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方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全方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特色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持续扩大,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界最为重要的话题。经过30年的努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课堂教学质量检查。

全方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1]——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苗茹花,甄良,康君

[摘要]经过30年的努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本文阐述了学校在研究生招生、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监控、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导师队伍建设等环节质量保障方面采取的多项举措,并重点介绍了研究生教育改革过程中质量保障的特色,分析了当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思路。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特色

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持续扩大,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界最为重要的话题。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经过30年的努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的实践

1.研究生招生质量保障机制

我校受地理位置影响,研究生生源质量受到一定限制。然而我校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研究生生源质量稳步提高。

积极做好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为了做好校内、外优秀应届毕业生推荐免试工作,学校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如预留部分招生名额,用于奖励接收外校推免生较好的院(系);获得推荐免试入学资格的学生,可以优先与我校优秀研究生导师(包括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进行互选;设立优秀推免生专项奖学金,以吸引外校特别是“985”工程高校的优秀应届毕业生;获得推荐免试入学资格的学生,复试以面试为主,取消笔试环节等。

积极做好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对复试过程中的命题、笔试、面试及录取等环节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我校试点和推广了更为科学的结构化和标准化面试方法,并在复试中加入心理健康测评环节,受到面试专家和考生的认可,提高了选拔的科学性,保证了生源质量。

2.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机制

(1)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

分类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因材施教。我校在2007年开展了硕士生分类培养的试点工作,根据硕士生本人志愿、课题方向、就业形势等,对硕士研究生按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两个系列进行培养。自2009 年7月起在全校主要工科学科全面进行培养模式改革,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设置培养方案。对学术研究型研究生增加基础理论性课程,着重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对应用研究型研究生则强调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类课程的学习,为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我校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制定了不同特色的培养方案,而且培养方案系统、规范,有利于不同类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共建研究生课程。为了充分借鉴国际高水平大学在研究生教学中的经验,学校自2008年起实施“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共建研究生课程”项目。聘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我校讲授研究生课程,目前已有37门课程正在共建。很多研究生听课后均表示,足不出校就能面对面聆听国外大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科前沿知识,体验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与模式,并可以接受国外大师在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经验。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跟随国外学者随堂听课,充分学习和掌握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先学习后实践、先观摩后讲授的培养模式,利用2—3年时间,逐步培养出一批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水平过硬的骨干教师。通过共建课程,进一步完善了我校研究生课程体系;促进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了研究生教学的师资水平。

(2)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措施

学校自2002年起,实施研究生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建立了校、院(系)两级“研究生教学质量检查专家组”,各自明确教学质量检查的职责和任务。校专家组工作职责包括课堂教学质量检查、新教师试讲把关等。

课堂教学质量检查。每学期,专家组抽查随堂听课,抽查课程分别为近两个年度学生评教差、专家听课不理想、新教师任课、教学奖申报等课程。院(系)非常重视检查结果,对于听课效果不理想的课程及教师,积极提出整改措施,保证在下一年度的课程教学中有较大改进。

新教师试讲把关。学校规定开新课或新开课的研究生任课教师必须通过试讲,才允许上课。试讲由院(系)安排,有三位校“研究生教学质量检查组”专家及选修过该课程的研究生参加。对试讲效果不理想的教师,由院(系)责成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帮助其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对试讲不合格的教师,将再助课一年。

3.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机制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主要是由其学位论文来体现的。因此,我校一直致力于建设完善的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体系。

重视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学校自2008年8月起,开始对全部博士学位论文实行匿名评审。这对进一步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为保证论文评审的公正性与科学性,匿名评审工作实行纵向管理,即由两位老师负责,一名负责对论文密封、编号,另一名负责送审。硕士生学位论文每两年随机抽查进行匿名评审,送评的学校均为研究生院高校,且对应的学科均为一级学科排名在前5名的学科。2008、2010年,分别抽取了190人、158人论文,一式两份送外校进行匿名评审,评审结果为90%以上论文都达到了优秀和良好的水平。

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为防止论文抄袭、伪造、非正常引用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学校利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所有申请答辩的硕士生、博士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学校制定了《学位论文反剽窃审查暂行规定》,规定了剽窃行为的认定办法,明确了行为责任,为保障学位论文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加强论文答辩环节监控。为了督促院(系)、学科认真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学校成立了“学位论文答辩巡视专家组”,对论文答辩的整个环节进行督查,促进答辩程序的规范化,加大论文答辩环节的把关力度。

加强交叉学科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管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为满足工程开发要求,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的课题越来越多,为保证我校交叉学科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学校制定了“交叉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管理规定”,要求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博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前提交“交叉学科博士学位论文认定申请表”,分委会根据课题内容、学科交叉程度予以界定,确定该论文是否适合在本学科申请博士学位。为增加交叉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理论研究深度,要求从事交叉学科课题的博士研究生,至少选修两门所属交叉学科、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课程。同时要求在学位论文开题、预答辩、正式答辩时,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以提高对交叉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指导力度。

4.导师队伍建设机制

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关键的因素是研究生导师,导师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通过实施新导师岗前培训制度、聘任国际一流学者担任兼职博士生导师、允许优秀副教授申请博士生导师、严格进行博士生导师招生登记等措施,使我校的博士生导师队伍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二、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的特色

1.首批实行培养机制改革:打破资助体系大锅饭

为了解决研究生资助体系中的“大锅饭”、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责权利不明确、研究生待遇偏低等困扰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问题,2006年,我校在全国首批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5年多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统筹研究生教育各类经费,设立了研究生创新培养基金,激发了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对研究生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导师的责权利,加强了导师对研究生的考核选择及资助力度,增强了导师的责任心;显著提高了博士生的待遇,使博士生能够潜心学习和研究,做出创新性成果。学校以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为牵引,进行研究生培养方式及招生体系的改革、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的改革,并带动了科研管理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改革。

2.率先探索培养模式改革:分类培养符合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

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更好地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研究生的不同就业取向,自2007年9月起,我校率先进行了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的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即将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进行分类培养,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论文要求都按照不同的定位分别设置。我校研究生分类培养的改革试点工作,与教育部推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出发点和思路完全对接,在培养方案、实践环节及论文标准方面应用型硕士生与相关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全相同。2009年,我校已有11个学院,15个一级学科领域实施培养模式改革,2010年又新增6个学科进行分类培养。

我校的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符合国家对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要求,符合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为国家培养急需的人才,有利于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利于研究生的就业,在全国高校起到了重要的带头作用。同时,这一改革促进了我国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在理念上的重新定位,对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开展研究生教育校内评估:查找问题,提升质量

为检查我校研究生教育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研究生教学和培养工作中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推动全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全面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我校于2006年开始进行研究生教育校内评估工作,至2011年,我校进行了5次研究生教育校内评估。通过评估,各院(系)或学科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并能够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及症结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明确了今后工作的重点;评估引入了竞争机制,增加了各学院、学科之间的忧患意识,增加了压力和动力,从而激发活力,有目标地定位和加强自身的建设;通过评估进行横向比较,使学校充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有的放矢地引导有关学科建设,扶植重点,避免了没有重点的平均投入。

4.广泛开展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强化国际化办学模式

学校坚持开放式、国际化的研究生培养理念,通过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设立“博士生国外短期访学研究项目”、启动“优秀博士生国际交流计划”、鼓励支持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等措施,使我校更多研究生走向国际学术舞台,不断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为研究生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一流人才创造优越的条件。

三、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生源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我校研究生生源中优质生源的比例相对较小,这将对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今后将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更多地吸引本校优秀学生读研和攻博;进一步加大吸收校外推免生的力度;充分发挥院(系)作用,加强宣传,吸引高水平学校的学生报考我校。

2.导师队伍的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导师的水平对研究生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主要做法:一是结合学校的人才引进计划,使更多来我校工作的高水平学者成为研究生导师,二是继续聘请国际一流水平的学者担任我校境外兼职博导,让更多的国外高水平学者为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

3.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机制亟须完善

学校在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研究生方面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现在企业实习资源严重不足,大多数的企业还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学校在推动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或者安排研究生到企业实习的途径很少,通常是通过校友关系或者学校教授的科研合作伙伴关系来进行校企合作培养,这种合作渠道不具有长久性和可持续性。希望国家出台有关政策(如减免税收政策等),鼓励企业为高等教学提供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教学机会,促进产学研合作。

四、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改革与完善

1.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工作,缩小我校研究生教学与国外一流大学的差距

在今后若干年内持续支持各学科与国外高水平学者共建高水平研究生课程工作,同时通过同堂听课,培养我校青年教师,使国外先进的课程、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在我校能生根结果。

2.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拓宽研究生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

利用国家专项建设项目经费,进一步支持优秀博士研究生赴国外一流大学短期访学。继续加强对博士生出国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及研究生双边国际会议的支持,使我校博士生更多更早地走向国际学术舞台。另外,建设系列外国留学生英语教学系列课程,增强培养外国留学生的能力,扩大外国留学生的数量,加快我校国际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宋永忠.基于自组织评估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5-8

[作者简介]

苗茹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教育研究与质量管理处职员,硕士,哈尔滨:150001

甄良,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博士,哈尔滨:150001

康君,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教育研究与质量管理处副处长,硕士,哈尔滨:150001

【注释】

[1]本文系国务院学位办委托课题“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编号:2010W05)的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