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Web2.0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重构

Web2.0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重构

时间:2022-09-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词]Web2.0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变得必不可少。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网络思政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受到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在开创性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摸索新方法开创新途径,运用Web2.0环境下的互联网环境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

Web2.0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重构

吴旭丹

[作者简介]吴旭丹,男,1986年出生,浙江临安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分院学工办主任,研究方向:高校校园文化

[摘 要]新时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通过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举措,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占领高职大学生思想阵地,积极推进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Web2.0 高职院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变得必不可少。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13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39.46%,其中的主体是大学生网民。另据调查,目前有62%的高职学生以网络作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40%左右的学生把网络“BBS”和“聊天室”作为校园里发表言论、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互联网日渐成为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网络思政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受到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在开创性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摸索新方法开创新途径,运用Web2.0环境下的互联网环境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

一、网络语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与机遇

自1994年互联网进入商业营运以来,需求不断增加,新的技术及应用不断拓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休闲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影响。而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已成为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最大的群体之一。从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权更迭政治动荡到美国占领华尔街示威游行,我们看到社交网站的推波助澜;从7·23甬温线动车事故的处理,我们看到微型博客进行舆论监督的强大功效;从网络购物和网络团购的高速增长,我们看到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种种现象表明,作为基本方式生活一种的互联网生活正在成为现实,并深刻地影响着在校大学生,这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笔者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湖州职业技术学院1500余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高职学生网络生活情况调查”,发出调查问卷1500份,收回调查问卷1252份,其中有效问卷1187份。调查数据显示,91.43%的高职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上,85.8%的高职学生认为互联网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3.1%的高职学生表示有时会需要网络,只有1.1%的高职学生表示从来不用网络。有45.71%的高职学生20%到50%的信息是从网络获得,40%高职学生50%到80%的信息是从网络获得,可见高职学生大部分的信息量是从网络获得,网络日渐成为高职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未停止过对我国进行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渗透,他们利用互联网大力推销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进行“西化”和“分化”,以实现其别有用心的图谋。

二、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

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有力地促进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建设、发展与提升。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思政教育在经历了被动防御和红色主题网站创建阶段后,现在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综合发展阶段。近年来,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整体上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对网络思政教育的规律认识不足,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也略显单一,还有较多的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平台建设滞后

一方面,网络思政教育方法的运行需要一定的硬件和相应的软件进行支撑,但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网络建设起点较低,响应时间较长,主干网和各子网通路不畅,网络带宽较小,可访性也较差,思政教育网站的建设水平和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网页界面粗糙。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网站,重硬件而轻软件、重技术而轻应用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网站的运行管理较为简单,只是简单的上传新闻通知和时事政策。这些信息缺乏有效的吸引力,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对高职学生而言,点击查看的都是寥寥无几。因此,虽然各高职院校都在大声呼吁,但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不甚理想

(二)网站吸引力较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更新与发展,使得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简单化倾向,时代感不强,吸引力较弱,导致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形式大于内容和作用。当前,各高职院校虽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感上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效果仍难以让人满意,一些实际问题仍然没能解决。大部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网站点击率访问量较低。有的拥有一万名多学生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网站日访问量不足50人,且访问者中多数为党员及学生干部上传活动资料,网站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难以发挥。

(三)专业性人才缺乏

网络思政教育是通过网络思政工作者进行的,思政工作者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成效。在传统思政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但是,在网络时代,网络的交互性、平等性对思政工作者的权威提出挑战。不少网络思政工作者“穿新鞋走老路”,在教育观念和认识上转变不足,依旧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缺少对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的重视与尊重,从而使得思政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建设一支能力强、素质高、队伍稳的网络思政工作者队伍是做好网络思政教育的关键。而当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缺少既懂思政工作,又懂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的队伍不是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经验和实践能力,就是缺乏对互联网技术的了解。如不积极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这种矛盾必将严重地影响到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许多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网站不能交流、不能互动、不能娱乐,与网络思政工作队伍业务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引导教育不力相关。此外,高职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敏感度不高,兴趣爱好比较分散,也对网络思政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储备不够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激发逆反心理,进而导致思政教育成效不尽如人意。

三、重构Web2.0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推进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的职业化

网络思政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网络思政教育成效的好坏,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培养,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素质正、科技意识好、创新能力强、网络技术精的网络思政教育队伍迫在眉睫。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既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要掌握网络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此外,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者还必须熟悉一定的网络技术和技能,对流行网络语言的了解、网络现象的把握、常用网络工具的运用到基本网络文化概念的理解,都要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90后”高职学生消除隔阂,打成一片,进而形成平等对话的良好交流局面。

(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规范化

当前,世界上各种不同思想文化交流日频、交融日深、交锋日烈,文化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制度上规范网络行为,重视网络制度建设,事关高职网络思政教育的持续稳定开展。通过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机制和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采取开放、民主、高效的自由交流环境,制定和完善契合高职院校自身实际的网络思政教育的管理制度、运行制度、监督制度、评估制度,建立一套与高职院校自身网络软硬件实力和网络技术水平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新机制。将德治和法治结合起来,树立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来保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三)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个性化

Web2.0技术的推广,为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Web2.0注重于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内容的浏览者,也是内容的制造者。Web2.0环境下的网络思政教育也有别于传统的网络教育,Web2.0教育模式更注重学习的自主性和交互性,更倾向于让教育服务分布在网络的各个角落,从而给用户提供一种组合式的教育服务。高职院校应通过创新活动形式,通过开展一系列更适用于Web2.0环境下网络传播方式的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无形当中。通过为高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网络教育服务,如针对某一特定群体的思想特征开设专门的网站或专栏节目等,使高职学生更乐于接受。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Web2.0时代必将使高职网络思政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发生根本改变,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知识学习空间。

(四)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化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但在与高职学生的实际沟通中,应将马列主义与当代生活结合起来,用更有感召力和更贴近高职学生生活的鲜活知识,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社会上凸显出部分热点问题,一些利益分配未调整完成的问题如教育、医疗、住房问题等,引起了高职学生的关注,给高职学生的思想上带来了很多疑惑。高职网络思政教育不能回避这类影响范围广、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社会热点问题,而应运用科学有效的网络沟通方法以及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向学生讲清楚这些热点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现状以及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措施。只有直面这些热点问题,科学合理地解释这些热点问题,引导高职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地说服他们,才能坚持正确的导向,才能发挥教育本身的作用。

(五)优化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实用性

目前高职在校大学生大都为“90后”,他们普遍存在心理适应能力差、心理素质低、人际交往虚拟化等心理问题。通过应用Web2.0技术的互动性特点,开展网上心理问卷测试、网上心理评估测试,及时防御和发现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建立危机干预机制,建立针对症状和特殊群体特征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通,将心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此外,根据网络交流私密性较强、学生更容易放下心理包袱的特点,高职院校还可以成立网络心理服务救助中心。将心理的秘密搬到网上进行,有利于保护高职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及时解决心理问题。通过开展在线咨询、心理知识普及、心理救助服务等系列活动,对现实的心理咨询室进行有效的补充。

新形势下网络思政教育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Web2.0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网络思政教育中,它极大地丰富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形式。可以预见,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会止步于Web2.0,网络的社会化、个性化和技术进步永无止境。网络时代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也是长久的、全新的。对于构建Web2.0环境下网络思政教育不仅在于采用了多少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构造了网上网下结合互动、融合协调的教育格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者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开拓新视野,研究新问题,探索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炳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3]葛晨光.高校校园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