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纲要》的实施开创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纲要》的实施开创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时间:2022-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家一致认为,一年来,国务院积极制定政策措施,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6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

三、《纲要》的实施开创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纲要》形成正式文本出台,其功用能否卓有成效地发挥,学习贯彻落实至关重要。2010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教育规划纲要任务分工方案。分工方案将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分解为190项,涉及60个部门,牵头部门11个,参与部门49个。在部门分工基础上,形成《教育规划纲要分工任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汇编》,进一步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司局、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2011年7月15日,在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由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的教育部2011年第3次新闻发布会,就《纲要》发布实施一年来贯彻落实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2011年12月30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实施《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受国务院委托,联组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主持,教育部、发改委、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法制办等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此次咨询会议受到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世界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教育。大家一致认为,一年来,国务院积极制定政策措施,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落实《纲要》的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并建立一个保证教育投入可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4%,反映了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意味着教育的优先发展。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世纪末达到4%。实现4%的计划年年落空,4%就似乎成为一个触手可得而又遥不可及的目标,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情结。在我国,很少有数字像4%那样令人牵肠挂肚,并如此富有象征意义。2011年,落实4%目标的政策密集出台。2011年6月8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的若干重大政策进行审议。6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7月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确保2012年实现4%的目标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并决定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为确保2012年实现4%的目标,财政部出台多个文件,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实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资助标准平均每生每年1500元,2011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资金44.9亿元,资助学生478万人。

2011年初,中央财政安排的教育预算支出为2964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6.3%,在年初预算时就高于财政支出的平均增幅3.8个百分点,而201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66%。各地方政府也在逐渐增加教育投入,既要为确保完成4%的指标,还在为生均高等教育投入到2012年达到12000元而努力。2011年1月到11月,全国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支出达到12332亿元,和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5.8%,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幅1.5个百分点。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也比2010年同期提高0.16个百分点。教育费附加征收1231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1.89倍。在2011年,国务院要求落实教育投入硬指标,2012年前完成教育支出要占国内GDP4%的任务。财政部、教育部借此下发《关于减轻地方高校债务负担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等文件,意在全面化解高校债务。教育部明确要求2012年公办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应达到1.2万元。各省市区纷纷出招化解高校债务,提高地方高校在校生生均经费拨付标准。如山东省原来每个学生拨6000元,2011年达到生均9500元,2012年将会提高到12000元。四川省拟从2011年的4500元/人,提高到2012年的12000元/人。从2011年起,重庆高校大学本科、高职高专生生均经费都将提高,本科生从每年每生6000元增至1.2万,高职高专也将翻一番,人均经费将达到每年约6000元。河南省全省高校生均拨款水平到2011年底不低于9000元,2012年底将高于1.2万元。但是,我国教育多年欠账太多,长期投入欠佳,在推进过程中,仍旧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均、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突出困难和问题,任务依然艰巨。

同口径比较,我国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教育投入水平差距较大。2005年世界各国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百分比按地区划分,北美和西欧最高,平均达到5.7%;拉美和加勒比海及撒哈拉以南非洲为5.0%,中东欧为4.9%,东亚和太平洋为4.7%,阿拉伯国家为4.5%,南亚和西亚为3.6%,中亚为3.2%。世界各国按收入水平划分,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比例分别为高收入国家5.5%,中上收入国家5.6%,中下收入国家4.7%,低收入国家3.9%。[64]教育投入的另一个指标是教育支出占全部政府支出的份额,是测量政府对教育承诺的一个更为直接的指标。据报告统计,2005年教育占全部政府支出的比例,撒哈拉以南非洲为17.5%,阿拉伯国家为25.7%,中亚为18%,东亚和太平洋国家为15%,南亚和西亚国家为14.6%,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为13.4%,北美和西欧国家为12.7%,中欧和东欧国家为12.8%。[65]欧盟委员会2008年发表的《教育进展监测报告》统计,自2000年以来欧盟国家教育投入在不断增加,欧盟27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00年的4.86%增加到2005年的5.03%,年均增长0.7%。在欧盟国家中比例最高的是北欧国家,丹麦为8.28%,瑞典为6.97%,芬兰为6.31%。[66]据OECD2008年《教育概览》报告统计,2005年巴西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为4.4%,墨西哥为5.3%。[67]由此看来,教育经费的投入既决定于政府的财政政策,也与全体社会公民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关。200年前的德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就已经认识到:“正是由于贫穷,所以要办教育,我还从未听说过一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而办穷了,办亡国了的。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手段。”[68]当下的中国,倘若穷也没钱办教育、富也没钱办教育,那就十分怪哉了!

2010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任务分工方案,将《纲要》确定的任务分解为190项重点项目,由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等11个牵头部门以及49个参与部门逐项负责落实。2011年3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近三年发展项目的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和工作要求。经过充分论证,已将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10个重大项目细化为37个子项目,其中延续项目20个、新设项目17个,逐项明确了建设范围、建设内容和资金需求。截至目前,已启动实施32个,剩余5个项目。

《纲要》的战略引领使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步入佳境。作为国家颁布的文件,《纲要》的影响必将是广泛和深远的。不少论者从多个方面论述了《纲要》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纲要》是对今后十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战略导向的文件。可以说,我国30个省市制定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具体反映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走势。既有研究对《纲要》指导下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走势的分析虽然不多,但值得注意。这部分研究成果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同时也兼及其他领域。对比我国各省市制定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可以发现各省市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走势聚集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等教育分阶段量化指标

与国家制订的《纲要》一样,各地在提出总体战略目标的同时,也都制定了分阶段教育事业发展量化指标。

2009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4.2%,当年超过这一水平的有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辽宁、重庆、吉林、黑龙江、湖北、陕西、广东、山西、青海、福建、安徽等地区。其中,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天津5省、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率先达到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要达到的40%的目标。其中,上海、北京两市2009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超过60%,表明两地高等教育已从普及化阶段发展到大众化阶段。200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有河北、江西、四川、山东、西藏、内蒙古、海南、宁夏、河南、新疆、甘肃、湖南、贵州、云南、广西等。其中,广西、云南、贵州3省最低,分别为17%、17.57%和18.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7个百分点。除上海外,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的省、市有北京、天津、江苏、辽宁、浙江、江苏、黑龙江、湖北、陕西、福建等地区。

(二)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青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方面“注重内涵建设”,《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质量内涵发展高等教育”。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将成为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大重点。

(三)高等教育结构

《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提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辽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高等教育方面都提出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优化教育结构”,《青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优化层次和科类结构”。

(四)高等学校分类指导体系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分类指导服务体系”,《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健全高等教育学校分类指导体系”,《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高等学校分类指导”,《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和分类发展”,《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实行对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和分类指导”,《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对高等教育要“科学分类,合理定位”。《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科学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建立健全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估的新机制,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实行不同的办学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立高校分类管理、分类指导体制机制,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五)一流大学建设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一流学科专业,支持若干所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特色大学目标迈进,推进示范性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继续推进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共同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教育部、安徽省共建合肥工业大学,扎实推进安徽大学‘211工程’建设。支持一批具有较高办学水平或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进行重点建设”。《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以贵州大学为重点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高水平大学和强势特色学科建设”。《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实施‘1161’工程,支持‘985工程’院校建设,使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支持‘211工程’院校建设,使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重点建设10所省属本科院校、6所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和1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一批优势和特色高校”。《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深化省部共建,重点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争创世界高水平大学。积极支持其他部委属高校争创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加大对省属高校的投入力度,重点建设若干所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鲜明学科特色的国内知名高水平大学,支持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进一步增强学科特色和优势”。《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重点建设若干所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建成学科特色鲜明、具有引领作用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力争有2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一批院校达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一批院校达到国内同类院校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重点高校建设,支持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若干所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大学成为国内知名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若干所特色教学型本科院校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前列,一批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成为国内一流以至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院校,全面强化我省高校教学、科研、服务能力,使我省在全国成为高等教育水平和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地区之一。”

(六)人才培养质量

各省市制定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极为关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提高本专科教育质量和水平”。《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七)科技创新能力

各省市几乎都把科技创新能力写入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突出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能力。《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升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创新水平”。《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升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增强高等学校的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增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增强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高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增强科研创新和服务发展的能力”。《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与服务发展能力”。《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升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内蒙古自治区》提出“提升科研创新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升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娄延常根据《纲要》的定向、导向功能,从不同角度总结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九大走势: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改革发展的总趋势;高等教育事业的目标规模呈积极推进、稳步发展的趋势;人才培养将呈更加多样化的趋势;体制改革将向加强宏观严管、微观放活方向发展;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并逐步落实;与国外教育交流合作由“单向交流”为主向“双向合作交流”发展;高等教育结构向更加协调方向发展和向中西部倾斜;更加重视对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支持力度的高教改革发展新趋势;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元化和管理更趋科学化。[69]

郑树山认为我国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将呈现的鲜明特点有三点:①我国高等教育将更加重视和关注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②我国高等教育将更加重视和关注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的改革创新;③我国高等教育将更加重视和关注质量保障和评价的制度建设。[70]

秦莹、刘福军从《纲要》展望我国未来十年高等教育的发展,认为有三个趋势:其一,“两个基本,一个进入”是发展目标;其二,“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是发展任务;其三,“深化改革,服务社会”是发展道路。[71]

徐绪卿在回顾国家立法和政策实施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纲要》颁布实施背景下我国民办高校规模平稳扩大、本科快速增加、注重办学质量、凸显办学特色、发展定位多样、密切贴近市场、引进国际智力、自主自律并举八大发展趋势。[72]

2010年第7期《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刊载特稿,从14个方面细解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发展的脉络,这些趋势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评价制度;逐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招考制度;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以制度保证中学学生“减负”;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组织开展教育改革10大试点;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对教师准入和退出严格管理;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了解这些趋势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杨九诠就《纲要》对教育出版的市场、内容以及体制机制的调整和变革趋势作出分析。他认为,教育出版市场结构将呈现出均衡化和扩展化趋势,教育出版内容结构将形成战略性调整,资源建设将成为教育出版的核心战略。[73]

《纲要》的颁布是我国教育界乃至国家社会生活的大事,是我国世纪改革的崭新起点,是引领我们行动的纲领。《纲要》明确指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完善体制和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只有把《纲要》化为我们的高度共识和具体行动,才能实现这一世纪改革的宏伟目标。贯彻落实《纲要》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不平衡;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尚未有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破解难度大;一些保障政策措施还不到位。我们应认真研究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注释】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关于〈教育规划纲要〉的几个问题》,《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第12期,第5页。

[2]尤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网络舆情分析——基于五大商业网站的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38-40页。

[3]贺武华《科学与民主的决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过程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第5期,第60页。

[4]贺乐凡《明确方向 努力开拓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第27-28页。

[5]潘桦、张馨月《让受教育者学会构筑创意——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现代传播》2010年第10期,第129-130页。

[6]吴遵民《倡导“成才之路”还是培养“合格公民”——兼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第10页。

[7]《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关于〈教育规划纲要〉的几个问题》,《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第12期,第11页。

[8]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73页。

[9]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第7期,第1-6页。

[10]胡瑞文《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行动纲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第6-10页。

[11]杨银付《〈教育规划纲要〉的理念与政策创新》,《教育研究》2010年第8期,第3页。

[12]高书国《〈教育规划纲要〉十大亮点解读》,《人民教育》2010年第17期,第16-18页。

[13]张红伟、王占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识读》,《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第12期,第29-31页。

[14]聂劲松《领会:全面实施的前提条件与精神支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第11期,第11页。

[15]别敦荣《〈纲要〉解读及大学“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高校教育管理》2010年第4期,第10-13页。

[16]贾凌昌、金慧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人民性》,《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第1期,第20页。

[17]李辽宁《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32期,第7-9页。

[18]顾定倩《保障权利 促进发展 突出重点——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残疾人》2010年第8期,第22-23页。

[19]吴昊文、吴志敏《对于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的思考——基于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年第6期,第22-23页。

[20]唐滢、丁红卫《现代高等教育管理权力再思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大学(学术版)》2010年第5期,第25页。

[21]陈立鹏、李娜《〈教育规划纲要〉: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民族教育部分解读》,《中国民族教育》2010年第9期,第4页。

[22]陈建华《〈纲要〉描绘了农村教育发展的壮美蓝图——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中国农村教育》2010年第5期,第11-12页。

[23]刘亚娟《结合高校教学解读〈教育规划纲要〉》,《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134页。

[24]陈光《论高等职业教育走出“低谷”的战略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客观视角》,《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5期,第69页。

[25]郭延凯《透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谈如何实现“依法治招”》,《安徽教育》2011年第1期,第48-50页。

[26]孙霄兵《从〈教育规划纲要〉看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求是》2010年第18期,第55-57。

[27]崔贵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6期,第137页。

[28]舒刊《变革与竞争——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出版的影响》,《江苏教育通讯》2010年第3期,第34-36页。

[29]吴彩罗《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看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湖南农机》2010年第3期,第143页。

[30]张海会《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看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教师角色转变》,《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20页。

[31]杨涛、单福东《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地方高校发展战略新思路》,《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1页。

[32]丁东澜《教育规划纲要视阈下的大学艺术教育》,《美育学刊》2010年第1期,第80-86页。

[33]方铭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彰显民办高校特色——基于〈规划纲要〉的启示》,《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第1页。

[34]李卫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之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视角》,《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第73-74页。

[35]欧飞兵《从〈贝伦行动框架〉和〈教育规划纲要〉看成人教育发展》,《成人教育》2011年第1期,第15页。

[36]车亚军《浅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引领下地区成人高校的改革发展》,《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第4页。

[37]曾青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引领下的成人教育科研创新》,《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15期,第8页。

[38]陈钱敏《高职教育制度的理性回归与再审视——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分析》,《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8页。

[39]方赛迎《法学本科教学新模式探讨——以〈教育规划纲要〉第19条为基点》,《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9期,第235页。

[40]苏君阳、曹大宏《试析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第10期,第9页。

[41]向前《对高校法律地位的反思——兼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回应》,《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36页。

[42]陈秋苹《“学有所教”的政治意义与制度设计——基于“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思考》,《天府新论》2010年第5期,第156页。

[43]潘建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新路径:纲要的视角》,《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第1期,第100页。

[44]于平《教育“规划纲要”视野中的中国当代艺术职业教育》,《艺术百家》2010年第3期,第10页。

[45]顾明远《为〈纲要〉的完善和落实出谋划策》,《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第4期,第1页。

[46]顾明远《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第5页。

[47]张振元《〈规划纲要〉改革路径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建方略》,《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16期,第5页。

[48]金慧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社会认同的动力研究》,《教育探索》2011年第2期,第39页。

[49]潘懋元《对〈教育规划纲要〉的理解与研究——兼谈高等教育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8期,第21-23页。

[50]陈立鹏、杨阳《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推动大学章程建设》,《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8期,第25页。

[51]戴家干《更新观念 创新制度 科学谋划 系统推进——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考试》2011年第1期,第3页。

[52]杨春茂《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人民教育》2010年第24期,第7-8页。

[53]后有为《加强教装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 推进教育公平——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方法论》,《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第20期,第7-9页。

[54]杨国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工程》,《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29期,第4-6页。

[55]刘少林《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选择——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感言》,《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14-18页。

[56]杨雪梅、张锡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方针——民办高校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思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第1页。

[57]高志敏、贾凡《关于成人教育及其学科发展的若干断想——写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之际》,《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15期,第5-7页。

[58]王冀生《提高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文化自觉》,《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22期,第18-21页。

[59]吴德刚《论促进教育公平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意义——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的体会》,《教育研究》2010年第12期,第3页。

[60]洪世久《教育公平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思考》,《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71页。

[61]逄锦聚《以人为本 改革创新 提高质量——学习〈纲要〉的体会和对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第12期,第4-5页。

[62]额尔敦巴根《学生评价中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几个关键问题》,《民族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第125-128页。

[63]包国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学晋升一级学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体会》,《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第15页。

[64]李建忠《世界各国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情报参考》2008年第12期,第59页。

[65]UNESCO《2008年〈全国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07年11月29日。

[66]缪志聪、陈瑞昌、赖红英、周红松、王卓《兑现4%承诺,地方政府也要给力》,《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8日第3版。

[67]缪志聪、陈瑞昌、赖红英、周红松、王卓《兑现4%承诺,地方政府也要给力》,《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8日第3版。

[68]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7页。

[69]娄延常《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走势——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几点体会》,《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16-18页。

[70]郑树山《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在“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与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8期,第4页。

[71]秦莹、刘福军《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展望未来十年高等教育的发展〉》,《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第60页。

[72]徐绪卿《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趋势分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18期,第2-4页。

[73]杨九诠《因缘际会 乘风破浪——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教育出版》,《出版参考》2010年第15期,第8-1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