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决策及其作用

科学决策及其作用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综上所述,科学决策是指人们针对特定的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掌握充足情况的基础上,依靠集体智慧,拟定多种可行方案,通过分析论证,从中作出选择,以期优化地达到目标的活动。战略性决策是涉及全局、关系重大、期限较长的决策。

一、决策的演化

决策是人们面对未来的一种选择行为,是一种运用智力的思维活动,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确定行动方案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使未来的行动符合客观规律,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决策的本质是人的行为规范化,也就是人们根据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经过分析、比较、选择,尽量使自己未来的行为符合客观规律。这种行为规范化的过程,就是决策过程;任意的、盲目的、随机的、没有选择的行为,就不是规范化的行为,也就是没有经过决策过程的行为。决策的核心是择优。我国成语中的多谋善断,就是指人们在行动之前要设计多种行动方案,并善于从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

决策和人类史一样源远流长。它伴随着人类制造工具,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而产生,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盐铁论》、《三国志》等古典著作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的决策思想、方法和事例,广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如:刘备采纳诸葛亮的“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使魏、蜀、吴成鼎足之势;朱元璋实行“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战略决策而创立明王朝。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决策以少胜多的典范。李冰父子设计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系,妥善解决了分洪、排沙、灌溉、引水等一系列兴利除害的问题,成为水利工程建设决策的楷模。但是,古代的决策,从本质上讲,主要是靠决策者个人的智慧、知识和经验进行的,有时虽利用智囊人物协助,也只是凭借个人的谋略,因此,人们把古代的决策叫经验决策。这种决策方式是与小生产的经济条件相应的。因为在小生产的社会里,谁掌握了权力,谁就可以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决策,所以,在家长式的小生产管理中,经验型决策盛行。经验决策的主要特征有三:一是个人咨询、个人决断;二是凭决策者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直观判断;三是决策的思想、方法、制度虽有许多科学的因素,但是还没有形成一门科学,没有系统的决策理论和方法。

随着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生产科研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联系也越来越广泛,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活动也越来越复杂,从而带来决策的复杂性、艰巨性。任何一项重大的社会决策,往往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它的实施也必然引起多方面的连锁反应,影响极其深远。一失“策”成千古恨,后果是严重的。显然,单凭个人经验和智慧很难解决现代社会的任何一个较重要的决策问题。客观实践要求在经验决策的基础上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向前发展,也正是这种要求,就引起人们对决策活动本身的研究。从而一门新兴的科学——决策学迅速发展起来,人们的决策活动开始向民主化、科学化演化。这种演化,具体表现在下面七个方面:(1)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化,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决策理论和方法;(2)由单纯运用硬科学方法进行决策向综合运用相关的软科学和硬科学方法进行决策转化;(3)由个体的家长式的决策向群体的民主型的决策转化,逐步形成了以领导集团为核心,以智囊组织为参谋、广大群众参与的决策组织体系;(4)决策信息系统由人工操作向电子计算机系统转化;(5)由静态型决策向动态型决策转化;(6)由注重定性决策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向转化;(7)由随机性向程序性、制度化转化。这些是现代决策活动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科学决策的含义和条件

决策是人们认识世界、谋划改造世界方案的一种主观活动。决策的执行即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决策科学化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让决策这一主观活动符合客观的实际,通过行动达到预期的目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决策的科学化也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的加深,决策科学化的程度将不断提高,所以,决策科学化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

那末,什么样的决策才算科学决策呢?判断一项决策是否科学,从根本上说,要由实践来检验,即决策的实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一项科学的决策,,一般说来,目标的选择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积极的,是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的;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是经过优化的,即实现目标所付的代价最小,决策方案实施后所产生的副作用最小,而取得的效益尽可能地大。要做到这一点,决策活动必须符合自身的规律。从当代决策活动一般情况来说,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也是决策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决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它,运用它、实事求是地、全面地、系统地分析问题,探求决策对象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二是了解决策对象及其相关事物的全部情况、准确、及时地掌握决策所需的充足的信息。这是决策科学性的基础。三是要依靠集体智慧。这是因为现代社会需要决策的问题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任何领导人单凭个人智慧很难避免失误,必须借助“外脑”,依靠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经验的专家组成的“智囊团”,借助群众的智慧,才有可能作出符合实际的优化决策。四是要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决策方法。本世纪40年代以来,决策科学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开发出许多重要的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揭示了决策活动的规律,特别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非平衡理论等学科的创立,为决策科学化提供了极为有用的理论武器。认真学习和掌握与决策有关的各门软科学,按照科学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才能减少和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

综上所述,科学决策是指人们针对特定的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掌握充足情况的基础上,依靠集体智慧,拟定多种可行方案,通过分析论证,从中作出选择,以期优化地达到目标的活动。它具有针对性、程序性、可行性、民主性、择优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三、决策的分类

决策按其性质、范围、形式、后果、方法等不同,可以划1为不同的类型。

按决策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时间的不同,可分为战略性决策和策略性决策。战略性决策是涉及全局、关系重大、期限较长的决策。策略性决策是局部性、期限较短的决策。

按决策的形式,可分为常规性决策和非常规性决策。常规性决策是指管理活动中重复出现的例行决策;非常规性决策是指管理中首次出现或偶然出现的非重复性决策。

按决策的条件与后果不同,划分为确定型、风险型或非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指选中的方案在执行中只有一种确定后果的决策。风险型决策是指选中的方案在执行中有两种以上的后果,每种后果出现的概率是可以估计的决策。非确定型决策指选中的方案在执行中有两种以上的后果,每种后果出现的概率是不可知的决策。

按决策要达到的要求可分为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最优决策是指在理想条件下作出的决策;满意决策指在现实可能条件下达到足够满意结果的决策。

按决策主体在系统中的地位,可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按决策目标的数量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按决策主体人数多少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等等。

对决策进行科学分类,是为了使决策者更好地把握所作的决策的性质与特征,确定自己工作的重点,选择相应的决策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程度。作为高层领导者,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非常规的、风险型或非确定型的战略性决策上。

四、决策的地位与作用

人的行为与动物的本能不同在于:人在行动之前就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实践某一设想和方案。因此,决策是行为的先导,决策是否正确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及其后果。正确的决策必将促进一项事业的成功,促进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错误的决策必将造成失败,危及其生存和发展。在一切失误中,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大跃进”的决策失误造成数以千亿计的经济损失。“文化大革命”的决策失误,更是祸国殃民、波及子孙,使我们至今仍不得不努力消除这一重大决策错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正确决策,肇始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管理就是决策及其实施。管理各项职能的发挥,不论是计划的编制、组织实施,还是指挥、调节、监督等活动,都离不开决策。它们都是围绕决策展开活动。正确决策是管理各种职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准绳。决策的及时性和正确性直接影响管理的效率,制约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大小。因此,决策是管理者最基本的职责。各级管理者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认真研究,系统考虑,勤奋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