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宏观环境及其变迁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宏观环境及其变迁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历经30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速度之快令世界震惊。在这7年内,国家政策对于旅游业整体发展做出了明确方向指示,两次国家重要政策报告多次涉及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政策支持。

一个产业的发展与变迁都有着深厚的宏观背景,为研究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因素,本节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宏观环境入手,利用PEST宏观环境分析模型,分别从政治环境(Politics)、经济环境(Economy)、社会环境(Society)以及技术环境(Technology)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宏观环境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一、政治环境

历经30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速度之快令世界震惊。从政治环境来看,首先我国政局稳定,社会繁荣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其次国家针对旅游业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与法律制度,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与法律等政治手段来推动中国旅游业大踏步前进和发展;最后在外交方面,积极的合作交流也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我国政局稳定、社会繁荣

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背景下,我国政局稳定、社会繁荣。尤其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攀升,对外我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外交态度,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内以伟大中国梦为目标,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搞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改革进程,以此保持政局稳定,提升国际地位。

只有在稳定、和平、繁荣的国家政局基础上才能真正发展旅游产业,顺利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只有与其他国家处理好国际关系,保持良好的外交来往才有利于扩大出入境旅游市场,只有做好国内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加强协作才能保障国内旅游安全顺利地开展和实施。我国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形态为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为旅游业的稳步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政府的政策支持

在旅游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家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宏观政策来指导旅游业的发展,如表2-1所示,这些政策的提出也为旅游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积极引导和推动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表2-1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大政策演变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央提出“积极发展,量力而行,稳步前进”的方针,该方针对旅游业起到了战略性指导作用,这一时期社会大众对旅游的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逐步得到认识;随后在1986—1990年期间,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比较明确的发展思想和战略表述,规定了旅游产业性质、明确了旅游业发展步调、描绘了旅游业发展前景;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是一个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历史性的转变。旅游业真正被纳入到国民经济的主流体系,由此节假日出游办法、旅游黄金周制度等的确立成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亮点;200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成为指导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具有纲领性意义的综合性政策文件,至今对于我国旅游业发展仍具有指导意义;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颁布实施《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做出了明确规定;2007年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标志着我国旅游产业正式进入腾飞阶段,旅游业态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基础。

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这标志着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2009年《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简称41号文)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型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开始肩负起拉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合功能;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对旅游业发展同样产生了重大影响,旅游业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转型升级期;2014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31号文),这是国家出台的又一个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这7年内,国家政策对于旅游业整体发展做出了明确方向指示,两次国家重要政策报告多次涉及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政策支持。

(三)法律制度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

除了国家重要政策对旅游业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作用以外,相关的法律制度也是助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表2-2所示:

表2-2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法律制度演变

续 表

从规范、引导旅游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可以看出,影响旅游行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型是直接规范旅游行业的法律制度,其中1985年《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旅游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的旅游法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1987年《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对饭店业经营和管理做出了规范;1996年《旅行社管理条例》、1999年《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对旅行社以及导游活动合法权益等内容也进行了全面规范;2002年《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明确了出国旅游者与出国旅游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对星级酒店的评定标准做出明确规定;2006年《风景名胜区条例》对风景名胜区的定义和申请条件做出规定;2009年《旅行社条例(草案)》不仅对旅行社业务进行规范,而且对旅行社的经营行为做了进一步规范;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颁布实施对旅游产业的边界再一次划定了红线。这些与旅游行业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旅游行业的发展方向,规范了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从而推动旅游产业稳步提升。

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颁布法律法规保障旅游消费者、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以及生态环境等主体的利益也同样重要。因此,除了与旅游行业直接相关的法律制度之外,我国还出台了与旅游行业间接相关的法律制度。首先,为了保障旅游活动中各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行业人员行为,我国颁布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例如1994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9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2014年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其次,出于对旅游目的地的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的目的,我国做出了明确法律规范。例如1985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199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3年部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及201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这些间接性的法律法规也在保障着旅游行业的发展。

(四)旅游外交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

旅游外交,是将旅游产业纳入对外往来以及制定外交政策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推动国际事务来往的一种外交手段。中国是目前最具备旅游外交条件的国家之一,国家外交的不断深化和扩大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旅游外交的不断深化促进了外交政策、手段的多样化,外交关系的深入化,同时外交政策的好坏也会反过来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

1978年是改写中国历史的重要一年,尘封已久的国门终于向世界打开,西方世界不同种族、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怀着对东方文化的好奇踏上了中国国土,也以此行为开启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纪元;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推动中国旅游业进一步健康发展,并逐渐稳固了亚洲旅游大国的地位;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旅游业全面融入全球发展之中,处理好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成为外交政策制定的关键和重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外交政策、手段的不断开放,国与国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密切,外交行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力不断提升。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推动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外交往来,联合丝路沿线国家旅游资源共享,共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我国外交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2016年期间,我国通过与俄罗斯、印度、韩国等国家互办旅游年活动,有力增进了民众间的相互了解和彼此信任,扩大了旅游经济往来;2014年,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在海南省举办突显了中国在世界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2015年,丝路旅游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开展,通过多边合作、学术会议交流,进一步拉近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印尼将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政策,这也是第50个对我国实施免签、落地签的国家,这一举措促进了中国出入境旅游业的发展;伴随中韩、中印、中国中东欧旅游年的先后开启,中美旅游年也将于2016年在中国举办。

综上所述,旅游外交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加强战略合作的重要手段,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逐渐成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支持。

二、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推动了我国社会的整体进步。在这一经济背景下,不断提升的经济实力以及日益增加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进一步推动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不断提升的经济实力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由于旅游业对外部经济环境具有很高的依赖性与关联性,其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总体发展实力的影响。我国旅游产业虽然起步晚,但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的平稳提升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资金保障,同时,经济实力增加所带来的社会及科技的进步,也为旅游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2 000美元时,休闲旅游会获得快速发展;当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时,旅游行业的需求会出现爆发式增长,旅游形态也会转变为以度假旅游为主;当人均GDP达到5 000美元时,整个旅游行业就会步入成熟的度假型旅游经济,休闲旅游和旅游消费能力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如表2-3所示。2015年我国人均GDP为8 016美元,这说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迈入新的阶段,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同时,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将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经营体制不断创新,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表2-3 人均GDP水平和旅游需求、旅游形态、出行方式的关系

(二)不断增加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1]的平均值。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2015年全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 966元,如图2-1所示。[2]我国居民在达到食品、衣物、住房等温饱条件之后,将自我剩余的可支配收入更愿意投入旅游等服务性行业,拉动旅游消费的增长。也就是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进一步扩大了我国旅游业市场,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消费基础。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为旅游消费增长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如表2-4所示,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更愿意将这部分收入用于旅游消费中,以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和服务。由于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旅游产业必须通过产品升级、管理完善、服务创新等以顺应发展需求。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转型升级。

表2-4 我国居民收入及人均居民旅游消费情况

进一步分析,从1994—2014年这20年的发展来看,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朝着正向增长趋势发展,虽然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而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并不显著,但是日益增加的消费水平不容忽视,如图2-1所示,可见即使在收入不高的农村,其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加,对于旅游产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对于旅游新兴企业而言,这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投资机会。从这个角度看,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定增长以及城镇与农村消费水平差距不断缩小意味着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巨大,政府部门、企业主体应该不断激发农村旅游消费群体,不断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服务品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进一步增加旅游收入和投资回报比例。

图2-1 我国居民收入及人均居民旅游消费情况

三、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作为任何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以及背景,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中同样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其社会环境又包括人口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以上三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同时能有效推动、倒逼旅游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一)人口环境

从旅游业的概念定义上看,旅游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6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可见,人这一主体是旅游产业发展以及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不可忽视的主要对象。从旅游人口规模的增加、旅游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旅游人口质量的跃升可以清晰明确地反映社会环境因素下人口环境对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

1.不断增加的旅游人口数量

自旅游业发展以来,我国旅游人数每年递增,并且从2010年之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如图2-2所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居民国内旅游及出境旅游人数达41.2亿人次,相当于全国人口1年旅游将近3次。[3]随着我国旅游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我国旅游消费者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大众出游热情不断高涨。整体上来说,我国旅游人口数量逐步稳定增长影响着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人口数量的增长在为旅游业创造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等带来了挑战。在此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与旅游人口数量的增长而带来的变化相适应,例如,对于景区而言,如果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以及管理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游客数量,就势必会成为景区发展的障碍。因此,我国旅游产业必须加快发展脚步以适应高速增长的旅游人口,全面实施转型升级来进一步满足日益激增的旅游游客需求,从而在旅游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推动旅游产业稳定发展。

图2-2 2002—2015年我国旅游人数统计

2.老年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联合国的预测,从2015—20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由9.01亿激增为20.92亿,史无前例地超过儿童(0—14岁)人数,从占全球总人口的12.3%增加到21.5%。[4]这一趋势无疑反映全球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从我国整体人口结构来看,人口老龄化特点也十分显著,如图2-3所示可以发现,我国人口结构从1995—2014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不断提升,增长率也持续增加。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如何利用老龄群体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社会各产业尤其是旅游产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图2-3 1995—2014年全国人口年龄结构

同时,随着全球医疗、安全等技术的成熟和创新,老年人健康水平会不断提高,参加社会活动、休闲活动和健康运动的老人越来越多,这一现状推动了老年旅游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抓住这一机遇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旅游业应积极开发设计老年产品,以此来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发展老年旅游产品不仅可以解决我国未富先老、未备而老、孤独终老的问题,还可以优化旅游产业的业态结构,推动旅游业发展。因此,在这一人口结构变化背景下,推动旅游产业从传统旅游产品开发向养生养老旅游产品开发可以驱动旅游产品的创新,同时也能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3.人均受教育程度提升推动旅游个性化和高级化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质量也正发生着改变。由于教育观念、社会进步,大众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我国每年高学历人群数量正在不断增加,高学历人群占总人口数量比例也在逐年递增,如图2-4所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达1.2亿人,高学历人群数量占全国人口数量比例超过8%。

图2-4 2003—2014年我国受教育程度趋势图

随着高学历人群数量占总人口数量比重不断增加,其对生活品质、生活态度、生活乐趣也有更高的要求和需求。所以在旅游精神需求层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单纯物质层面简单而低端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已无法满足高学历人群的需求。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体验旅游产品的美感,在广闻博见中得到充实自我的精神满足,在移情、寄情中得到情感的释放是高学历人群的更高精神需求。与此同时,传统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大部分仅停留于物质层面,文化、艺术、情感并没有真正融入旅游产品设计之中。由此可见,传统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急需转型升级才能应对由于人口质量改变所带来到的影响。

(二)生态环境

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但其同时也带来巨大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传统制造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资源和要素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必须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过渡,在优化环境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发展,才能实现绿色化发展的战略理念。在此基础上,以“无烟工业”著称的旅游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战略。

另一方面,发展现代化服务业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天然无烟产业,是未来各城市、地区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产业之一。旅游产业本身也在向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绿色旅游和可持续旅游方向发展。以浙江省为例,涌现了以丽水市为代表“市域生态旅游”的地级市,很好地贯彻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出现了以桐庐县为代表的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有机结合的旅游强县。在这一背景下,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美好环境发展旅游业,例如积极开发“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生态养生”等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三)文化环境

在社会环境中,文化环境对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也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支撑的旅游景区或者旅游活动,是很难有持续生命力的,同时,没有灵魂的旅游景区(点),单凭自然风景难以抓住回头客,重复消费意愿的不足也会让旅游景区(点)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因此,以休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旅游文化为载体的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和各级政府部门重力打造的对象。

当前,很多旅游景区为什么重游率低下?为什么不能让游客驻足下来,慢下来,去体味旅游景区的魅力?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旅游景区的文化挖掘不够,文化设计不足,文化附加值没能得以体现,没能让游客在内心和灵魂上与景区的开发者达到共鸣。

一方面,所有的景区离不开当地文化的挖掘与发展;另一方面,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又催生了不断提升的旅游需求。所以,未来旅游景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大力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和经济效益的利润来源。

四、技术环境

随着计算机、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商务交往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以商贸流通为例,传统商店如百货、专卖店等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浪潮的冲击下难以为继,纷纷寻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商务模式。同样地,现代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冲击也是巨大的,传统旅行社、景区和饭店的营销模式也都纷纷将线上与线下进行有机整合,提升旅游营销、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涌现了携程、去哪儿、阿里去啊、途牛等旅游电子商务企业。

(一)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两者结合起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进行无线访问,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及应用服务的互联网技术。例如通过手机端软件进行互联网数据传输和应用服务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推动旅游景区智能化发展,全国许多景区、旅行社、饭店已经利用移动互联网实现了对旅游产业整体发展的实施监督和控制,同时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即消费者也可以随时获得旅游咨询和信息。

随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信息的数量、质量、是否符合自身需求都有较高要求,尤其是信息获取便捷性、随时性尤为关注,仅仅利用PC端获取信息以及相关资讯已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移动互联网作为互联网技术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帮助旅游者通过移动终端连接进入高速互联网,而且满足了消费者在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对移动数据日益强烈的即时需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5年发布的《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到达66 769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59 357万人,占整体网民比例高达88.9%。无线网络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主要的网络接入方式。

移动互联网作为即时接收信息资源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旅游者进行实时预订、支付、评论等行为,极大地丰富了旅游者的游玩体验,也能使旅游管理和服务向着更精细化以及高质量的方向推进。旅游产业应该牢牢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脉络,发挥旅游产业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联动效应以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教授提出,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并提出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简单来说,物联网的理念在于物体之间的通信,以及相互之间的在线互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物联网已广泛地被应用于各种学科研究领域以及实践应用中,其中就包括旅游产业。物联网技术在旅游业中的运用就在于通过人和物、物与物间的通信,方便人对各种物体进行管理控制,即通过及时准确地获取其动态信息,借助物联网巨大的信息处理平台,在整个旅游体系中实现3A(Anytime,Any place,Anything)连接,从而实现旅游业中各个活动的信息同步和信息匹配。旅游信息查询、旅游消费决策、景区开发、客源市场分析均可通过物联网信息储存和信息处理功能实现和传达。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快更好地推动旅游产业进行合理、稳定、有序的转型升级。在物联网这一技术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物联网技术所提供的强力支撑。换言之,以过去不依赖网络信息技术,只依靠有限物质资源、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是现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云计算技术

如果说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是将旅游数据做整合和收集,那云计算技术就是将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这个概念从互联网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即通过输入指令获得信息,比如搜寻引擎、网络信箱等。而工程量较大的云计算技术,就不仅仅只是做资料搜寻工作,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计算技术、资源分析、数据挖掘等功能和服务。

云计算所拥有的强大信息分析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了解服务对象越加深入,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就会越高,从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也会相应提升。作为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能够将纷繁复杂的信息分门别类,方便使用者的按需使用,为智慧景区的实现提供信息处理的基础,海量的旅游信息处理、查询等计算问题由数据中心在“云端”完成。[5]从某种程度上讲,云计算技术在旅游发展中能够极大地整合信息资源与信息数据处理、进行智能化集约型信息挖掘,同时也能够推动旅游行业中信息网络平台的开放共享,促使旅游公平市场的形成。

(四)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模拟创建一个三维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环境,为用户打造如同身临其境,并能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交互操作的感知体验。虚拟现实技术能为用户提供现场感和多感觉通道,并依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利用计算机图形、计算机仿真、人工智能、传感等技术,探寻不同的人机交互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业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规划设计、旅游营销以及虚拟旅游产品体验三方面。首先,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真实地展现景区地形地貌,对旅游地进行科学的模拟和演示,帮助旅游规划部门整合旅游资源,并进行旅游规划开发工作,以提高旅游目的地规划设计及资源利用效率。其次,相关网络平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可以对现有景观进行全景式宣传营销,帮助旅游者更直观和更全面地了解旅游目的地,从而扩大景区宣传范围,增加营销影响力。最后,虚拟现实技术还能为旅游者提供先进的虚拟旅游产品。随着旅游费用的不断增加,或者时间的限制,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各种局限,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虚拟旅游体验能够使任何人在任何地方获得与实地游览几乎相同的旅游体验和旅游感受,大大节省了旅游者的时间成本。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让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更加稳固和牢靠,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智慧旅游的概念应运而生,这标志着旅游产业实施转型升级战略迈出了第一步。这些现代科技通过对称资源信息来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中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促进旅游产业度过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在智慧旅游的带动下,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络营销、酒店智能管理、旅游景区公共信息服务等也逐渐茁壮发展,这些由信息技术诞生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正在更加高效地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