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大学教育培训的专业化发展

武汉大学教育培训的专业化发展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教育培训的专业化发展国内外继续教育的职能和定位的新变化,特别是大学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的上移,继续教育定位于与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同等重要的人才培养主流地位,各专业院系以本科后学位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为主要任务,这些新趋势已经决定了大学继续教育由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的深度转移,而非学历教育的专业化和市场化特征,促使我们必须研究非学历教育的规律和特性,从而确立正确的发展思路。

培训者先受训
——专业事与专业人

胡 楚

摘 要:本文从教育培训的专业化发展、教育培训的市场化机制、教育培训从业者的专业化要求、教育培训从业者的专业化提高四个方面探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和市场化特性,明确专业化是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通过培训打造继续教育的专业化队伍,形成专业人做专业事,专业事由专业人做的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培训者 受训 专业事 专业人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实践,无论是高端培训,还是党政干部培训,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等等,培训者先受训,专业人与专业事,始终是我们思考和困惑的事情,思考这些问题,是为了高等继续教育能打造成为一个系统性平台,我们不能仅仅盯住一个或几个项目,我们需要的是打造诸多项目运作的平台和系统,这就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令我们困惑的是管理与办学的矛盾处理问题,管理和办学永远是一对矛盾体,管理的重心在求稳定,办学的重心在求发展,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既规避风险,又要拓展办学,把办学实体办成真正的试验田和中试基地,甚至引领整个学校教育培训的发展方向。专业事怎么做?怎么管?专业人从哪里来?这些都一直是我们探索和困惑的问题。

一、教育培训的专业化发展

国内外继续教育的职能和定位的新变化,特别是大学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的上移,继续教育定位于与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同等重要的人才培养主流地位,各专业院系以本科后学位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为主要任务,这些新趋势已经决定了大学继续教育由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的深度转移,而非学历教育的专业化和市场化特征,促使我们必须研究非学历教育的规律和特性,从而确立正确的发展思路。

非学历教育的内涵比较广泛,这里我只从教育培训这一块入手来谈。

一般情况下,谈教育培训的专业化发展,有一个前提就是教育培训的规模很大,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品质,保证教育培训的有序有效进行。

目前很多大学的教育培训的规模还很有限,但是教育培训的市场属性相当高,市场化对教育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不会给我们喘息的时间,所以我们的教育培训在抓规模的同时,必须注重专业化提高的问题。

2009年10月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在第十届两岸继续教育论坛报告中,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对教育培训的专业化已经作了非常好的阐述。

(一)教育培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

1.教育培训的新变化

(1)教育培训规模问题:随着本科教育规模的扩大,若干年后继续教育规模也将有相应的增加。

前几年的高等教育扩招,大学后教育的基数扩大,未来一段时期内教育培训的规模必然会相应扩大。

(2)教育培训内容问题:随着本科教育转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以及职业培训的增加,对教育培训的内容提出新的要求,专业技能辅助技能培训、适应性培训的市场越来越大。前沿理论、社会热点与难点、执行力等针对性很强的培训,培训课程模块和师资配备,适应性难度不断加大,要求不断提高。

(3)教育培训方法问题:本科教育的模块式教学方式的推进,对教育培训方法提出新的挑战,模块式课程、案例分析、拓展训练等,方法必须不断变革。由学校单方培训演变成以高校为主、校企合作的综合培养模式,即1+N联盟的培育培养模式。

(4)教育培训评价问题:在本科教育质量评价多元化中,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的新问题。

(5)教育培训层次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过渡,教育培训的教育层次的变化,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上移。

2.教育培训的新特色

(1)教育动因: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

(2)教育对象:已经获得一定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

(3)教育内容:适应于各类在职人员需要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的教育内容,使这些人员的发展、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完善、更新、提高和拓展。

(4)教育方式:主要采取非学历学位的职业培训方式。

(5)教师资源:多元的教师资源,有高校的教师和专门技术的研究人员,也有各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员。

(6)教育依托:依托于较高水平和较高层次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依托于高等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

3.教育培训的新思路

(1)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全面把握教育培训变化方向。

①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②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

③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2)准确了解在职人员教育需求,适时拓新继续教育学科专业。

(3)深刻理解知识技术变化趋势,及时更新教育培训教学内容。

(4)多方发挥高校、科研机构、政府、行业、企业优势,优化配置教育培训教师资源。

(5)深入调查在职人员学历结构,适当调整继续教育培训层次。

(6)辩证对待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合理拓展继续教育学习方式。

(7)紧密结合在职人员培训要求,充分利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

(8)科学制定多元多样评价标准,实现教育培训又好又快发展。

(9)立足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改革,逐步完善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随着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推动,大多数人选择教育培训一般有以下一些原因:对创新、明确指向的理论或实践本能的需求;参与继续教育培训时刻提醒自己技术进步的节奏;升职的愿望和更新、精化自己知识和管理技能的需求;社会整体环境和知识价值论的激励。可见人们参与教育培训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为了提升自我修养和自我素质。

教育培训的新变化(包括参加教育培训动因的变化),必然会形成教育培训的新特色,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培训,就必须发展教育培训的新思路。无论是研究教育培训的新变化、新特色,还是探讨教育培训的发展思路,我们不由自主地感觉到这样一个现实——教育培训的专业化要求。管理的专业化、办学的专业化,专业化是培训品牌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继续教育学院和办学实体专业化发展

1.继续教育学院是大学继续教育事业的统领者与引领者

大学各办学学院的主要职能是学科建设和培养人才,同时利用学科和师资优势为继续教育作支撑,其职能决定了办学学院不可能投入主要的资源发展继续教育,其学科分布也不可能集中优势资源发展继续教育,那么继续教育学院就必须承担大学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统领和引领作用,有序健康地发展继续教育。

所谓统领,就是继续教育学院通过国家和学校政策调节,统一办学行为,实施对大学继续教育的全面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规避办学风险。如对网络学历教育实施一级管理,以及统一对外签署联合办学协议等,有序可控,才能健康发展。

所谓引领,就是继续教育学院通过机制建立(市场机制)和平台建设(办学实体),拓展市场,创新产品,引导办学学院共同发展大学继续教育事业。

2.办学实体的专业化方向

(1)办学实体是继续教育市场拓展和运作的平台之一。

继续教育学院的办学实体通过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人做专业事,代表大学对外开展继续教育各类业务,作为市场拓展的先锋,扩大大学继续教育的市场份额,成为大学继续教育实现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的平台。

各办学院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对继续教育起支撑作用。

通过产品创新和规模扩大,使得学校、办学学院、继续教育办学实体的整体收益明显提高。

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降低办学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提高继续教育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办学实体是继续教育业务与产品创新的基地之一。

根据继续教育发展出现的新趋势和新要求,继续教育学院必须加强对继续教育的研究和学科建设,进行继续教育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如人才培养层次的上移,学历教育和技能培养的衔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等,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其中武汉大学1+N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就是我们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种尝试。

创新产品与服务,服务国家需要,同时增加继续教育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保障学校和办学学院的收益。办学学院很难单独完成这些任务,只有通过继续教育学院的统领和引领,通过办学实体来完成,然后在全校推广。

(3)办学实体是继续教育品牌培育和创建的窗口之一。

继续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高水平的培养质量建立继续教育产品与服务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扩大大学继续教育的规模和效益。

办学实体的优势在市场拓展,办学学院的优势在学科建设,只有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双赢。

办学实体还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整合校外优质资源,建立校企合作联盟,与政府、行业系统构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教育品牌。武汉大学1+N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就是引进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产业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和课程体系,通过与武汉市相关政府部门、开发区、企业、媒体等联合培养、打造品牌的尝试。

二、教育培训的市场化机制

教育培训与学历教育相比较,有较强的市场属性,要根据社会需求设置教育培训课程,开发教育培训市场;同时参加教育培训的对象动因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学历”为中心转变成为以学习为中心,这对教育培训项目的开发和实施相应地提出了要求,开发教育培训市场和课程模块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需要一定的市场开发经验,需要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只要是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关系的任何事情,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关键在于如何做好风险控制。

教育培训因为有很强的市场属性,发展教育培训就必须有相应的市场机制。这里就必须改变学历教育的计划经济财务管理体制,建议实行项目管理制。

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项目管理就是通过应用和综合诸如启动、规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等项目管理过程来进行的。项目经理是负责实现项目目标的个人。

管理一个项目包括:识别需求,确定明确而又能够实现的目标,权衡质量、范围、时间和费用方面的矛盾需求,使技术规定说明书、计划和方法适合于各种各样项目利益方的不同需求和期望。

现代项目管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管理学科的新领域。它与传统的项目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在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之中,人们创造社会财富和福利的途径与方式已经由过去重复进行的生产活动为主,逐步转向了以项目开发和项目实施活动为主的模式。项目开发与实施是主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的手段,现代项目管理正在成为现代社会中主要的管理领域。

项目是用来创建唯一性产品或服务的临时性努力。临时性是指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唯一性是指任何产品或服务以一些显著的方式区别于其他任何相类似的产品或服务。

1.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意义在于:

(1)在知识经济中创造社会财富和福利的途径已经逐步转向以创新为主的项目活动模式。

(2)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和经营环境出现了大量的例外,需要采用项目管理方法。

(3)技术进步使得人们可以按照具体事情具体对待开展工作(项目),需要项目管理。

(4)社会的转型带来经济和管理范式的转变。

2.谁应该学项目管理?

(1)项目的投资者要懂项目管理,否则会赔本。

(2)管理项目的更要懂,否则要“砸锅”。

(3)在项目中“打工”的人也要懂,否则费力不讨好。

(4)凡涉及项目的,几乎人人都需要懂得一些项目管理,责任越大的人越需要。

人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项目”……

把项目管理引进我们的教育培训,同时提供相应的人事、财务配套(项目责任人、项目预决算、项目结算、项目经理目标责任兑现等),是教育培训引进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尝试,可以边实践边完善,最终形成与教育培训相适应的市场机制。

教育培训的专业化和市场机制,决定大学必须确立教育培训的专业化定位,而要发挥大学教育培训的专业化定位,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培训从业队伍。

三、教育培训从业者的专业化要求

对于教育培训从业者的专业要求,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尝试:认知能力、行动能力、多角色能力、创新能力。

1.认知能力

所谓认知能力就是对教育培训的专业化认知和领悟能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坚定信念。

形成认知能力的三个层次是:知识积累、方法积累、洞察力。

这里,我想谈谈武汉大学1+N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的直接背景就是高校出现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大批毕业生难以谋到理想职业,谋职要求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各部门人才紧缺,难以获得具有战略思维和实战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出现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人才观。我们称这一现象为结构性缺陷,就是大学的偏重理论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的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脱节。1+N项目就是基于这一现实应运而生的,该项目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素质教育和专业知识并重,融会了各种教育模式的优势,整合了各类优质教学资源,贯通了不同形式的先进教育理念,旨在智商、情商、律商、技能、创造力和领导力等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将其锻造成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懂理论、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高培中心依托武汉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和品牌优势,依靠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支持,借助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现金管理经验和技术培养条件,引进亚洲领先的台湾产业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体系,五位一体,联合培养,共同开创一条产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为企业培养“有用、适用、好用、多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1+N项目不仅仅是一个项目,而且是培训平台和培训系统,这个平台和系统将广泛应用于行业和企业系统的在职培训,我们理解,1+N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次探索,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

我们谈教育培训从业者的认知能力,就是要认清人才培养的理念,要认识到培训也是生产力。

2.行动能力

非洲学者莫波弗(Mpofu)对此作了具体的划分,将其划分为四种能力:对教育培训政策和实践批判性思考能力;教育培训项目开发能力;教育培训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培训的调研能力。

对国家继续教育政策批判性思考能力,可以理解为继续教育从业者对政策走向、宏观经济发展和市场动向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国家、地方政策文件中捕捉到未来社会发展方向,从而确定培训发展战略;善于从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捕捉发展动态,从而为各行业提供必要的、适时的培训;善于从市场需求出发有效组织生源的市场营销能力;善于洞察受训者所在行业的特征、竞争环境、文化特征、人员特征和发展状况,据此设计受训者所需要的课程。

项目开发能力主要有三:即获取和挖掘培训资源的“营销”能力;具有建立和其他部门的联系,反馈培训效果的“公关”能力;计划、组织、控制培训活动,保证培训项目目标顺利实现的管理能力。

组织与管理能力,其核心在于与他人协作交往的能力。培训工作能否顺利有效开展,关键在于是否建构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团队的合作是一切培训活动的基础,管理者必须善于与师资团队之间合作;善于与其他专业院系合作;与环境友好合作,包括与社会部分公司、专业机构、学术团体之间亲密友好合作,以实现互惠互利等,这些都是培训管理者必备的能力。

研究能力,事实上是对教育培训管理者的学术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培训管理者的学术素养很重要,培训管理者首先必须是学习专家,培训者先受训!反思并自主进行专业发展是提升教育培训者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3.多角色转化能力

培训管理者应当是培训者、设计者、顾问、创新者、管理者。

在这些角色中,培训管理者应懂得适时转化,运用不同的角色责任、工作方式,综合地、集中地为学校教育培训服务。

4.创新能力

我们的继续教育处于一个转型时期,我们始终要保持对市场和外在环境的高灵敏性,站在我们继续教育发展的最前端,保持一种常新的思维状态,创新我们的教育培训产品和培训模式。

四、教育培训从业者的专业化提高

教育培训者的专业化提高有教育培训的专业化地位问题,有教育培训的市场机制配套问题,还有教育培训的认证体系等,但构建教育培训管理者专业培训制度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教育培训者的专业化提高必须做到:

1.培训者先受训必须成为一种制度。

2.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3.团队建设与组织文化。

五、结语

培训者先受训告诉我们,培训是一个专业,项目责任制和细节管理就是专业事的方法论,所谓受训就是要成为专业人。培训者先受训,把专业事和专业人的关系已经是高度概括了!

继续教育的实践与发展,其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反思与专业化提高才是本文真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顾海良.关于当前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第十届海峡两岸继续教育论坛,2009.

[2]祝怀新.论大学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第十届海峡两岸继续教育论坛,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