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透视

浙江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透视

时间:2022-12-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经验总结,同时在以提质增效为结果导向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各种发展问题及转型困境。在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只有依靠多方力量共同治理才能保障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顺利开展。可见浙江省旅游企业还需要进一步重视新型技术的有效使用,增加旅游产业的附加值,而不单单只是纯粹地“

浙江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经验总结,同时在以提质增效为结果导向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各种发展问题及转型困境。本节内容结合浙江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分析并总结出浙江省旅游产业在转型升级宏观背景驱动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可以归结为旅游产业多元主体互动协调发展机制不足、旅游行政与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旅游发展的区域联动效应不足、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以及旅游高端人才培养不足5大方面。

一、旅游产业多元主体互动协调发展机制不足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伴随着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兴起而逐步得到重视的,其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又被视为一个具有极强综合特性的产业,所以涉及的内容、领域广而复杂,因而其发展经营过程、管理体制构建主要通过学习发达国家成功之处,缺乏科学指导、实践检验、时间历练,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只有依靠多方力量共同治理才能保障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顺利开展。浙江省旅游产业各主体虽然大力发展、有效推动、具体实施,但是由于其多元主体互动协调发展机制仍存在不少管理漏洞,理念意识仍不够统一,资源分配和有效整合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浙江省旅游市场上频频出现同质化旅游产品的身影,这也意味着游客在旅游行为过后并不十分满意,这些因素均导致了浙江省旅游产业在实施转型升级战略过程中困难重重。浙江省旅游相关政府部门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尝试探索突破制约的途径以激发旅游产业新动力;旅游企业充分发挥自己优势,试图激发新活力以提升旅游产业地位;行业协会积极运营,不断协调政府、企业、市场三者关系;社会公众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定位和重要性,但在整个浙江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探索过程中,多元主体互动协调发展仍稍显不足,并且没有形成合力,各自为政导致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陷入瓶颈期。

(一)政府部门体制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

体制机制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政府职能体现在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市场功能往往表现为供求、价格自发调节和自由竞争,两者紧密关联、相互交织、缺一不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决定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走向和运行质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随着浙江省政府越来越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旅游产业在浙江省第三产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单纯以“旅游局”单一的行业管理部门来领导和发展旅游产业越来越被认为是“小马拉大车”。随着《旅游法》的颁布,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成为了旅游行政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浙江省内一些地方积极在调整领导体制机制、强化综合协调方面做出探索,例如浙江省湖州市、绍兴市已相继成立旅游委员会行政部门以彰显旅游产业整体地位,相关政府部门也希望可以通过给予旅游行政部门更多权力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强化旅游综合协调职能,旅游管理部门由单一行业管理转变为产业促进、综合管理一方面说明了旅游产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话语权多了,但是加强“部门联动、综合协调”,是否有“揽权”“扩权”之嫌也同时受到质疑。既要大力发挥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效应,又不能越俎代庖、越界操作影响其他产业部门正常管理运作。部门协作、产业联动、业态融合是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旅游产业的综合性、依托性的特点,决定了无论是旅游资源有效使用还是产品服务深度开发,或是旅游目的地建设完善,又或是旅游公共设施经营管理,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相关行业、部门的共同参与。浙江省旅游行政部门体制建设依旧在实验期,在探索中获取经验,旅游部门的优势体现在了解旅游市场的动态发展规律、旅游消费者需求以及旅游精准营销推广上,而在农林牧渔、工商科技、文教体育、健康医疗等领域并不擅长,也没有绝对发言权。随着旅游产业与其他各行各业不断交融和持续合作,面临着旅游相关行政部门所做决策需要其他部门的审核和批准,从而导致整个决策制定环节复杂而拖沓,最后落实到具体实施环节也受制于许多非旅游行业的相关规定而被延期,阻碍了浙江省旅游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的进程。

综上所述,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包含“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元素,涉及多个主体,单单依靠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无法快速、高效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虽然浙江省旅游局等相关旅游政府部门十分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受限于旅游产业的发展牵涉到土地、林业、工商、食品、交通等市政多个政府部门和行政系统,关联广泛而复杂,进而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可见,对于浙江省旅游政府部门而言,体制机制的建设、各部门职能合理安排都显得极为重要,只有部门之间权责相统一、沟通交流更通畅、层级划分更科学才能有效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浙江省旅游政府部门必须意识到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旅游行政部门的体制机制,提高旅游政府地位才有能力更加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旅游企业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旅游企业的转型升级是整个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和核心,旅游企业若要持续经营必须转变企业运营模式,提升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引进新商业模式。然而浙江省旅游企业的经营发展虽然利用了互联网、新媒体等背景,但是整体科技含量不足,旅游服务管理技术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一些先进的高科技技术还没有真正运用推广至旅游产业中。就信息化来说,目前旅游服务只能提供单向的旅游产品和咨询类信息,而不能反向地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便捷式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其技术水平和智能化服务的应用还十分欠缺。例如,浙江省旅游景区利用智慧景区技术,虽然从景区通信网络、景区综合管理、电子门票与电子门禁、门户网站与电子商务、数字虚拟景区与虚拟旅游、游客服务与互动体验、旅游故事及游戏软件这几方面综合考虑,达到了一定效果,可是这些技术的使用并未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另外,IT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对于旅游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优化和运作效率提升了一个台阶,但是各旅游企业在应用技术方面具有较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没有对技术的应用做进一步深入挖掘和研究。可见浙江省旅游企业还需要进一步重视新型技术的有效使用,增加旅游产业的附加值,而不单单只是纯粹地“照搬”技术而已。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型信息发布方式的兴起以及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涌现,浙江省旅游管理技术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它不仅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而且也要满足服务对象不断广泛性、复杂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延续过去老式的旅游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旅游需求,旅游产品的转型、旅游业态的创新、旅游服务的升级都需要新技术的应用和融入,助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

(三)行业协会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道桥梁,是一种重要的市场治理社会中介组织,对于旅游产业来说,饭店业协会、风景名胜区协会等都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满足消费者高品质需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浙江省旅游相关的行业协会无一例外在执行、实施、转变,但是由于行业协会发展尚处于成长阶段,基本的运行机制仍在摸索中,并未形成完善的系统和体系,因此存在不少的缺陷和漏洞。其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模式虽然是市场进步的标志,但是在规范甚少、觉悟不高、模式不成熟的情况下,却容易反被恶意操控,沦为利益工具,演化出腐败等市场风险。浙江省旅游产业相关行业协会的职能要突破只是向政府部门传达民意,向旅游企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一贯工作方式和运营模式,行业协会之间有必要加强交流和沟通以发挥各自优势。从这一角度来说,浙江省行业协会的行政功能和社会功能还未发挥到最优状态,个别行业协会虽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浙江省旅行社协会、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协会、浙江省饭店业协会等都在各自领域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零星散碎的个别发展不能掩盖整体机制体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现状,尤其在相互协同发展,合作共赢方面亟待进一步提高。

(四)社会公众的监督意识亟待进一步加强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涉及多元主体的产业,除了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社会公众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责任。应该说,社会公众监督职能的履行是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营造健康诚信的旅游市场、促进旅游整体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目前这项职能的履行状况虽较之前有所改善,然而整体却仍令人担忧,多数社会公众并没有履行监督职责的意识,吃哑巴亏或是事不关己的心态仍是多数,有心应对却不谙方法的人不在少数。社会公众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旅游产业的正向发展,所以在这方面的理解还不够到位,社会公众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虽然不能主动改变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但是通过宣传教育、科学引导社会公众形成积极、理智、科学的监督意识是浙江省旅游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一项重要而长远的工作。提高社会公众文明旅游行为、培育大众旅游监督意识都是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和必要手段,只有将旅游产业主客体的意识和行为统一才能保障浙江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二、旅游行政与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相对于其他产业,旅游产业的组成要素更为广泛,形成旅游产业管理体系更为复杂,因此旅游行政部门或是旅游企业要实现科学化、高效化的经营管理更加困难。旅游产业管理的有效性,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的贯彻、管理职能的履行以及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此优化旅游产业组成要素的组织方式,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对于浙江省旅游产业来说,整体管理水平仍待提升和突破,总的来看,旅游行政部门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化,旅游企业管理有待进一步持续创新。

(一)旅游行政部门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化

由于旅游产业内相关行业和利益主体相比其他产业更加丰富和多元,因此给旅游行政部门在管理旅游产业过程中提出了更高要求。浙江省旅游行政部门为此做了很大努力,但仍有部分组织部门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内涵和本质还缺乏理解,对其服务对象、内容、运行管理情况等认识都不统一。浙江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理念上的不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体系的形成,也使得各个旅游行政管理主体在追求自我利益诉求的过程中,由于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博弈失衡,往往更加重视眼前的利益获取而忽视了长远发展。浙江省旅游行政部门在管理的科学有效方面存在着理念单一和方法老套两大障碍,只有在管理理念不断丰富,管理方法不断优化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有效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浙江省旅游行政部门管理理念亟待优化和提升。浙江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旅游行政部门在管理理念方面过于重视短期经济利益的获取,各市区旅游行政部门为了在短期内快速提高本地区的旅游行政绩效,几乎都采取了统一的管理思维,以营利为最终目的。由于旅游产业中相当一部分产品和服务主要以满足消费者旅游需求、保障其旅游行为为首要目的,具有公共性质,一般情况下无法快速带来直接经济收益。例如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交通设施以及基础配套设施等,都是以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形式存在,满足不了部分单位的营利目的,为此旅游相关行政部门在管理方面降低了这部分项目的投入。类似地,这种单一化的旅游管理理念导致许多基于旅游产业链后端元素创新(例如产品体验、产品服务营销等环节)在做出决策阶段就被否决。由于旅游绝大部分的收入来源于旅游者的消费,所以在旅游产品开发时就需要保证产品可以吸引消费者并且提高再次消费的意愿,但是旅游行政部门做此类产品投资决定时意味着这种产品不能在短期收回投资资金,并且在投入市场后需要持续资金投入,所以在浙江省旅游市场上不断出现同质化、低端化的旅游产品,导致在浙江省旅游市场上缺乏可以持续消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从而阻碍了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可见,浙江省旅游产业管理理念亟待进一步提升,长远的管理理念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浙江省旅游行政部门管理手段还比较单一。其管理措施、手段、办法、技巧的落后,导致浙江省旅游管理运行效率不高,旅游产品总量不足、质量低劣等问题。浙江省旅游行政部门虽然在管理方面做出许多改变,例如政府部门不断推行简政放权希望旅游产业的发展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但是浙江省旅游行政部门在管理手段的应用方面仍显单一,不够高效,主要体现在贯彻实施国家、地方有关旅游业的政策法规,研究拟定旅游业管理的政策规章和相关标准,并组织实施,在旅游市场的监管、市民文明旅游倡导等方面的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导致浙江省旅游市场还会频现黑导、不文明的旅游行为现象。因此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旅游行政部门在管理手段一方面要依靠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继承汲取传统或国外更先进管理方法的精华;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借鉴现代学科的理论予以补充、丰富、改进和完善。

(二)旅游企业管理有待进一步持续创新

分享经济、互联网等宏观大背景,对现代旅游企业而言无疑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管理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历程看,各类旅游企业缺乏持续管理创新能力。根据熊彼特对于“创新”的界定,创新是对原生产要素的“创造性破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的组合”。就浙江省旅游企业而言,管理创新能力还不能突破原有的固定模式,在产品创新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资金运作能力以及市场挖掘能力等方面没有突出的典型代表,持续管理创新能力不足限制了浙江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浙江省旅游企业经历了长期实践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旧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问题,尤其是在管理创新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管理的创新需要持续研究、策划、组织,大量的资金以及时间成本的投入,导致许多旅游企业对进行管理创新缺乏足够的积极性。这不仅减缓了浙江省旅游企业整体经营发展的脚步,还进一步拉大了与国外先进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差距,在与国外旅游企业竞争方面处于劣势。

浙江省旅游企业在管理中缺乏持续管理创新能力也进一步导致了在旅游产品的设计和旅游服务的供给方面缺乏品质的保证,游客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从而影响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进一步阻碍了旅游产品全面发展。例如,浙江省许多旅游景区在打造旅游产品过程中利用各种节日活动来吸引游客,每一个活动几乎采取同一套设计模式,也许只是对产品进行了重新包装,其中的内涵雷同,缺乏创新,这与目前浙江省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相比略显单薄,游客更加希望获得新颖刺激的旅游体验,单调、刻板、雷同的旅游产品项目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过去,中国制造企业的发展动力是要素投入和投资驱动,具体来说是经济规模、资源投入、低成本、投资和全球化。但在新的宏观背景下,制造企业的发展是创新驱动,具体来说是绿色产品、商业模式创新、价值网络整合、客户定制化、敏捷制造和制造业服务化。[13]可见,制造企业也在走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浙江省旅游企业必须加强重视持续创新能力,以激发旅游企业新活力,从而推动旅游新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呈现。

三、旅游发展的区域联动效应不足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省际之间,县市之间,景区景点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以经济为主导的合作催生出了产业链上的多体合作。其中,区域旅游一体化便是这多体合作中的重要一环。区域旅游一体化作为经济一体化的组成部分,讲求以合作促共赢,以多点效应代替单点效应,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品牌共铸、资源共享、联动发展。

浙江省在规划实施旅游区域合作方面虽走在各省市前列,省内区域合作以及省际之间、县市之间的合作催生了浙江旅游较多新业态,但是省内各自为政、资源分配不合理等现象仍阻碍着浙江省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例如,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发展,不能合理有效地实现合作共赢,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方式使得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成为一种流行,这导致特色小镇的发展受到严重局限,资源优化配置无法得以体现,减缓了特色小镇的整体发展速度。总的来说,浙江省旅游区域联动效应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旅游资源的整合整体推进效果不显著;其二就是旅游资源的高效配置不足,即一方面是量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质的问题。可见,真正实现浙江省旅游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整合以实现区域联动发展仅仅依靠政府层面的推进很难实现提质增效目的,还需要多方面、多渠道进行共同推动,旅游企业之间必须理解竞争和合作关系的密不可分。只有在政府主动推动、企业积极实施合作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区域旅游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不断推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看,首先,面对有限的旅游资源,浙江省各地方的资源整合则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实却是浙江省旅游产业缺少旅游资源整合。例如,南湖风景区、乌镇、西塘景区的知名度较高,但嘉兴市旅游政府部门不能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实现整体嘉兴市旅游产业形象的提高,在全市范围内旅游景区(点)规模相对较小、分散,还不能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网,实现整体发展,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也是以景点为游览线路,往往旅游资源只能作为过路景点或搭配景点,乌镇的旅游资源不能离开乌镇景区,从而导致游客的逗留时间无法延长,旅游收入只能依靠门票收入,旅游知名景区的带动效用不足,如何将基础交通设施、道路、公共设施、旅游资源等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崭新的游览线路,以吸引更多游客是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思考和面临的重点。

其次,有限的旅游资源无法得到更高效率的利用和开发也是阻碍浙江省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不足之一。浙江省依靠资源禀赋、地理环境的天然优势使得旅游产业成为浙江省经济、社会、环境进步发展的重要服务产业之一,但是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推进,现有的自然资源难以再次有效利用。为了实施浙江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必须通过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整合打造全新的旅游产品,可是浙江省旅游产业的资源利用分散,资源配置常有错配、误配现象,更多县级地区在旅游形象、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方面比市、区发展得更好,例如桐乡市的乌镇,乌镇的旅游开发和形象已经世界闻名,可是游客对于桐乡市却知之甚少。可见浙江省在旅游资源的整合和配合方面没有达到“1+1>2”的效果,更多地区的旅游发展和规划布局并非在实施旅游资源的高效配置,而是单一学习模仿成功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方式,导致同质化旅游产品在市场上不断产生和堆积,从而阻碍了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脚步。

四、旅游产品供给不足

目前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使得大众消费在传统意义和现实状况中存在着巨大差距,这一巨大落差也正是旅游产业在面临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瓶颈。以前人们的旅游出行还算是一种比较奢侈的想法,通过旅行社的报名完全可以实现预期并呈现较高满意度,旅游6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行为的全部需求,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加,大众收入的提高,消费方式的多元化,旅游行为已经渐渐成为一种常态和“生活必需品”。旅游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也是在这一现状下产生的,传统的跟团游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旅游市场中的供给方能不能按时、按质、按量提供给需求方满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是旅游产业在整体快速发展中的主要瓶颈,也是浙江省政府在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不断面临的大问题。每逢节假日,尤其是“五一”“十一”黄金周,杭州市西湖等旅游风景区到处人满为患,景区出现的大面积长时间拥堵极大影响了游客出游热情,同时在旅游需求如此旺盛之际,旅游供给的质和量不能在第一时间与需求匹配就会出现旅游市场供给矛盾频出,造成旅游“扎推”现象。

(一)旅游产品供给数量不足

随着浙江省居民消费步入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迎来了重要黄金发展时期,但是与此同时也处于矛盾激烈凸显期。过去旅游产业更加注重需求端的管理,刺激消费,而现在是供给不足的问题,旅游产品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也满足不了消费者,其首要原因是旅游供给数量上的不足。

浙江省旅游产业在发展红火的现状下面临着旅游供给数量不足的发展瓶颈。综观浙江省旅游市场现状,持续多年出境旅游火热、国际入境旅游低迷。2014年,全省累计接待入境游客931.03万人次,同比增长7.47%,2014年,全省有组织出境游客202.7万人次,同比增长11.2%,[14]虽然出、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均在扩大,但是消费者出境游趋势更为明显。这组数据从侧面反映了国内旅游供给数量既不能满足部分国民的出游需求,也不适应国际游客的需要。另外,从浙江省旅游景区供给现状也能反映这一困境,旅游景区服务设施的供给以及旅游景区产品的供给明显不足,尤其在低星级旅游景区,导游服务、公共设施、景区交通、景区标识等必要供给欠缺,导致游客热情骤降,重游率也严重受其影响。相比之下,一些旅游热门景点则由于游客量众多而导致旅游供给无法满足需求。

虽然浙江省政府不断积极采取措施来提高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效果,但是浙江省旅游供给数量不足并不是总量不足的问题,而是如何合理有效发挥已有旅游供给以满足每个旅游景区(点)可以提供令游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政府部门在因地制宜、统筹谋划,搞活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的同时,提升已有产品与开发新业态并重,防止盲目地增加旅游供给总量而形成新的产能过剩问题。

(二)旅游产品供给质量不足

旅游产业结构性失调、“有效供给不足”是中国旅游业一直面临的问题,也是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急需突破的困境。浙江省政府在旅游产品开发、景区公共服务管理方面也存在有效供给不足问题。浙江省旅游的发展要更进一步必须破除这一层障碍,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的结果是,本来旺盛的现实消费,要么“储币待购”,要么通过境外购买来满足,产生“需求外溢”,没有真正推动旅游收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为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可以通过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旅游发展新动能,实现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破除各种市场壁垒,减少政府干预,激发新一轮旅游市场活力。”在目前旅游行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一到“五一”“十一”黄金周各景区、旅游目的地都人满为患,旅游需求仍旧旺盛,浙江省旅游并非缺少需求,而是缺少有效供给。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门票免费、加强推进浙江省旅游景区公共服务建设都是在提高旅游供给质量,但是旅游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高品质、个性化、体验式的需求还是将旅游供给不足的问题暴露无遗。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有效供给成为各行各业重点推行的工作内容,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必须强调有效供给,在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消费方式、消费行为等条件下才能保障旅游供给的有效、准确。旅游者对旅游供应商的产品、服务、价格、区位不了解,导致旅游产品购买的机会缺失;旅游企业市场定位不准,不清楚自己的客人在哪里,导致产品无法适销对路;投资者不知道同一区域内在建的同类项目有多少个,导致近距离的重复建设,这些无疑增加了浙江省旅游市场供需矛盾,从而产生在旅游市场上看似旅游产品和服务较多,但是消费者却不愿意进行购买行为,越来越多旅游产品、服务闲置无法使用。

虽然浙江省旅游相关部门意识到这一问题,坚持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尽量依托现有的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农林、工矿、水利、交通、村镇和街区等各类社会旅游资源,开发与民众生活融为一体的大众休闲产品与新颖人文旅游产品,不断吸收和利用已有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资源进行二度开发和挖掘其中的内涵价值,但效果不显著,只能解决表面问题,要想突破这一发展瓶颈还需要深入源头,从旅游供给前端找答案,只有创造“令人心动的有效供给”和“让人心安的产品质量”才能进一步推动浙江省旅游产业顺利转型升级,优化质量。

五、旅游高端人才培养不足

人才培养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及能量之源,目前我国出现了教育逐步沦为“谋生”的工具,丧失了自由性的现象。[15]即在培养专业人才时,将受教育者的就业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而因材施教的教育制度逐渐消失,致使人才培育的梯度没有被明确建立,无法为旅游产业提供更加专业的人才。此外,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及旅游产业的合作程度较低,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也成为阻碍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缺乏高素质、复合型旅游人才

人力资本日益成为制约我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之一。相关材料显示,我省旅游人力资源整体层次偏低,本科学历者占7.62%,研究生以上学历者仅占0.80%,即使在要求较高的旅游管理岗位,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不到30%,[16]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严重短缺。不论是服务型旅游人才、技能型旅游人才,还是旅游管理型人才和专业型旅游人才,普遍存在从业时间偏短、经验不足的问题。

另外,掌握高新技术、复合型的创新人才缺乏。网络化、数字化的智慧旅游冲击着传统旅游产业的“边界”与商业模式。旅游电商运营、旅游投融资、旅游地产等新元素日益成为旅游产业价值链的新兴增长点。市场对具备跨行业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目前,浙江省紧缺复合型创新人才,培育此类人才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二)人才梯度建设不够完备

我国高校培养人才普遍缺乏明确定位,专科、本科等不同类别高校的培养趋于同质化。专科类本应以技能职业为办学导向的学校,却不能正确瞄准产业发展需求,实现教学与工作的对接和特色化办学,[17]绝大多数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沿袭和跟进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做法,在理念和行为上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深。[18]本科类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普遍停留在较平均水平,研究没有向更深层次水平迈进。浙江省在旅游人才培养建设方面,其专业素养、知识储备、相关技能区分度不大。从调研中不难发现,企业更愿意招聘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希望高校可以培养有较强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外语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具体业务操作能力等潜在和显在的基本能力的人才,但是高校却是推行浅层次的教学模式,无法匹配企业所需的人才。浙江省旅游产业的人才混杂,同一岗位经常存在不同学历高低的员工,然而由于缺乏专业培养,这些从业人员无法为旅游产业提供更加专业的转型升级支撑。

此外,浙江省旅游人才教育梯度建设不够全面,体系建设也不够完备,导致输出人才同质性过强,而专业程度却较低。例如导游、酒店服务生、旅行社职员等旅游基础服务职位人才较多,且进入门槛较低,从而导致此类旅游行业职位竞争压力较大。而以旅游业作为创业背景的高级旅游人才紧缺,且有此能力与决心的毕业生较少,可见与旅游相关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教学方式及培养模式有待创新提升。在旅游人才培养机制中,普通高等院校缺乏对人才因材施教,缺乏对旅游人才的梯度培养模式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本科生与研究生能力大同小异,高素质、有创新精神人才依旧缺乏,从而使得旅游业的发展陷入困境。这些应届毕业生或是旅游相关人才不能从更深层次对旅游产业发展进行探索,支撑与指导是驱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他们一方面无法为旅游产业提供转型升级的支撑力量,另一方面也无法提供转型升级的指导路线。这两者缺乏的问题导致浙江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一直处于缓慢前进的状态,缺少真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动力和潜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