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区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践研究

构建区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践研究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课题中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在区域内,将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各项教学及管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能够持续稳定保证达到预期教学质量目标的协调统一体。在区域层面建立了由行政、科研、教研、督导等部门组成的多元性的局域质量管理组织,并将学区引入到质量保障体系中。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

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一)研究背景

1.基于国家教育发展的要求

教学质量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重心,又是课程改革的目的,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要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2.基于区域教学质量保障情况的现状

站在系统思考的高度,审视区域教学质量的保障,我们发现还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是区域层面。具有区域导向作用的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监控体系还不完善,各种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力量相对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各种教学保障措施没有有机融合,尚未形成稳定的有机整体,制约了教学质量保障效能的有效发挥。

二是学校层面。均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对教学质量的理解不够透彻,仅仅意识到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对条件质量、过程质量不够重视,没有把条件、过程、结果三个方面的质量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考虑,而只是考虑单一的质量要素。

部分学校没有意识到质量保障活动应该是一个全员参加的过程,没有很好地调动广大师生以及社会力量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保障活动中。

一些学校办学定位不准确,导致教学质量保障活动目标模糊,各项保障措施显得十分盲目;一些学校内部各级管理组织分工不合理、权责不清晰,使得教学质量保障活动效率不高、效果不好;一些学校缺乏对各个教学质量环节的有效监控,使得保障活动不及时、不准确。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构建区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践研究。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中的“区域”,是指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及其所辖范围内的所有学校,本课题将在本区域的所有学校开展研究,重点解决影响本区教学质量的共性问题和个别学校的个性问题。

本课题中的“教学质量”,是指由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所组成的全面的、动态的教学质量。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质量”,而不是少数尖子学生的“质量”;强调全面发展的质量,而不仅仅是分数、升学率;强调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质量,而不仅仅是学生的发展质量。

本课题中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在区域内,将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各项教学及管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能够持续稳定保证达到预期教学质量目标的协调统一体。

(三)研究目的

通过探讨区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架构,探索构建区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策略,建立适应区域改革和发展需要、有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教学运行机制的形成,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实现区域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高。

二、课题研究过程与实施策略

(一)研究思路

1.研究策略:组建由主管局长负责、进修学校校长主持、全区所有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参加的课题研究队伍,将教学重点工作纳入到教育科研轨道上来,使教学工作在研究状态下进行,使研究成果尽快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2.实施路径:本研究沿着两条路径进行。一条是理论研究的路径;另一条是行动研究的路径。理论研究依托于专家,由教育局的行政和业务部门领导牵头,进行研究的假设、设计、论证和实验,侧重于构建区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架构、有关基础标准及区域教学目标系统、质量监控系统的研究,走理论——实践——理论的技术路线;行动研究侧重于以学校为主,开展构建学校教学目标系统、组织管理系统、教学运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在全区范围全面推进。该路径走实践——理论——实践的行动研究技术路线。

(二)理论先行

1.自修学习:研究人员研读《中小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进行关于中小学教学质量相关问题的文献研究,辨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架构,统一思想。

2.专家讲座:先后邀请省、市教科院(所)、东北师大、华东师大的专家针对课题研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召开了全区科研骨干教师的科研培训会,就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专题讲座,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3.学科指导:教研员指导学科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细化、教学知识结构的架构,进一步提升全区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解水平。

4.团队研修:组建教学校长研修班和名师工作室,围绕教学质量的提升开展论坛和课堂观察活动。提高教学校长、骨干教师的课题研究力和指导力。

(三)行政推动

教育局针对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把“课堂教学优质化”工程作为全局的工作重点,把推进大学区联盟作为提升区域教学质量的手段,通过目标导向、政策规范、经费保障、绩效评价等方面加强支持的力度。将各种教学质量保障措施有机融合,建立“局——区——校合力”推进的研究模式:局域层面,教学管理科、督导室、进修学校立足各自职能特点,携手联动,实现行政引领、业务指导、督导推进并举;学区层面,学区内联盟校根据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需求,开展以“协同教研”为主要载体的研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四)行动研究

1.形成明晰的区域教学质量目标体系

教研员带领学科骨干教师积极探索,构建了以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为依据,涵盖中小学所有学科、所有年段的教学目标体系,即:“一图、一表、一库”(教学知识结构图、教学目标细目表、教学目标达成检测试题库)。将质量标准细化为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每一学段的具体标准,形成了保障体系中的标准系统,帮助区域教师明确本学科中每一课、每一单元、每一学期、每一学段的各层级教学质量达成目标。以此为引领,使全体教师明晰教学的质量标准,渗透全面质量观。

2.形成一系列区域教学管理经验成果

课题组从区域、学区和学校三个层面探索强化教学管理的策略,建立健全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教学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组织保障。

一是形成区域教学质量三级组织管理结构策略。

在区域层面建立了由行政、科研、教研、督导等部门组成的多元性的局域质量管理组织,并将学区引入到质量保障体系中。逐渐发挥学区在质量管理中的优势,形成了学校——学区——教育局三级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弥补了学校——教育局二级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不足。学校层面建立一个由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教师构成的四级监控系统,根据管理职能,在不同层次上实施质量监控。

二是形成有效的质量管理文件。

课题研究中,完成了区域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制定了《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区管理制度》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有关政策。各学校以此为依托,完善深化了学校内部各种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了学校内的系列化教学质量管理文件汇编,使组织管理系统更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3.形成基于区域实际具有实践性的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

其理论框架为:

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思想:合作,共赢。

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策略:“共生”策略。

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路径:校本研修、区本研修、局本研修。

此项子课题研究成果在吉林省“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推进会上作主题发言,研究成果在省内得以推广。

4.形成丰富的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在课题的运行过程中,我区注重了将“十一五”“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的成果进行推广和转化,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并展开基于问题的学科教学目标优化策略研究、学科教学内容优化策略研究、学科教学方式优化策略研究、学科教学过程优化策略研究、学科教学手段优化策略、课堂氛围优化策略研究。形成区域“十二五”期间高效课堂“三有效”操作策略一书,全区共确立小课题459项,这些课题已基本结题。

5.形成了区域增值性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深化了区域增值性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建立了“一表、一库”为形式的监测目标,完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引入了单项验收、课堂观察等新监测手段。同时,各学校相继建立起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实现了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多元化。

一是确立了“知起点、比提高,看出口”的教学质量评价导向,加强过程监控,加强对常规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考核,在全区促成了人人抓质量的良好局面。

评价遵循如下原则:

(1)全程评价的原则: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进行跟踪式全程评价,注重在原有基础上的自我提高,鼓励不同学校共同发展。

(2)全科评价的原则:评价涵盖小学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学、品德、综合实践和心理健康等11个学科,中学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思品、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和心理健康等15个学科,促进学校端正办学方向,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分类评价的原则: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要求,将开设学科分为考试学科和非考试学科两大类进行分类评价,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导向性,促进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提高教学质量。

(4)全面评价的原则:卷面考试学科评价包括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评价、质量抽测、单项能力验收三方面;非卷面考试学科评价包括执行课程计划情况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评价、学生技能评价或作品评价、学科知识四个方面。

二是通过学科基础知识单项技能验收,强化双基教学。根据教学进度,采取学校抽样、年级抽样和班级抽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质量检测,通过分析比对,向学校反馈信息,据此调整和指导下一步教学。

三是将课堂观察引入质量监控中。主要用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监控与评价,通过开展实证研究,促使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由粗放走向精细、由主观走向客观,提升教师的质量意识和能力。

三、课题研究成果及成效

(一)研究成果

经过4年实践研究,在全体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形成了《汽车区“构建区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课题研究成果之教学管理材料》《汽车区“构建区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课题研究成果之学科教学目标达成》(每学科一册)《汽车区“构建区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课题研究成果之研究报告》《汽车区“构建区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课题研究成果之课例研究报告》《汽车区“构建区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课题研究成果之“三有效”操作策略》,出版《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实践与探索集》一书。

(二)研究成效

1.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群体质量意识得以提升,质量研究与保障能力得以提升。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促进了教师由质量监控的客体转变为质量监控的主体,逐步走向质量自觉,实现质量优化与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步共进。

2.学生接受高质量的生命教育。课题的有效运行,必然带动学校、教师的发展,使汽车区“办家门口的名校,让车城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目标落在实处,让车城百姓感受到了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带动学生幸福成长。

3.科研水平持续提升。汽车区教育学会被评为吉林省基础教育学会先进教育学会;吉林省中小学教育科研普及评优活动中,4所学校被评为“百佳先进学校”,10所学校被评为“先进学校”;6所学校被评为长春市科研基地校。教师个人研究成绩丰硕。在省市各级各类的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奖征文篇目均名列前茅。

4.区域研究成果得以分享推广。承担了吉林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推进会暨项目管理高级研修班现场会;吉林省教育学院“课堂观察”课题现场会;吉林省教育学会2015年度工作会议;长春市小学团队研修现场会。在吉林省“推进大学区工作现场会”上作“学区协同教研经验”的展示;在长春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系列活动之一“长春市小学综合学科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现场会”上作区域综合学科的质量监测经验介绍。近年来,我区还多次接待北京房山区以及敦化市、宁夏青铜峡市等地区同行来访。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深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宏观上统筹安排,又要从微观上持之以恒。“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作为课题研究已经结束,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汽车区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潜心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我们将在“十二五”研究的基础上,继续以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态度,不断深化区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实现区域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实现新时期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车城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打造汽车人幸福家园”,用教育事业托起车城每个家庭的梦想。

(执笔人:赵 越)

课题负责人:张 岩

课题组成员:赵 越 石庆生 杜静媛 付 伟

      武淑云 胡 镔 陈晓娟 李雪华

      郭静敏 万建秋 温薇薇 刘冬玲

      刘春玲 高 飞 涂光阳 穆 荣

      吕 蓉 李旦锋 孙 惠 吕子巍

      高 岩 李淑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