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艺术品需求,为什么可能随时爆发

中国艺术品需求,为什么可能随时爆发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5月30日,《广州日报》刊载《中国艺术品需求或在近年爆发》一文,援引了意大利投资者马特利对未来中国艺术市场的预期。而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他的判断是:日渐积累的艺术品需求将会在近几年爆发。他的理由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特别是油画市场,普通民众还没有消费艺术品的意识。在经济学中,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

☆认识误区之35:“中国艺术品的市场需求,取决于大众的消费意识”

☆投资必备要诀:时刻跟踪投资者的艺术品市场预期。

☆阅读关键词汇:马特利·荣宝斋·需求·预期

2009年5月30日,《广州日报》刊载《中国艺术品需求或在近年爆发》一文,援引了意大利投资者马特利对未来中国艺术市场的预期。

马特利曾在股票市场套利,也是房地产投资者,还是多年的艺术品收藏者。他认为,股票和房地产都是先盈后损,只有艺术品投资“稳赚不亏”。而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他的判断是:日渐积累的艺术品需求将会在近几年爆发。他的理由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特别是油画市场,普通民众还没有消费艺术品的意识。

与马特利的判断相呼应,2009年初的北京中国画市场已经颇为兴旺。

2009年春节期间,国有老字号荣宝斋总店门前排起了几百米的长队,开门后,顾客蜂拥而入,挤得销售大堂水泄不通。最爆棚的一个场面是,总计90多件、价值3000多万元的书画,竟在短短3小时内卖光。为什么荣宝斋的中国画在金融寒冬中如此火暴?一种解释是:由于老百姓对本土文化有普遍认同,无论是高端市场还是大众市场,其消费基础都比较雄厚。

不论是马特利的猜想,还是荣宝斋的爆棚,对于中国艺术市场当然都是大好事。这些想象中和现实中的旺盛需求到底来自何处?

答案自然要从什么是“需求”说起。在经济学中,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复杂,最重要的有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替代效应、互补效应、预期6项。在通常情况下:(1)当商品价格下跌时,需求增加;当商品价格上涨时,需求减少。(2)当消费者收入增高时,需求增加;当消费者收入减少时,需求减少。(3)当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加大时,需求增加;当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减少时,需求减少。(4)当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涨时,其需求增加;当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跌时,需求减少。(5)当某种商品的互补品需求增加时,其需求增加;当某种商品的互补品需求减少时,需求减少。(6)当消费者预期未来价格上涨时,需求增加;当消费者预期未来价格下跌时,需求减少。

那么,“马特利猜想”和“荣宝斋爆棚”与哪些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关呢?

很显然,与前5项关系不大。因为在未来几年的中国油画市场,并没有价格大幅下跌的趋势,也没有消费者收入大幅增加的可能,消费者偏好、替代效应、互补效应的显著变化更无从谈起。同样,在近来的中国画市场,价格并未发生大幅下跌,也没发生消费者收入的大幅增加,更没有消费者偏好、替代效应、互补效应的显著变化。

导致“马特利猜想”和“荣宝斋爆棚”的重要原因,只有预期。

有多年股票操盘经验的马特利认为:完全可以把证券市场的组成结构与艺术品市场对应起来,它们的规律基本吻合,对个股和画家个体的操作手法基本雷同。可见,马特利前面所说的民众艺术品消费意识,多半是指与股市类似的“艺术品投资意识”。而他本人几年前就到广州购买中国本土原创油画,也是因为他觉得当时油画价格普遍偏低、未来获利机会最大的缘故。对于“荣宝斋爆棚”,另一位业内人士的分析更为实在:“从投资角度看,艺术品实质上是基于购买者普遍价值认同的商品,升值空间很大、值得投资。”

这种对艺术市场的预期,真的可以影响到需求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预期都有“自我实现的功能”。比如,甲国怀疑乙国是敌国,便扩军防范,由此引起了乙国不安,并随之备战。于是,两国真的成为敌国。在经济领域,预期的自我实现更为常见。比如,股民普遍预期某只股票会上涨,便大量买入,于是该只股票果然价格上扬。再比如,储户普遍预期某家银行会倒闭,便疯狂提取存款,于是该家银行果然因为挤兑而倒闭。实际上,中国高端艺术品市场在近年的价格飞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预期所导致。

既然“荣宝斋爆棚”已经在人们的良好预期下实现,那么,只要人们对艺

术品市场“看涨”的预期继续坚持,“马特利猜想”的应验也是随时可能的事。

相关资料链接:

1编辑部《中国艺术品需求或在近年爆发》《广州日报》2009-05-30

2周宁,万一文《荣宝斋为什么这么“火”?》《经济参考报》2009-02-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