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发西地块睦邻中心

建发西地块睦邻中心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课题组对杨浦区24个睦邻中心的运营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回收问卷19份。调研重点是睦邻中心基本情况、运营状况。这表明各睦邻中心的发展不平衡。而一个睦邻中心入驻的社会组织数量可以看出该睦邻中心的对外吸引力及服务水平。在2015年上半年19个睦邻中心提供活动次数最多的是延吉街道第三睦邻中心,为2275次,延吉街道第一睦邻中心为1500次,第二睦邻中心为561次
调查数据分析_社区睦邻中心:基层公益服务提供的杨浦模式

2010年,延吉睦邻中心率先在杨浦区建立,建立初衷是通过搭建睦邻中心这一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平台,丰富居民生活,提升居住品质,使社区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熟人社会;此外,希望通过睦邻中心这个平台挖掘一批社区领袖及社区骨干,使社区居民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实现社区共治及社区自治。

从2010年的延吉第一睦邻中心建立开始,到2015年,杨浦区现已建成睦邻中心24个,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服务。那么,这24个睦邻中心现在的发展状况如何?本课题组对杨浦区24个睦邻中心的运营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回收问卷19份。调研重点是睦邻中心基本情况、运营状况。

(一)基本情况

1.办公面积

各睦邻中心在办公面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从表7-2、表7-3可以看出,办公面积最小的是成立于2012年的四平路街道睦邻中心,仅有30平方米,比很多2015年刚成立的睦邻中心的办公面积还少,而办公面积最大的延吉第一睦邻中心已达1300平方米;此外办公面积在300平方米(包括)以下的睦邻中心有7家,办公面积在1000平方米(包括)以上的只有2家。这表明各睦邻中心的发展不平衡。

表7-2 睦邻中心面积整体情况

表7-3 各个睦邻中心面积

2.运营经费、办公设施、工作人员数

睦邻中心的建设离不开经费的投入、办公人员的配备和办公设施的配备。睦邻中心的服务是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社会组织提供,因此睦邻中心的运营经费是由街道直接提供,从而可以看出街道对各睦邻中心的重视程度。此外,运营经费对一家睦邻中心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当地运用经费可使睦邻中心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服务,但目前运营经费最少的是陈家头睦邻中心,仅2万元;运营经费最多的是殷行街道的“幸福家”睦邻中心,达50万元,各睦邻中心之间的经费差距巨大。有8家睦邻中心的运营经费低于平均水平,其中大部分是2015年新成立的睦邻中心,这也反映相应的街道对新成立的睦邻中心支持较弱(见表7-4)。

表7-4 睦邻中心2015年运营经费和固定工作人员情况

基本的工作人员人数可保证睦邻中心相关服务活动的开展,固定工作人员最多的殷行街道的“幸福家”睦邻中心,有16人;但陈家头睦邻中心、五角场镇三门路睦邻中心等3家睦邻中心目前还没有固定工作人员,另有10家睦邻中心的固定工作人员只有1人或者2人,这13家睦邻中心仍需在固定工作人员配备方面加强力度。

从表7-5中看出,电脑、办公桌、空调、多媒体、黑板这些基本的设施,各睦邻中心基本上都配套齐全,设施配备率都在70%以上,但也存在个别睦邻中心的办公设施缺少的现象,如五角场镇三门路睦邻中心和陈家头睦邻中心。

表7-5 睦邻中心的办公设施情况

(二)运营状况

1.托管组织、入驻组织

睦邻中心是否委托一个专业社会机构进行运营,可看出该睦邻中心管理上的专业性。而一个睦邻中心入驻的社会组织数量可以看出该睦邻中心的对外吸引力及服务水平。从表7-6中发现,有15家睦邻中心有专业社会机构对其运营,占78.9%,此外,各睦邻中心会组织托管组织的工作人员、负责人进行相互交流,比例达68.4%,交流的频率集中在不定期(47.4%),如表7-7所示。这表明睦邻中心在建设上对管理的重视。

表7-6 睦邻中心是否有托管组织

表7-7 睦邻中心是否组织托管组织人员的交流会

从表7-8可以看出,有8家睦邻中心到目前仍没有入驻的社会组织,入驻社会组织最多的达12家,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入驻机构最多的是松江街道睦邻中心,发展较成熟的延吉第一睦邻中心、第二睦邻中心、第三睦邻中心平均都有4家以上的入驻社会组织。但各睦邻中心对入驻组织的人员培训相对缺乏,如表7-9所示,在19个睦邻中心中只有7个睦邻中心对入驻组织的人员进行培训,没有对入驻组织的人员培训的比例高达63.2%,培训频率集中在不定期对入驻人员进行培训,如表7-10所示。说明睦邻中心对入驻组织的人员培训方面较欠缺、对入驻组织的管理较缺乏。

表7-8 睦邻中心的托管组织的人员交流会频率

表7-9 睦邻中心入驻社会组织数

表7-10 睦邻中心的入驻组织人员的培训频率

2.对外宣传

一个睦邻中心良好的对外宣传,将给其自身带来政府经费投入、社会资本投入、吸引服务对象参与等有利影响。从表7-11中可以看出所有睦邻中心都有各自的宣传栏。从表7-12可以看出,仅52.7%的睦邻中心有自身的通讯、简报,各通讯及简报的形式主要有社交软件平台及公众号(78.6%)、微博(7.1%)、网站或主页(14.3%),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延吉第一睦邻中心、第二睦邻中心的延吉公益简报,一个季度更新一次。总体上来说,各睦邻中心对外宣传力度可加强,在对外宣传的方式上可增加对新媒体技术的利用,以扩大本睦邻中心各类信息的宣传广度和宽度。

表7-11 睦邻中心是否有宣传栏

表7-12 睦邻中心是否有简报、通讯

3.服务内容、服务人次

表7-13是各睦邻中心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社区健身及运动会等集体活动、送餐服务、养老及护理服务、纠纷调解、日常维修等便民服务、老年日托及娱乐活动青少年假期活动、健康及法律咨询活动、各类教育活动、外来务工人员活动等10项内容。服务以日常维修等便民服务(14.0%)、老年日托及娱乐活动(15.1%)、青少年假期活动(14.0%)、健康及法律咨询活动(18.3%)为主,但涉及老年的专业养老及护理服务较少(5.4%)、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也较少(4.3%),虽然各睦邻中心提供的服务是依据本区域的人口属性而提供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各睦邻中心提供的服务应该更加普及,但总体上各睦邻中心提供的服务内容多样化,能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表7-13 睦邻中心的通讯及简报形式有哪些

从提供活动的次数以及服务人次,可以看出一家睦邻中心的发展状态。从表7-14可以看出,在2015年上半年睦邻中心提供的活动次数平均为317.94次,相当于睦邻中心每天都为居民提供服务,居民每天都有服务可供选择。在2015年上半年19个睦邻中心提供活动次数最多的是延吉街道第三睦邻中心,为2275次,延吉街道第一睦邻中心为1500次,第二睦邻中心为561次,另有2个睦邻中心的活动次数为0,该睦邻中心都是成立于2015年7月及之后,但像成立于2012年的平凉街道的睦邻中心开展活动仅为6次、成立于2013年的长白街道睦邻中心和五角场镇睦邻中心开展活动次数也都在10次以下。

表7-14 睦邻中心提供的服务内容

而从过去一年服务人次来看,除去4个缺失的睦邻中心及7家在2015年刚成立的睦邻中心,服务人次最少的是成立于2012年的四平路街道,过去一年服务人次数仅为865人。从睦邻中心提供的服务活动次数以及过去一年服务人次来看,几家成立于2012年、2013年的睦邻中心发展缓慢。

表7-15 睦邻中心提供的服务人次和次数

4.覆盖居委数、服务人口

各睦邻中心在覆盖的居委数、服务人口数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覆盖的居委会、服务人口数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睦邻中心的服务能力及服务范围。从表7-16中可知,有2个睦邻中心覆盖的居委数仅为1个居委会,而覆盖居委会数最多的为50个居委会,另有3个睦邻中心覆盖的居委数在20个以上。但睦邻中心作为街道区域性的组织,其覆盖的居委会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像发展较成熟的延吉第一睦邻中心、第二睦邻中心、第三睦邻中心覆盖的居委会数都是4个。同样,睦邻中心服务的人口数并不是越多越好,人多了服务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去除缺失值,有3个睦邻中心的服务人口数在10万人及以上,像发展较成熟的延吉第一睦邻中心服务人口数在1万人左右。

表7-16 睦邻中心覆盖的居委会和人口数

(续表)

5.外部关系

表7-17和表7-18反映的是各睦邻中心的外部关系。睦邻中心为居民提供服务在内部资源的基础上,链接外部资源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链接外部资源可以为居民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服务,同时为睦邻中心提供人员、场地、经费等的支持。在19个睦邻中心中有9个睦邻中心与企业、大学、银行等组织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也有部分睦邻中心与部队、民非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但也有成立于2012年、2013年的睦邻中心至今没有与外部的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例如成立于2012年的四平路街道睦邻中心和新江湾城睦邻中心。这表明,部分睦邻中心应积极拓展与外部的联系。

表7-17 睦邻中心是否与其他组织建立稳定合作伙伴关系并签订合作协议

表7-18 睦邻中心与哪些类型其他组织签订合作协议

6.统一称谓及LOGO形象标识

对于是否赞成杨浦区统一“睦邻中心”的称谓以及设置统一的LOGO形象标识,一半左右的睦邻中心完全赞成,但是也有一部分睦邻中心不是很赞成,如表7-19。这表明,虽然杨浦区各街道都在推广睦邻中心的建设,但是各睦邻中心自身对“睦邻中心”这一称谓及LOGO形象标识缺乏认知。

表7-19 睦邻中心的工作人员是否赞成睦邻中心统一犔犗犌犗

(三)问卷调查分析的基本判断

通过问卷分析,本课题发现各睦邻中心之间发展不平衡,像最早建立的延吉第一睦邻中心、第二睦邻中心、第三睦邻中心已发展得比较成熟,而像陈家头睦邻中心等是成立于2015年的,在办公设施、固定工作人员配备方面还很缺乏。

(1)政府支持。从问卷中发现各睦邻中心存在运营经费差距大、部分睦邻中心办公设施不齐全等现象。各睦邻中心的服务是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社会组织提供,因此政府提供运营经费、专业社会组织负责管理运营。在运营的经费上差距较大,则反映了街道对睦邻中心的支持程度的不同。

(2)睦邻中心管理。像延吉第一、第二、第三睦邻中心等会不定期组织托管组织的工作人员、负责人相互交流,并对入驻的社会组织人员进行培训,促进睦邻中心的良好发展,但部分睦邻中心既没有组织托管组织的人员相互交流、也没有组织入驻组织的人员培训。因此,延吉睦邻中心较成熟的管理模式可供其他发展较不成熟的睦邻中心学习,从而促进睦邻中心的发展,为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

(3)宣传方面。延吉街道的睦邻中心发展较早,能较充分使用宣传栏、通讯、简报,在这些方面新成立的睦邻中心仍需完善。而相对于网站、微博等多媒体技术,各睦邻中心都需进一步完善,利用多渠道为睦邻中心的发展提供机会。

(4)外部关系。延吉睦邻中心与外部的组织如学校、银行、企业等组织建立合作的关系,用这些资源可以为睦邻中心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促进睦邻中心的发展。对于新成立的睦邻中心,由于基础薄弱,各方面还不成熟,可学习延吉街道对睦邻中心的经验,用外部的资源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服务,同时也促进睦邻中心的发展。

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而各睦邻中心的发展较不平衡。而发展较成熟的睦邻中心是延吉第一睦邻中心、第二睦邻中心、第三睦邻中心、第四睦邻中心,其不论在政府支持力度、组织管理模式、对外宣传方式、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上,都做得相对成熟。睦邻中心在为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的同时,也在为建设熟人社会,和谐的社会不断地努力,睦邻中心经过不断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