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管理中引进质量管理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管理中引进质量管理的原理与方法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或者叫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理念和方法,它要求围绕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从而向市场提供符合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产品。在教学管理中引进质量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引进全面质量管理重在思想和方法,这就是“全程控制”和“全员参与”,“一切为用户服务”。

第五节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或者叫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理念和方法,它要求围绕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从而向市场提供符合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产品。在教学管理中引进质量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教学活动与企业活动很不一样,它是对人的“加工”,非常不易“控制”,而且人才培养的质量很难用市场价值去衡量。因此,引进全面质量管理重在思想和方法,这就是“全程控制”和“全员参与”,“一切为用户服务”。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在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所有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动员所有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员工和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满足学生成才的要求,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

提高教学活动过程的效能,在教学质量控制中是第一位的。教学活动是高智力的创造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主体性是否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起到关键作用。教与学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教师与学生同为活动的主体。这两个主体都有自主的要求,难免造成紧张。所以,如何让教师能艺术地教,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学,是教育质量的要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肯伯归纳了5种方式:①传授信息,教学纯粹是信息的传递。讲师运用讲授法,依靠事先准备好的讲稿授课。从教学的角度,学生很大程度上被忽视,被看作知识的容器。②传播有结构的知识,讲授者以清晰的、有逻辑的和简化的方式来组织、安排要讲授的知识。这样让学生可以理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但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③学生-教师间的互动,强调讲授者与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和学生的理解和发现。讲授法被学习活动的更大的压力所改变,像实验或课堂中的问题解决法。④促进理解,教师的职责转化成帮助学生学习。学生被看作有不同需要的个体,而不再是同质的听众。⑤概念的变化/智力的发展方式,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在和谐的、支持性的环境中改变学生的观念。在这5种方式中,肯伯以两种取向,把极端的方式归纳为:教师中心/内容为主、学生中心/学习为主,学生-教师间的互动作为过渡方式。调查发现,学生特别喜欢清晰的、有趣的及有组织的讲授者(即肯伯理论中有结构知识的传播者);比较喜欢提供型的讲授者(学生理解的促进者),他们鼓励寻求帮助、创设支持性学习环境、指导资源管理和有效学习、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明显不太喜欢肯伯理论中的两种极端类型——信息传播者(讲授者)、自我调节的促进者(概念变化和智力发展的促进者)。当然,学生对教学方式的喜好与学生自身的特点也有关,如认知方式、人格、大脑优势半球、学生特定的社会——心理需要。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方式的喜好上也存在着差别,如教育专业的学生喜欢教师中心取向的、清晰而有趣的讲授者,工程学专业的学生相对喜欢提供型讲授者[13]

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是有一定关系的,按知识体系来组织教学内容,还是按主题或问题来组织教学内容,可以构成不同的课程类型。按知识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好处是知识具有完整性,学生了解对象的全貌;不利之处是容易内容滞板、淹没重点,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主题或问题为中心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着眼于知识的综合运用,把握内容的关键点,易于引起学生思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案例教学在我国学校教育中成为新宠,它以精选的典型案例为材料,教师将学生带入具体情境展开问题分析,在师生互动中实现传递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是开放性的,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要求教师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很高的课堂驾驭能力。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于这种教学方式。最近,美国大学有教授想出点子,创作类似小说的教科书,以引起学生兴趣。小说型课本力图教会学生在他们将来的日子里应该做些什么,而且这种教学是在充满美妙情景的氛围下进行的,一个小说就是一个案例。虽然小说型课本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它们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时间、会减弱课堂的严肃性、撰写小说性课本很费事等,但是,它作为一种改进教学法的尝试,受到学生们的欢迎[14]。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教学也须不断创新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柱。网络与多媒体正在改变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信息化的新环境下,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新教学方式的运用、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要素。从教学质量管理的角度讲,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新的教育技术,让它更好地得到运用,提高教学效果和资源共享率,更加方便教师与学生;另一方面,要注意防止多媒体教学的“快餐化”和“滥用拷贝”。所谓“快餐化”指简单地把教学内容变成PPT,使学生成为一个更加被动的可视信息的受容器,失去教学语言给他们带来的联想和思考,失去在笔记当中的知识反刍;而“滥用拷贝”现象则是学术不诚行为,信息技术使资料搜索和利用变得极为方便和容易,也极易造成学生的懒惰。“克隆”他人的成果以应付考试和论文写作等不诚行为,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恶疾、质量管理的大敌。

现代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以实践为中间环节。只有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才有可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现代大学教学中,实践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其最有效的形式是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加科学研究活动。人们把这些看作“第二课堂”,既反映出人们对它的“重视”,也反映出人们仍然对它的“歧视”。重视是因为很多学校把它纳入正式的教学计划,歧视是因为它仍然脱不掉“课堂”的束缚,且是第二的。1998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发表《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提出确立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构建探索式的新生教育、以新生第一年为基准开展教育、培养研究生做见习教师、改革教师奖励体系、创造学业的高峰体验等,完整地勾勒出一套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体系。据调查,到2001年,几乎所有的美国研究型大学都设立了本科生科研计划,为本科生提供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或创造性活动的机会,而且一所大学内往往还有多种本科生科研计划。这些计划与课程体系的创新相结合,创造了许多新的课程形式,如新生研讨课、基于课程的小组研究、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和基于探索的学习(IBL)等。这些新形式在本质上与本科生科研活动相通,即都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以研究为本的课程体系与本科生的研究实践有机地结合、互为补充,对于提高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5]。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这些改革举措值得我们借鉴,它不只对研究型大学有意义,对一般大学也有意义。那些方式是否适合我们另当别论,但其教育精神是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

教学质量管理中,教学评价不仅是判断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管理的一根杠杆。评价如何科学、客观,如何体现教育价值目标,如何反映学校的个性,则需要很好地掂量。作为管理者,首先自己头脑里要有“好”的标准,有一个理想的尺度。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学会、州际教育委员会和约翰逊基金会制定了“良好本科教育的7项原则”。这7项原则总结了美国50年来积累起来的经验,这7项原则是:鼓励师生接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鼓励主动学习、反馈迅速、强调花在学习任务上的时间、向学生表达出高度期望、尊重不同的才能和学习方式。这7项原则是很人性化的,始终围绕着教学是否适应全体学生的成长要求。这比起我们社会当中时下极为流行的看成绩、看证书、看就业率,无疑让人容易接受得多。当然,理想的尺度并不能代替实际的标准,实际的标准须是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教学评价是一门科学,有很强的专业性,涉及多个环节。要使教学评价真正有效,就要讲究科学,掌握好评价的理论与技术。

在教学质量管理中还有一项值得提及的是,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在许多国家,要想成为教师,无论中小学教师还是大学教师,都必须经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训练,通过一定的资格认定。我国现在虽然已经实行了教师资格证制度,但大学教师的资格证书并没有按照严格的标准去颁发。在人们的观念中,似乎知识水平高就天然地可以当教师,没有多少人意识到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制度安排中,专业方面的评价、考核、培训非常细密,而教学方面的则非常疏陋。教学本身的研究活动在大学成为“稀罕”,教学研究的组织多数也是徒有其名。教师是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主体,如果教师不谙科学的教学论,提高质量就无从谈起;如果教师不醉心于教学的艺术,就难以产生教育大师。清华大学20世纪末开始严格实行教师上岗培训制度,哪怕已经是教授,如果进入清华大学后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培训,就不能受聘教师职位。这是明智之举。

案例 国外学者关于高校“良好/有效教学”的若干研究结论

1.有效教学的3种重要定义方法(基于明确或模糊的学习理论)

①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方法。

该方法是当前高校教学和教师评价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

②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方法。

③以人文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方法。

(资料来源:Centra,J.A.(1993),Reflective Faculty Evaluation,Jossey-Bass Publishers,p.43—44)

2.有效教学的7项品质

有效教学的7项品质是美国赛拉库斯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教学发展中心设计的、旨在帮助系主任评价教师教学绩效的7项指导原则。其中前6项原则是从1975年Wotruba& Wrught对21项相关研究中综合出来的有效教学的6项特征中引申而来,最后一项是赛拉库斯大学的研究者增加的。

赛拉库斯大学的研究者将“良好的教学”定义为:“通过运用适当的方法产生有益的和有目的的学生学习。”据此设计的有效教学的7项品质是:

①学科内容和课程的良好组织。

②有效交流。

③熟悉和热爱学科内容与教学。

④对学生持积极态度。

⑤考试和评分公正。

⑥教学方法灵活。

⑦产生适当的学生学习结果。

(资料来源:Centra,J.A.(1993),Reflective Faculty Evaluation,Jossey-Bass Publishers,p.42—43;Cross,K.P.(1993),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struction,in:Levine,A.(ed.)(1993),Higher Learning in America:1980—2000,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p.294—295)

3.“最好的”或“理想的”教师最重要的特征

费德曼(Feldman,1988)对31项关于良好教学重要特征的研究结果的综合表明,学生和教师认为“最好的”或“理想的”教师最重要的特征是:

①对班级和学生进步保持敏感和关心。

②准备和组织课程。

③具备学科知识。

④(对学科或教学)热情。

⑤(讲授)清晰和易于理解。

⑥能接近和有帮助。

⑦公平。

⑧评价学生时不偏不倚。

⑨考试质量高。

(资料来源:Centra,J.A.(1993),Reflective Faculty Evaluation,Jossey-Bass Publishers,p.39)

4.舍尔曼等人(Shermanetal,1987)辨认出以下5点良好教学的特征

①热情(精力充沛;教学中表示愉快;热爱所教学科;对学科有浓厚兴趣;口头表达生动且富于变化)。

②清晰(概念解释清晰;综合性;总结重要前提,系统展示教学材料)。

③准备和组织(详细的课程大纲;建立课程目标;每一堂课精心准备;对评价方法有良好的定义)。

④激励(激发学生的兴趣、思考和理智好奇心;有能力激励学生)。

⑤知识(能抓住学科知识;有能力区分相互关联的知识领域)。

(资料来源:Centra,J.A.(1993),Reflective Faculty Evaluation,Jossey-Bass Publishers,p.40)

5.良好本科教育的7项原则

“良好本科教育的7项原则”是根据美国高等教育学会、州际教育委员会和约翰逊基金会资助的一项研究编辑制定的,发表于1987年。据编订者称,这7项原则是从美国50年来积累起来的关于高等教育教和学的知识中发展起来的,经由美国知名的高校教学研究人员组成的工作组讨论后最终形成。这7项原则是:

①鼓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接触。

②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

③鼓励主动学习。

④迅速反馈。

⑤强调学习的时间。

⑥向学生表达出高度期望。

⑦尊重不同的才能和学习方式。

(资料来源:Chickering,A.W.and Gamson, Z.F.(eds)(1991),Applying the Seven 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No.47,Jossey-Bass Publishers,p.13)

6.“杰出教学奖”获奖者的教学风格

Levis对美国肯特大学杰出教学奖获奖教师的教学研究表明,这些教师的教学具有以下5种风格(按重要性程度排列):

①建立目标。

②精心准备。

③热情。

④幽默。

⑤表演。

(资料来源:Ellis,R.(ed.)(1993),Quality Assurance for University Teaching,Open University Press,p.152—155)

7.英国Ulster大学“卓越教学奖”(也是英国第一个此类奖项)评选准则

①有效地交流学科内容。

②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定期提供有用的反馈。

③对学习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④激励思考/发展理解。

⑤向学生提出理智性挑战。

⑥运用能够反映学生对相关课程材料理解的评估方法。

⑦对学生表现出个人兴趣并乐意帮助学生。

(资料来源:Ellis,R.(ed.)(1993),Quality Assurance for University Teaching,Open University Press,p.169)

8.Ramsden将现实中为人们所知的大量关于有效教学特点的知识,概括为“良好教学的6项关键原则”

①清晰地解释复杂的学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关心和尊重学生及学生的学习。

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估,并提供对学生真正有用的反馈。④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高度的理智挑战。

⑤培育学生独立学习、控制学习策略并主动投身学习。

⑥从学生的学习情况中学习。

(资料来源:Ramsden,P.(1992),Learning to Teach in Higher Education,Routledge,p.96—103)

9.高校教学的7项致命罪过

美国学者Eble将高校教学中常见的以下7种现象称为高校教学中“不可饶恕的罪过”。他认为,这些罪过对于高校教学是致命的。

①自负。②单调。③僵化。④迟钝。⑤虚荣。

⑥自我放纵。

⑦伪善。

(资料来源:Eble,K.E.(1983),The Aims of College Teaching,Jossey-Bass Publishers,p.103—119)

10.良好教学的性质

美国著名高校教学评价专家Centra认为,良好的教学比人们所能够提出的任何品质或特征要复杂得多。Centra指出,各种各样的研究支持这样的观点:有效的教学不仅随个人风格而变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随学科、学术水平和学生个体而变化。

(资料来源:Centra,J.A.(1993),Reflective Faculty Evaluation,Jossey-Bass Publishers,p.41)

(案例来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评估理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教学参考资料》1999年8月,作者:沈玉顺收集翻译)

思考与讨论

1.大学教学管理所应当追求的价值。

2.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如何实现。

3.大学课程体系结构的逻辑类型。

4.好的教学所应当具有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徐辉,季诚钧.大学教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37—239.

[2]教学.关于北大的老师应当怎样教学之我见[EB/OL].2005-05-17.http://www.people.com.cn.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6.

[4]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郑继伟,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87.

[5]克拉克·科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22.

[6]江泽民.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04-30(1).

[7]徐辉,季诚钧.大学教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30—31.

[8]陈学飞.传统与创新:法、英、德、美博士生培养模式演变趋势的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9—20.

[9]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M].谢宗仙,周灵芝,马宝兰,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89.

[10]李曼丽.再论面向21世纪高等本科教育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83.

[11]王伟廉.高校课程管理:中国高校教学改革亟待开发的研究领域[J].江苏高教,2001,(2):55—58.

[12]王伟廉.高等学校课程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2):83.

[13]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和学习风格的学科差异[J].国外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01,(3).

[14]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小说型课本:一种流行美国高校的教科书[J].国外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01,(6).

[15]杨鑫利.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发展概述[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4):105—1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