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纲要》成为审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点

《纲要》成为审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点

时间:2022-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小学校长读本》为全国几十万中小学校长而编。他们也指出了《纲要》实施面临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入、职业技术教育、教育法制等方面的挑战。[16]李辽宁通过对《纲要》的解读,认为《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对于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我国的

二、《纲要》成为审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点

《纲要》的解读让认识走向深入。《纲要》正式颁布后,对《纲要》各个方面进行解读的书籍与文章不断涌现,推动着人们对《纲要》的认识不断走向深入,为《纲要》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顾明远、石中英主编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是目前对《纲要》进行解读的最为系统的著作,该书分“总体战略”、“各级种类教育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四大部分,结合《纲要》,始终坚持政策性、科学性和时效性,条分缕析,较为深入地对《纲要》进行了解读。该书“总体战略”部分首先对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的作用加以解读,分析了新中国教育发展的成就和新时期教育遇到的挑战;接下来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公平是国家的教育基本政策、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六个方面对《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加以阐释,还就《纲要》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进行了解读。“各级种类教育发展任务”部分对《纲要》中涉及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事业、特殊教育,分专章进行了解读。“体制改革”部分对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剖析。“保障措施”部分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加以论述。全书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深入认识《纲要》强烈的政策性、科学性和时效性,这也正是编写者所坚持的编写主旨。正如编写者在该书“后记”中所说:“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政策性、学术性和可读性相结合的原则。”[8]可以说,该书是我们学习《纲要》的必备参考资料。

如果说顾明远先生、石中英教授主编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一书是对《纲要》的全方位解读,那么楚江亭教授主编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小学校长读本〉》当是对《纲要》的专题式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小学校长读本》为全国几十万中小学校长而编。该书从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增强学生体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等方面展开解读,意在使我国中小学校长在深入领会《纲要》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进行实践。

在《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一文中,顾明远先生从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际形势的需要、我国教育现状的需要来理解《纲要》制定的社会与教育背景,《纲要》制定历经的调研、文本撰写和研讨、公开征求意见和发布四个阶段,分析了《纲要》的基本框架,[9]这使我们在相对有限的篇幅内对《纲要》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胡瑞文对《纲要》的制定过程做了介绍,并从文本结构、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方面对《纲要》主要精神进行了解读。[10]杨银付认为,《纲要》的重要理念与政策创新表现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以人为本、坚持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提高教育质量、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信息化带动现代化、教育内外形成合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等方面。[11]

《纲要》第一次明确确定“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第一次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第一次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第一次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思想;第一次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列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第一次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列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第一次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高书国通过对《纲要》上述十大亮点的分析,深入解读了《纲要》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创新。[12]张红伟、王占军把《纲要》和以前的教育规划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纲要》具有很多突破和创新之处,同时也指出了其面临的一些挑战。他们认为,《纲要》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内容构成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具体内容上有很多突破和亮点(具体包括:突出强调“普及”“公平”“优质”;提出建立覆盖各个教育阶段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农村教育和弱势群体的教育给予更全面和更深入的关注;重视成立一些决策咨询机构来服务于教育决策,促进科学决策,提高决策水平;明确提出大学“去行政化”)。他们也指出了《纲要》实施面临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入、职业技术教育、教育法制等方面的挑战。[13]

聂劲松认为《纲要》的框架设计,主要立基于对教育体系结构及其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践反思,是对教育规划纲要文本的一种积极探索,其体现的主要思想为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公平和以人为本,其体现的重要特征为继承性、务实性、开放性和创新性。[14]别敦荣在解读《纲要》时,将《纲要》的主要特点归纳为时代性、继承性、进步性与科学性;《纲要》提出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有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提高效率、增加效益、适度扩招、高校“去行政化”、建设一流大学与扩大开放。[15]

有论者对纲要的性质展开解读。贾凌昌、金慧芳对《纲要》的人民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纲要》的指导思想从理论根基上确定了人民性,《纲要》的工作方针从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上体现了人民性,《纲要》从人的终极发展目标上表达了人民性。[16]

李辽宁通过对《纲要》的解读,认为《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对于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①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教育改革和发展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是通过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种类人才不断涌现;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保证是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17]

针对《纲要》对我国特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部署,顾定倩提出如下观点:①实现教育公平,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②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高度,认识特殊教育的地位和作用;③强化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作用,适度超前发展。[18]吴昊文、吴志敏对《纲要》职业教育加以解读,认为这部分的关键词是“发展、质量、创新、合作”。[19]唐滢、丁红卫通过解读《纲要》,对现代高等教育管理权力进行了再思考。[20]陈立鹏、李娜对《纲要》中有关民族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解读。[21]陈建华对《纲要》涉及农村教育部分的相关内容加以解读,认为《纲要》为农村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描绘了壮美的蓝图,具体包括: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给农村儿童带来福音;农村义务教育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大的受益者;农村职业教育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22]

《纲要》对高素质师资队伍要求很明确,包括“师德高尚”和“业务精湛”两个方面。刘亚娟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对《纲要》中的师德、业务、教育信息化进程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23]

《纲要》明确了我国未来十年教育规划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诸多论者以《纲要》为基点从多个视角审视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涉及我国教育发展中的诸多热点问题。

在《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发布不久,陈光就撰文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客观视角,讨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走出“低谷”的战略举措。[24]郭延凯透过《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对高校“依法治招”的内涵及意义、基本内容、实施步骤和法律保证做了分析。[25]

在《纲要》正式颁布后,有更多的论者从《纲要》出发审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从《纲要》出发来看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着力点。这些着力点具体包括:①把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②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③把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④把办学体制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动力;⑤把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⑥把经费投入体制改革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26]崔贵军分析了《纲要》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指出《纲要》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启示。[27]舒刊认为《纲要》的实施,必将打破原有教育出版产品的格局、产品结构与产品形态,甚至引来新的竞争者的加入,从而引发新一轮的更为激烈的竞争。[28]吴彩罗从《纲要》视阈下,尝试解读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分析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探析了高校创新人才的对策。[29]张海会从《纲要》的角度分析探讨了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教师角色的转变,为教师智能观、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评价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参考、手段。[30]杨涛、单福东从《纲要》出发,探讨了地方高校发展战略的新思路。[31]丁东澜根据《纲要》所包含的艺术教育的指导性思想,对高校应如何开展艺术教育以及开创怎样的艺术教育新局面作了专文探讨。他认为,应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明确根本任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和加强艺术教育;第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逻辑地包含加强高校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第三,艺术教育必须充分体现公共性,惠及全体学生;第四,把握性质,找准着力点,推进艺术教育改革创新;第五,加强和拓展高校艺术教育,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贡献。[32]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论者从《纲要》出发,专题式探讨了我国种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铭琳基于《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对民办教育未来10年发展的战略目标,分析了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民办高校担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重任,提出民办高校提高质量的关键在于办出特色,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核心在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3]李卫芳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存的问题,以《纲要》为视角,提出职业教育改进的五点对策:第一,努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的支持政策;第二,建立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制定专业和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第三,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第四,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制度化;第五,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34]欧飞兵考察了美、法等发达国家的成人教育发展状况,结合2009年第六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提出的《贝伦行动框架》以及我国的《纲要》,分析了世界成人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探究了我国成人教育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向。这些基本走向包括:①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②为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作贡献;③为培养社会发展所急需的紧缺人才作贡献;④为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服务;⑤为促进成年人群的全面发展服务。[35]车亚军就《纲要》对地区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从完善继续教育是地区成人高校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办学形式多样化是地区成人高校的努力方向、课程改革是地区成人高校关注的重点、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地区成人高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四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和论证。[36]曾青云认为《纲要》的颁布,为成人教育科研创新提供了科学导向。[37]

陈钱敏撰文勾勒了我国高职教育的相关制度安排,规约了不同阶段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认为这一历程具体表现为一个制度逻辑的过程,是高职教育从无到有、从合法性的不断追逐到合群性的理性反思的一个过程。《纲要》的颁布明确了高职教育中政府、院校、企业及学生主体的相关责任,但是,要确保目标顺利实现不应仅限于对发展定位、发展重点及相关保障措施的依赖,还应充分考虑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提升高职教育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38]方赛迎基于《纲要》第19条对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十年的人才培养质量及目标给出的全面、系统、明确指引,认为法学本科教学模式应予以相应的改进,而具体可通过对追求未来效能法律人才培养教学新模式的建构,实现对具有多元智能、创造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养成信念执著、品德优良、人格独立的法律人才的培养,以期在教学环节中实现对《教育规划纲要》政策要求的积极贯彻落实。[39]

我国长期推行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纵向式改革,关系各个相关层面的横向式改革欠缺,导致教育领域的改革一直滞后于社会其他领域改革。《纲要》提出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明确了我国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原则和方向。针对我国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存在改革不够深入、局部体制尚未理顺等较为突出的矛盾与问题,基于《纲要》的思考,苏君阳和曹大宏认为,今后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涉及的内容与问题主要包括权力配置、责任承担、管办评关系与体制功能四个方面,具体要从不断明确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加强中央对教育体制改革的领导与管理、进一步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制化步伐三个方面入手,以真正建立起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40]

《纲要》的出台不仅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搭建了政策平台,也为高校法律地位的确定提供了政策“标尺”。向前以《纲要》为依托,在综合分析《纲要》对高等教育的“社会公益性”、“学术专业性”、“市场经济性”以及高校理论形式对“历史与现实”融合性等四大因素的全面、均衡及合理回应的基础上,指出国家应当建立新的高校法人制度,明确高校“非市场化”的民事主体地位。[41]

陈秋苹认为,“学有所教”的政治理念奠定和强化了实现教育平等的制度价值和制度基础,保障了自然人和政治人的权利,强调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纲要》对此进行了系统的制度设计。制度的路径选择保障了政治理念的有效实现,但教育平等的复杂性、制度系统中受教育的连续性和发展选择的矛盾、师资储备与学有所教要求的落差等问题期待更好的政策工具予以解决。[42]

潘建华认为,按照纲要提出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可围绕“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四个方面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43]《纲要》高度重视包括艺术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类职业教育,对于思考艺术职业教育的现状提供了宏观、前瞻的视野,是我们思考艺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的路径与指针。于平从《纲要》的要义是“以改革促发展”,以及艺术职业教育应正确处理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与就业教育、传承教育与创新教育、实验教育与实用教育、自律教育与他律教育、学理教育与技能教育、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立场教育与视野教育、统编教育与特色教育这十大关系展开论述。[44]

顾明远先生为完善和落实《纲要》,发出如下呼吁:要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要改革创新;勇于试验。[45]《纲要》正式颁布后,学习贯彻《纲要》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顾明远先生撰文指出,《纲要》的制定为我国教育实现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绘制了宏伟蓝图,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贯彻执行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教育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就要求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过程,也是赶超世界先进教育水平的过程。教育现代化具有以下九个基本特征:一是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二是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三是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四是教育的个性性和创造性,五是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六是教育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七是教育的变革性和创新性,八是教育的开放性和国际性,九是教育的科学性和法制性。在这些方面,《纲要》都做了具体的规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我国教育实现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绘制了宏伟蓝图。[46]张振元认为,《纲要》所要推进的改革具有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是在原理上有原创性新发展的“三级教育改革”;《纲要》的历史使命能否实现,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改革路径的设计和选择。[47]金慧芳把《纲要》的社会认同的动力机制概括为体系导向力、目标指引力、思想推动力和行为规范力四种力量形成合力的结果,它们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为了推动《纲要》的社会认同和有效实施,就必须充分发挥这几种力量的作用,提高它们的社会认同程度,并创设合适的渠道发挥它们的作用。[48]

《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出版了《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为学习《纲要》提供了极大方便。作为我国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新闻媒体,《中国教育报》刊载了学习贯彻《纲要》的文章《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论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教育报》,2010年7月31日第1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二论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教育报》,2010年8月1日第1版),《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强大动力——三论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教育报》,2010年8月2日第1版),《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四论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教育报》,2010年8月3日第1版),《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核心任务——五论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教育报》,2010年8月4日第1版),从而掀起教育界学习贯彻《纲要》的热潮。

潘懋元教授指出,在贯彻执行《纲要》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为什么高教只是减缓增量而不是停止扩招;二是高考招生报名数为什么逐年下降;三是到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否能达到GDP的4%;四是如何扩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五是如何理解和实现“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49]

《纲要》明确指出:“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为我国大学章程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纲要》有关精神,全面推进我国大学章程建设,陈立鹏和杨阳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据此提出了加强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对策与措施。[50]戴家干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教育考试事业在改革中取得的成就为贯彻落实《纲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考试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51]

杨春茂就《纲要》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真正落实和实现,提出四点建议:①健全教师准入制度,保障教育入门质量;②制定完善教师编制标准,保障教师数量;③加强师德建设,保障教师素质;[52]依法、依情、依理保障教师工资待遇。④后有为从方法论的层面撰文发表了落实《纲要》的观点:①教育技术装备能促进学校的优质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②教育技术装备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课堂教学创新,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动力;③教育技术装备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保证教育公平的关键。[53]

杨国祥就贯彻《纲要》精神,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工程进行了探讨。《纲要》强化了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去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问题。他认为,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工程,应确立高校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构建高校素质教育的制度机制,丰富高校素质教育的内容形式。[54]

少林通过学习《纲要》,就民办高校落实《纲要》精神,对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民办高校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定要明确,发展方针要科学,具体措施要得当,民办高校要依据客观实际确立自己的竞争空间和战略发展路径,从思想上认识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发展规律。落实《纲要》精神,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战略要进行理论创新,坚持公办与民办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遵循国家指导与民办高校自主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确立公平性要求与分类区别对待相结合的原则;把握长远发展目标和层次性发展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整个推进与阶段性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民办高校应选择文化立校、人才兴校、质量强校、开放办学、特色发展的战略方针。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涉及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其核心的主要的就是要学科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规划这四个规划做好。[55]杨雪梅、张锡侯撰文指出,民办高校为了贯彻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纲要》有关民办教育的要求,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扬长避短、继往开来,大力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方针;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6]高志敏、贾凡针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困难,结合《纲要》精神与社会变革影响的分析,建议成人高等教育,特别是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应寻求如下的发展路向:进一步明确成人高等教育的基本宗旨;进一步加强成人高校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探索多样的办学方式;进一步探索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形成有效的成人学习激励机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进一步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作用,等等。[57]

对于《纲要》的实施,王冀生认为,坚持育人为本是一次深刻的思想革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难点是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根本是增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多元、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学格局是关键,政府、教授、校长和书记是现代大学制度的行为主体。[58]

吴德刚撰文指出,《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对于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制度创新意义,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政策定位意义,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工作导向意义。我国新时期促进教育公平的着力点:一是要以机会公平为关键,着力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二是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着力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三是要突出工作重点,着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扶持困难群体;四是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为根本措施,着力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五是以促进教育公平机制为目标,着力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公平的良好社会氛围。[59]洪世久在学习贯彻《纲要》时,从义务教育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础,高等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关键等维度对“教育公平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命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教育公平中的科学发展问题、统筹协调问题、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60]

学界对《纲要》的学习不断向前发展,逐渐具体到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层面。有论者论述了学习《纲要》对特定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逄锦聚教授发表了学习《纲要》的体会和对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一些认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客观评价经济学教育改革的成绩、问题和面临形势;②准确把握经济学教育教学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方针;③抓住关键环节,实现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突破。[61]

额尔敦巴根认为学生评价中贯彻《纲要》应从下列方面落实:第一,树立新的学生评价观,营造对话与合作的评价氛围;第二,加强教师、家长对理解与交流的重视,掌握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第三,推进社会用人制度改革,走出分数与学历的误区;第四,激发学生的自评意识,追求自我个性化发展;第五,设计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与方法手册。[62]

《纲要》主张实施教育信息化,其中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但是,目前整个教育领域的学科内还没有“教育信息化”学科,教育部也没有确认过“信息化教育”或“教育信息化”专业,目前仅仅有南国农教授主编的《信息化教育概论》。这本《信息化教育概论》一直都是所有“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课的首选教材。包国庆认为,应顺应《纲要》的提法,迅速把“教育技术学”改为“信息化教育学”,建议中国教育技术学协会或有关机构能够出面,提出把“教育技术学”更名为“信息化教育学”的申请。[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