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强地方税源专业化管理问题研究

加强地方税源专业化管理问题研究

时间:2022-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地方税源专业化管理问题研究贵港市地税局课题组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税源管理效率决定税收征管质效,税源管理基础不牢,税收征管就会地动山摇。本文结合贵港市税源专业化管理现状,就推进地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做粗浅研究。2.以重点税源企业、重点项目为重点,全面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

加强地方税源专业化管理问题研究

贵港市地税局课题组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税源管理效率决定税收征管质效,税源管理基础不牢,税收征管就会地动山摇。2011年,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纳税评估为重点,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完善制度、机制为保障,努力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总体思路。如何进一步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全面促进税收征管质效,是亟须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结合贵港市税源专业化管理现状,就推进地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做粗浅研究。

一、我国税源管理各个阶段的特征

(一)管理员专责管理阶段

此阶段主要在解放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特点是税收管理以管理员的“一员到户、各税统管”集中管理为特征,纳税人缴税与否和缴纳多少往往由管理员一句话判定。管理员统管各税,集征、管、查于一身,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容易导致征纳双方权利义务不清。

(二)征、管、查相分离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1988年以后执行,主要是改变税收管理员集征、管、查一身的管理模式,实行征收、管理、稽查三者相分离,并按此原则设置机构,分别承担相关职能。

(三)普遍纳税申报强化稽查阶段

1994年税务部门进行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税制改革以后,该模式逐步推行,其主要特征是在税收征收过程中,要求普遍建立纳税申报制度,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进程,探索建立严格的税务稽查制度,并积极推行税务代理

(四)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阶段

1997年以后,这个阶段的税收管理提出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管理、重点稽查的理念,逐步建立并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管理监控体系,人工与计算机相结合的稽查体系,以征管功能为主的机构设置体系。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技术在税收管理上的积极推广应用。

(五)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阶段

21世纪的前几年,伴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涌现,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迈入了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税收征管有两个显著变化:一是以金税工程为代表的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税收管理的科技含量明显提升。二是开始实施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这个时期在征收管理中积极探索和掌握征管工作规律,明确规定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实施纳税评估等管理措施,进一步改变了粗放式的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逐步提升。

(六)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实施阶段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对税收管理而言,税务部门面对的纳税人发生了显著变化,改变传统的征管模式,探索实施新的税源管理新模式势在必行。而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面对复杂纳税人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应运而生。

二、贵港市地方税源专业化管理现状

近年来,贵港市地税局在推进专业化税源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依托广西地税信息管理系统,抓大、控中、稳小,分层、分类、分片的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模式,在提高征管质量、降低执法风险、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贵港市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主要内容

1.依托“广西地税信息系统”。将纳税人户籍资料录入“广西地税信息系统”,通过户籍管理模块对纳税人实施信息化管理,同时通过信息数据集中处理,生成有效纳税信息,并及时发现纳税异常情况。

2.“抓大、控中、管小”原则。“抓大”,即抓好重点税源企业和重大项目税源管理,明确责任,建立专人联系制度。2011年,贵港市地税局共有年纳税额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1269户,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共入库地税收入16.36亿元,占到全局税收收入的77.71%,是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

“控中”,即对除重点税源户外的中等规模企业,强化监控。主要涵盖水泥厂、矿山等行业,加强对行业的掌握了解,定期开展对企业巡查、指导工作,为扶持中等规模企业和加强对其进行税源监控提供保障。

“管小”,即不放松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的管理。做好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的日常检查工作,尽可能减少漏征漏管现象,加强停歇业的报批和审查力度。

3.“分层、分类、分片”管理。分层管理即是分市级地税部门、县(市、区)级地税部门和基层税务所三个层次进行税务管理。

分类管理主要是按行业分类,按企业和个体户分类,按纳税规模分类,其中按行业分类即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序列分为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等行业进行管理。

分片管理主要是针对个体户和零星税源的特点采取分片管理、个体双定户实行分片管理模式。

(二)贵港市地方税源专业化管理主要做法

1.以“广西地税信息管理系统”为载体,推行动态税源跟踪管理。为进一步适应自治区地税局数据大集中管理的要求,克服“广西地税信息系统”中存在数据不完整及指标项错漏等数据问题,贵港市地税局以“广西地税信息管理系统”为载体,开发出集监控、分析、提醒、扫描件存储功能于一体的税收监控数据分析系统,即《贵港市地方税收管理信息动态监控系统》。该系统使税收管理员可以及时、准确修改相关户籍资料和掌握税收数据,以及掌握业户纳税变化情况并生成报表及数据,对超过纳税期未申报的业户导出欠税名单并进行手机短信催报催缴,同时实现便捷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把纳税户户籍资料和征管档案由纸质档案通过高速扫描仪逐步转化成电子档案,方便资料的保存与调阅。做到“动态监控、有效管理”,防止税款流失。2012年6月,该系统运行以来,共查找修改了户籍资料中的逻辑错误5000多条,查找出漏管户、异常户481户,返补税款590万元。

2.以重点税源企业、重点项目为重点,全面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

(1)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管理。一是落实重点税源监控对象。按照自治区地税局关于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的要求,2007年,贵港市地税局将上年度缴纳地税收入30万元以上的纳税户列入重点税源监控对象,当年监控户数为234户;2009年,自治区地税局将重点税源企业监控标准由上年缴纳地税收入30万元以上扩大到10万元以上,当年监控户数达到372户;截至2011年底,贵港市地税局重点税源企业已达到439户。

二是明确责任,跟踪管理。按照分层管理要求,以市局重点税源管理部门为指导部门,将重点税源管理企业按照属地原则落实到税收管理员,市局负责业务指导、数据汇总,县(市、区)局负责督促落实,税收管理员负责业户的跟踪落实。同时,贵港市地税局每年组织力量对全市重点税源企业重新进行排查筛选,掌握最新最全的重点税源企业名单。截至2011年底,全市落实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员30人,建立专人联系制度,对重点税源户和行业指定专人对其涉税情况进行全面跟踪管理,形成了责任分明的管理制度。

三是建立数据采集平台。利用“广西地方税纳税人采集数据报送平台”,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对其经营过程的收入情况、税款缴纳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并编制“重点税源调查表”对重点税源户和行业进行税收分析预测。为确保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交叉检查,促进数据质量的提高。

(2)对重大项目的管理。

一是建立项目分级管理网络。贵港市地税局重大项目税源专业化管理主要是以《建筑业房地产业项目管理系统》为依托,结合该市开展的“三百工程”项目大会战(“三百工程”项目大会战包括全市159个产业项目、185项民生工程和400家财源企业),建立健全了市、县(市、区)、基层分局三级重大建设项目地方税收管理网络。

二是建立重大项目税收数据指标体系。每月对重大项目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督查、通报,督促重大项目税收管理员及时跟进项目,确保重大项目税源及时入库。

三是创新跨区域项目税源管理。针对贵港至梧州高速公路项目、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广西段)等工程跨地域、税源涉及多个行政区域的税务机关和纳税单位的特点,通过与项目业主公司协商,指定由某个具体的征收管理单位统一负责项目的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各项工作,实行集中服务和统一管理,既避免了税务机关多头管理又防止出现基层税务机关为了争税源产生征管扯皮现象,强化了项目的税源监控,保证项目业主及各施工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应缴纳的相关税收及时足额入库。贵港至梧州高速公路开工以来到2012年10月,累计已经入库地税收入0.37亿元。

3.以社会综合治税为载体,构建完善的税源管理协税护税网。按照自治区社会综合治税工作领导小组和自治区地税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部门协税护税作用,认真落实代征代收、代扣代缴工作,强化地方税源的源泉控管。针对地方税收税种多、税源零星分散、易漏难征、征收成本高的实际,贵港市地税局加强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纳税单位的协作,通过采取代征代收、代扣代缴等措施,强化对难管行业、零散税源、一次性税源的控管。贵港市各级地税机关分别与100多个单位、部门签订了代征、代扣代缴协议。如通过贵港市航运信息中心、海关、交通部门加强对水路、公路运输行业税收的代征管理;通过国土部门代征土地交易税收和耕地占用税;通过房产部门代征二手房交易税收;通过建设部门强化对重大项目税收的控管;通过交通保险部门加强对车船税代扣代缴;通过纳税单位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扣缴管理,从而实现了地方税收综合治理的有效管理,有效地解决了税源控管特别是零散税源控管难以到位的问题。通过开展社会综合治税,2011年全市各级地税部门委托协税护税单位、部门协助代征代扣税款达1.73亿元,占当年地税收入的8.24%。

(三)贵港市地方税源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1.信息管税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税务登记管理进一步规范。贵港市地税局依托各种征管辅助软件,对全市地方税务登记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掌握,纳税人一户式档案更加完善,完成了分类管理,各级税务机关控管税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当前,贵港市地税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的纳税户达63000多户,涉及1400多个行业,基本实现了“管理到户、责任到人”的目标。

(2)网上申报系统进一步推广。截至2011年底,全市通过网上申报纳税金额达26576万元,占当年地税收入的12.62%。税收管理员通过系统可以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进行实时监控,促进了纳税申报率和税款入库率的提高。

(3)强化了税收票证管理。税票填开、发票配售实现信息化控制,使每一份税票、发票开具的时间清楚、要素齐全。此外,国际税控机网络发票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大了“以票控税”的力度。

2.税源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1)基础管理工作逐步扎实,漏征漏管现象逐步减少。贵港市地税局通过抓大、控中、稳小,分层、分类、分片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管理纳税户逐年增加,开展漏征漏管户清理的户数逐年减少,当前有涉税业务发生的业户为24556户,基础管理工作逐步扎实。

(2)工作效率逐步提高。变一人统管为人事分离,多部门协同管理的局面逐步形成,细化了责任和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质量。

3.地税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比例逐步提高。全市地方税收各项收入由1996年的2.05亿元攀升到2011年的21.05亿元,地税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例由1996年的26.40%上升至2011年的44.40%,16年共组织地方税收109.35亿元,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4.重点税源企业和重点项目地税收入逐年增加。随着对贵港市重点税源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税源管理不断的规范化,两者的地税收入逐年增加,为全市地税收入任务的完成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表1和表2)。

表1 2007—2011年贵港市重点税源企业地方税收入库及占比情况表

表2 2009—2011年贵港市重大项目地方税收入库及占比情况表

5.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进一步提高。通过抓好税源管理工作,切实落实“以管促收”,促使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进一步提高。

(1)纳税人主动纳税的意识增强。通过对税源的规范管理,减少了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误解与摩擦,近年来,全市固定业户的纳税申报率均超过了95%。

(2)企业欠税现象进一步减少。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企业欠税为837万元,仅占当年地税收入的0.39%。

(3)纳税人对地税机关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如税务机关对企业的重大涉税风险进行排查,对涉税疑难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在一些涉税问题上注重对企业的引导,达到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又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目的。在2010年贵港市开展的“百企评科室,千人评机关”的活动中,在全市41个参评单位中,贵港市地税局群众的满意度排名第五位。

6.培养了一批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

(1)税源管理的队伍进一步增大。目前贵港市地税系统有税收管理员396人,占全局干部职工总人数的51.90%,为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奠定了人员基础。

(2)税收管理员能力不断增强。通过轮岗制度、业务培训等手段,培养了一批具备税收分析、纳税服务、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多种业务能力的税务干部,为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储备了人才。

(3)税源管理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近年来,贵港市地税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人才进步的措施和办法,其中包括进一步加大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和激励机制,打造了一支业务素质高、战斗意志强、团队协作意识浓的税源管理队伍,不断地适应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

三、贵港市地方税源专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贵港市地税局在地方税源专业化管理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尚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贵港市地税局的税源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在纳税人数据采集、分析、分类管理上还没有做到科学化、制度化。

1.对纳税人信息采集不全。纳税人信息是税务工作的基础,各级税务机关对税源信息掌握不足,对纳税人的涉税数据采集零散、不齐全、条块分割,漏征漏管的现象依然存在。当前,虽然通过“广西地方税纳税人数据采集与报送平台”采集了部分单个纳税人的涉税信息,但其方式主要还是依据纳税人报送的资料,第三方涉税信息获取的渠道和范围仍然有限,采集的事项还不够全面,年度的连续性与准确性也不高。在一些行业的涉税信息上由于没有开发相应的系统来进行采集与统计,仍处于缺失状态,在更高与更广层面上的经济运行数据也没有相应的载体来容纳,导致对纳税人的信息采集不全,从而对单个纳税人以及行业的不同类别的纳税户的纳税情况难以进行综合评价,对纳税人的缴税未来走势判断也存在偏差,弱化了税源监控力度,导致税源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2.对纳税人纳税情况分析评价不够深入。由于纳税人涉税数据的不全面,甚至缺失,导致贵港市地税局的纳税情况分析应用只是重在增减收的分析和反映,对不同类别、不同行业的纳税情况的分析评价不够深入,而且仅利用本部门的税务数据对纳税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为税收政策的施行效应分析和领导决策提供分析支持的说服力做得不够。

3.对税源管理还不够全面。目前对纳税人的管理主要突出了“抓大、控中、稳小”的管理办法,抓住了重点行业的管理,但由于人手缺乏以及观念上的问题,真正落实到管理上变成了“大户管不透、中户管不细、小户管不住”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地方税源贡献较少的行业的管理。在对个体户的管理中,税收管理员还不够积极深入去了解纳税户,对一些已达起征点的个体户没有及时纳入管理。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队伍尚需进一步优化

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对税源管理人员的配置以及素质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而目前贵港市地税系统税源管理员队伍存在年龄偏大、管户偏多、税收任务偏重、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状,制约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开展。

1.税收管理员年龄偏大,工作量大,能力参差不齐。自国、地税分家以来,地税部门有较长一段时期没有大规模补充新生力量,造成了地税干部职工年龄的断层,年龄老化的影响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从贵港市地税系统的情况来看,2011年,干部职工平均年龄为42.7岁,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62户,工作量很大。同时,税源管理人员能力的参差不齐对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目前地税系统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可以粗略分为胜任、无能为力和有心无力三个层次。部分长期从事业务性质较强的30至40岁的干部因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业务能力非常强,往往能独当一面,对岗位的胜任度较高;部分40岁以上基层的干部长期从事农村个体税收征管,思维相对固守,计算机运用能力不高,难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专业化的税源管理工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仅能做好一些基本的日常业务工作;部分人包括许多年轻人在内由于仅局限于接触日益繁多的事务性工作,生疏了业务,导致理论知识逐渐退化,业务实践技能下降,而无法承担与税源专业化管理相适应的职责,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一线征管人员严重缺乏、年龄偏大是普遍状况,虽然近几年来全区地税系统陆续招进了不少新生力量充实到基层征收岗位,但因机关事务性工作问题,许多新进公务员在基层工作很短一段时间就被抽到机关工作,导致基层难以留住优秀的人才,削弱了基层的征管力量。此外,个体经营税收收入在整体税收收入比例中一般不超过3%,但由于税源分散等原因却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可见,目前税源专业化管理人力配备尚不够科学、合理。

3.税收管理员业务技能提高缓慢。当前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对税源管理员的各方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实行的分片管户制度要求税收管理员管理的企业涉及各行各业,需要税收管理员具备多种知识技能,不仅要求掌握税收法规政策知识,还要掌握《企业会计准则》、2013年适用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等企业财务知识,要求税收管理员知识更新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而现在一般的培训短则一两天,多则一个星期,且由于部分人员接受能力不强、工作繁多以及自身意识等方面的原因,有些培训存在着走过场、不到位的现象,导致了税源管理员知识更新缓慢,培养高素质税收管理人才还需进一步强化。

(三)税源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尚需进一步增强

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以信息管税为依托,凸显了信息化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的作用。从目前信息管税的现状分析,地税系统使用的税收管理软件功能逐步强大,但仍不能满足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需要。

1.系统数据质量偏低。贵港市地税局在自治区地税局实施征管数据集中项目过程中,发现“广西地税信息系统”存在较严重的数据不完整及指标项错漏等现象,造成了查询统计和报表数据的不准确,该情况对全区地税推进信息管税和“扁平化”管理进程产生了很大的阻碍。数据的采集、筛选、共享及反馈信息机制还未完全形成,容易造成数据的分散、缺失、信息失真和不对称等问题。信息维护更新的动力机制乏力,随着税收信息量贮存越来越庞大,“广西地税信息系统”蕴含的不少作废信息成为现有税收征管网络的运行隐患,影响日常税收征管质量。

2.征管软件开发与实际要求不太相符。主要表现在征管软件的开发不能充分结合地方实际和不能与实际工作要求完全融合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征管软件不能充分结合地方实际,当前主要的征管软件均由自治区地税局集中力量统一开发的,其功能所针对的是全区的税收普遍情况,但各地市所依赖的税源情况有所差别,因此部分征管软件的功能并不能充分结合地方实际促进税源管理工作开展;另一方面是软件开发与业务结合不够紧密,软件设计达不到业务的要求,技术对业务的支持有时跟不上业务需求的变化。

3.当前的信息化建设仍无法根本解决“人少户多”的局面。传统行业管理存在的税务管理人员人手不足、方式粗放、手段单一、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困扰着税源管理人员,如何进一步优化系统、减轻税源管理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依然是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需要面对和重视的一个问题。

(四)纳税评估的基础尚需进一步巩固

建立在纳税申报基础之上的纳税评估是对税源进行动态监控,纳税评估对评估对象的纳税申报、财务核算制度、资金运转、营销管理、生产消耗等各项内容进行全面测算评估并做出合理的评估结论。目前,地税系统纳税评估工作还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1.纳税评估信息匮乏。主要是由于税收管理员缺乏深入了解、纳税人报送的资料失实、涉税信息来源狭窄等情况的存在致使纳税评估工作大多依靠企业报送的资料来判断,信息的缺乏会导致评估不够准确,无法真正反映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履行情况。

2.纳税评估模式单一。由于当前对纳税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些人还认为纳税评估工作属于多此一举,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对该项工作始终缺乏热情和创新。现阶段主要评估方式是税收管理员对所管辖的企业进行评估,多采取以查代评的方式,到企业后翻看账簿、凭证察看合同、清点库存等,纳税评估存在简单、机械的工作方式,未达到深层次的评估效果,且容易导致“自己管、自己评”的人情观念,影响评估质量。

3.纳税评估对象分类不明确。基于部分同志对纳税评估工作的不重视,所以就很少会有人提出对纳税评估对象进行细化分类,甚至出现应付式的开展评估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对不同的行业的评估数学模型,纳税评估工作比较粗放。

四、加强地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建议

地税部门的税源管理工作要适应现实情况的发展,必须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开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新局面,创新工作机制,拓宽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从而使税源管理工作更好地把握规律,促进地税事业的发展。

(一)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适应经济形势发展

地税部门经过多年努力,在税源管理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面对日益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多层次纳税服务需求,目前的税源管理模式愈加显现不相适应的地方,这就需要税务部门勇于探索,通过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新模式来促进税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根据贵港的实际和税源管理的实践经验,构建以纳税人数据信息为基础,分析评价纳税人数据信息为核心,优化人员配置,对纳税人分类别进行管理的模式是地税系统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有效途径,目标是通过对纳税人数据信息的分析,掌握不同产业的产业信息以及不同企业的涉税信息,进而分析评价其生产经营、纳税情况,确保其实现的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同时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1.构建纳税人数据中心。构建一个比较完备的能综合反映纳税人数据信息的数据中心是基础,该数据中心的纳税人信息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纳税人的纳税信息,主要是指纳税人的行业纳税情况、税种纳税情况、月度与不同年度的纳税情况以及不同税目下的纳税信息等,如个人所得税的工薪个人所得税、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等,目前此类信息在信息系统中基本能够获取,广西地税数据大集中系统也进行了一部分的整合;另一部分是纳税人的经营信息。主要是指户籍信息、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工艺流程、股权结构、经营模式、销售方式、水电使用状况等与纳税人经营有关的数据信息,这类信息的获取需要纳税人提供或是税收管理员进行采集,或是通过工商、国税、工信委、供电供水等外部门协作获取。

2.着力做好纳税人采集数据的分析应用。建立数据中心以及对纳税人分类别和分规模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纳税人的经营和涉税情况,从而促进所实现的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撑。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提炼,才能形成有价值的判断,因此,应把着力做好数据的分析应用作为核心工作来抓紧抓好。

3.在现有的分类管理基础上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继续抓好重点税源企业和重大项目的税源管理,在对纳税人区分个体和企业类别的基础上,再根据其纳税规模进行排序和区分,对纳税人分类别以及规模进行精细化管理,便于对整个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实现税收及时足额入库。

(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

人才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关键,整合现有的人才资源,提高税源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是促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础。

1.扩大年轻力量比例,拓宽人才纳入渠道。近几年来,自治区地税局通过公务员招聘考试,吸收了一大批朝气蓬勃、理论功底强的年轻员工,为全区地税系统增添了新生力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税系统年轻人员的比重,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新录用公务员虽然有年龄的优势,可是因其工作前很少接触税务方面的知识,在短时期内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税务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条件和规定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地拓宽人才的纳入渠道,如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工作经验的计算机技术人员、财会人员等,使其一加入到地税系统便能迅速完全投入到工作中,缩短成才时间,提高人才成长效率。

2.对人才进行重新评估和分类。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纳税对象的日益复杂,要求税源管理人员的配置与其相适应。当前,轮岗机制贯彻得不彻底,或因岗位的变动会带来诸多不便的原因,很多税源管理员在岗位上一待就是多年,原有的人员配置模式难以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有必要组织力量对现有的税源管理员进行重新评估,评估主要从其专业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特长、兴趣爱好、年龄等方面进行,然后根据管理不同行业对税源管理员的不同要求进行细化分类。

3.放宽机构设置权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税源的专业化管理需要成立专业化的部门或整合现有人力资源的方式,打造能同时对纳税人不分区域和税种管理的部门。目前贵港市地税局成立了水泥产业经营与纳税情况分析等工作小组,工作人员从各科室抽调,工作小组具有临时性和松散性,因此税源管理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若上级地税部门能给予各地市一定的机构设置权,使其根据税源管理需要成立一些具有半固定性质的机构,将会对探索税源的专业化管理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将个体税收管理员充实到重点岗位是优化税源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办法,目前税收管理员仍对“广西地税信息系统”中大量未达起征点的纳税户进行管理,既浪费了人力资源,也没产生任何税收,建议对未达起征点的纳税户按规定进行销户处理。如此可以把一部分税收管理员的力量转移到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的税源管理上来,提高税源征管的针对性。

4.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并不是单指对纳税人的管理,其中也包括对税务机关和干部职工的管理。而推行纳税人导向税源管理模式,主要目的是分析评价其纳税情况以及经营状况,而分析该类信息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进行,因此,结合岗位的专业特点培养具有信息管理、技术、稽查、会计等专业知识复合型人才是税源管理工作的重点。要通过培训和岗位交流,尽快使税收管理员掌握各行业、各类别专业管理技能,提升专业管理水平,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全员分级分类培训机制,培训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培养和储备必要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全员培训工作,结合岗责体系,采取符合成人教育和税源管理岗位特点的学习和培训方法,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实际操作培训,为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有效保障。

(三)依托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监控

信息管税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手段,其实质是税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要充分依托好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税源的有效管理。

1.抓好基础数据质量。制定基础数据的审核、录入和检查标准,对系统中现存的不准确数据,组织专门工作人员按流程和要求进行核查和修改;制定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办法,避免失实数据,提高准确性;建议在“广西地税信息系统”增加分析功能,将分析功能和实际涉税业务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基础数据管理、决策支持管理、扩展业务管理、各项指标预测分析等;建立信息更新维护机制。对系统中的信息制定季度检查的制度,对系统的作废信息要及时处理。

2.提升征管软件的实用性。一方面,鼓励各市地税局针对市情开发独立应用的征管软件,自治区地税局提供人员、政策、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对开发出来的有利于促进税源管理的软件进行奖励和推广。另一方面,针对当前软件技术与业务不太相符的情形,可在全区地税系统范围内特别是向基层一线工作的税收管理员征求意见,寻找出当前系统中不适应业务需求的模块,查找出需要增加或者改进的地方,通过系统设计一个具有高度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通用平台”,使业务人员能够根据税收工作的情况变化,灵活地在平台上进行监控指标的查、改、上传、整合,直接生成业务人员所需的管理数据,尽量将日常工作简单化,使技术与业务更好地融合。

(四)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实施深度税源管理

纳税评估是税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纳税评估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获取客观经济信息,强化税源管理,进而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进程。

1.规范纳税申报管理。鼓励税收管理员深入企业进行核实,掌握评估对象生产经营等资料。强化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拓宽对企业经济财务指标的获取渠道,充实评估依据,落实法律责任,确保企业报送的纳税资料真实、完整。

2.创新和评估模式。针对当前评估模式单一所带来的问题,在纳税评估工作中,可推广应用专业评估的方法,即由业务精通骨干组成评估小组,由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对特定行业和企业开展集中评估。此外,针对“自己管、自己评”的现象,可采取交叉评估方法,某个辖区的企业评估,由其他辖区的管理员实施,减少人情因素,提高评估工作质量。

3.实行分行业分析。对各类纳税人可以按行业进行分类,组织力量对各行业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对每个行业建立数据完备的信息库,对规模较大的行业逐户进行登记造册,储存本地各行业的基本情况、行业特点、工艺流程等信息,从而建立一整套行业评估数学模型,为正常有效开展纳税评估打下坚实基础。

课题组负责人:吴润元            

课 题组成 员:杨 军 黄永诚 罗毅敏 满振桥

       李均棣 林炬明 苏伟山 朱继平

       陈 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