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保障

浙江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保障

时间:2022-12-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战略制定到有效实施再到成果的取得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支持、保障和配合,只有政策牵引、法律规范、资本运作、人才经营、配套服务的全体到位、有机构成、协同发力,才能实现浙江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浙江省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浙江省旅游产业转型发展过程突出的问题之一。浙江省政府要加大对旅游的导向性投入,提高用于旅游转型升级项目建设的比重。

从战略制定到有效实施再到成果的取得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支持、保障和配合,只有政策牵引、法律规范、资本运作、人才经营、配套服务的全体到位、有机构成、协同发力,才能实现浙江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浙江省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

一、法律政策保障

法律政策对旅游市场具有宏观调控的作用,新出台的法律政策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旅游企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在市场转型的大潮下敦促旅游企业及早意识到转型的必要性,不断发挥活力和创造力,率先积极探索转型路径。

(一)健全旅游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实施奠定了旅游法律体系的良好基础,但是地方情况差异化的存在,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的变化和需求,推动着浙江省旅游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健全:(1)逐步将“文明旅游”等软规范纳入法律法规的范畴,不断丰富旅游法律体系。法律法规的健全,就是提升一些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措施的高度,增加效力,使之有效化、规范化、长期化。浙江省旅游法律法规应该根据浙江省旅游的实地情况不断完善,增加《文明旅游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旅游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2)及时修订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由于时局发展不断变化,为了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性,需要不断及时修订完善已有法律法规,阻绝惰性、负面的旅游行为钻法律空隙的机会。通过法律体系的健全促进以法治旅的全面实施,借力以法治旅的全面实施营造积极、正面、阳光的旅游市场环境和秩序,为旅游产业转型提供良好的氛围和契机。

(二)加大土地政策支持

旅游产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在用地上存在很大的需求,因而首先应该在土地政策上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大力的支持:(1)建立旅游土地使用档案制度。对现有用地进行科学考量、合理分配,倡导土地集约使用,对于通过审核的符合发展导向的、重点的旅游项目用地给予优先支持。(2)将一些已没有使用价值或使用价值极低的土地纳入到旅游用地的备选用地中来。鼓励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对于将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和石漠化等类型的土地开发为旅游服务业的旅游项目给予大力支撑,极大地盘活土地存量。(3)鼓励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现有土地政策推动旅游业发展。如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极大地发挥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保障乡村旅游项目的用地。(4)鼓励土地政策的创新尝试。如通过产权制度创新等途径,激发各方的活力和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三)强化税收政策优惠

针对旅游产业转型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体现了政府对旅游产业转型的鼓励和支持,能够极大地提高旅游企业转型的积极性,减轻旅游产业转型过程中的负担,保证旅游企业将更多的资源集中于转型实践。针对旅游产业转型可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有以下几种:(1)对进行转型的旅游企业提高税收起征点。旅游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向旅游部门和税收部门提交申请,经过旅游部门和税收部门联合审核通过,可以适用提高税收起征点政策。(2)降低向科技方向转型旅游企业的税率。只要经过相关部门认证通过,可参照高新技术企业税率,适度降低向科技方向转型的旅游企业的税率,鼓励旅游企业的研发,增加旅游的科技融合度。(3)对于低技术含量的新产品、新服务开发的旅游企业给予合理的税收扣除或优惠,鼓励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外观、实用新型等专利的申报,促进旅游产业活力的不断迸发和转型的有力推进。

(四)提升法律政策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实现政策和法律效力的关键。在旅游法律政策制定出台之后,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执行力:(1)重视宣传和普法工作,拓宽获悉旅游政策和法律的有效路径。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做到全民知事,相关人员知情,推进旅游政策和法律的有效实施。除了电视新闻的报道之外,还应该继续落实政务公开,着重做好政府网站文件的分类管理和提高网站的易用性,方便民众查找学习相关的旅游政策和法律。(2)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召集相关企业进行专门的学习,对在旅游转型中有突出成效、有创新贡献的旅游企业进行典型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的带领作用。(3)拓宽投诉信息反馈渠道,提升信息反馈的便捷性。除了传统的投诉机制,在主要景区应直接设置投诉通道,并逐步完善网络监管系统。(4)建立旅游诚信档案,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旅游、公安、运输等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联合执法,并在执法的过程中建立旅游诚信档案,敏锐洞察潜在的问题和趋势,及时有效应对处理,奖罚分明,彰显政策和法律的实际效力,促进旅游产业的正向发展。

二、资本保障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浙江省旅游产业转型发展过程突出的问题之一。该问题具体表现在总体开发不足和局部开发过度的矛盾、旅游开发资金匮乏与社会资本无法进入的矛盾、旅游产品供给与游客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3个方面。强有力的资本保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来源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一个是企业。因此,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夯实资本保障。

(一)政府层面

在旅游多元化投资格局中,政府不但是资金的供应者还是投资环境的规范者和管理者,因此,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大对旅游的导向性投入。浙江省政府要加大对旅游的导向性投入,提高用于旅游转型升级项目建设的比重。设立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并合理分配,分类对乡村旅游、海洋海岛旅游等重点发展对象以专门的支持,促进创新业态均衡发展,鼓励旅游活动空间的拓展。此外,还应有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品牌形象的打造和宣传、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促进、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提升,确保旅游产业各部分有机系统、协同共荣。通过导向性投入方式,可加快财政资金整合步伐,从而实现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2)拓宽融资授信渠道。对于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旅游项目,浙江省政府应为其积极拓宽融资授信的方式,完善旅游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提供贷款优惠政策,并加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对旅游转型升级项目的担保力度,积极鼓励金融机构丰富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另外,鼓励各地采取更加灵活的招商方式,营造更为宽松的投资环境,引导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投入旅游业。(3)强化资金使用评价。各相关部门应重视对资金使用情况的评价和反馈,及时总结资金使用的经验,为旅游产业的长期持续投资提供有价值的借鉴,规避错误,减少风险,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和投入产出比值的优化。(4)引导旅游项目经济利益的合理分配。旅游项目至少涉及两个主体即政府与企业,政府应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经济责任,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政府可倡导采用股份制或按利润等方式进行分配。

(二)企业层面

企业资本在多元化投资格局中比重逐渐上升,随着重要性的提升,企业的融资管理能力和资金运用管理能力成为了旅游产业资金保障的重要支柱,因此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灵活运用各种融资方式。企业应灵活利用各种市场的手段、吸引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来。企业可通过投资结构的优化或融资手段的创新等方式,激发社会资本对旅游产业的投资热情,使得社会资本“安家”旅游产业。(2)加强旅游企业间融资合作。旅游企业之间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旅游景点、旅行社、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存在众多共同利益点,可以通过纵向一体化的方式组成旅游合作联盟,形成巨大的资金供应市场。(3)引入风险管理。旅游产业所涉及领域的高风险、高回报特点要求企业引入风险管理,从资金、备选项目和投资能否顺利退出三个维度对投入资金进行风险控制。(4)采用专业化团队强化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管理工作,没有专业团队的管理是导致旅游资金回笼缓慢,投资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采用专业团队,按照“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单独列账核算”的原则管理资金,确保资金按用途、进度有计划投放,从而使旅游资金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人才保障

现代经济的驱动核心是人才,人才培养已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前提条件,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人才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智力保障,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创业型、管理型和服务型3类人才,这3类人才虽然专业方向各有侧重,但都要求是“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完善的、多元化的旅游教育体系的支持,浙江省应着重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旅游教育资源整合

通过旅游教育资源整合可以提高旅游教育资源的利用率、盘活旅游教育资源的存量,实现我省旅游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均衡化。旅游教育资源整合包括以下内容:(1)形成多元化办学体系。旅游教育投入是全社会的投入,不仅可以取得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获取社会效益。综合我国旅游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国外的办学经验,提倡多元化的办学形式,是实现教育资源整合的第一步。(2)引导旅游教育内涵式增长。人才培养脱离旅游产业实际发展需要是旅游人才培养面临的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规划,盲目追求旅游教育简单规模扩张。而简单扩张导致旅游教育无序、低层次发展。政府应强化对数量扩张的控制,引导教育实现由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的转变。(3)整合各类院校旅游教育资源。旅游教育实力较强的学校可通过院校合并的方式兼并或联合办学效益不高的院校,形成旅游教育名牌,带动全省旅游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另外,也可采用学校之间、校企之间旅游教育方向的合作办学。通过合作办学以旅游专业为依托,实现旅游教育资源的整合。

(二)强化旅游企业人才的自主培养

旅游企业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位于用人主体的中心地位,应树立起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建立起自主的人才培养体系。旅游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提高人才培养的主动性。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个主体,是校企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发展校企合作集团化模式、共建实训基地、搭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等方式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2)形成旅游人才培养内生机制。旅游企业应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加大对旅游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高校实习学生以及内部员工的培训问题,建立科学的旅游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增强旅游企业社会责任感,努力形成旅游行业人才培养开发的内生机制。(3)完善旅游企业人才开发配套机制。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是旅游企业人才保障的一个重要构成,旅游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选人用人制度,形成有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评价机制和有利于人才全面发展的育才机制,从而实现对旅游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推广在职教育和终身教育

旅游产业是不断变化、动态发展的,因此旅游产业所需要的人才也需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与时俱进的知识,建议:(1)推广在职教育,鼓励旅游企业建设相关的职务晋升渠道。在职教育的受众是拥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旅游从业者,他们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对旅游产业有了基础的理解,能够带着问题去钻研,学习更具针对性,学习的成效也更为显著。旅游企业可以建设与在职教育相关的职务晋升渠道,鼓励员工参与在职教育,不断提升知识和实践能力,以旅游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推动旅游企业的转型和发展。(2)营造终身教育的氛围。旅游行业内应该不断宣传和强调终身学习的意义,可以通过组织学习会、结成学习小组等形式为行业的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此外,除了入职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还可以设置一定时间间隔的技能测试等活动,通过一定的强制力鞭策旅游产业员工不断学习。从而在旅游产业的员工中,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浓厚的终身学习的氛围。

四、配套设施保障

配套设施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也是旅游体验的组成部分之一。配套设施的完善能够极大地提升游客的舒适感,破除游客出行到陌生地的心理障碍和习惯不便,从而保障游客的旅行满意。

(一)全面提升旅游交通体验

交通是旅游的重要一环,是将旅客送至旅游目的地的关键纽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助力旅游产业的发展:(1)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提升交通通达度。充分利用海陆空交通资源,通过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系统的网络和便捷切换,将省内、省内外乃至省内与国际的旅游资源充分连接,营造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旅游交通体验。(2)完善旅游交通标识体系。旅游交通标识系统虽然是旅游组成中的一个小环节,但是其传递旅游景点及配套信息的功能却对旅游的发展有着提升作用。交通标识系统的完善应该以为自驾游游客提供便利为目标,将景区、加油站、停车场等公共设施信息在此充分连接、传递。(3)重视将旅游线路的设计与公共交通相融合。精心设计系列化、主题化的旅游线路,并运营一次付款可多次乘坐的旅游公共交通,根据实际情况在旅游公共交通上配备旅游讲解服务,尤其是在水路公共交通,应创造性地将旅游风景、旅游服务和旅游交通充分融合,营造浓厚的旅游氛围和舒适的旅游体验,打开旅游发展新层面。

(二)推动旅游保险市场成熟化

旅游保险作为保险的一种,能够为游客旅行中的各项利益提供有力的保障。但是目前,我国的旅游保险市场尚未成熟,虽然也有旅行社或游客会在旅行过程中购买交通意外伤害险等保险,但是旅游保险作为保险的一种类别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体系,而游客在出游准备时也很少会考虑旅游保险的购买。因此,推动旅游保险市场成熟化是旅游配套保障的重要举措,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增强游客的旅游保险意识。游客是旅游保险的需求者和获益者,只有游客的旅游保险意识增强、需求旺盛才能有力地推动旅游保险市场发展、成熟,也能够真正切实保障游客的各项利益。政府、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普及、教育游客,使游客正确认识到旅游保险的意义和购买旅游保险的必要性,形成出游必买旅游保险的意识和习惯。(2)保险企业要积极开展旅游保险业务,丰富旅游保险种类,提高旅游保险服务水平。现有旅游保险业务的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保险业务的需求,保险企业应该根据旅游过程中游客的切实需要积极开发创新旅游保险险种,如旅游交通晚点险等,并不断提升服务的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全面的保障。(3)政府应该要重视对旅游保险的监管和规范。由于旅游保险体系尚不健全,没有经验基础,也甚少有相关的法律规范,因此,在推动旅游保险市场成熟化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应该通过加强监管、规范,引导旅游保险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完善旅游应急设施

旅游应急设施能够帮助相关人员在发生旅游意外情况时迅速积极应对,有效减少伤害的程度。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旅游应急设施:(1)完备旅游应急器材。从景区、酒店等旅游场所到整个大旅游区域范围内应该逐步、不断完备旅游应急器材,除了灭火器、安全锤、逃生通道等较为常见的器材和设施,还应该增设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等尚未普及但有重要用途的应急器材,扩大应急应对面。(2)明确一线旅游应急人员。一线旅游应急人员往往是第一时间处理紧急事项的人,是游客能够快速求助的对象,因此明确一线旅游应急人员,让游客充分知晓一线旅游应急人员的信息,提高一线旅游应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从而确保紧急事项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理。(3)构建畅通的旅游应急信息流动渠道。信息的畅通在紧急情况发生的过程中十分重要,应该通过推行标准化做法、构建特别信息传输平台等途径保障旅游应急信息流动的快速、有效。(4)推行高效的旅游应急专项方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一方面修订完善旅游应急专项方案,另一方面要分层不断丰富旅游应急专项方案,政府层面应该有自然灾害等大型紧急事项的应急专项方案,企业层面应该有财产遗失等小型紧急事项的专项方案,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旅游应急专项方案的推行积极应对各类紧急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