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与边界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与边界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上述产业转型升级内涵的分析可以看出,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转行业和转型是一种相互联系又辩证存在的关系。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与边界赋予了任何一个特定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以基础概念与核心要义。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速度的加快,学界和业界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内容、要求、主体、路径、动力、发展思路、发展战略与对策等的框架性研究也随之展开。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虽然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反复尝试和探索,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地区资源情况、旅游空间分布等各因素总结得出,但是厘清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边界可以进一步把握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和边界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一般来说,产业转型升级是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1]。换句话说,即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如图3-1所示。通常认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转型”,其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而不是单纯地转行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升级”,既包括产业之间的升级,也包括产业内的升级。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

图3-1 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产业转型升级就是通过技术进步,不断优化国内各大产业结构,提升各要素素质,提高产业间以及产业内部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从而提升产业市场的竞争力。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边界

从上述产业转型升级内涵的分析可以看出,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转行业和转型是一种相互联系又辩证存在的关系。转行业与转型之间不存在一定的必然联系,行业转了未必就能带来某种意义上的转型,要转型未必就要转行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升级”,既包括产业之间的升级,如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又包括产业内部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技术集约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由此可见,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是达到效率与效益的双重提升,主要方向包括产业内的“纵向延伸”与产业间的“横向融合”,其关键的实现路径是依托于技术革新即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与边界赋予了任何一个特定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以基础概念与核心要义。

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和边界

(一)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早在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就将“转型升级”“转型增效”等发展理念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旅游发展战略,这些理念的出台为此后数年旅游产业的发展确定了基本目标和方向,从此也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界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速度的加快,学界和业界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内容、要求、主体、路径、动力、发展思路、发展战略与对策等的框架性研究也随之展开。根据Gunn(2002)旅游功能系统的概念,旅游系统由需求板块和供给板块构成。其中,旅游供给主要由交通吸引物、设施设备服务等构成,是与旅游者联系最为紧密的子系统。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与旅游供给的每一个要素都息息相关,因此,旅游转型升级必须考虑各个要素才能达到旅游转型升级的动态平衡。[2]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解读为在外部需求环境和行业内部运营环境的驱动下,政府通过满足市场需求来实现旅游供给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这一提升是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复合型的旅游需求为出发点,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落脚点,通过旅游企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新型旅游产品的创造,通过政府部门对旅游发展方式的引导,对旅游经济运行的监管,进而实现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旅游市场明显净化、游客满意程度明显增加,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作用明显增强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得到全面体现的过程。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旅游企业的创新发展、旅游产品的提升丰富、旅游企业运营能力提升、政府综合管理能力提高等,进而实现地区旅游接待能力的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增加,最终带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发展的过程。

转型升级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曾博伟(2009)在研究中指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复合型的旅游需求为出发点,因此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自然是转型升级的主体”。[3]当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之后,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新背景下,必然要求在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上进行某种调整。这种调整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适应新常态彻底改变旅游产业原有的发展方式与模式;二是在基本保持原有的发展方式与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其结构的优化与要素的提升。第一方面可以认为是转型,第二方面可以认为是升级,两者在具体的途径和手段上有所差别,但在最终的目的上保持一致。

根据上述理解及结合我国目前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尝试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做如下界定: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适应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产业转型与升级的有机结合,涉及产业自身与配套的转型升级,既包括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形态的改变,也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要素的提升。进一步剖析看,产业层面的转型升级依托于企业层面的转型升级,最终表现为产品与服务层面的转型升级,如图3-2所示。以新常态理念和产业融合相关理论作为指导,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主要涉及3个层次:第一层次,产业层面的旅游业态升级,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业态转型升级为载体,具体表现为产业发展模式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型升级;产业功能由生活性服务向生产性服务转型升级;空间结构由行政的壁垒向区域旅游合作转型升级等;第二层次,组织层面的旅游企业升级,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旅游企业转型升级为主体,具体表现为产业组织形式由单体企业组织向产业融合与企业链条式组织转型升级;管理模式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型升级等;第三层次,微观层面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升级,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产品与服务的升级为最终表现,具体体现为消费方式由低层消费向高端消费转型升级;产品开发由观光旅游产品向复合旅游产品转型升级;营销方式由景区产品营销向目的地形象营销转型升级等。

图3-2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解读

通过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内涵的解读,我们发现以下几点:其一,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其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既包括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形态的改变,也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要素的提升。其三,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由粗放走向集约、由规模走向效益、由单一功能走向综合功能的渐进过程。其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可能会大大促进产业的发展,也可能使产业形态发生某些变化或形成某种新的业态。其五,旅游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殊途同归,最终的目的都是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上述概念的界定与内涵的阐释,不但在理论上使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及其相关的概念内涵,同时在实践上也有利于人们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对策,促进旅游产业快速、持续地发展。

(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边界

实践表明,旅游产业本身结构的复合性决定了其转型升级发展的复杂性。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从层次上包含了业态、企业、产品与服务3个层面的转型升级,从具体内容上又包含了旅游产品结构、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企业管理、地方基础设施等方面。从系统角度看,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包括旅游行业结构转型升级、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旅游企业运营能力升级、政府综合管理能力升级4个子系统。其中,涉及旅游资源、市场、企业、交通、生态、环保、历史文化等,这些要素相互之间形成相互联系、作用、影响的关系,每个要素的发展程度都直接影响到地方旅游产业升级,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应该着眼于区域旅游产业综合的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角度来考虑转型升级问题。

马波(2012)在研究中认为,中国旅游产业正处在一个明显转型期,这个转型涉及到总体发展模式、市场供求关系、产业增长方式、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转变。进一步来说,旅游产业转型过程体现为发展阶段的跃升,一般经历自然发展、接待要素发展、吸引物发展、产业协同发展、目的地发展和区域发展等递进阶段。同时,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包括旅游效应的统筹调控、国际化发展、市场化和公私伙伴关系的建设、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优化、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融合、人力开发与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上述问题主要通过制度创新得以解决。[4]王大悟(2004)认为,我国在进入小康社会之际,出现了旅游目的、旅游目的地、景区开发、旅游服务等方面的转型。[5]杜江(2005)认为,我国旅游产业功能需要从经济导向到社会导向转变,旅游产业政策需要从“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向“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鼓励出境旅游,继续发展入境旅游”转变。[6]张辉等(2006)认为,中国旅游产业将出现旅游方式、旅游产业组织、旅游经营空间、管理模式、旅游产品等方面的转型。[7]唐留雄(2006)认为,我国旅游产业面临从初期的国家主导型、粗放型发展模式到市场主导型、效益型发展模式的转型。[8]王永和、俞铁军(2007)认为我国旅游产业存在业态转型、产品结构转型、市场组织结构转型、国民经济地位转型问题等。[9]王衍用、宋子千(2008)提出从观光到体验、从景区到境区、从景区产品到全旅游产品、从单一功能到复合功能等方式变革助推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10]李太光、张文建(2009)认为,中国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了重大战略调整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战略调整的重中之重。[11]张广瑞(2011)提出了旅游功能、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发展方式(从独立旅游景区到综合旅游地)、旅游管理方式的转型问题。[12]李萌(2014)提出了旅游发展的几大理念,包括旅游发展观念的科学化、旅游发展方式的集约化、旅游发展机制的市场化、旅游发展形态的创新化、旅游发展功能的综合化、旅游资源利用的跨界化与精细化、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动态化与品质化、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的持续化、旅游生产与消费的生态化、旅游产业链的整合化与兼容化。[13]在此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的功能作用、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发展动力、发展模式等方面都将面临深刻变革。戴斌、李仲广、吴丽云(2014)认为,我国目前在旅游供给模式(资源、市场渠道)、旅游商业形态(融合、衍生、分化)、旅游产业形态(集中、分散、国际化)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我国仍然是旅游资源与市场意义上的大国,而不是商业意义上的强国,需要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变。[14]

由此可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它涵盖旅游产业、旅游市场、旅游企业、旅游产品和旅游人才的转型升级等多方面的内容,范围广、差别大,影响因素复杂且动态变化,因而,其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也必然比较复杂。但随着消费者消费理念的转变,政府的引导以及行业、企业的规范,将呈现出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提升质量效益,由单一的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的渐进过程。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与升级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我国旅游产业的功能作用、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发展动力、发展模式等方面都必将面临深刻变革。在产业功能上,旅游产业的生产性功能将日益凸显,服务性功能进一步深化;在产业特征上,旅游产业由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产业内部分化和产业外部融合趋势加强;在产业结构上,由单一结构向多元复合结构转化,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合理;在动力机制上,由内生性发展转向内生性和外生性并举发展;在发展模式上,由政府主导型向多元合作型迈进。在我国旅游市场体系日趋成熟、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旅游产业等级不断提升、旅游产业运营机制更为完善的同时,中国旅游产业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也进一步加强,新兴旅游类型或旅游新业态也开始相应地大量涌现。它们在原来传统旅游产业的基础上经过产业间不断发展、演变、融合、创新,进而逐渐成为构建整个“大旅游产业”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边界既包括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形态的改变,也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要素的提升。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由粗放走向集约、由规模走向效益、由单一功能走向综合功能的渐进过程。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既要关注构成整个产业结构的各组成要素自身素质的提升,又要注重整个产业结构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在创新上下功夫,在融合发展中求突破。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可能会大大促进产业的发展,也可能使产业形态发生某些变化或形成某种新的业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