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是在1985年成立的武汉大学新闻研究所、1990年成立的武汉大学台港澳新闻研究中心、2002年成立的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的基础上,经过改制重组,于2002年7月正式成立。2004年12月被正式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是在1985年成立的武汉大学新闻研究所、1990年成立的武汉大学台港澳新闻研究中心、2002年成立的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的基础上,经过改制重组,于2002年7月正式成立。2004年12月被正式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张金海教授任基地主任,王瀚东教授、吕尚彬教授任基地副主任。

自2002年以来,此中心致力于发挥作为国家高校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的作用,按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规划,立足于中国媒体发展领域的科学研究,努力扩大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决策咨询与社会服务以及基地建设上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总体情况

此中心努力凝练学术方向,调配和培育学术团队,初步形成了以罗以澄、强月新、夏琼3位教授为骨干的新闻传播实务研究,以石义彬、秦志希、冉华、夏倩芳4位教授为骨干的传播理论与新媒体研究,以单波、王翰东、梅琼林3位教授为骨干的文化传播研究,由张金海、吕尚彬、姚曦、程明4位教授为骨干的广告与媒介经济研究四个学术方阵。

此中心专职研究员累计培养博士生30余人、硕士生150余人,举办了2届“高等学校广告学专业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建设了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出版了4部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此中心主任张金海主持的“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荣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8年此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罗以澄教授领衔的新闻学教学团队,成为国家创新教学团队。罗以澄还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开展的“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工作中,荣获2008年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是首批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的新闻传播学教师。

此中心迄今已与美国、英国、法国、新西兰、南非、韩国、日本、巴西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国际或地区合作。2003年开始至今,此中心逐步实现国际学术交流的制度化合作机制。其中“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和“广告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历年的举办,现已经成为国内外媒体、传播和广告领域学界和业界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品牌和制度化学术会议。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此中心共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12项。目前这些项目均产出阶段性成果,并在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产生较好反响。其中3项分别于2009年、2010年提交结题报告,2项待结项。此中心专职研究员还承担完成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6项、教育部规划课题5项,还承担完成其他横向课题10余项。依托这些课题,累计发表CSSCI学术论文150余篇,发表学术专著20余部,并获得多项重要奖励。此中心研究员罗以澄、单波的两项成果均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罗以澄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闻传媒发展与建构和谐社会关系研究”,专家组审核结论为“优秀”。这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新闻传播学科的第一项优秀项目成果。

在决策咨询和社会服务方面,此中心充分利用科研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为近30家政府部门、媒体和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决策咨询和智力参考。决策咨询和社会服务涉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湖北省委宣传部等政府部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广电总台、深圳广电集团等媒体,以及中国长江三峡总公司等大型企业。

此中心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新闻与传播评论》同时入选国家社科CSSCI来源集刊。全国新闻传播类集刊入选CSSCI仅此两种。自2003年以来已连续出版7年,在新闻传媒学界和业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中心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主要是因为:第一,立足中国传媒改革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顶天立地”开展科学研究。“顶天”就是在中国传媒发展的前沿,探究学术的制高点,努力形成学术创新的特色;“立地”就是努力回应并解决传媒行业、传媒企业、传媒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努力提升并持续发挥国家级传媒研究学术平台的优势和影响力。第二,基地建设与学院学科建设相结合。此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一直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紧密结合。此中心协同学院,先后完成了“211工程”1期、2期和“985工程”1期的建设,目前正在进行“211工程”3期和“985工程”2期的建设。此中心已经形成的四个学术研究方阵,也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四大学术方向。

三、标志性成果

1.《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该报告于2002—2010年,连续出版7卷,由罗以澄、张金海、单波主编。

2.《新闻传媒发展与建构和谐社会关系研究》

此为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的课题报告,由罗以澄、石义彬、单波、秦志希、强月新、吕尚彬等共同完成,2009年鉴定结论为“优秀”。

3.《三峡工程及三峡总公司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由罗以澄、强月新、吕尚彬、夏琼等共同完成,2009年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4.《西方媒介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价值与问题》

由单波完成,2009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5.《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研究系列论文》

由张金海等完成,2009年荣获湖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6.《转制改革下公益性传媒的治理结构创新》

由石义彬等完成,2009年荣获湖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四、“十二五”的发展思路

此中心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国传媒改革与创新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指向,在“立足创新、提高质量、增强能力、服务国家”的总体发展要求下,进一步凝练学术方向,突出此基地的学术特色与学术优势,组织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性的成果,将本基地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研究机构。

(1)进一步凝练学术方向,确立中国经济社会建设与新闻传播发展研究、全球传播背景下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媒介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媒介经济及广告产业发展研究四大重点研究领域,并在此框架下规划重大研究项目,以期在学术和应用方面产出以丛书和咨询报告为主要形式的多种高质量的标志性成果,进一步凸显中心的学术特色与优势,并在此过程中培育国内顶尖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流学术团队,提升中心的学术影响力。

(2)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搭建高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提升国际影响力。以现有中法“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和中韩“广告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的制度化学术交流框架为基础,重点打造“珞珈传媒论坛”这一高端学术交流品牌。

(3)进一步提升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学术贡献力;加强中心的开放性,增强学术辐射力。继续保持和促进与三峡总公司的长期合作。与湖北省委宣传部合作建立“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服务地方政府。与中西部高校合作,联合组建“西部传媒发展研究院”和“中部传媒发展研究院”,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合作,建立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服务国家广告产业发展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