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与理论框架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与理论框架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中国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就是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是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国旅游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局性任务。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围绕“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提出了要在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体制机制改革、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民生和扶贫开发等十大领域取得明显突破,提出“十三五”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并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的旅游产业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推进转型升级,进而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提质增效,已成为当前旅游产业研究的重要问题和热点之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中国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就是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是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国旅游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局性任务。

一、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和解读,有助于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本质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也有助于其理论体系的构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主要可以参考产业升级理论、产业转型理论、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理论、产业融合理论等。

(一)产业升级理论

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其关键是依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改善表现为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26]在人类经济发展中,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促成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但每次产业升级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这是由新技术、新的经济形态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新技术是传统产业升级的主要推动力量。产业升级理论认为,产业升级可以从单个企业、产业结构、产业转移、产业集群等不同的视角来分析。企业升级意味着企业的创新以及向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产业结构升级意味着产业由低级向高级、由低生产率向高生产率、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演化;产业转移的升级意味着选择适当的产业制造环节,积极参与区域间分工与贸易;谢春山等(2010)研究认为,产业集群升级意味着区域产业发展对集群特征的目标设定以及对集群作用的追求

(二)产业转型理论

产业转型目前有两种解释,其中一种是较宏观的解释,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科技等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特定的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对其现存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整。[27]产业转型理论认为,产业转型就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际和国内环境,通过特定的产业或财政金融政策,对其现有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整。产业转型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界定和探讨。宏观上,产业转型可以定义为在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的主要构成中,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产业技术装备等发生显著变动的状态或过程,其实质是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在各个产业之间的重新配置。微观上,产业转型是指一个行业内资源存量在产业间的再配置,也就是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衰退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的过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技术进步可以提高产业要素的素质,使要素在产业之间重新配置,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因此,技术进步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理论

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和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旅游产业结构是指旅游产业各区域、各行业部门、各产品类型、各目标市场、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活动各环节的构成及其相互比例关系。按照旅游产业内部的行业来划分,第一层次即旅游资源开发经营者业;第二层次即由旅行社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游饭店业和旅游物品经营业构成的行业群;第三层次即对旅游产业直接提供硬件、软件支撑和服务的行业群。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是在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中达到旅游产业之间的协调、产品供求结构的相对均衡,进而实现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优化组合和对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的目标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28]

(四)产业融合理论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29]产业融合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旅游产业融合是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旅游产业具有高度开放性和交叉性,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产业融合成为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趋势。徐虹、范清(2008)认为:“旅游产业在与其他产业融合中,在使自己内涵与外延丰富的同时,也使旅游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并且从产业融合中获得了更多的发展资本,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创造了条件。”[30]张辉等(2006)在研究中也认为旅游产业通过延伸而将旅游功能融入其他产业或与其他的传统产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构筑一个新兴的产业体系或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形态。[31]

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框架

通过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内涵与边界、动力与模式、理论基础的梳理,本文发现需要构建一个系统的、用以揭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前因后果”与内在机理的概念框架,一方面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形成系统总结,另一方面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提供思路和方向。如上所述,本章第一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与边界明确了转型升级的方向和目标,第二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与模式明确了转型升级的前因与手段,第三节的四大理论为理论框架的搭建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此,本文构建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的理论框架,如图3-3所示。

图3-2中,在“四新”动力的驱动下,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是转型升级,而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于四个方面的路径创新,通过创新实现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最终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3-3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的理论框架

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动力看,主客观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驱动力。从客观因素看,市场需求的升级形成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外在压力,使得旅游产业的功能趋于综合化。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步入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旅游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同时,旅游产业也处于矛盾凸显期,旅游产品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跟不上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要落实好国家支持旅游产业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当前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侧结构不合理、不平衡,不能适应需求侧多元化、升级型的市场消费。作为全新表述,“供给侧”概念表明宏观经济政策思路的新认知,也指明了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和着力点[32]。从客观因素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旅游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在线旅游的发展、智慧旅游的兴起都得益于技术的力量。此外,产业融合的力量推动着“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态、一种新的先进生产力。金霞(2009)认为,旅游产业转型最根本的触发力量是相关产业结构关系的重构,其中要素投入只是“标”,投入机制才是“本”,系统的结构决定未来的发展。[33]

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看,转型升级聚集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系统的整体优化升级,依托于企业生态圈的整体优化升级。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总趋势是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逐渐进步、逐渐提升的过程。我国已经迎来了大众旅游时代的新常态发展时期,旅游产业也需要改变发展模式。经济学家库兹涅茨说过:“如果没有结构转变,持续的经济增长也将不可能实现。”当下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既要关注构成整个产业结构的各组成要素自身素质的提升,又要注重整个产业结构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配合与协调,通过“食、厕、住、行、游、购、娱”七要素的合理配置,以点带面,纵横贯通,拓展“文、商、养、学、闲、情、奇”新七要素。[34]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和针对性的特征,旅游产业的转型需要将自身特征和新常态相结合,正确处理好与其他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关系,实现彼此的融洽、协调发展,形成一个高效、和谐的运作系统。

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手段看,创新是转型升级的核心与灵魂。首先,业态创新是载体,培育和发展旅游新业态,是适时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旅游业态由传统观光向体验休闲发展,能为转型升级提供推动力,如利基型创新(会展旅游、医疗旅游、教育旅游、房地产旅游);结构型创新(文化创意旅游、工业旧址旅游);革命型创新(旅游电子商务、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信息呼叫中心);管理型创新(服务质量管理加强和企业文化建设)。其次,商业模式创新是核心,商业模式构成了企业盈利的真正来源和核心竞争力。旅游产业商业模式的转变主要是从旅行服务中介基本模式逐步向在线旅游服务模式、在线旅游搜索、差旅管家模式等发展,在线旅游实质上是对旅行社业务的在线流程再造。再次,技术创新是支持,要加大信息技术和智慧要素的投入,深入发展智慧旅游,以有效化解日趋严重的旅游产品结构性矛盾,有效提高旅游业的经营效益。最后,管理创新是保障,旅游企业的转型升级是整个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和核心,转变企业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提升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要积极推进和强化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服务的创新,通过引进和推广现代经营管理模式,推进品牌化、网络化、集团化发展等方式提升旅游企业的素质。

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看,提质增效是现阶段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在于提升产业能级与素质,提高产品与服务品质,增强企业效益与管理效率。在日益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宏观目标是:推动我国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跨越。充分实现旅游产业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并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这是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予旅游产业的一个战略性目标和任务。不同省市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也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目标,例如浙江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目标则包括:产业功能上,进一步凸显生产性功能,并深化和完善服务性功能;产业结构上,要由单一的观光旅游结构向观光、休闲和体验旅游的多元复合结构转化,满足高质量、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发展动力方面,由内生性发展向内生性和外生性并行转化,完善产业运行机制,构建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的双重动力;发展模式上,由行政主导向政府、民营资本、外资等多元主体合作格局转换,并树立“向外型”战略。总之,要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推动产业内部和外部的合作与融合。通过加快产业管理机制创新提升产业活力和竞争力,形成新型、多元化、高级别的旅游业态,进一步构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大旅游产业”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