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众化教育阶段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大众化教育阶段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战后以大学设立事前评价为中心的许可型质量保障体系,到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大学设置基准的大纲,同时逐步建立起大学自我评价为基础的第三者评价,实现了统分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院校研究、学术评估、管理评估三部分构成。英国卡迪夫大学主要由学校和院系两级质量保障机构组成。

大众化教育阶段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课题组

一、概念界定及问题提出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指教育质量保障的相关主体,即政府、社会和高等学校,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质量观念,建立并实施质量保障目标与标准的系统与活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是高校自身为了保障质量而建立起来的管理、监控、评估体系;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政府或者社会,为了对学校教育质量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而进行的认证、监控、评估的外部监督体系,一般由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专门机构组成。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具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诊断功能、调控功能、监督功能、激励功能等多种功能。

从背景看,随着从“精英”到“大众”阶段发展过渡,高等教育在规模、教育观、功能、课程与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经历、学校的类型与规模、领导与决策、学术标准、入学和选拔、学校管理等方面发生了变化,[18]给质量带来严重的挑战。面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市场竞争机制的挑战、更强的消费者意识、与日俱增的公众质疑以及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影响,高等教育自身证明与改进质量成为社会需求、学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系统自身有序运转等各“相关方”的共同诉求。

二、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本课题主要对亚、欧、美三个洲六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对三所大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国外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本部分主要选择性研究了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六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1﹒美国:以认证制度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是高等教育认证总代表,继承了美国高等教育认证的非政府、教育界自我管理的传统。认证分为院校认证和专业认证。院校认证由地区认证委员会和全国认证委员会组成,认证范围包括办学使命、教育质量、学校管理、资源分配比例、经费支出、学生工作、学校效率以及学校与校内外有关部门的关系等。专业认证对象是某种专业院校或院校中的某个专业或学科,主要是监督学校按行业要求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共有61个专门职业认证机构。通过院校认证方可进行专业认证。

2﹒英国:以院校审核为特色的高等教育保障体系

审核重点是评估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有效性。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根据院校课程项目质量和标准的常规评估方式,评估院校内部质量保证机构和机制的有效性;院校发布的课程项目质量和学术标准信息性、完整性和可靠性;院校内部质量保证过程在课程项目层次或院校层次运用的一些例证。

3﹒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大学、大学质量保障署、学历资格评定框架署五个部门开展的五个方位的工作构成“五位一体”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4﹒法国:以“国家评估委员会”集权为特征的质量保障体系

“国家评估委员会”(CNE)是最高权威性组织,由15名成员组成,其地位和合法权利由议会法案赋予,独立于政府,享有完全的行政自主,所有报告直接呈送共和国总统,不受教育部领导。使命和具体活动包括实施院校评估、对全国范围的特定学科或学位进行评审、对大学的使命进行研究、向总统呈送年度报告并检讨高教的总体政策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国家高等教育研究委员会、大学内部评估委员会等其他机构。

5﹒日本:统分结合型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从战后以大学设立事前评价为中心的许可型质量保障体系,到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大学设置基准的大纲,同时逐步建立起大学自我评价为基础的第三者评价,实现了统分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从组织体系看,主要由大学认证协会、国家学位机构、日本工程教育认证董事会、大学内部自我管理与评估机制(《大学设置基准》)构成。

6﹒印度:外、内部相结合方式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国家评估与鉴定委员会的任务是评估和鉴定大学和学院等高等学校或下属。大学拨款委员会主要是支持国家评估与鉴定委员会的工作,根据其反馈信息进行对大学的拨款等工作。各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各自专业领域的高等教育质量。高校自身通过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通过个案研究,对国外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第一,经历多次改革与探索,逐步形成适合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的比较科学完善的体系。第二,是外、内部相互结合的产物。其中,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基础,在质量保障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第三,是国家、市场、高校三方力量相互博弈和制衡的结果,而且逐渐形成了一种相互靠拢的趋同现象。第四,是国家、政府、社会和高校各方共同参与的结果,在政府之外建立一种相对独立的中介机构,对高校进行间接管理和监控,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做法。第五,保障重点在教学领域。

(二)国外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主要选择研究了国外三所大学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院校研究、学术评估、管理评估三部分构成。院校研究室使命是:以高校内外部基准和发展目标为基础,对高校运行状况进行持续监控;对高校外部的问责信息需求作出回应,通过专门长期性研究,达到两个功能:一是对政府问责要求作出回应,二是与其他同类高校进行比较分析。学术评估和管理评估则通过制订详细的方案对学校的学术和管理进行监控。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要由大学董事会、校长为首的行政系统和教授会三部分组成。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大学重大决策,监督大学的运作,制定有关大学、实验室监督等方面的政策和整体建设发展规划,审批经费预算和投资项目,规划卫生医疗中心建设和发展。行政系统定期举行会议,协调重大事情。教授会管理学校的学术事务。从实际操作看,主要通过自我监督机制,其中自我评估是自我监督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评估主要采取不定期的课程评估、教授加薪评估、学术项目评估和定期院系评估等形式。

英国卡迪夫大学主要由学校和院系两级质量保障机构组成。学校一级,设有质量监控中心委员会,下设有质量保障委员会、教学质量委员会、研究生质量委员会。其中学术质量保障委员会有各院系负责人组成,是大学质量政策的主要决策机构;专门编印《师生学术规章手册》,使教师和学生都了解学校标准,自觉维护学校学术质量的声誉,形成自觉维护质量的舆论气氛。

通过个案研究,对国外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特点有较为直观的了解:第一,对建立质量保障体系非常重视。从组织到实施,不仅有系统的组织体系保障,而且有比较详细的规章制度,并注意对全校师生员工进行宣传,把质量保障看作全校的责任。第二,与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相呼应,结合本校特点,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第三,学校有完整的自评机制。所接触到的国外院校基本上都有完整系统的自评机制。评估内容涵盖学科、专业、课程和管理等各方面,指标体系都有科学全面的论证,并且有定期的调整。

三、国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一)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及问题分析

从目前看,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高等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从制度上保证。第二,成立相关负责机构,从组织上保障。第三,开展系列评估活动,从实践上推行。第四,社会评估机构参与,初步构成政府、社会、高校三方合作的评估体系。但是,也存在若干问题,包括保障主体和形式单一、评价标准单一、外在规范性过强、相关法规滞后、评估队伍专业化不强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诸多矛盾:第一,主体的单一,造成评估目的、原则、价值取向、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很难照顾到社会需要的多样性和各种学校的多样性。第二,从保障形式看,主要通过各种评估完成,但事实上,质量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与质量有关的部门或机构广泛参与、协调工作,需要包括教育评估在内的多种手段。第三,被评估对象的被动地位,使其积极性不高,仓促之间调整、调动校内各种资源,尽力使自身价值取向和标准与行政部门保持一致,从而丧失了自主性。第四,整个评估活动“政府—学校—政府”式封闭运行,既不利于学校的各项信息向社会传递,接受社会的监督,也不利于社会各项有用信息和建议流向高校,导致了高校与社会隔离,还强化了高校对政府的依附关系,限制了学校的自主发展。

(二)高等学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分析

我们主要选择了国内6所大学的质量保障体系作为研究个案。

同济大学主要通过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框架、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流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实施条例、学院(系)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框架和学院(系)本科教学质量保证流程6部分协同运转,形成了“全方位监控、循环闭合”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上海交通大学主要是通过院系中长期评估,评估程序由自评、专家评估、评估反馈组成。中央财经大学从生源、教育过程到毕业生环节,拥有全过程、综合性的质量保障体系。上海财经大学主要是由教学规范系统、监控运行系统、组织保障系统、信息反馈系统成果应用子系统和教学督导制度构成。香港大学主要是通过校内评估工作进行。校内评估工作涵盖课程设计、教与学过程的设计、学生评核的设计和评核结果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通过校内评估达到新生质量控制、师资质量保障、充沛的资源保障、科研、教学、社会服务质量保证等目标。同时通过学校民意调查网站随时获取社会对香港大学的评价。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主要通过教学质量目标、标准、过程、评估和调控等五部分工作,依托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委员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质量保证委员会三大组织平台,从目标控制、标准控制、过程控制和组织保障等四个方面对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实施全方位的监控和保证,形成“管理闭环,全方位保障”机制。

通过对6所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各高校的质量保障体系表现出了全面性与系统性的特点,同时也呈现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特点。但是,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是在政府主导下启动并建立起来的,高校自身并没有深刻认识,各种保障措施和条例出台比较仓促,很少经过科学论证与实践。其次,从保障措施看,一种是通过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条例,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一种是通过院系二级评估对教学进行监控。但不管哪种类型,基本都以教育部的评估指标体系为模板,在教育部制定的各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增加或删减本校原有的质量保障措施,真正总结教学实践的很少,基本上都是在操作的过程中查缺补漏,边运用边修改,从而暴露出不科学、不完善、效果不显著的特点。再次,各高校的质量保障活动呈现出非动态性与非持续性。从目前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总体看,评估期间所采取的措施与保障活动得到并持续落实的不多,“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四、研究结论

(一)研究结论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要加强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经验,以高校自身的内部质量保障为核心,以政府的外部质量保障为主导,通过法律和政策扶持逐步扩大社会评估机构的作用,创造良好的质量文化保障氛围,率先在国内建立并实施高校主动保障,政府宏观指导与独立社会评估机构正式介入的分工明确的、区域性的、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

(二)关于结论的说明

1﹒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经验,加强国内研究与实践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而我国则处于刚起步阶段。所以,积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经验和教训,才能使我们少走弯路。

2﹒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

校内质量保障体系是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也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完善校内质量保障体系,是高校真正成为依法自主办学实体的关键。从国外看,所有质量保障活动都以校内自评为基础,考察的重点也是看学校内部是否有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只要学校向政府和社会证实了它的质量承诺,学校就会获得更大的自主权,所以,各高校都自愿接受外部监督,并积极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促进高校本身加强质量保障,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今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共同的努力方向。

3﹒构建并形成政府、高校、社会三方合作,政府宏观指导,社会中介大力参与,高校积极自愿接受的评估体系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保障主体,要提高保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对各保障主体的职责作出明晰的、合理的划分。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的角色是帮助公民表达并满足他们的共同利益需求,政府要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由“划桨者”、“掌舵人”转变为“服务者”。所以,政府应该加强职能转变,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调控,通过各种宏观管理的手段,促使高校成为质量保障的主体,培养高校的主体意识,调动高校的积极性,使高校自己认识到教育质量对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建立合理、公正、公平、透明和权威的质量评估、认证等制度,创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再次,逐步培育科学、公正的第三方组织大力参与构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最后,加强对高校的自评和中介组织的他评进行监督和指导。

4﹒通过法律和政策,逐渐扩大社会评估机构的作用,提高社会参与度

在政府和高校范围外建立相对独立的第三方中介组织,对高等教育质量实施监控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将大量具体的评估、测评、监控等事务交给中介组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将评估方案的制定者、实施者、评价者混为一体,影响评估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又可以避免因直接介入评估对学校自治和学术自由可能造成的损害。同时,经政府认证的社会中介组织越来越多地参与高校的质量保障,积极接受政府或高校委托的专业性或行业性认证,还可以协调政府和高校的关系,充当缓冲组织的角色。如何真正构建起三方通力合作的体系,是我们面对的现实问题。这涉及政府的转型,高校的自觉,社会中介组织的专业性、公平性、科学性等诸多问题。首先,政府应支持社会评估机构的发展。现有的文化环境决定了我国社会评估机构只有在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才能正常运行。政府应为社会评估机构提供制度、物力、人力、经营环境和评估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使其能在正常运行中得到发展,取得社会声誉。其次,社会评估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在拓展自己发展空间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独立性,要积极主动在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中有所作为。

5﹒上海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创造良好的质量文化保障气氛,率先在国内建立并实施高校主动保障、政府宏观指导与独立社会评估机构正式介入的分工明确、区域性、与国际接轨的保障模式

课题承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负责人:徐小薇

课题组成员:徐小薇、宋彩萍、吴素梅、朱龙艳、邵雪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