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现状与对策初探

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现状与对策初探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现状与对策初探麻爱平胡锐陈永红摘要:对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发展现状、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分析国内兄弟院校非学历教育现状和经验做法,对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发展提出了建设和措施。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都内设培训部负责全校的非学历教育管理工作,同时也面向市场承接有关培训项目。

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现状与对策初探

麻爱平 胡 锐 陈永红

摘 要:对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发展现状、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分析国内兄弟院校非学历教育现状和经验做法,对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发展提出了建设和措施。

关键词:非学历教育 发展现状 对策

自2005年学校加强对非学历教育工作的管理以来,学校和继续教育学院领导对该工作十分重视,采取了有效措施,继续教育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科学发展、保证质量”的指导思想,以服务为根本,以质量求发展,在拓展与学校优势学科相关的重点领域、行业的高端培训和其他非学历教育方面有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校非学历教育的发展现状

从合校以来,特别是2005年以后,学校非学历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学校非学历教育培训规模和效益逐步增长,培训人数由2006年的6000人次增加到2009年的13000多人次,培训总收入由2006年的1300多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3600多万元,各院系对非学历教育的工作力度显著提高。

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实现了归口管理,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政的局面;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提供政策、信息和业务咨询,鼓励院系开展非学历教育明确和简化办公流程,为院系提供人性化服务;

三是不断探索,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取得成效;

四是积极向院系推荐培训项目,拓展行业、系统的高端培训、党政干部培训和其他非学历教育。

二、目前学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的特征

(一)院系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但是项目方向和层次定位较低

1.从项目类型看,以2009年共129项为例,合作办班37项(占总数的29%),委托培训39项(占30%),面向社会开发的项目53项(占41%)。

2.从培训单位看,学校共有33个单位举办了培训,经济与管理学院是唯一一个引进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学院,也是办班最多的院系。在这33个单位中还包括重点实验室、计算中心、留学生学院、老教授协会、教育发展公司等单位,几乎涵盖了全校各办学和科研单位。

3.从项目的性质看,高端培训项目比例还不高。高端培训项目:54个(42%),其他培训项目75个(58%)。

4.从办学院系的所属学部看,部分应用性强的学科,非学历教育发展快速(以2009年的129个培训项目为例见表1):

表1     各学部申报培训项目一览表

img17

续表

img18

(二)培训收入利润较低,分配比例中院系所得绝对值偏低

由于培训单位开发的项目层次还偏低,收费标准和总额不高,平均利润大约在30%,因此培训单位对分配比例存在较大意见(应用学科:学校与院系是2∶8;基础学科:学校与院系为1:9),在目前的规模状态下,部分院系分配比例还可以进一步向培训单位倾斜。

(三)财务管理与政策不适应市场化

1.财务管理制度中的核定培训收费标准、收费环节、开支使用、报销、课酬、市场开发等环节缺乏弹性;校财务部门对培训收费和发票的开具不够灵活,比如收费标准的严格控制(50元/学时),使得院系操作空间受限,不利于院系与社会机构和委托单位的合作。

2.教师课酬每年年终结算,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也影响到培训单位办班经费支出和办班的积极性,也使一些单位采取变通和不正当途径操作。

3.没有实行培训项目独立核算制,导致培训办班单位缺乏成本意识和投入产出意识。学校培训办班经费年终结算,影响到培训单位办班经费支出和办班的积极性。另外,培训班经费到账后,学校提取20%管理费用后,其余80%经费不能及时划拨到培训单位结算,影响了培训单位培训项目正常运作,甚至培训项目亏损了培训办班责任人也不太清楚。

(四)缺乏激励机制,培训积极性不高

培训单位没有考核指标,办班效益与业绩没有挂钩,干多干少没有区别。学院和培训管理人员开拓市场主动性不够,教师培训授课的课酬不能及时发放,也没有计入教学工作量,教师年终考核与年终分配指标体系相关联,影响一些院系教师参与培训授课的积极性。

(五)培训项目推广和宣传力度不够

继续教育学院在网站公布了学校的培训项目,制作了《培训科目指南》,培训单位也在培训项目的宣传上进行了努力和探索,利用网络、报刊等途径对外宣传,但院系缺乏专门的市场推广人员,宣传效果不是很理想

(六)没有教育培训基地

培训班都在校内招待所或学校周边酒店安排学员住宿,功能差,设施差,不方便,部分酒店和服务人员服务水平较低,学员满意度比较低。

(七)院系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收益不高,存在招生风险

从这几年的情况看,培训合作中,院系为了回避财务管理的麻烦,将分配比例中的大部分经费划给合作方,对学校利益有所损失,出现了一些招生风险,丢失了市场。

三、国内其他高校在非学历教育方面的做法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兄弟高校对非学历教育的开展情况具体做法如下:

(一)职能定位

对继续教育定位比较高,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把继续教育的发展纳入到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的层次上,把继续教育作为学校各实体学院基本任务之一,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管理体制

实行管办分离的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采取了管理部门与办学实体相分离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了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运作机制,通过设立非学历教育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各种培训项目的管理工作,学校设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继续教育办学实体,继续教育学院只是学校的二级办学单位之一,如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08年创收6.4亿元,学校整体创收8亿元,继续教育学院占学校总规模的80%。

实行管办合一的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这些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在办学类型上有自己的特点,成人学历教育还占有相当大的规模,但都在向非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转型。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都内设培训部负责全校的非学历教育管理工作,同时也面向市场承接有关培训项目。武汉大学2009年全校培训创收3600万元(不包括继续教育学院创收的1200万元培训实体收入),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实体的1200万元收入是全校培训创收的33%。

(三)培训项目定位

在实行管办分离体制的学校中,培训办班定位是:

一是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培训实体,不具有管理职能,与各院系是平行的。继续教育学院办班的定位是:高质量、高层次、高效益。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项目运作上实行项目负责制:结合市场需求加强项目研发,实行项目模块式管理。

二是各学院坚持专业对口、以学科为主的原则,开发培训项目必须有利于本学科发展与研究,不以规模求效益,以高层次、高质量求效益。

三是独立法人单位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按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如:清华大学的独立法人单位是指以清华大学命名的上市公司或法人单位,如:清华紫光、清华同方、各地研究院、研究生院(清华大学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办的机构)。

这些学校充分认识到一个学校的非学历教育发展水平主要通过高端培训来体现,将高端培训作为学校非学历教育工作的的重中之重。2008年,复旦大学培训人数为14000人次,发放培训结业证书11000份,培训创收1亿多元,其中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开展高层管理类委托培训等项目,共创收1000多万元;2008年中山大学高等继续教育学院非学历教育培训近5000人次(其中高端培训近4000人次),创收3000多万元。

管办合一体制的学校培训定位是:继续教育学院具体管理和办学双重职能,主要从事跨学科、综合性、指令性培训;培训项目运作上也实行项目负责制。

(四)培训市场拓展与项目推广

清华大学教育培训管理处、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都以网络的形式对社会公布培训项目,其中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做得比较有特色,清华大学还积极建立学员资料库,与学员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不断深入挖掘学员资源,推广培训项目;其项目负责人还积极参与、走访高层次培训班、行业协会活动,与培训机构、协会、学员建立联系。

(五)激励机制

清华大学设立了非学历教育发展基金,浙江大学规定将非学历教育收入增长部分的5%拿来奖励办学单位,一部分通过经费形式返还给办学单位,一部分通过设置各项奖项鼓励办班单位的积极性;2008年对继续教育年度奖励时,设置了继续教育培训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奖励若干类。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制定了项目联系人的奖励办法,但是普遍没有对单位内培训管理人员进行奖励的措施。

(六)培训基地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分为两个校区:一个是位于清华大学本校区创新大厦的学院总部,拥有教学与办公面积10500平方米,清华大学还为继续教育学院提供2000个房间,计2300个床位,用于培训班学员住宿;还有一个校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CBD核心区域的光华路校区,拥有教学与办公面积57000平方米;学院拥有若干个学员宿舍楼,并可利用清华大学专门为培训提供的紫荆公寓,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雅。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在校内或校外都建有自己的培训基地或继续教育办公大楼,为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吃、住、学于一体化的服务。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在全国都建立了相应的继续教育基地、教学中心,有力地支撑了学校的继续教育的发展。如,清华大学在北京、廊坊保定等地建有脱产培训基地。各高校都有政府部门批准的有关培训基地。如:2010年3月浙江大学获准设立国家发改委“西部地区基层村官培训基地”。

(七)财务分配

清华大学在2002年前分配比例为:25%∶75%,其中教育培训管理处从学校的25%中提取5%作为管理费。2002—2004年,分配比例改为:20%∶80%,其中教育培训管理处从学校的15%中提取3%作为管理费,2005年又改为15%∶85%,教育培训管理处提取2%的发展基金。

部分高校培训收入分配比例与我校的对比(见表2):

表2    部分高校培训收入分配比例

img19

续表

img20

(八)规范管理与督查

各高校除了加强非学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外,有的高校成立了校级继续教育监管机构。浙江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成立了由全校相关办学单位和部门参与的全校性的非学历教育管理组织——继续教育督查工作小组,对学校非学历教育工作进行管理与督查,在全校形成了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如:浙江大学成立了继续教育督查工作小组;华南理工大学成立了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管理委员会等。

四、发展我校非学历教育的建议与措施

我们要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2007年教育部9号文件,按照学校要求,更新继续教育观念,配套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法规制度,建立健全的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将继续教育工作纳入本单位教学总体发展规划中,同布置、同发展、同考核,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通过一流服务,引领、组织推动全校培训单位继续教育的发展,通过规范管理,强化继续教育质量,维护学校办学声誉,打造精品培训项目,形成品牌,做大做强我校的非学历教育。

(一)明确定位,理顺体制

1.明确非学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定位

武汉大学历届校领导十分重视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在学校文件和发展规划中还没有对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定位给予明文规定。按照我国高等教育法,非学历教育是学校教学任务的组成部分。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是高校实现为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非学历教育是市场化的教育服务,需要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是特殊的教育形式。

2.成立“武汉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由分管副校长负责,继续教育学院主要领导具体牵头,成员单位包括学校组织部、监察部、人事部、财务部、后勤保障部、教务部、部分院系等,其职责是定期研究涉及学校继续教育整体发展的重大问题,如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学校资源使用、教师管理、财务管理等,协调有关管理和发展的问题,监督与评估继续教育质量、处理违规办学等;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继续教育学院。

3.改进非学历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通过发挥继续教育学院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龙头作用,引领学校非学历教育发展,这是非常有效的途径。继续教育学院应拥有管理与办学的双重职能,管理体制上可以实行一级管理和二级管理并存的体制,运行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联合体模式,继续教育学院下属实体部门牵头,负责开发项目,进行市场拓展,与校内各培训单位和社会培训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结成长期联合体,联合体运作主要是指双方利用各自资源优势,教学上通过正常途径向院系聘请教师,使用专业教学设施设备,直接及时向授课教师支付课酬,向院系支付管理费,利益上向院系倾斜,以此方式作为基础,双方紧密合作,利益向院系倾斜,实现双赢和规模效益,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与学校多数院系形成的非学历教育联合体,实现教学资源的真正整合和共享,尽快形成精品项目和品牌。

结成联合体的方式主要优势表现在:有利于发挥我院实体的平台作用,真正实现与院系的联合,既有良好的合作,又有有序竞争的良性发展的局面;有利于达到避免恶性竞争、整合武汉大学优质资源的目的,可以在比较短的时期内扩大我校非学历教育规模,创建培训品牌;可有效推行项目责任制。

项目责任制是指项目负责人对培训项目的研发、策划、教学计划各环节的编制、教师的选聘、培训质量的测评与管理、项目预算、项目支出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负责。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学校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按工作计划和项目进展情况合理安排用款进度,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严格按照规定的开支标准、开支范围和开支程序使用资金,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接受上级管理部门对项目经费的检查、监督和评估。

另一种模式是院系根据本单位学科优势自主开发培训项目,也可以与有资质的社会机构结成紧密型或松散型合作组织,各培训单位也可以以本院系学科优势为基础,鼓励引入市场机制,自主举办非学历教育。

(二)健全制度,优化机制

非学历教育在形式、原则和内容上与学历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别,学校在规划非学历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要进一步调整规章制度、优化机制。

这些制度措施主要包括:

1.制定《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培训办班经费的财务管理办法》

在管理办法中可明确规定如下内容:一是明确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实行项目核算制度;二是按照学校二级财务管理规定,在培训收入到账后,财务部门及时将项目收入的80%划拨到院系;三是明确培训项目正常运行的各项支出项目并及时结算(如教师课酬、办公经费、劳务开支、管理费用等)。

2.制定《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基金管理办法》

学校在其培训收入的分配中,提取3%~5%作为非学历教育发展基金,基金主要用于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项目的市场拓展、项目宣传与推介和落实有关奖励制度、培训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培训结业证书工本费等项开支。

3.制定《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培训奖励制度》

根据培训单位、院系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教师的业绩和贡献给予奖励,奖金从学校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基金中开支。各培训单位参照学校规定执行,也可根据学校的奖励办法制定本单位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4.制定“教师从事非学历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

鼓励教师参与培训教学和管理,对教师从事非学历教育的待遇与本科生、研究生教育要同等对待,教师从事培训教学的工作量可以作为考核、晋升的依据;加强对授课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研究非学历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改善教学质量。

5.制定“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资源的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

学校各单位在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时,可凭继续教育学院的开班证明,向学校教务部申请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室,实行资源有偿使用,但要适当控制收费标准,降低院系办班成本。

6.建议学校适当调整非学历教育培训分配比例

应用学科收入分配比例建议学校与院系由原来的20%∶80%调整为15%∶85%;基础学科分配比例不变,仍为10%∶90%。

(三)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规范管理

1.指导思想

根据当前学校的发展现状,继续教育学院培训管理办公室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和落实学校领导的有关讲话精神,指导、引领、组织全校培训工作,通过一流的服务加强规范管理、打造培训品牌,促进学校非学历教育做大、做强。

培训管理办公室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强化服务质量,坚持以服务促规范、以质量谋发展、以管理促效益;制定和调整非学历教育的制度措施,引领全校各院系积极向非学历教育转型;加强对全校各院系培训管理人员的培训,以质量为根本,使我校非学历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迅速发展,并培育一批精品培训项目,使我校非学历教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职责范围

继续教学学院培训管理办公室要针对新形势,进行职责调整,具体设想如下:

(1)引导各学院、科研单位、实验室积极走进市场,开展非学历教育的尝试,进行业务指导和咨询,提高办学效益;

(2)审批各培训单位培训项目及合作协议,督促培训单位进行规范管理,规避办学风险;

(3)不断研究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进行政策咨询,引导培训单位的发展方向;

(4)不断改进办公流程,开展教学的检查与监控;

(5)制定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提高培训质量;

(6)编制培训科目指南,推广学校培训项目;

(7)建设武汉大学培训师资库;

(8)访问学者和进修教师管理;

(9)开展政府主管部门指令性培训、继续教育行业协会主办的培训、培训管理干部的培训等;

(10)中组部干部培训基地的建设和日常管理;

(11)组建咨询机构,紧跟时代热点,开发新项目,占领市场;

(12)水电、测绘、医学系统的年度项目申报和运行管理;

(13)办理培训学员结业证书和结业证电子注册。

3.人员编制预测

为完成学校赋予的任务,需要7~8名具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管理干部。

4.工作措施

一是根据我校近5年来的发展实际,制定和公布加快我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文件和制度,推动全校非学历教育的发展;

二是针对各培训单位培训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理解学校非学历教育规定,进一步重视非学历教育工作,研讨发展趋势和新的热点,增强市场意识,掌握业务技巧,提高规范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扩大本单位办学规模;

三是编制我校培训科目指南,着重考虑那些可能成为我校的精品培训项目,对外公布,还可以利用我院网络对外宣传;

四是召开专题会议,邀请有关院系参加,尽快完成对我校非学历教育体制的研究和转型,为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五是启动武汉大学培训师资库建设,为学校提供教学资源;

六是围绕打造精品培训项目,研究编制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教学监管,通过质量监控,发现优势与不足,推动精品建设;

七是启动中组部干部培训基地的工作,要尽快组建对应的工作班子,与中组部和湖北省委组织部、武汉市委组织部加强联系,掌握信息,按照要求积极做好干部培训工作。

(四)加强资源建设,创建培训精品

国内高校对培训教育资源管理的普遍观点和做法是:利用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师资优势,整合社会资源,为继续教育发展服务。社会看中的往往是高校的学科专业和师资优势,才与学校寻求合作,学校也应该满足社会的需求,凭借学校的优质资源发展非学历教育,特别是高端培训。要转变过去“不挤占学校资源”举办非学历教育的观念,要有限开放学校资源用于非学历教育,这是发展非学历教育事业和创建品牌所必需的。

1.建设培训基地

学校非学历教育基地由于紧贴社会和市场,应选择比较繁华的地带建设基地。途径主要有: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提升学校招待所、宾馆住宿资源利用率。首先,由校办牵头,通过与后勤集团协商,可将学校的招待所、宾馆作为学校培训办班使用,招待所、宾馆在保障学校使用前提下,应给予合理房价,优先为学校开展培训办班提供住宿资源;其次,可在医学部校区,改造培训基地;最后,学校筹资,在学校周边繁华地带,在1~2年内建成多功能培训基地。

2.建立培训师资库

培训师资库建立以培训项目为依托,引入淘汰机制,打造武汉大学培训品牌师资队伍。整合师资资源三个来源途径:①本校师资;②其他高校教师;③社会知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高级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领导等;④具有高级培训师资质的教师。

3.建立培训精品项目

选择我校行业系统背景比较突出的金融财经、法学、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水电、测绘等学院入手,通过几年的努力,不断运用市场推广、改进和创新培训项目、管理和教学方式、内容,不断满足学员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生活条件,提高服务质量,根据质量保证体系,进行项目评估、确定学员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把教学质量高、学员满意度高的培训项目培育成为我校的精品培训项目。

4.拓展信息渠道和宣传

利用非学历教育发展基金,编制武汉大学培训科目指南、利用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要有针对性地向金融、银行、保险、水电、测绘、医疗系统、军工等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公检法机关推广培训项目。

(五)提高培训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对院系培训岗位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素质,提高院系应对市场和办学的能力十分紧迫,培训的重点是市场的开发、培训项目策划、谈判技巧、利润计算、办班的管理、资源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有计划分专题的培训。

(六)建立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目前国内教育服务逐步引入了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这是国际认可的质量认证体系。由于培训业属于服务业,借鉴该质量认证体系管理培训工作,是提高培训质量,改善培训服务,创建品牌的有效途径。

1.设置涉及质量管理的部门和职能。

2.制定影响质量的数据和标准文件。

3.培训人员的质量标准、管理环节、运行机制。

(七)研究与制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衔接机制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要研究成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衔接的可行性,继续教育学院可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衔接提供必要准备,探索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如建立培训学员档案或在结业证书上增加培训课程名称、学时与成绩等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