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年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力的主要表现分析

近年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力的主要表现分析

时间:2022-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目前为止,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8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前几年相比,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力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2014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5500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增加值2820亿元,同比增长8%,占上海GDP的12%左右,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深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与由人的智力衍生的创意相互融合以后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外在压力的必然结果。面对全球产业融合并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的全新趋势,上海市举全市之力,整合各种资源,理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体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形成集技术研发、公共平台、产业应用于一体的创新价值链,共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2010年上海成立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由发改、财政、经信、宣传、科技、旅游、税务等22个委办局组成的“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编制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开发目录》、出台《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注册登记和商标注册保护》、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行统计,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推动作用,使上海市形成了一个班子统筹、一个规划指导、一个目录统计、市区联动推进的生动局面。2010年上海也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全球25个),并被正式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极大地释放了上海文化创意以及社会经济潜力,促进了上海文化创意的多样性发展,推动了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和品牌影响力,让上海共享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独特经验,让上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更具国际视野。而“设计之都”的名号更进一步凸现出上海设计领域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引领,向世界推介上海开放包容、时尚先锋、富有创新精神的城市形象,提升了上海城市文化品位和软实力。

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比较早,发展也比较快,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到目前为止,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8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文化创意服务业和文化创意相关产业两大部分,下分10个大类,并正在构建“一轴(延安路城市发展轴)、两河(黄浦江和苏州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沿海(东海)、多圈(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新布局。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在整体规模、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处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文创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以及上海市委关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要求,围绕“拓展一轴功能、丰富两河内涵、深化多圈层级、形成金腰带新经济圈”的要求,形成了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产业集聚度和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宣传力度不断加强,产业环境逐步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与前几年相比,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力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重要部署。上海正围绕“四个中心”建设,按照“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要求,以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文化“走出去”、文化产业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等战略,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力。特别是在2016年,国务院批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国际时尚之都”的战略重点目标,用政策形式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时至今日,上海汇聚了一大批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文化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日益明显,文化创意产业的示范作用日益发挥,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引领和支撑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支柱产业,对上海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可以说,当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进入到科技与文化、传统与现代、海内与海外交相辉映的全新时期。

9.2.1 产业实现持续增长,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1)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得益于自贸区建设和文化创意市场的开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成功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资金拉动效应等利好,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最近几年时间里获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初具(近年来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见图9G1)。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上海经济新的增长点,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据中国经济网报道,2013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500亿元,同比增长10.1%,占上海全市GDP的比重达11.5%。2014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5500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增加值2820亿元,同比增长8%,占上海GDP的12%左右,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继续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约3020亿元,占到全市GDP的12.1%。截至2014年底,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吸引新增入驻企业144家,新增注册资本51.48亿元人民币,累计入驻文化企业达300余家,文化贸易规模超过百亿元。中广国际、南翔智地、河马动画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江南智造”被工信部列为全国唯一一个创意设计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35家文化创意企业和12个项目被认定为2013—201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上海电影集团、百视通入选第六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

2)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自2005年上海以推动产业集聚为特征以来,经过4次授牌共达到81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筑面积达到221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产业地理空间上的聚集,覆盖16个区县及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动漫、影视、网络、出版、会展等各个不同产业类型。其中,长宁区主要以新媒体和创意设计产业为主导,虹口区主要以新媒体和网游产业为主导,黄浦区主要以网游产业为主导,张江高科主要以新媒体产业为主导,徐汇区主要以新媒体和数字娱乐产业为主导,闵行区主要以动漫游戏产业为主导。各集聚区产业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形成了“一轴两河多圈”的产业态势,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力地推动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其中,“一轴”是指沿延安高架主轴文化创意发展轴,“两河”是指沿黄浦江和苏州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区,“多圈”是指以徐汇电子艺术创意产业基地、杨浦800艺术区、静安现代戏剧谷、金山中国农民画村和田子坊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载体组成的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圈。通过走访调查得知,目前上海聚集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创意人才,促成了一批文化创意企业起飞,建立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时,上海大力开展国际的艺术节、音乐节、电影节、电视节及各类设计展,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形成了一定的创意设计方面的集聚效应。此外,上海在网络电子商务、网络视听服务、网络阅读服务、网络财经服务、网络游戏服务、网络休闲娱乐服务、网络远程教育服务、数字出版和有线电视“三网融合”等领域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文化科技领域集聚特征明显。盛大网络、巨人网络等高科技文化企业聚集上海,基本形成网络文学、互动教育、网络游戏、艺术典藏、手机出版等特色产业聚集的数字出版产业链。

图9-1 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继续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将在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实施27个项目,包括基地、平台、活动、功能提升等4个方面。其中,基地类重点建设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示范区、环东华时尚产业基地等;平台类重点建设上海市创意产业展示与服务平台、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活动类重点举办上海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及现有各类节庆会展活动等;功能提升类重点建设“三网融合”试点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设计创新试点示范项目、上海电影产业振兴工程等。这将形成若干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设计示范基地,数十个文化产业园区和百个以上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3)产业发展主题鲜明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大部分是按照“土地性质不变、产权关系不变、建筑结构不变”的原则,由老厂房、老大楼、老仓库改造而来,在全国开创了“园区建设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模式。近年来,上海开发改造和利用了100余处老上海工业建筑,对老厂房、老仓库进行了改建,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创意工作园区,闯出了用文化创意产业改造旧城市的全新之路,如泰康路视觉创意设计基地、昌平路新型广告动漫影视图片生产基地、杨浦区滨江创意产业园、莫干山路春明都市工业园区、福佑路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心、共和新路上海工业设计园、“八号桥”时尚设计产业谷和天山路上海时尚产业园等。全市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能级进一步提升,在朝着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过程中,吸引了诸如SOM建筑规划事务所、大人点评、佳士得拍卖、盛大国际、亚洲联创以及全球最大的电影完片担保公司——电影金融公司等知名企业入驻。张江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成效,国家会展中心也投入试运营。

9.2.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1)科技促进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增长

近年来,上海促进科技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成效显著。2014年,上海以文化软件服务、广告服务、设计服务为主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实现增加值521.48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7.6%,同比增长11.6%。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实现增加值120.63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8.7%,同比增长15.9%。为促进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跨界融合,2014年上海针对影视拍摄、后期制作、舞台展演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继续实施了文化科技领域融合示范工程,举办了“2014上海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以及首届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发展论坛,并在浦东加紧筹建上海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应用示范中心。在创意产业基地建设方面,张江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4年文化产业总产值29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6%,产值过亿企业超过20家,主要涉及数字出版、网络游戏、动漫影视等领域,基本实现了“产业集聚”与“文科融合”,并拟聚焦“E”产业集群,促进沪江网、喜马拉雅FM、亮风台科技等“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在文化科技企业方面,2014年,上海游族网络正式成为国内A股主板第一游戏股;零动数码、安畅网络、明波通信等实现新三板上市;喜马拉雅FM、沪江网、幻维数码、三鑫科技、张江超艺、复旦上科、聚力传媒等继续在细分市场表现出强大竞争力。

2)传统文化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2013年,上海新闻出版服务实现增加值36.41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6%。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实现增加值44.81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2%。文化艺术服务实现增加值36.92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7%。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实现增加值28.2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0%。工艺美术品生产实现增加值211.48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5.2%(2015年上海文化产业主要行业增加值见图9G2)。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传统文化产业面临巨大挑战。

图9-2 上海文化产业主要行业增加值(2015年)

3)文化相关产品生产继续保持增长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上海文化相关产品生产实现增加值388.06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7.7%,同比增长6.9%。其中,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增加值为130.25亿元,同比增长6.8%,文化产品的生产增加值为195.87亿元,同比增长6.7%,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增加值为61.94亿元,同比增长7.5%。到目前为止,上海的网络文学占全国市场90%份额;网络游戏占全国市场1/3份额;网络视听占全国市场1/4份额;全国60%的第三方支付业务量和54家互联网金融持牌企业汇聚上海;沪上的互联网教育企业近150家,覆盖产业链各环节。然而,较之2013和2014年的增长势头,近年来上海文化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领域增速有所放缓,文化相关产品生产活力明显不足,先进文化装备制造生产力能力和带动效应亟需提高(2014-2015上海文化产业分行业增加值情况见表9G5)。

表9-5 上海文化产业分行业增加值情况(2014G2015)

资料来源:东方文创网

9.2.3 政策配套日趋完备,开放合作成效显著

1)政策配套日趋完备

自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来,上海不断创新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社会融资机制和文化企业股权、版权等交易方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政策执行、资金扶持、融资服务、交易平台和人才保障等方面搭建起综合性的支撑保障体系,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发展。如近年来上海又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相关金融机构与上海文广集团、上海报业集团、世纪出版集团等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加大对民营文化创意企业扶持力度。如2014年上海用市区两级4.1亿元扶持资金撬动了21.4亿元社会资金。目前,全市已经成立全国第一家私募基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文化产权交易所,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上海)正式入驻自贸区,推动了文化与金融的有效对接。近年来上海颁布的部分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文件请参见表9G5。

表9-5 近年来上海颁布的部分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文件

与此同时,各区县发挥主战场作用,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财政扶持政策、园区管理办法等。比如,黄浦区为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建立了便捷、高效、专业的企业服务平台,集政策、金融和人力资源三类服务,以解决政策多头咨询、多头受理,融资难、融资贵,紧缺人才招聘难等企业发展中常见的问题。作为国内首个展示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协同发展的平台,文化装备应用示范中心已在浦东临港揭牌。这家示范中心除了汇集舞台剧场、电影院线、广播电视、展览展示、智慧城市、主题乐园、娱乐设施、智能终端、网络多媒体、数字印刷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还发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服务功能,在文化装备产业对外贸易上加快步伐,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2)文化贸易保持顺差

上海文化产品出口规模日益扩大,文化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态势仍在延续。受全球工业生产和货物贸易疲弱的影响,2013年,按照上海市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分类的统计,上海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59.6亿美元,同比降低5.5%,其中,进口64.2亿美元,出口95.4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31.2亿美元。在整个文化进出口结构中,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广告会展等文化核心产品和服务占全市进出口总量比重上升,约占文化进出口总额的29.4%,较2012年提高4.8个百分点,年均增速约为13.6%。

3)开放合作成交显著

在扩大服务贸易规模的同时,上海加快实施文化企业走出去战略,通过出口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成立海外分支机构、合资合作等方式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本市吸引利用外商投资的重要领域。其中,美国、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地区)仍是上海主要贸易伙伴。截止到2011年6月,共计有8家文化创意类企业在海内外上市。

9.2.4 跨界融合创新业态,协同发展环境优化

1)产业跨界融合催生新兴产业业态

“十二五”时期,上海协调文化创意产业与关联产业的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推出《上海文化旅游合作发展三年推进计划(2013—2015年)》,着力引导旅游纪念品企业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促进体育衍生品创意设计开发;发展楼宇农业、阳台农艺等,促进创意农业产业化……新兴业态增势明显,文化创意产业交出漂亮成绩单,总产出和增加值从“十一五”末的5499亿元和1673亿元,快速增长至2014年末的9054亿元和2833亿元。

2)产业协同发展促成产业环境持续优化

同时,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需要市场、资本、管理、政策等多方面的协同创新。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科技、教育、制造业、旅游、农业、体育、贸易等产业“混搭”出了亮色调,推动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跨界融合的产业环境也在持续优化。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渐成为这里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后的支柱产业“第三极”;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会同金融投资、保险等16家单位发起成立的上海影视投融资俱乐部,仅5个多月便促成了12个影视项目与投资方达成投资意向。

3)众创空间成为创新创业的“孵化器”

上海积极推进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相关企业积极发挥自身的空间和平台资源优势建设线上线下联动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为创新主体提供创业辅导、法律、财务、人力、投融资、知识产权、品牌建设、研发测试等专业服务。目前,全市各种类型众创空间约450家,创新创业氛围浓郁,腾讯创业基地、海星客创意产业分享办公平台、创梦众创空间、优客工场、蚂蚁空间、SOHO3Q、乐波空间等各具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