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院文化传承与创新之刍议

金院文化传承与创新之刍议

时间:2022-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政府、行业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的期待引导着金院文化的方向。所以,金融业是基于道德文化的行业,伦理道德是金融文化的核心价值,包括金融主体所秉承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行,以及这些观念和道德品行作用于市场的行为及其影响。要想在经济全球化中取得主动,获得最大收益,就需要有世界眼光和开拓创新精神,所以金融文化还包涵开放文化和创新文化。

外语系 孙苗飞

一、金院文化的形成过程

(一)地理优势和历史背景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前通中国南北沿海和世界各大洋,后贯长江流域和江、浙、皖内河、太湖流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上海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就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是东方排名第一的大都会,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很快又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当时上海的金融机构密集,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人才集聚,金融国际影响力大,外资银行比香港的还要多,与现在上海的数量几乎相当,是当时名副其实的远东国际金融中心。之后由于战乱,上海的金融业受到严重挫伤,远东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随即丧失。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大地百废待兴,发展经济,金融先行,而人才是关键。为培养新中国的金融人才,中国人民银行“办金融教育,办得早,办得快”,于1952年8月,在上海创办了全国重点中专——上海银行学校(上海金融学院的前身)。

(二)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上海银行学校的创办,为新中国金融业,培养了急需人才,后又几度更名、几易校址,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学校被迫关闭。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复校,如沐春风,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1987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上海银行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上海金融专科学校。

1991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同年,学校即更名为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随着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脚步的加快,学校也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3年学校升为本科,成为上海金融学院。短短十年,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金院一直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国兴、校兴;国衰、校衰。可以说,金院是为金融而生,为金融而荣,因此,她被称为“未来金融家的摇篮”。

(三)金院文化形成的特点

由于历史行业的特殊背景,金院文化带有鲜明的金融行业特色,再加上地处上海,而上海是我国最早开埠的城市,具有厚重的人文底蕴和历史积淀,故她又带有上海文化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严谨、守则、诚信、融合。她的文化特点:一是与成立的特殊时代背景和历史使命相联系。金院始终以国家建设需要为己任,务本求实,自强不息。二是政府、行业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的期待引导着金院文化的方向。金院的办学理念始终对接金融业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接社会需求,凝练出了“立诚明德 经世致用”的校训和“行业性、国际化、信息化和精致化”的办学目标。三是与金融业界天然的联系和在行业领导人的亲自培育下形成。历届领导、行业负责人、校友对于金院的发展方向、办学理念和行为规范等提出过许多真知灼见,成为金院文化的重要内容。金院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她的无形资产,这包括:金院品牌、金院精神、金院风格和良好声誉。

二、金融文化的概念、内涵和作用

(一)文化的定义

谈到金融文化,我们首先要谈谈文化。有关“文化”的概念,中外学者给出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理解上面的差异也很大。影响比较大的是英国文化学家泰勒提出的文化定义: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家梁启超说:“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易言之,凡人类心能所开创,历代积累起来,有助于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共同的业绩都叫做文化。”他认为,人类自由意志选择且创造出来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文化。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如建筑、服饰、器物、用具等物质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内容等。用一句概括性的话来说,就是与人有关的一切活动、现象、事物,都属于文化的内容。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概念集中到由人们所推崇的价值观而产生的规范上,沿用着广义和狭义的两种解释:“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包括对于各种知识规律的认识,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和。

(二)金融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金融文化属文化狭义论解释的范畴,是人们在金融活动中创造出来的金融制度、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等的精神成果。唐双宁认为:金融文化是人类先进文化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在主导资金运动过程中的精神反映,亦即人在什么精神状态下指导资金的运动。这种精神状态又通过一定的形式反映为金融理念、金融法律,再作用于人的具体行为。

从金融的本质来看,金融文化应该适应、引领、激励金融活动,使其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国家的战略目标服务。凡是涉及货币、信用以及货币和信用的交易行为共同构成了金融。所以说,金融是货币和信用的交换活动。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中,是一种支付的媒介,它承载了交换者对它的信任。货币、信用和交换构成了金融活动的全过程,它包涵了诚实、守信等丰富的道德文化内涵。所以,金融业是基于道德文化的行业,伦理道德是金融文化的核心价值,包括金融主体所秉承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行,以及这些观念和道德品行作用于市场的行为及其影响。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迅猛发展,空间距离大大缩短,人际间、国际间的交往变得日益频繁、异常容易,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全球化的浪潮中,谁都不能独善其身。要想在经济全球化中取得主动,获得最大收益,就需要有世界眼光和开拓创新精神,所以金融文化还包涵开放文化和创新文化。

(三)金融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支撑。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管理奠基在文化之上。”丹尼尔·埃通加曼格尔认为:“文化是制度之母。”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指出:“保守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国学大师钱穆说:“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可见,文化因素对于经济、政治发展的影响力。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文化是金融的血脉,金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生深刻影响。健康的金融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催化剂。中国明清时期的晋商文化就是典型的例子。晋商票号所信奉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准则使晋商中出现了一批道德高尚、业务精通的职业经理人,也成就了中国金融史上的辉煌。不健康的金融文化则是一种腐蚀剂,会把人们引向歧途,给社会带来危害。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推手就是冒险、激进、贪婪、欺诈的华尔街文化,使全球,尤其是欧美国家,遭受了一次重创。

三、金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践

(一)金院文化的历史价值

上海金融学院,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在上海以“金融”命名的学校,其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她经历了创办、合并、停办、复校、发展和多次易址更名,承载了培养一批批金融人才的期望、使命和责任。从银校到金融学院,艰苦奋斗,砥砺奋进,一步步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学科、多层次、大金融、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务本求实、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立诚明德 经世致用”的校训教育着一届届金院学子,包孕着历任领导、师生、校友对她的希望和情感。这些精神财富在历史的进程中留存下来,通过文化积淀,滋润着一代代人成长。毫无疑问,金院文化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和激励后人的永恒力量。

(二)金院文化的培育和凝练

金院文化既要凝练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又要培育适应新时期的新文化;既要体现历史传统,又要反映时代特征。要与四种文化特色相结合,即金融文化特色、上海地域文化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西方优秀文化特色。

金院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事业的发展,没有金融,金院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金院文化与金融文化休戚相关、相辅相成。要重视传承与凝练金融行业文化特色,把金融业倡导的诚信、严谨、守则、融合、创新、服务等共性价值贯穿到金院文化中,并加以拓展、延伸,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

金院地处上海,海派文化是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东方的、西方的,各种思想潮流、宗教信仰、风俗人情在这里交汇,形成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特性。金院文化应能反映这种文化特性,展现一种都市包容、自由、超然的文化形态。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充满智慧,它可以解决宇宙及人世间各种复杂的问题,这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没有中断过的原因。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没有造成灾难性影响,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院文化中不能缺少这个根基,要学习先贤精髓,传承优秀文化,汲取古人智慧。

自“西学东渐”以来,西方的哲学、政治、经济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西方的强势崛起吸引了中国人的目光,以寻求中国富强之路。个人奋斗、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是西方文化的内核。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文化思想和管理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今天这种开放、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新的时期仍然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四种文化特色与金院文化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浑然一体。金院以金融特色文化为主线,汲取各种文化养分,丰富文化内涵,形成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独有文化。

(三)金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践

文化是一个进程,伟大的文化价值就在于进程中。任何一个单位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进程,割裂历史去谈文化前景是没有底蕴的,是缺乏厚重的,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历史可以影响未来、昭示未来,金院有着60多年的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只有继承、珍视历史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同时在全新的背景下发扬光大,以时代要求为导向,加以创新,金院才能再创辉煌。

首先,要制定金院文化传承与创新中长期规划,或者修订完善已有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加以落实。紧紧抓住思想宣传这一阵地,利用院报、简报、网络等形式,加强金院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普及,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助推金院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第二,要开展重点对象教育。利用校史馆、钱币馆、书画馆、击剑馆等学校文化设施对新入职的老师、新生进行系统教育,使他们了解金院发展历程,认同金院文化,愿意为金院的明天贡献力量。第三,要把金院文化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项系统工程,纳入学校内涵建设项目中,党政工团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将金院文化建设延伸到管理的各个方面,让每一位教职工以树立金院形象为己任,认识到自己就是金院的一张名片。第四,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到金融行业、中外企业、社区农村以及国际性的活动中去体验历练,开阔视野,培养感性认识,丰富阅历,提高金院文化的张力。总之,要把塑造具有金融特色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使金院的毕业生未踏入金融行业,他(她)在校所获得的文化熏陶、素质品格、能力修养等无形价值,同样会受到业界和社会的欢迎。

参考文献

[1]许培星:《走向蔚蓝——前进中的上海港和港口管理局》,《交通与运输》2004年第1期。

[2]《上海金融学院建校60周年》画册。

[3]泰勒:《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

[4]梁启超:《饮冰室全集之三十九》,中华书局,1989年。

[5]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6]《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

[7]唐双宁:《当代金融家》,2011年。

[8]梅世云:《从金融的本质来看金融文化的内涵》,2011年中国金融文化论坛。

[9]赛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新化出版社,2010年。

[10]《人心教化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根本性课题》,光明网《光明日报》2011年12月27日。

[11]《上海金融学院校史》。

[12]《上海金融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13]《上海金融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14]“上海开埠”,百度百科。

[15]《中国金融业核心价值体系构建》,2011年中国金融文化论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