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尤其是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研究

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尤其是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研究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年初,为进一步推进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按照总局和市局有关文件精神和统一部署,结合自身税收征管特点,我局制定了《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并成立了大企业管理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协调联络。目前,确定的当年度符合条件的大企业共122户,现已纳入大企业税收管理,并已完成对大企业税收管理服务平台的更新维护。目前,大企业税收管理仍以税收管理员为主。

毛宏利 孙亚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企业集团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财政和税收增收的重要支柱。大企业的组织形势和经营方式多样化,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如何进一步强化大企业的税收征管,实现对大企业税收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研究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新模式,降低大企业税收管理系统性风险,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保障国家财政收入,成为当前税收征管中的重点工作。

1.大企业的特征。税收管理上所指的大企业,不仅是指一个企业在销售收入、注册资本、资产总额或其他因素方面达到了一定量的规定性,而且有质的要求。这种质的要求是,必须具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内部管理科学规范,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经营,生产经营分散但总部控制力强,涉税事项相对复杂,有合规遵从的主观意愿,系统风险大。

2.大企业税收管理存在风险。大企业在创造社会财富,贡献税收收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中的系统性风险,并且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可能出现不可控的税收风险。当前税收集中度越来越高,而且这种集中的趋势有增无减,少数大企业集中很大比重的税收,特别是增量税收,一旦这些大企业出现了问题,税收形势的可控性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税收征管模式的风险。当前,税收征管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大企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大企业集团要求高质量的纳税服务、高效率的税收管理、专业化的管理要求、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而我们现在的税收征管模式已不能满足大企业集团的需要。在管理内容上,大企业因其自身的特质和规律而对优化服务和强化企业风险内控有着强烈要求,而目前征管格局下,由于大企业税收收入的特殊地位,对大企业的税收管理仍以管理监控、预测分析评估、稽查为主,未能真正完全满足企业需求。

年初,为进一步推进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按照总局和市局有关文件精神和统一部署,结合自身税收征管特点,我局制定了《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并成立了大企业管理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协调联络。

目前,确定的当年度符合条件的大企业共122户,现已纳入大企业税收管理,并已完成对大企业税收管理服务平台的更新维护。

为提高管理效率,我局建立协作机制,实现了内外配合。大企业管理领导小组积极协调稽查与征管部门、区局与市局有关处室、国地税直接的联系。同时,与本区国税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共同安排企业进行税收自查、实施风险评估、签订税收遵从协议、提交税务遵从报告、建立风险特征库等工作。

经过近几个月的探索和实践,我局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发现了不足。

1.对大企业的管理仍依据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相关规定和经验进行,处于摸索阶段。目前,主要以事后评查为主要手段的税源控管方式,仅靠企业报送的财务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和就账查账,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对于集团企业,传统管户式的税务管理员制度和非专业化的税收管理队伍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鉴于这些实际,对大企业的管理更多地体现在浅层次的服务上,无法体现有效性和针对性。

2.信息不对称弱化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在日常管理中,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和数据应用平台,与第三方不能实现涉税信息的完全共享,仅本部门收集的大企业的涉税信息零散不全面,难以真实地反映其生产经营状况、纳税能力、获利能力及实体功能,无法体现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及关联企业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对大企业数据信息的分析和评价。

3.缺少一支适应大企业专业化管理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目前,大企业税收管理仍以税收管理员为主。税收管理员工作繁杂,由于职责所限,税收管理员大部分精力用于数据核对、信息收集、平台任务处理、资料整理等事务性工作,很难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税收分析、纳税评估、日常检查等前置性风险排查工作。对大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要求在人员配备上以专家型为主、工作方式上以团队式为主、团队的知识结构上以跨学科跨行业的复合型为主。在业务创新、团队建设上难以形成骨干队伍,对大企业的复杂涉税业务应对能力不强,管理与服务水平不高。

1.转换思维方式。大企业因其自身特点及其社会影响力,使得我们不能用管理中小企业的思维去管理大企业。目前,大企业税收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管理方法处在摸索阶段,在征管体制(属地管理)和税收机制(任务型税收)没有较大转变的情况下,大企业税收管理不可能立竿见影、成效显著。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打破传统管户制模式,建立专门应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专业化团队,把管理融入到纳税服务中,服务前置,以服务促管理、以服务促执法,通过“服务+执法”引导企业实现纳税遵从,是提高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有效手段。具体管理过程中还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给予大企业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在沟通交流中引导和帮助大企业建立自我纠错机制,避免采取强硬手段,进行柔性管理,在相互信任、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共同促进征纳和谐,提高税收管理效能,提高大企业自我遵从能力。

2.改革管理体制。从管理体制入手,打破税收管理员制度束缚,合理配置征管资源,重组管理机构,把管户与管事分开,结合税务干部个性特征,成立专门的、梯级递进式的管理团队,赋予不同团队专门的工作职责,如设立:综合管理组,负责征管资料的收集整理,涉税信息采集、数据核对,各类涉税诉求的整理、反馈等;税源管理组,负责户籍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税源动态监控等;纳税评估组,负责案头审核、数据信息分析比对、异常信息处理、税务约谈等;税收检查组,负责对纳税评估有异议的企业进行涉税事项的专项检查等,以专业化的团队应对符合大企业经营发展趋势的税收管理要求,以团队的合力服务大企业,用团队的协作管理大企业,引导大企业加强自我应对和管理涉税风险的能力、提高纳税遵从度。

3.建立信息资料库,切实发挥信息管税作用。一是实现与大企业财务软件的数据对接,对采集的数据范围和质量进行明确,接受大企业的各类涉税报表和具有典型行业特征的相关数据。二是要从企业集团的户籍管理入手,理清企业集团成员户数及其运营关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全面采集涉及企业组织机构、生产经营、关联交易、资金流向等方面的信息,建立大企业组织机构、关联企业的基础资料库,逐步建立企业集团分级数据分析体系。三是建立大企业的申报资料库,通过与相关税务部门的信息交换和传递,实现汇总申报数据与其所属单位申报数据的比对。四是建立外部信息资料库,拓宽采集渠道,建立与国税、工商、房管、建委、银行等相关管理部门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制度,利用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资源,丰富税源管理信息库。五是建立大企业税收分析预警指标库,完成大企业税收分析模型,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规律、内控制度、财务指标、税收遵从度、物流和资金流等方面分析,及时发现纳税异常,科学设置申报预警指标,运用大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手段,科学识别、有效管理大企业涉税风险,提高大企业抵御涉税风险的能力。

4.强化人才建设。人才是做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基础。为了建设适应各种岗位的综合型人才队伍,我局通过岗位交流、“传帮带”以及“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教育培训工作,锻炼了干部队伍,培养了一批符合岗位需求的骨干力量,但是专家型人才仍很匮乏。每个人都有特质,虽然不一定能成为综合型人才,但都具有成为专家型人才的潜质,无论是综合管理、纳税评估还是税收检查,只要长期在同类岗位上持之以恒地得到培养和锻炼,就有成为专家型人才的可能。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专家型人才的形成,不同岗位间的干部交流又使得一部分专家型人才不断地流失。大企业税收管理需要稳定的、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强化专家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为大企业税收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是大企业税收管理对税务机关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

(作者单位:天津市武清区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