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时间:2022-02-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于2000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立。调研涉及27个省份,入户调查30000余户,3000余个乡村。根据新农村建设特色数据库数据进行的西部新农村建设农户意愿分析研究,已形成专题研究报告10余篇,并公开发表于2007—2010年“西部蓝皮书”之中。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于2000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经过10年的建设,此中心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资料室建设、咨询服务、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总体情况

此中心始终以五项职能为基础,开展一系列的创造性工作,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1.研究机构设立方面

根据西部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结合中心现有资源的优势,分别设立了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所、西部省域经济发展竞争力评价与分析研究所、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所、西部企业发展研究所、西北大学欧盟研究中心、西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对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展开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工作。同时,设立最高学术权威机构——学术委员会,聘请全国15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指导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2.在科学研究方面

此中心在建立之初就确立了沿着发展经济学中国化以及构建中国发展经济学学科体系的总目标,将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在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对西部开发中的特色产业培育、生态环境重建与补偿、能源开发及利益分配、新农村建设、民生与公共服务、区域协调发展路径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一批具有一定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政府重大决策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10年间,此中心共设立基地重大招标项目19项,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纵向项目20余项,横向项目(地方政府及企业委托研究项目)40项;共出版学术专著33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提交各类研究报告50余份,调查报告20余份。获得各类研究成果奖励34项,其中孙冶方经济学奖1项,省部级奖20余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0余项,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

3.在人才培养方面

遵循西北大学关于“同一学科院系统一管理”的原则,10年间此中心与经济管理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7名,博士研究生43名,硕士研究生59名。

4.在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方面

10年间,此中心研究员共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40余人次,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120多人次,还有此中心研究生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16人次。此中心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15次,全国性学术会议14次,接待国外研究机构及政府部门学术访问19人次。另外,资料室建设突出西部特色,先后购置各类统计年鉴和研究报告400多本,初步实现了“将西部中心资料室建设成中国西部问题研究资料库”的目标。

5.在咨询服务方面

通过对热点问题的研究及接受政府委托研究,向政府提交各类研究与咨询报告80余份,承担了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市浐灞金融商务区、西安市临潼渭河生态区、咸阳市泾渭新区、榆林市定边县与神木县、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等30余个区、县、镇发展规划的制订任务,同时也参与了地方政府多个重大项目的论证工作,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完成的研究报告已经或正在被地方政府采纳付诸实施。

6.在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方面

一是坚持重大项目“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结合、竞争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强调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结合,在研究中培养项目团队,提升学术地位。二是以《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为纽带,联合全国30多家高校、社科院及政府部门的研究单位,60多位西部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构建起了跨地域、跨学科、跨行政系统的研究团队,对西部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联合攻关。三是与陕西省神木县人民政府、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这两个县为案例,对西部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跟踪研究,为其提供智力咨询服务,助力于其加速经济发展;对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进行探索,丰富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另外,与西北大学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进行合作,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为建立文化遗产经济学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标志性成果

1.《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西部蓝皮书)

此书属著名皮书品牌系列图书之一,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每年一部,至今已正式出版了2005—2010年共6部。此书出版后,受到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社科规划办、教育部、西部各省(市)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此书在海内外学术界、政府界、企业界及民众中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每年此书出版后的新闻发布会,由全国主流媒体以及“中央社”(台北)新闻等媒体做了大量报道。2009年与2010年的新闻发布会后的一周内,国内外转载其观点的报纸、网站、电台等达到500余家。外交部门户网站“show china”将报告中的部分内容作为“国情报告”向全球发布。

2.《价值学说史》(何炼成著,商务印书馆,2006年)

此书获得第十三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此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价值学说的历史脉络,在比较分析不同观点和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为核心的价值理论体系,无论是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还是对于其他经济学科的发展,都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对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建设,从理论上解答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为党和政府制定各项经济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为西部中心深入科学研究中国西部发展问题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数据库

此中心联合全国10余所高校团委,结合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从2006年5月开始开展了五期(2006—2010年)“您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型暑期调研活动。调研涉及27个省份,入户调查30000余户,3000余个乡村。这些调研的原始数据资料,为此中心构建西部农村问题比较研究的特色数据库以及开展持续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新农村建设数据库”已初步建成,数据量达200余万个。根据新农村建设特色数据库数据进行的西部新农村建设农户意愿分析研究,已形成专题研究报告10余篇,并公开发表于2007—2010年“西部蓝皮书”之中。

4.西部省域综合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数据库

从2006年起,此中心常务副主任姚慧琴教授牵头的课题组,对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各省(区、市)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连续的跟踪监测和分析,建立了一个适合于西部经济发展特点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涵盖了宏观经济总量、产业发展、企业发展、对外开放、科教与创新、金融发展、政府职能、环境资源和保护等八个方面,并已完成一系列的研究报告。目前包含100多万个数据的特色数据分析系统已经初步开发完成,为对西部12省区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奠定了基础。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

1.在管理方面

(1)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强化管理过程。(2)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活动,提升中心国际化水平。(3)加强中心的刊物建设,提高办刊水平。(4)进一步发挥中心网站的学术交流与信息交流的平台作用,使中心网站真正成为扩大中心国内外学术影响和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

2.在科学研究方面

紧密围绕学科发展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现实需要,凝练研究方向,突出研究特色,集中优势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实现重点突破,产出高质量成果。

3.在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方面

面向国内外组建研究团队,发挥重点研究基地的平台作用,通过设立重大招标项目与一般研究项目,进行联合攻关,在学科创新、学派创新、方法创新及团队创新等方面强化自己的特色。

4.在咨询服务与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方面

继续对西部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研究,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