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时间:2022-02-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自2000年12月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于推进发展经济学理论的现代化、国际化和本土化,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图书资料与信息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第二次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自2000年12月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于推进发展经济学理论的现代化、国际化和本土化,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图书资料与信息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第二次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一、基本情况

此中心下设三个研究室:发展经济学研究室、中国经济研究室、发展中经济研究室,研究队伍呈现高职称化和博士化的特征,共有科研人员22位,其中校内人员17人,校外兼职人员5人,教授20人,副教授2人,获得博士学位者20人,获得硕士学位者1人,获得学士学位者1人,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8人。多数研究人员有出国经历,外语、数学和专业基础扎实,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主要成绩

1.卓有成效地开展各种学术交流

此中心与国际上多个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多层次定期学术交流机制,开阔了研究人员研究视野,促进了学术研究成果的国际化,使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此中心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从2002年开始,每两年定期在德国和中国举行国际研讨会,与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学术交流已形成固定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开始,此中心与欧洲经济思想史学会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欧洲经济思想史学会是国际上最大的经济思想史学术团体,会员达到500多个,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中心主任郭熙保教授、副主任马颖教授被吸收为该学会会员,已被邀请参加了两次年会,2010年10月,欧洲经济思想史学会与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分会在武汉大学合办了“中国经济发展思想比较专题国际研讨会”。这也是国际知名学术团体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的专门研讨与中国有关的经济思想的学术盛会。它无疑扩大了外国学术界对中国经济思想的了解,促进了中国经济思想的国际传播和交流,大大提升了此中心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这次会议论文集计划用中英文在国内外知名出版社出版。近年来,此中心与莫斯科国立高等经济学院每年定期举行国际研讨会。此外,2009年5月此中心与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部合办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与社会政策”学术研讨会,5位教授参加并做了学术报告,与日本同行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论文已由日方结集出版,并在该校主办的经济学期刊上发表。

2006年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分会”,挂靠在此中心。张培刚、谭崇台等著名发展经济学家担任名誉会长,此中心主任郭熙保担任该分会会长。此分会成立以来,先后在武汉、西安、山东、成都举办了4次发展经济学年会。此分会已成为我国从事发展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的学术平台,每年的年会成为发展经济学理论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的盛会。《光明日报》、《经济学动态》等报刊每次都对年会学术研讨作了报道。该年会在学术界的影响已越来越大。

此中心共举办了100期“增长与发展”论坛,分别邀请美、德、法、日、俄、意、奥地利、印度等国外20多名知名学者以及国内50多名学者来该中心为研究生做学术报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已成为武汉大学的一个重要学术品牌。

2.科学研究取得显著成绩

此中心在国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全国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频率越来越高,在国际上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也在逐渐增加。10年来,中心研究人员出版各类著作50部,提交各类研究咨询报告57份,以基地署名发表学术论文569篇,在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109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三大国家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3篇,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302篇。江春教授与澳大利亚学者合写的英文专著由Cambridge Publishing Ltd出版社出版,这是此中心出版的第一部英文专著。

10年来,此中心研究人员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170余项,其中纵向课题104项,横向课题72项,科研经费总计超过2000万元。在纵向课题中,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9项,其他省部级课题35项。

10年来,此中心科研成果获得各类学术奖91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重要科研奖励40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

3.建成全国最大的发展经济学研究资料信息中心

此中心经济发展资料室藏书以发展经济学为特色,以收藏最新外文文献和统计资料为主,采用当前国际流行的先进的藏、借、阅、查四位一体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为经济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强用力的信息支撑。截至2010年年底,馆藏文献总量达4000余册(中文图书2335册,外文图书1060册,中文期刊623册,外文期刊356册),订购中外文专业报刊47种(中文报刊32种,外文期刊15种)。

2008年此中心创建了具有独立域名的“中国发展经济学网”,这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发展经济学网站。自开通以来,该网站浏览人数超过50万人次。

此中心现有核心期刊《经济评论》、与经济科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不定期集刊《发展经济学研究》和定期电子出版物《发展经济学论坛》,基本形成了定位不同、特色迥异、功能互补的三层次学术期刊体系。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该成果是在谭崇台先生的主持下,6位教授分工协作、集体研究的结晶。该成果被鉴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优秀研究成果,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出版,成为国内外第一部在发展经济学理论框架中,对发达国家早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进行跨期比较研究的学术著作。此书出版后,在国内经济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书评,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该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2008),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2.后发优势理论研究系列论文

郭熙保近年来带领本中心学术团队在后发优势领域进行长达10多年的专题研究,先后承担了与后发优势有关的国家社科和教育部项目4项,在后发优势研究方面发表了30篇论文。这些创新性成果在我国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有8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书报复印资料转载,据不完全检索,这些论文被引用100多次,并在2005年和2010年两次作为系列论文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发展经济学研究——后发优势专辑》一书集中收录了13篇论文。郭熙保在国际和国内学术研讨会、高校做过20多场后发优势方面的学术报告。

3.寻求发展理论的微观基础——兼论发展经济学理论范式的形成

叶初升教授在认真审视发展经济学学科发展史的基础上,立足于国际发展经济学理论前沿,将分析的触角深入到发展经济学的微观层面,探讨发展经济学微观基础以及理论范式的建构问题。该研究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发表之后,立即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先后被权威报刊摘要、收录和转载;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光明日报》编辑部、俄罗斯国立莫斯科高等经济学院等单位主办的一系列国内、国际研讨会上,得到学者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先后获得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

4.中国农民工最新情况调查报告——《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实施前后的比较分析

此咨询报告是简新华教授、辜胜阻教授作为首席专家承担的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的成果。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出台1年来,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及其变化和变化的原因,对《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价,并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政策建议。国务院研究室编的《送阅件》2007年7月13日第25号刊发此成果的详细摘要,得到回良玉副总理等的批示。

四、“十二五”建设思路

“十二五”期间,此中心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发展经济学研究方向,突出发展经济学的学术特色,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社会服务、期刊图书出版、资料室和网站建设等方面都围绕发展经济学这门学科开展。

建设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学科、创新学派、创新理论为宗旨,以提升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为重点,以学术团队建设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把中心建设成为特色更为鲜明、优势更为突出、人才更为汇集、学术影响更大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研究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