性作用;大力推进多位教师主讲、共同负责的研讨式教学,使得每位任课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个人学习和研究的精华、心得传授给学生;重点对《现代控制理论》等几门专业学位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数字化制造与管理》等部分选修课程由学校教师和基地有着丰富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共同承担。

(4)增设应用型强、行业性明显的课程。增开《实用工程写作》等专业课程,以提高应用型研究生的专业科研文稿的写作能力(课程内容包括科技论文、专利申请书、科技项目申报书、技术总结报告及标书等文件的写作格式、规范及书写技巧等方面);增开对本行业职业任职资格考试有帮助的相关课程,选修课中增加本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力争做到研究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行业(执业资格)要求紧密结合。

2.明确应用型研究生师资的遴选和考核机制

(1)支持基地导师的选拔与培养。学院对研究生基地导师遴选工作给予支持,积极与学校有关上级部门沟通交流,出台相关政策为他们创造条件,努力吸收更多技术过硬、责任心强且与机械工程相同或相近学科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基地导师,从而建立一支科研水平扎实、规模基本稳定的导师队伍。

(2)促进师资考核评价机制的建设。学校在引入新师资力量时,优先选择那些既有深厚的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另外学校鼓励现有的专任教师积极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同时明确指导教师的责、权、利划分范围,全程进行考核与评定,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与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基地领导、基地导师和研究生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基地建成之后能够稳得住、长得大、做得强;基地导师能够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提高能力、获得回报;研究生能够从基地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和实际工作息息相关的专业技能;从而可以实现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3.专业实践环节全过程规范管理

(1)制定专业实践与培育基地的规范管理条例。学院根据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制订了培养方案和培养管理的各项制度,初步制定了《机械工程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标准》(包括如赴实践基地实习操作办法、专业实践工作要求及考核工作规定、学位论文选题标准、答辩标准与要求、实践基地实习计划表、实习考核表、实践基地建设申请表等相关文件和一系列相关表格)。进而可以保证应用型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培养有章可循,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2)规范了实践与培育的基本流程管理。为了跟踪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的全过程以及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其实施情况,学院专门制定了《机械工程学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手册》;明确规定研究生应在培育基地进行现场实习,培养必要的工程实际技能;专业实践结束后研究生必须认真撰写实践总结报告,经双方导师和基地管理人员共同评价后给出成绩。

(3)加强与培养基地间过程管理的协调与指导。学院与培育基地加强协调,双方指派专人负责各方面的联系与合作,制订详细的综合实践计划和实践考核办法,便于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正确处理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

4.“量化”学位论文考核体系和答辩制度

以“分类管理、分类培养”为原则研究制定了应用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切实保证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建立严格的论文审查制度,修订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参考模板和格式的文字说明,实现了学位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规范化与统一化,提高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建立和完善惩治学术道德失范的规章制度,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与学风建设,制定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有关规定,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实施了有效的监控;采取大组答辩形式加强了答辩纪律,提高了答辩质量。

5.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的激励机制

学院鼓励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以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申报课题积极进行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和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工作。2011年学院组织开展了研究生教材、教改项目的申报与建设工作。本次申报经过专家组评审共计13个项目获得立项(其中包括3项教材建设项目、4项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和6项教学改革一般研究项目)。研究内容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材与实践课程教学的建设工作;培养模式、管理体制、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体系建设等。各条线的工作人员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研究,总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成功经验和学校与基地联合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有效途径。

五、总结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通过制定一系列约束和激励机制,初步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地方高校应用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内部保障体系,以培养大批能够立足和服务于浙江经济的、具有鲜明的浙工大特色的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为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应用型研究生教育质量。这种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探索对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社会竞争和生存的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数量更多、水平更高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提供改革经验等多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高质量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过程。地方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地方经济特色,灵活地运用和探索更多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并充分调动地方企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理顺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关系,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袁冬梅,刘子兰.加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经济学解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7):86-89

[2]李素芹,张晓明.基于差异分析法的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文化价值[J].湖北社会科学,2010(10):172-174

[3]房剑森.高等教育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程俊,罗英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影响因素分析——以兽医硕士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1(1):45-48

[作者简介]

潘立,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杭州:310014

【注释】

[1]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年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1N118),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