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代序

《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代序

时间:2022-1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一书是卢文祥、杜润生两同志为机械类研究生而写的。这两位同志长期从事机械工程中的测试技术与信号分析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当今时代是信息革命的时代。事实上,在我校听取卢文祥同志等讲授“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这门课的,不仅有机械类的研究生,还有非机械类的研究生。

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代序

《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一书是卢文祥、杜润生两同志为机械类研究生而写的。这两位同志长期从事机械工程中的测试技术与信号分析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这本书既包含了他们长期从事机械类研究生、本科生的测试技术与信号分析方面的教学工作的宝贵经验,包含了他们在这同一方面的长期的科研工作的丰硕成果,也包含了他们所在教研室的其他有关同志的科研与教学的劳动结晶,也包含了国内外有关的科学技术成就。

我是十分支持出版本书的,因为“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这门课程在我校是作为机械类研究生的学位课程之一来开设的。本书主要作为与此学位课程相配套的教学用书而出版,是适应当今世界潮流的。当今时代是信息革命的时代。这门学位课的开设,这本书的出版,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之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微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其中尤其是微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机械工程、机械工业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变化。机械产品的结构与功能产生了质的跃变,机械产品由以往取代、延伸与放大人的体力的作用,跃变到还能取代、延伸与加强人的部分脑力的作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蓬勃兴起与发展正是这一跃变的体现;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也发生了飞跃,制造过程不仅包含物质流与能量流,而且包含了信息流,制造过程正在走向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FMS(柔性制造系统)与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出现与发展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而这一切的关键问题,就在于信息的获取、传输、转换、贮存、处理与分析、利用。

我支持本书出版的一个原因就是支持作者在信息时代,在我们教育改革中所作的适应当今世界潮流的努力,支持他们在采用测试、信息理论与技术改造机械工程这一传统学科的工作中尽到他们的一分努力。

我支持本书出版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支持作者为机械类研究生提供一本这一方面较为系统的参考书。一个研究生应该博览群书,博采百家,思路开阔,有所创见。但这不等于他在一切方面均能如此,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如果一个研究生的主要兴趣与工作不在测试与信号分析方面,他就可以选择一本有关的书作为了解与学习这方面专业知识的参考,本书可作为候选书之一。如果一个研究生的主要兴趣与工作同测试与信号分析密切有关,他更应选择一本有关的书作为主要学习用书,寻觅主要学习线索,并缘此展开,博览群书,这时,本书更可作为候选书之一。进而言之,这也就是我赞成为研究生编写系列的教学参考书的原因。

一本书的读者是多方面的,一个读者在读一本书时,要求又是多方面的,所以,要求一本书同时满足不同读者所有方面的要求是不现实的。本书作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按照1987年9月修订的教学大纲来编写本书,而且于1987年12月将完成的初稿,作为讲义,送到了许多同行手中,请他们提出宝贵意见。同行的专家,例如,西安交通大学顾崇衔教授,清华大学严普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洪迈生副教授等等,都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作者充分考虑了专家的意见,对不妥之处尽可能作了修改,这种精益求精、见善而从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但对有些内容的取舍,仍有不同意见,如何解决为好,则有待于实践来检验。

作者在前言中介绍了本书的内容,从这些内容可见,的确,本书除了作为机械类研究生教学用书外,还可作为有关专业本科生教学参考书与有关科技人员工作参考书。事实上,在我校听取卢文祥同志等讲授“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这门课的,不仅有机械类的研究生,还有非机械类的研究生。学科就是这么交叉而发展的。

应作者之邀,写了这么一个序言,作为自己一点心意。我祝愿作者在进一步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并欢迎读者与同行对本书更多地提出批评与建议,以帮助作者进一步做好工作。

1988年8月14日

(卢文祥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