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次调研旨在摸清目前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现状,进一步了解全校各培训单位在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举措、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对重点问题的系统调研和对数据的深入分析,为学校下一步大力改革与发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依据,更好地建立健全科学的体制和机制,制定适合我校实际的非学历教育培训规章制度,进一步推动学校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优化政策和机制,推动非学历教育事业发展
——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毛金波 麻爱平 胡 锐 陈永红 李 勇

摘 要:结合当前我国非学历教育发展现状和经验,科学设计问卷,对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办学实体进行抽样调查,采取问卷,座谈会等方式,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与研究,结合武汉大学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非学历教育 调研报告 政策 机制

一、前言

(一)调研目的和意义

为进一步了解全校各培训单位在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制定适合我校实际的非学历教育规章制度,调动全校各单位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摸清目前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现状,进一步了解全校各培训单位在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举措、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对重点问题的系统调研和对数据的深入分析,为学校下一步大力改革与发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依据,更好地建立健全科学的体制和机制,制定适合我校实际的非学历教育培训规章制度,进一步推动学校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调研主题

一是了解各有关单位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情况,以及拓展教育培训市场的举措(包括采取的激励机制);二是各单位在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中,培训项目的立项、备案、课程设计、教学质量、学员管理、收费标准的设计以及收益方面的情况;三是各单位在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各单位对学校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管理服务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三)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所指非学历教育培训主要是指学校各院系开展的不授予学位学历的教育培训项目,以及在国内以非学历形式举办的国际教育培训项目、中外合作教育培训项目。

(四)调研对象和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对象为开办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单位分管领导或岗位负责人。

通过采取不记名书面(问卷)调研和实地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被调研单位在参加调研座谈会前填写“武汉大学非学历教育培训专题调研问卷”,在参加调研座谈会时交调研组收回,以确保问卷填写的真实性、客观性。

(五)调研实施情况

调研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听取学校有关单位意见,精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调研问卷,继续教育学院对46个院系、中心、实验室进行了调研座谈,还特意邀请财务部有关人员参加了座谈会。

在调研座谈会上,被调研单位分别就本单位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情况,以及拓展教育培训市场的举措,培训工作的立项、备案、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收费标准的设计以及与合作方的分配形式等进行了介绍,还就我校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关建议、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本次调研发放问卷47份,收到有效问卷45份,参加调研座谈会的单位46个。

二、统计分析与讨论

(一)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

1.统计分析

对我校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全校有93.3%的单位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77.8%的单位有负责从事非学历教育培训的部门或培训中心;91.1%的单位有负责非学历教育培训的院(系)领导;但只有46.7%的培训单位有专门从事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岗位和人员;51.1%的单位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是通过兼职工作人员完成。

在对非学历教育培训在本单位的定位上,各单位说法不一,但总体上讲,有77.8%的单位将非学历教育作为本单位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或作为服务社会的形式,将其作为普通学历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的补充;20%的单位将其作为本单位创收的重要渠道;仍然有17.8%的单位对此定位尚不明确。因此在对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上没有较高的积极性。

综上原因,有关单位在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中,只有46.7%的单位有较高的积极性,53.3%的单位有一定的积极性或没有积极性;71.1%的单位正在考虑制定或没有制定有关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的规定和办法;其中有60%的单位正在考虑制定或没有制定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的激励或奖励政策。

结果是,我校目前的状况,55.6%的单位今后继续教育工作发展方向是以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

在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的主要动因分析问卷回答中,有80%的单位认为是满足社会和市场的培训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 57.8%的单位将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补充、增加院系的财政收入;由于成人学历教育的削弱,35.6%的单位考虑转型开展非学历教育;但因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开展教育培训的只有13.3%。

问卷调查发现,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得到实际的利益的单位只有40%;有62.2%的单位认为,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没有得到实际利益或利益不大。在分析影响本单位培训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时,55.6%的单位认为缺乏适应教育培训发展的机制,37.8%的单位认为缺乏开展培训的人手和资源,20%的单位在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时找不到市场(开拓市场能力不够)。

2.结论

结合调研小组在座谈会上的调研分析与了解,我们认为,我校目前在开展教育培训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未来教育培训发展的定位有待进一步探讨;二是机构设置和从事教育培训的人员岗位编制上应因事设人;三是有关单位在规章制度和奖励制度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与市场接轨;四是学校应当着力解决各培训单位的困难和问题,真正让培训单位有实际利益。这样才能解决目前培训单位在开展培训方面积极性不高和举步维艰的问题。这与各单位在问卷中反映的问题一致。

(二)培训项目市场拓展情况

1.结果分析

在培训项目市场拓展方面,目前只有68.9%的单位有正在实施的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31.1%的单位没有或正在洽谈培训项目。在问卷调查中显示,本单位开展的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按数量由多到少排序依次是:本单位有关专业方面类培训占51.1%,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系统委托培训占44.4%,工程技术类培训占24.4%,语言、文化、考试类培训占13.3%,公共管理类培训占8.9%,企业管理类培训占6.7%,涉外培训、出国培训项目占6.7%。

在培训项目开发上,我校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开发能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更新项目,能够较好满足学员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要求的项目占48.9%;基本能够满足学员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要求项目占37.8%,仍然有13.3%的项目较难及时满足学员的需求。

在办班形式上,以自主开发和自办为主、以合作为辅,分别占33.3%和44.4%;与社会机构合作的培训项目达13.3%,合作为主、自办为辅的占15.6%。采取自主办班的单位认为,本单位有好师资和资源优势;而没有市场也没有资格证书授予权或自主开发能力不足的采取合作办班,有些是因为专业特殊与企业合作才能进行。比如测绘类培训需要到测绘局申报,医学类由本单位专家教学讲座等。与社会机构合作主要是因为社会机构招生生源稳定、运行机制灵活、实行公司化管理和多元化办学模式。

51.1%的单位认为,依托自身力量和合作伙伴力量开展项目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资源,33.3%的单位主要依托自身力量开展培训项目,合作伙伴不起关键作用。

在招生上,86.7%的单位自主招生或单位委托培训;只有15.6%的单位以合作伙伴和代理机构招生的方式为主。在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推广上,主要采取两种形式:网站、网络(42.2%)和电话(42.2%),直接拜访客户、信函邮件、其他分别占31.1%,在问到其他推广形式时,大多通过别人介绍和委托单位咨询的形式扩大培训项目;28.9%的单位采用过平面广告的形式推广培训项目。

调查中,在分析影响本单位非学历教育培训业务开展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时,排名前三位的是:因为专业所限、招生困难,占51.1%;缺乏满足市场需求的项目,占40%;培训缺乏经费保障,占40%。培训项目品牌知名度(28.9%)的问题也被认为影响了培训业务的开展;同时,学校缺乏师资、场地(22.2%)、国家、企业对员工培训政策导向的问题(22.2%)、基础设施差、学校财务政策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2.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影响我校培训项目市场拓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培训项目单一;二是培训项目扩大和招生机制不灵活,对招生与项目推广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三是缺乏满足市场需求的项目、培训项目品牌知名度不高成为影响培训项目市场拓展的因素。

(三)教学管理情况

1.结果分析

全校在培训项目教学管理上有一定的规范性,91.1%的单位能按照培训学员要求编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88.9%的单位安排班主任管理培训班的日常事务;培训期间,学员对教学安排和内容的意见,95.6%的单位采取收集学员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形式反馈,13.3%的单位没有反馈。

在开班前,有66.7%的单位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办班结束后,有64.4%的单位对培训项目进行质量评估。

在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师资来源上,80%的单位使用本单位教师,有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能满足培训需求;17.8%的单位聘用校内外兼职教师;6.7%的单位面向全国选择(招聘)适合培训项目教学的优质教师,8.9%的单位使用项目合作单位的师资。

非学历教育培训主要采用的教学形式是课堂面授,占93.3%,其中参观考察、实验实习和操作分别占42.2%、51.1%;而采用现代远程教学仅有8.9%,户外拓展训练2.2%。

各单位在实施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时,其教学场地主要采用本单位的教学场地和借用学校有关单位的教室和场地分别是66.7%、35.6%。在访谈中,很多单位认为,学校没有培训基地或培训大楼对发展教育培训有大的制约作用,特别是一些没有教室资源的单位更是苦不堪言,他们说:“希望学校能在教室使用上有一个统一调剂的办法,学校教室管理部门应当对校内培训项目的教室使用上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2.小结

总体上看,我校在培训项目教学管理上比较规范,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培训需求调研和培训项目质量评估仍然是制约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有33.3%的单位不开展培训需求调研,35.6%的单位不开展项目质量评估。二是教学形式单一,教师资源来源和聘用单一化特点突出。

(四)收入情况

在调研和问卷调查中,很多单位回避具体数据,根据不完全统计,自从我校2006年实施教育培训规范化管理以来,2006年、2007年、2008年三年来的收入和培训人数处于稳步增长的水平,但也有个别单位处于下降和保持的状态。

(五)规范管理情况

在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上,大家对规范管理情况比较认可和支持,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问卷显示,71.1%的单位熟悉培训项目审批制度,仍然有24.4%的单位不熟悉或部分熟悉;有57.8%的单位在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培训,能加强管理,全程监管,28.9%的单位在出现不规范办学行为时,及时制止,予以规范,24.4%的单位没有合作单位。

在教育培训项目的档案管理方面,71.1%的单位有专人负责,17.8%的单位没有确定专人负责。

(六)对非学历教育培训未来发展构想及希望

1.结果分析

在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上,各个单位都非常关注激励机制的制定与落实。在制定教育培训的激励政策上,48.9%的单位认为由培训单位制定细则并从本单位培训收入中进行奖励,比如制定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薪酬与从事非学历教育的人员业绩挂钩很有必要; 46.7%的单位认为要根据开展教育培训情况,由各院(系)自行制定奖励政策;35.6%的单位认为由学校统一制定教育培训奖励政策,各院(系)参照执行。

在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的定价调研时,22.2%的单位认为培训项目的定价要根据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定价;66.7%的单位认为培训项目的定价应根据市场及学员支付能力自主确定;26.7%的单位认为培训项目的定价要报学校主管单位、财务部批准后确定。

在非学历教育培训与国外合作的意愿调研中,17.8%的单位希望开展与国外的合作,引入国外优质资源,并且已经有较成熟的项目和合作思路;62.2%的单位希望开展与国外的合作,引入国外优质资源,但没有合作思路和模式;15.6%的单位更希望依靠自身力量,觉得没有与国外合作的必要。

2.小结

一是要尽快制定切合实际的激励机制,推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二是建立科学的项目定价机制,按市场化要求确定培训项目收费标准。三是适时引进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国内与国外、校内与校外优质教育培训项目资源共享,互利双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校非学历教育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体制滞后、认识还不到位

从学校整体上,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培训市场,教育培训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强,管理体制僵化、落后,责、权、利还不明确;学校和培训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培训管理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不落实、措施不够得力;培训资源方面包括教室、公寓、师资、市场开发人员匮乏;学校需要一个统一的拓展市场机制,在开展培训教育中存在内耗、整体力量不强;培训项目广告与宣传力度和经费投入不足;缺乏激励机制,95%的单位认为学校对非学历教育收入分配政策严重影响了院系、项目负责人的办学积极性以及培训教育质量水平。

(二)部分院系对培训教育的概念、质量方针、市场运作、教学管理、保障服务的理论的认识不到位

面对日益变化的培训需求和培训运作模式,大部分院系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培训管理人员,多数是身兼数职,有的甚至是临时聘用人员负责培训工作;一些培训单位对培训教学和运作不甚了解,在拓展培训市场的思想观念、培训教学管理理念、教学计划设计思想、管理手段等方面无法胜任目前培训市场的要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够理想

(三)培训管理和财务管理要加强服务

1.培训项目审批程序要简化,特别是对于委托培训的协议,审查应该简化;结业证书应当免费;院系办班受校外冲击很大,学校网站要有专门的招生信息栏,便于查询;要统一学校各单位培训招生广告的发布,扩大影响,提升整体形象;加强宣传,拓展市场,共同打造学校的培训品牌。

2.加强资源建设,如培训基地、高水平的培训师资团队。

3.加强各院系之间的交流和研讨,交换信息,开阔思路,提升管理水平,使非学历教育工作逐步规范化。

4.缺乏项目推广和启动经费,无法开展广告和市场开发工作;院系工作压力大,本科教学、科研任务很重,教师都要投入精力去研究,教师对培训市场开发没有优势,学校要发展教育培训,应当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

5.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单纯举办“培训班”,只是个技能培训,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学校应该研究新的措施,比如在学历教育(业余网络教育和业余成人教育等)上切入非学历教育,两项工作并不矛盾,生源会更好,而且更有社会效益。

6.对于专业特殊的直属单位办班,在财务管理上也要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如:图书馆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完成图书馆正常业务工作之外的工作量,但学校认为图书馆是拿学校岗位津贴的单位,图书馆工作人员无法领取课酬。

7.学校提成比例过高,应该降低到10%至15%之间;财务管理制度中的核定培训收费标准、收费环节、开支使用、报销、课酬、市场开发等环节要有更大的灵活性,以应对复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四、发展对策

此次调研活动得到了全校各有关学院领导和具体工作负责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支持,在召开座谈会时他们献计献策,为武汉大学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设,现在将有代表性的建设汇总如下:

(一)学校和学院领导要解放思想,重视发展非学历教育,创新管理体制,健全机制

1.培训管理部门要与校领导加强沟通,使校领导对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重视,强化政策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培训教育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实现机制创新,对教育培训中的人、财、物的使用上要按照市场运行的规律进行,扩大培训单位的自主权,具体地说就是引进优秀人才、制定激励机制、实行项目责任制。

2.健全教育培训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加大对非学历教育办学力度,提高院系和教师、市场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应按各学院的培训规模核定编制与机构,鼓励学院和培训管理干部全力以赴地去开拓市场与打造培训品牌;应将教师从事培训和其他社会服务工作的工作量,计入教师年终考核与年终分配指标体系,鼓励教师从事应用性研究,实现教师对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转变,通过开展培训,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科研渠道。

3.充分认识非学历教育的重要性,打破套用现行学历教育的管理模式,了解社会需求,密切关注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动向和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在财务管理制度上,要建立与市场运作接轨的运行机制,调整提成比例,提高服务效能,为院系规范办学提供服务

1.调整现行的财务收入分配比例,由原来的20%下调到15%或10%最好;建议财务部对培训项目收支实行单列,便于成本核算与控制,也方便培训单位报销;培训班结束后一周内完成经费结算,使教师能及时领取课酬。

2.根据市场及学员支付能力自主确定培训价格,院系在定价上要有更大的自主权。

3.不再收取结业证书工本费,由学校财务统一划拨培训管理专项经费,增强培训管理部门的有效管理和服务。

(三)加强管理与服务,为办学实体解决实际问题

1.发挥继续教育学院和财务部等职能部门作用,加强协调管理,真正为院系开展非学历教育提供条件和保障,在遵守学校非学历教育原则前提下,项目审批程序、财务管理要进一步简化。

2.要对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人员、部分项目负责人进行培训,交流统一思想,拓宽办学思路,提高办学质量,布置年度工作,提出工作要求;同时利用这个机会,使各学院之间增加交流机会,集思广益;继续教育学院还可以组织院系到校外考察学习,扩展培训管理人员视野、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3.召集专家对学校发展非学历教育进行专题研究。如:如何解放思想、开拓市场、规避风险等。

4.继续教育学院能否出面申请执业资格等相关资质,让全校各学院共享。

5.结业证书应改用“武汉大学制”字样,不用“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制”字样;建议将“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合同专用章”更改为“武汉大学合同专用章”或“武汉大学高级培训合同专用章”。边界研究院、法学院等单位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6.继续教育学院培训管理部门要对学院培训项目开展和市场拓展业务加强指导,如:培训项目价格确定、培训招生与市场拓展、与委托单位或合作单位谈判技巧等。

(四)整合资源,实施品牌战略,在培训项目宣传、品牌建设等方面采取多元化措施

1.建议以学校培训管理部门为龙头,带动其他院系教育培训的开展,整合校内资源,建设培训品牌。培训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和协调各学院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地理资源、师资力量、网络等)统一组织对外宣传,扩大影响;也可以以学校的名义在媒体上统一发布广告,学校出钱或由各学院分摊经费。

2.学校组织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推介会。

3.在社会培训类网站上宣传学校精品培训项目,开通网上查询和视频业务。

4.在测绘专业培训方面,各学院可以把自己的专业模块化,联合起来编制培训教材,实施模块式教材和培训模式,创出测绘培训精品。

5.要在学校建立培训项目产品开发和推广的标准化制度。

6.教授协会认为职业技能加学历(业余网络或业余成教)教育的培训模式是未来成教招生发展的方向,建议在招生宣传过程中应予以鼓励。

7.充分利用学校学科、人才的品牌资源优势,综合设计培训项目。

(五)加大开拓培训市场的力度

1.选择优质的培训项目合作伙伴,打造适合市场需要,体现学院专业特色,具有可持续性的品牌合作项目。

2.继续教育学院要统一管理,对外联系,各院系积极主动与企业单位联系,并相互关照;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市场开发部门,组织有关院系跑市场,到有关行业、实体单位走访,建立对外关系,拓展培训市场。如水利行业、电力行业、测绘行业、印刷行业、新闻行业等均可与行业主管部门或国有企业寻求合作。

3.由学校牵头开展与国外的合作,引入国外优质资源。

(六)改善办学条件,急需建设培训基地

1.学校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院系办班只能到校外租用很差的住房,有人说“武大有好的教育资源,可没有好的保障”。可以改建或新建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培训综合设施(以简易单人间为主的公寓),打破现在“散兵作战”的局面。

2.学校在培训班学员住宿和教室使用上要有相应的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