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外艺术微电影比较研究

中外艺术微电影比较研究

时间:2022-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杨恩慧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微电影各种分类体系的考察,阐释艺术类微电影的特征、地位和意义。以类STASH为先锋的新媒体制作手段,将为今后艺术微电影的影像风格和制作方法提供无限可能。关键词 艺术微电影 比较研究 叙事 文艺片 STASH在“微电影”一词出现之前,电影界通常把短时长的电影统称“短片”。

杨恩慧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微电影各种分类体系的考察,阐释艺术类微电影的特征、地位和意义。文中选取若干国内外优秀艺术微电影案例,分析其主题内涵与叙事结构,阐释国外艺术微电影凭借“虚构叙事”与“重复叙事”的策略对人性深入的刻画的手法,同时对中国艺术微电影中的拷问无常和追寻实相的艺术精神与东方哲思赞誉有加。以类STASH为先锋的新媒体制作手段,将为今后艺术微电影的影像风格和制作方法提供无限可能。

关键词 艺术微电影 比较研究 叙事 文艺片 STASH

在“微电影”一词出现之前,电影界通常把短时长的电影统称“短片”。“微电影”是近5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时代语汇,它通常是指小成本制作、使用数码摄像机、在电脑上剪辑并发布到网络上的专业或业余电影。与“微电影”含义相近的英文表述有“short film”和“microcinema”。

在维基百科中,“short film”定义为:短片可指短于电影长片的任何影片。对于时长的界定尚无共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将短片定义为:“原始的动态影像,将所有运行时长计算在内,总时长40分钟或更少。”short film的时长通常比short subject长,但是比标准故事片长度短。短片经常在本土,国家或国际电影节上放映,它由独立制片人制作,通常是非盈利、低预算甚至无预算的。它们通常是由电影补助金、非营利组织、赞助商或个人的资金资助。短片一般用于电影制作者获取经验,和(或)证明自己的才华,以获得来自私人投资者,娱乐公司或电影制片厂的资金。(A short film is any film not long enough to be considered a feature film.No consensus exists as to where that boundary is drawn:the Academy of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defines a short film as“an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that has a running time of40 minutes or less,including all credits”.The term featurette originally applied to a film longer than a short subject,but shorter than a standardfeature film.Short films are often screened at local,national,or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 and made by independent filmmakers for non profit,either with a low budget or no budget at all.They are usually funded by film grants,non profit organizations,sponsor,or personal funds.Short films are generally used by filmmakers to gain experience and/or prove their talent in order to gain funding for future films from private investors,entertainment companies,or film studios.[1]

维基百科的“microcinema”定义为:术语microcinema可以有两种含义。一方面,它可以描述为低成本的或是业余的电影短片,这些短片基于数码视频制作,在电脑上剪辑,然后通过录像带、光盘或通过互联网传播;另一方面,它可以描述为一个低成本的放映模式——例如,在一个小剧场,或者多种播放平台上播放,用来展示小规模电影制作,艺术家作品,短片以及剧目。microcinema是一个灵活的、包罗万象的术语,它包括诸如动画短片,充满奇思妙想的互动视频,写实纪录片以及故事片等。当新技术能让主创人员降低成本或尝试多种创意时,microcinema便应运而生。(The term microcinema can have two meanings.It can describe low-budget or amateur films shot mostly on digital video,edited on a computer,and then distributed via videotape,disc or over the Internet.Or it can describe a mode of low-budget exhibition—a small theater or screening series operated in order to show small-gauge filmmaking,artists works,shorts,and repertory programming.Microcinema is a flexible term that can cover anything—animated shorts,bizarrely impressionistic video manipulations,hard-hitting documentaries,and garage-born feature-length movies.A classic microcinema offering is a film that probably would not exist if new technology hadn't allowed its creators to cut costs or inspired them to try something different.[2]

百度百科中微电影是这样被定义的:“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8~15分钟)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至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它具备电影的所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主题、故事情节。”[3]从以上文字不难看出,百度对微电影的定义更多的是对其外在形式的表述,并未着重强调影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国内媒体和文献中对微电影的定义亦“百花齐放”,且不乏随意。

在“微电影”所表达的概念和界定上,目前在业界并无一个统一的说法,中文有“短片”“微电影”等描述,英文表述上有“short film”和“microcinema”等词汇。通过对国外文献的检索发现,其中最常用的词汇还是“short film”而非“microcinema”。“微电影”一词在国内被经常译为“micro film”,在维基百科和英文文献中均未能搜索到,可见这是国人杜撰的翻译而非正式的英文表述。

综合以上描述,本文对微电影的定义为:“时长不超过电影长片、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低预算或无预算),运用数字技术拍摄和制作,并能在多媒体网络平台上展示和传播,符合视听语言规律并具有艺术价值的短片。”有别于非专业人士的随意拍和纯粹博取眼球效应、粗制滥造的影片,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具有如下特点的艺术类微电影:具有特定的主题内涵和电影叙事策略,使用专业的镜头语言和视听表现形式(纯粹的或融合真人实拍、动漫、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并具有艺术上的审美价值与哲学上的普世价值。

学术研究方面,截至目前,在Web Science上对“short film”的研究论文上万篇。在中国知网上将“微电影”与“艺术”作为关键词,检索出期刊文章只有313篇。其中,2015年68篇,2014年124篇,2013年65篇,2012年51篇,2011年4篇。2011年之前,微电影一词还未出现,故没有关于微电影的研究论文出现。上述研究论文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微电影命名、分类、特征、叙事和形式等,专门针对微电影中艺术片的研究论文并不多见,将中外微电影比较研究的论文更是凤毛麟角。故国内理论界针对艺术微电影以及微电影比较研究的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同“百花齐放”的微电影定义一样,微电影分类也是“百家争鸣”。但从各种机构的分类上,可以一瞥艺术微电影在当下的地位。中国大陆的一些电影制作机构和网民也纷纷自拍微电影,上传到目前中国最大的微电影传播平台——优酷和土豆上以获得更多的受众瞩目。优酷与土豆日渐走向融合,两家关于微电影的分类完全相同,如表1所示。

表1 优酷和土豆上的微电影分类体系[4]

百度百科将微电影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草根恶搞型、青春爱情型、励志奋斗型、古风型、感人亲情型、唯美风景型等。国内媒体公司的分类大体与之类似。纵观中国近几年拍的相对成功的微电影,豆瓣将它们分为3类:怀旧文艺片、企业形象宣传片和公益类微电影。

《微电影的类型及传播效果研究》[5]一文中将微电影分为广告型、公益型、电影型、作者型四种类型。《微电影的特征、分类及传播》中总结了中国当下媒体和社会认可度比较高的微电影有6种常见类型:广告微电影、宣教微电影、艺术微电影、恶搞微电影、科普微电影、校园微电影。[6]

从以上分类标准不难看出,优酷土豆作为传播大众影像文化的两大播放平台,其分类充分迎合了广大受众通俗化、娱乐化的欣赏口味。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推出了“优酷出品”和“土豆映像”两大精品自制战略,出品了数十部具有上乘水准的“大师微电影”(下文详述),为艺术微电影提供栖息之地。百度和传媒公司的分类大体类似,随意且有失系统化的考量。而豆瓣和一些学术论文中对微电影的分类中,将“文艺片”“作者型”和“艺术微电影”作为单独的类别列出,体现了为艺术片保有一席之地的学院派分类风格。但在中国公众视野内,艺术微电影仍属小众。微电影在中国各地遍地开花局面对于微电影长远发展来看并非是好事,过度的泛滥和制作者的急功近利让今天国内很多所谓的微电影只是成了一种变相广告片或寄望于一夜成名的手段,短片本来该有的艺术性完全抛掷脑后。

国外艺术微电影在电影艺术中始终保有重要的地位,其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在继承电影艺术的基础上历久弥新。在各大电影节短片单元竞赛中,斩获大奖的一般都是艺术微电影。另外,一些国外微电影的创作方式已经打破了纪录片和故事片的界限,故事片里面有记者采访,短纪实片里有表演,兼具剧情和纪实两种诉求与叙事特征。对比中国和西方在“微纪实”创作上的区别,西方这种近似纪录片的微电影,实际上是为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品,国外的作者微电影在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微电影是小投入、快制作、短时间观看的作品,作者要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意图,用传统的剧情长片或纪录长片并不适合,于是就创立了用表演和纪实等多种方式来完成作者的意愿。这种跨界多元化的表述,推衍了整个微电影界的主体风格。

有人说一旦艺术进入了公众领域,艺术自身的高贵就被降低了,那么艺术品由谁来界定?是公众还是艺术创作者?是商人还是艺术评论家?这里涉及到艺术的趣味问题。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微电影的未来不应被全民狂欢、娱乐至死的大环境所淹没,微电影的价值不应以代表“名”的点击率和代表“利”的商业价值来衡量。艺术微电影是微电影中的贵族与先锋,她引领微电影艺术的发展方向。

综上,在微电影的分类方面,目前业界尚无统一分类标准,我们呼吁国内外电影学界制定出一种或多种类目清晰的微电影分类标准,不必强求雅俗共赏,也就是说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如不能欢聚一堂,亦不妨各行其道。自2011年业界公认“微电影”一词出现至今,数以万计的微电影相继诞生,过去鱼龙混杂,未来何去何从?电影评论界有责任为微电影的过往理出历史轨迹,为微电影的将来谋划发展蓝图,为艺术微电影开辟一方洞天。

艺术微电影的创作与传统电影长片创作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微电影在主题内涵与叙事结构上,一方面微电影吸取了长片创作的经验,另一方面凭借当下数字技术的便利,使得影像的个人创作和艺术表达有了可能。

在国外艺术微电影的叙事策略中,虚构叙事和重复叙事是两种常见的叙事手法。米歇尔·布托说:“叙述向我们展示世界,但注定是一个虚假的世界。”尽管如此,就叙述行为而言,依旧可以被分为“真实叙事”(truthful narration)和“虚构叙事”(falsifying narration)。真实叙事是根据空间的有机联系和时间的有序关联有机地展开的[7]。而虚构叙事不受这种关联和顺序的约束,它是时间顺序的摧毁,并且在虚构叙事中,剧中的人物并不指向某一个明确的人,也可能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

重复叙事中的“重复”,不是柏拉图式的那种以万物为原型的“模仿式的重复”,或者说是那种强调与模仿对象吻合一致的重复,而是一种“尼采式的重复”,即以差异为前提的重复:“这个世界不是摹本,而是德鲁兹所说的‘幻影’或‘幻象’。它们是些虚假的重影,导源于所有处于同一水平的诸因素间的具有差异的相互联系。”[8]重复叙事体现在以下3种形式中:叙事力量的递进、对比以及永恒轮回式的重复。

微电影《下一层》(next floor,加拿大,导演:denis villeneuve,2008,时长11牶55)将人性中的贪欲鞭挞得挖地三尺(见图1)。片中的时间和空间都是虚构的,一个阴暗的大厅中一张硕大的餐桌前,衣冠楚楚的食客们正在进行一场饕餮盛宴。他们的装扮显露出其上流社会的地位,有的似军界要人,有的如政界领袖,有的像艺术名伶,有的又如银行大亨,这些客人无一例外身上满是灰尘,好像刚刚经历着一场浩劫。训练有素的服务员将食物一盘盘端上,盘中动物的内脏和尸骨堆积如山。客人们一如饿鬼,大快朵颐争相进食,攫取产生的剧烈晃动超过了地板的承重,客人连同餐桌跌落到下一层。服务员淡定地迁到下一层,简单打扫后宴会继续,然后是新一轮的大快朵颐,如此循环往复,层层跌落,仿佛坠入万劫不复的黑暗地狱。在该片中,“吃”已不仅仅是进食本身的意义,被抽象为贪欲的符号化体现,食客们只是在以攫取的姿态抢占和吞噬,而宴会则是物欲社会的浓缩。短片似一个真实社会的虚构镜像,不断重复的宴会揭示了“攫取”和“下坠”的因果关系:人类因贪欲而堕落,贪欲越重,坠落越深。

图1 加拿大微电影《下一层》剧照

对于人类欲望的探讨,类似的还有的短片《黑洞》(The Black Hole,英国,导演:Philip Sansom&Olly Williams,2008,时长2牶20,戛纳电影节最佳短片奖),以物理学的“黑洞”隐喻欲望的“黑洞”。短片讲述了一个周末在公司加班的小职员,无意中打印出了一个黑洞,后来发现只要把这张印有黑洞的纸放在物体表面上,他就能穿越而过,小职员试着用它到购物机里拿巧克力,后来又到保险箱里拿钱,越拿越多,最终被困保险箱内无法逃离。短片用寓意的手法展现了人性的黑洞,引人深思。在该片的叙事策略中,一方面采用了“虚构叙事”的手段。例如,公司职员可以指代任何一个职场中人,甚或芸芸众生,“黑洞”是贪婪无度的人性弱点的外化,“保险箱”具有引诱和禁锢的双重属性。该片还运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从利用“黑洞”吞噬小零食,到保险箱里的钱,直到吞没自身,这是一种递进式的重复叙事。无需其他叙事上的修辞,重复本身即阐释了影片的主题(见图2)。

图2 英国微电影《黑洞》剧照

动画形式的艺术微电影还有《人性》《平衡》《对话的维度》,等等,这类主题的微电影都是对人性深层次的探讨,在叙事策略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国外微电影创作中惯用的“虚构叙事”和“重复叙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优秀的艺术微电影近年来破土而出,一些具有独创精神的导演运用古老的东方元素和哲学思想,指向对人类终极问题的思索。值得一提的是优酷推出的“大师微电影”系列,其新颖的主题内容、叙事方法、高品质的制作水准、专业的创作班底赢得了业界首肯,先后获得几十个知名国际电影节青睐。“大师微电影”全面提升了微电影品质、使得微电影摆脱“草根”标签,引导行业向优质、精品化升级,树立了艺术微电影独树一帜的地位。

微电影《行者》(香港,导演:蔡明亮,2012,时长25分钟)更像一首诗电影。该片以喧嚣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香港为背景,一位身披红色藏袍,形似僧侣的行者(李康生饰),以极缓慢的速度穿行闹市。他低垂着头颅,手拿汉堡和快餐塑料袋,每一步稳稳踏出,心无旁骛,似乎正是在享受这步履交错的修行。世界是一场名利权情的博弈,世人沉湎其中。行者以这般迥异常人的方式穿梭全港,路人的疾行和行者的极缓构成强烈对比。影片为身处嘈杂纷乱不可终日的世人提供了一剂“慢”的解药(见图3)。

图3 香港微电影《行者》剧照

图4 中国微电影《一维》剧照

根据鹿桥的小说集《人子》改编的微电影《一维》(中国大陆,导演:吕乐,2013,时长17分钟)为“大师微电影”系列中的另一部(见图4)。“一维”在影片的解读方式是多元的。首先,一维与二维相对,是“非恶即善”与“非善非恶”的区分,老法师的一分为二将这一层面的意义推向极致。其次,对应片中儒家、道家和一神论的论道段落,讨论的中心已不再是讨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是判断善恶的主体。戏中戏的段落里,饰演老法师的演员沉默不语,“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艺术微电影的导演在作品中探讨更多的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在创作之外又带给我们这样的思考:微电影的叙事策略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表达哲思的主题?而这种哲思又将在多大程度上被大众所接受?微电影通过怎样的形式和制作手段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内涵?

微电影《一维》的影像风格和制作手法独特精妙,融合了中国水墨画神韵以及皮影戏元素,兼有真人实拍和动画特效的制作手段。用一维X轴(只有长度,没有宽度和高度)的横移镜头调度,诠释一元世界的中道智慧而非二元世界中的非白即黑,形式与内容相映成趣。这在国产微电影的制作手段和表现形式中属难能可贵的尝试。

国外微电影则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真人实拍、动漫类别以外,各种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在一部微电影乃至其中的某个镜头中,其呈现的形式往往是真人实拍、动漫、电脑特效及各种新媒体制作手段的集合。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形成,国际上习惯将这一领域通称为CG(computer graphics),它既包括技术也包括艺术,几乎囊括了当今电脑时代中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CG技术为艺术微电影的镜头视听表现注入了勃勃生机。

谈到影像领域,不能不提到经典案例STASH,如图5所示。STASH DVD是由美国Stashmedia公司出版的《DVD月刊》杂志,包含了当月中世界一流艺术设计师制作的影视、动画、特效、动态视频等设计、广告创意方面的优秀作品,现已成为全球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设计参考资源。以STASH为先锋的新媒体制作手段,将为今后的艺术微电影制作提供无穷创意和无限可能。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微电影打破各种制作形式的界限,将曼妙精致的影片与日新月异的形式完美结合。

图5 STASH视频截图

综上,在微电影的概念定义方面,业界还未有一个一锤定音的权威定义。通过对国内外微电影的各种分类体系的考察,中国的艺术微电影已有被全民娱乐、大众狂欢所席卷之忧,也有另辟蹊径之喜。在分析若干国内外经典艺术微电影的案例之后得出,国外艺术微电影中对人性的刻画及其“虚构叙事”与“重复叙事”的手法值得借鉴,而中国艺术微电影中的拷问无常和追寻实相的艺术精神与哲理思想应为后来者所继承,汲取古老东方的智慧创作源远流长而非急功近利的作品,方能在世界舞台上“东方不败”。同时,在制作手段和表现形式上,创作者应大胆采用各种数字手段,打破电影、动漫、新媒体的鸿沟,当下各种CG制作手段,将为艺术微电影制作提供无限可能。

艺术微电影在中国的未来将如何——她会成为微电影中的贵族和先锋?小众的孤芳自赏?还是随波逐流,直至泯然众人矣?这个世界上的精英如若不能引领大众,只有两条路:一是深闺独居,二是被大众所牵引。

基金项目:2016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现实主义电影中的民生幸福感研究》(编号:SK2016A0239)资助。

(杨恩慧,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安徽省影视评论学会理事)

注释

[1] 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ort_film#cite_note-1。

[2] 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crocinema。

[3]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342291.htm。

[4] cf,lol,dota是三款由国外公司开发,在中国大陆运营的游戏。

[5] 石婷琴:《微电影的类型及传播效果研究》。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6] 杨晓林:《微电影的特征、分类及传播》。《民族艺术研究》,2015(02):18。

[7] Gilles Deleuze,Cinema 2:The Time-Image,translated by Hugh Tomlinson and Robert Galeta,by The Athlone Press,2007:129。

[8] [美]J·希利斯·米勒:《小说与重复》。王宏图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