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的历史时代”的提出及其内涵

“大的历史时代”的提出及其内涵

时间:2022-09-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大的历史时代”的提出笔者认为,把“大的历史时代”界定为“人类社会处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大时代”,出于以下理由:第一,“大的历史时代”思想,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有明确阐述。

()“大的历史时代”的提出

笔者认为,把“大的历史时代”界定为“人类社会处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大时代”(以下简称“两个过渡大时代”),出于以下理由:

第一,“大的历史时代”思想,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有明确阐述。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创始人,在他们对众多的时代划分中,多数属于大时代的认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11]在其他著述中,马克思则把人类社会分为古代社会、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相应地分为几个时代。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把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三大历史时代。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集大成者和突出发展者,他在2925年《打着别人的旗帜》一文中,不仅首次提出了“大的历史时代”的概念,而且对此进行了集中的阐述,[12]至今仍是学者们频繁引用的经典。列宁在其他著作中,也多有涉及这一问题。如他在2928年《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文中就说过:“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代。”[13]

第二,把“大的历史时代”界定为“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较大程度地点明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和演化的进程,正确地指明了该历史阶段中多数国家的社会性质、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向。有学者提出,冷战后世界出现了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甚至文化差别甚大的四类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的民族主义国家、冷战后中东欧国家与独联体成员国、社会主义国家。[14]除了社会主义国家之外,其他三类国家(占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绝大多数),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基本或大致相同,均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范畴。它们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为自己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奠定基础,甚至已经不同程度地加入了这一历程。在“大的历史时代”界定中,把“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放在首位,是对客观存在实事求是的肯定。

第三,把“大的历史时代”界定为“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充分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应看到其中还有明显的事实缺憾。自292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开始,世界的基本态势发生了质的改变。在私有制独霸的人类世界上,诞生了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并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事业有过空前的辉煌,20世纪末社会主义又出现严重曲折。但毕竟仍有中国、越南、朝鲜、老挝、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它们仍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如果仅说“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就淡视了这一客观事实。在“大时代”的概念中加上“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才符合历史的真实。

()“大的历史时代”的内涵

“大的历史时代”的内涵可以用以下几个词来概括:大变化、大进步、大目标、大使命、大历程。

大变化 指的是人类社会形态的大变动,即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被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所代替,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发展到共产主义的高级社会形态。

具体说来,这一历史的大时代至少存在三个大变动:资本主义社会性质的国家(包括现今的发达国家、发展中的民族主义国家、苏东剧变后的国家)变成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的国家;革命胜利后的这些国家再推进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到共产主义的高级社会形态;现今已经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发展到共产主义的高级社会形态。至于同一社会形态的内部变化,一般属于现()时代的中小阶段的变化。

大进步 就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即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即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而决不是相反,也不能互相交叉。

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这是历史的必然,前面已有分析,这里不再赘述。这里必须强调两点:第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巨大进步;社会主义再实行资本主义,那是历史的倒退。因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即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长期被少数富人不合理地占有,社会主义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这是历史的根本进步;人民的政权,再被少数富人霸占,显然是历史的悲剧,历史的倒退。第二,不能简单地说共产主义可以直接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虽然属于同质社会,但毕竟有低级与高级之分。社会主义“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这些痕迹“在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15]。要清除这些痕迹,是社会主义的任务,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不应该再有这些东西。

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是历史的更大进步,因为它是低级向高级的发展。现在的社会主义运动正处在困难时期,但社会主义是客观存在,并且在朝着从低级向高级水平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从高级往低级的滑落,更不是回复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也是我们认为当今的大时代是“两个过渡”,而不赞同仅用“一个过渡”即“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提法的重要原因。至于苏东的剧变,虽然负面影响巨大,是资本主义的复辟,但从历史的大时代演变规律来看,只是“螺旋式上升”中的“一个螺旋”现象,需要认真对待,但不能妄言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大目标 即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理论学说、社会制度和实践运动三个方面构成的统一整体。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产物,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合理归宿,也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实现自己历史使命的最终结果。[16]

共产主义至今是人们追求理想社会。这是因为,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上,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劳动已经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人们向往这样的美好社会是必然的,现今的社会存在着太多使人们很难幸福、很难快乐的东西。

但把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看成是人类历史的“终点”也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辩证法反复说明:“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17]

恩格斯在回答德国社会党人给自己提出什么样的最终目标时,也做了这样的说明: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18]不断发展论不承认有最终目标,也就意味着不承认有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后阶段。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共产主义的实现,仅仅是人类史前史的终结,同时又是真正的历史的开端。到那时,人类还会有新的奋斗目标,社会还要经历无数的发展阶段。他们还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9]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即是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

可见,如果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后阶段和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一旦实现,人们就生活在无尽的幸福之中,人间就建立了一个终极不变的“千年王国”,人类的历史因此也就终结了。这种看法否定了历史辩证法。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人类历史命运不可改变的终点,而只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历史的接点,新的人类社会的起点。“终点论”应该改变成为“发展论”[20]

这一说法符合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也是这里确立大时代的重要理论依据。现在这“两个过渡”的大时代结束后,还会进入新的大时代。这一大时代为未来的大时代奠定基础,这一大时代的结束恰恰是未来大时代的接点、新的大时代的起点。这也符合历史的辩证法。

在认识到“大变化”、“大进步”、“大目标”这些大时代内涵基础上,我们还要看到大时代另外的重要内涵:大使命,大“手笔”,大历程。

大使命即革命、建设两大历史使命。革命,就是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建立自己的政权。这在当今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中都是十分艰巨的使命。工人阶级首先需要解决为什么要革命、什么时候革命、怎样革命等历史难题。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后,又有怎样巩固政权、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历史使命。在现今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中,需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问题,任务仍然艰巨。

对于解决上述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经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这是科学体系、理论成果、指导思想。但现今和未来的变化是如此巨大,错综复杂,必须在“不忘老祖宗”的同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社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进步、发展。

大历程 即这一大时代的终结,将经历一个内容丰富、时间很长的历史渐进过程。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必须经历四个相互衔接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的革命阶段。这个“第一步”,就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所经历的第一阶段。工人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就是建立自己的国家政权。这个过程,中国用了28(19211949),俄国用了12(19051917)。现今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会用多少年,难以预测,但用的时间可能会更长。

第二阶段,是革命转变时期。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写道:“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21]这里提出的“革命转变时期”和“过渡时期”,可以理解为从工人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到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期,意味着实现这个转变的根本标志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这个过程,中国用了10(19491959),苏联用了19年。从目前的情况看,发达国家完成这一过渡可能会比发展中国家短一些,但实践往往会复杂得多,时间较长的几率大。

第三阶段,马克思称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列宁和以后的人们称为“社会主义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现在的学术界,正在讨论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独特社会形态问题,不少学者赞同这一说法,并进行了分析论证,高放先生在《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对我国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的讨论进行了回顾,在赞同这一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补充和订正。靳辉明先生在《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后在《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一书中,详细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独特的形态”[22]。李屏南《选择与创新:科学社会主义观在中国》一书中也着力赞同并说明了这一观点。[23]他们认为:“如果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形态的宏观角度看,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初级阶段;中等发达阶段;发达阶段,也就是高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应与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相衔接。”“如果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中观角度看,也可以把以上三个发展阶段的概念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中的三个小阶段。党的文献和党的领导人所讲的几步走大多指的是后者。”[24]这些结论,理论与现实意义重大,它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关于共产主义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阶段,属于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的基本思想。

到底这一阶段的时限有多长2恐怕是很长的。这从邓小平1991年的南方讲话中的说法可以判断。他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25]2007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重申了这一观点。[26]

第四阶段,即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这一阶段势必也要经历初级、中级、高级阶段。时间的长短,难以确定,恐怕也不会短。

我们所说的大时代,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到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初始结束(即与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衔接),有人认为这遥不可及,实在太渺茫了,不该谈论与定论这样的大时代。我们认为,这种认识存在偏颇:第一,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对时代性质的分析和判断,因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27],只有“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28]。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弄清时代问题,事关现在和将来怎么做、做什么的大问题。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弄清大时代的性质、特征、走向,就如在历史长河中设立天文望远镜、高级探照灯,使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心明眼亮,方向和目标正确,尽可能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这不是“渺茫”,而是“光芒”。第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同质的社会,它们的基本点是相同的,即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消除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没有阶级对立,二者的区别只是成熟程度的不同。从这个意义讲,共产主义社会正在当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正在实现的过程中。共产主义并不“渺茫”。第三,“渺茫论”产生的又一个因素是苏联、东欧的剧变。有人故意夸大其结果,危言耸听地说社会主义失败了,灭亡了,灭亡后再复活,谈何容易2有人把剧变的负面影响看得过于严重,产生了悲观主义情绪,认为社会主义再复兴前途“渺茫”。前一种人属于混淆是非,后一种人属于形而上学,最好的应对是让客观事实说话。苏联、东欧剧变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一种背离;中国等国家的社会主义生气勃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经过调整,影响在回升;就是剧变后的国家其共产党力量也开始引人注目,所以“渺茫论”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